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公益性地质工作论坛、调查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习与借鉴等。
  • 主管单位:自然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2-6995
  • 国内刊号:11-5172/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9
  • 综合影响因子:0.85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热点评述

必须改革商业性地质找矿的效益考核指标——供给侧改革对地质找矿提出的要求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而地质找矿正是发展矿业的供给。商业性地质找矿是矿业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是为了开矿,开矿必须找矿。在探采结合的体制下,它们就是一个经营主体;在探采分离的体制下,它们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通过市场连接。所以评价商业性地质找矿的效益,必须从这种经济关系出发。
1-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特约专稿

适应和把握新常态 推动矿业新发展——对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受全球矿业下行影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但是总体上看,各国经济振兴计划以及中国一系列战略实施,将有助于矿业复苏。当前全球矿业发展新动向:全球矿产勘查已逐步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和空白区域扩大;矿业公司股价缩水和市值大幅下降,使得矿业并购成本不断降低;各国呈现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矿业投资为主的政策调整动向;矿业企业纷纷拓展矿业产业链、加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谋求企业生存发展;深部、绿色、智能化、信息化的矿业科技创新引领和提升地勘工作和矿山生产运营;负责任与可持续的矿业开发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针对当前矿业形势,从发展绿色矿山、深化管理改革、推进矿业科技、稳定地勘投入、加快矿业布局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8

以地方立法引导自然资源生态与经济效益契合

摘要:近年来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中的生态责任凸显,治理效果却很微弱,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难以激发责任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提出生态与经济两种效益契合的立法引导问题,是一个新型的立法原则倡导,也是缓解乃至消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张力的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方向。这方面国家层面的立法较多空白和模糊,正是地方立法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时机。文章从立法引导两种效益契合的总体思路、达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原则要求和制度途径、注意立法针对性与张力相结合、增强立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9-1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产业经济

基于全面转企的地勘单位“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摘要:"十三五"末期应当是地勘事业单位主体完成企业化的截止期限,国有地勘单位应当按照完成企业化的要求制定"十三五"规划。对此,地勘单位经营管理者首先要做好从事业家向企业家转换的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规划要围绕经济指标、资产资本、产业结构、找矿成果、投资项目、承包项目、技术创新、企业资质、管理模式、信息平台、人才团队、民生工程、企业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上级管理部门也应将"十三五"规划作为对地勘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15-18

贫困地区利用富硒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径选择——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

摘要:湖南省新田县政府利用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引导和推动富硒产品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富硒产业稳步推进,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的脱贫之路。建议国家应加大贫困地区富硒地质调查投入,贫困地区可利用富硒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富硒产业布局,开展富硒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升级,布局互联网电子商务,建设养生福地,开展特色旅游发展富硒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脱贫。
19-2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

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实践、问题与建议

摘要:文章介绍了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实践进展、特点及效果,宅基地转让过程中存在有违现行主流立法理念、冲击现行宅基地使用制度、流转基础不牢固、所有权主体利益无法保证等问题。基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禁而不止的实际,提出应开展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试点,探索逐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化,并从推进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建立农民住房保障制度、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配套支持政策。
23-26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问题探讨

摘要:土地财政的形成与我国的国情和制度密切相关,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地方政府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唯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均是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我国现行土地财政存在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过分倚重土地税费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以政府信用作为支撑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地方政府违法用地滋生腐败等问题。针对我国现阶段形势,提出土地财政转型的对策与建议:(1)建立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2)开征不动产税;(3)转变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和体系;(4)建立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机制;(5)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27-32

广西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管体系研究

摘要:在健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管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广西国土资源系统构建了"审管分离"的监管体系,出台了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职责,实行流程管控强化监督审批权力,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监管体系。但同时也面临着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下放审批权需理顺审批监管机制、缺少对相关中介行为的监督规范等问题。强化广西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管的思考:(1)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体系;(2)探索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3)建立审批监管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
33-35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技术经济研究

区域重力调查中重力基点网定额制定工作探讨

摘要:通过对近6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实施的21个1∶25万(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项目中重力基点网联测的工作量、总经费、投入人员及工作时间等项目的调研,对重力基点网联测总费用、基点总数、每个重力基点野外测量所需费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青海1∶25万门源幅山丹幅区域重力调查项目中重力基点网联测工作实际费用测算结果,建议在地区系数为1的情况下,每个重力基点预算标准为1.65万元。
36-39

对地调项目预算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的思考

摘要: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地调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出现新变化,对地调项目预算管理信息化提出新的需求。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地调项目预算管理平台建设特点和取得的成效,围绕着项目预算管理和预算定额体系建设两个领域,从加强预算管理数据库和预算管理系统拓展研发工作,实现预算定额标准、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发挥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对概预算标准修订的数据支撑作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今后几年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平台建设方向和重点。
40-42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及时空特征评价

摘要: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地城市化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土地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2001-2013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进程的时序和空间特征。研究表明: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综合水平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整体逐年上升的趋势;5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但市际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土地城市化指数变化幅度和排名的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城市化水平呈现"一高一次三低"的格局,中心城市南昌的土地城市化水平最高,九江次之,上饶、鹰潭和景德镇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位列后三位;土地城市化水平是受经济社会因素和城市等级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3-47

重庆市江北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针对重庆市江北区城镇建设用地范畴,从人口经济的用地弹性指标、贡献比较指数进行土地利用趋势评价,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和管理绩效等四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北区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为低效扩张型;土地利用水平居重庆都市功能区第二,具有存量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增量土地存在效益提升空间的特点。今后土地利用方式应从传统的外延扩张转为新型的内涵挖潜,建议可从挖潜途径及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等方面,提高江北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48-5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企业经营管理

浅议地勘单位事改企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以陕西地矿第三地质队为例

摘要: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国有地勘单位一项综合管理制度。陕西省地勘单位事改企后,针对改革特点,结合省国资委考核体系、省地矿总公司对基层地勘单位考核体系,以及地勘单位行业特性,合理运用目标管理法及关键业绩指标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设计思路,建立了适合行业特点的基层地勘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设置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进行考核,并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待遇等紧密结合起来,为有效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战略目标实现,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地勘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53-55

文学作品对地质公园建设的促进作用初探

摘要:文学作品对促进地质公园建设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学作品描绘的经典场景以及人文活动形成的景观是地质属性主景观的延伸与补充,可以丰富景区景观,彰显人文精神,使地质公园在地质学意义之外,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更丰富的内涵。文学作品也是地质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结合文学作品,加强对地质公园的宣传推介,可以提高地质公园吸引力,促进景区整体实力提升。
56-58

对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思考

摘要: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势在必行,解放思想,摒弃陈旧的理念,明确自己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位置,是地勘单位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地勘单位应找准自身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传统地质勘查技术、创新新技术,拓展和转化地勘业务,利用"互联网+"助推地勘单位发展新格局。
59-6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青年论坛

基于投入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研究——以郑州市为实证

摘要:文章基于投入视角,从资本和劳动投入两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模型和集约度贡献率模型。以郑州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3年为时间尺度进行了集约度和集约度贡献率变化的测算,并且对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郑州市建设用地总集约度、资本集约度、劳动集约度均持续提升,证明郑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增高,其中资本集约度贡献占主导;郑州市2000-2013年间经济发展水平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GDP与集约度变化并未互为因果,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与资本集约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强化土地生产率等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63-68

基于3S技术的海域管理研究进展——以东海海域管理为例

摘要:针对目前东海地区在海域管理方面的发展现状,文章详细介绍了3S(GPS、RS和GIS)技术在我国海域管理领域的发展及应用。运用举例论证法详述了GIS技术在海岛及海岸带围填海现状调查、无居民海岛的动态变化检测、海域污染监测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RS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GPS技术在海上准确定位、GCP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基于3S技术的海域管理研究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69-72

海域使用管理

摘要:海域使用管理指通过科学的调查、调研、计算、分析、预测对拟开发海域进行用海可行性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书面材料,以达到科学用海、规范管理和可持续性用海的目的。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以海域变更调查的数据急图件为基础,通过"3S"与网络技术的综合使用,提取并提供海域使用变化信息,为海域使用管理与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服务,其意义在于:实现我国海域科学有效管理的必要技术支撑;
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