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公益性地质工作论坛、调查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习与借鉴等。
  • 主管单位:自然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2-6995
  • 国内刊号:11-5172/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9
  • 综合影响因子:0.85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热点评述

地质找矿需要企业家--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矿产勘查

摘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8个“更加注重”,其中第5个是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这一条对我国当前的地质找矿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区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体制下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找矿都是政府出资,由事业性地勘单位按计划开展,取得的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政府无偿配置给国有矿山企业使用。地勘投资采取收支两条线,突出的是生产技术,只要按计划探明矿产资源、提交矿产地,就是全部完成任务。这套运作模式,至今在政府出资的地质找矿中仍然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探矿权不再无偿使用,而是竞争出让。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完全不同,由于市场在地质找矿的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它是由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的。首先是矿产品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并且把这种需要变成需求,形成地质找矿投入,这是一个复杂的筹资过程;其次是运作已经筹到的资金,把矿产资源显现(探矿)出来,由自然资源资产转化为会计学意义上的资产,即“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第三是通过对地质成果的使用,收回地质找矿投资,并且有所盈利,实现地质找矿投入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这个“三段式”是一个完整的地质找矿过程,缺一不可。
1-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特约专稿

完善地质调查专项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央财政出资的地质调查评价专项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行调整,做到提质增效升级,还要依法依规明确各类投资的定位。针对长期存在的研究与调查脱节问题,科研工作围绕地质调查统筹部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确保财政投入合理定位是政府部门重要职责;要完善专项立项程序,切实突出国家需求,做到专项之间合理衔接。基于矿产勘查财政投入现状,应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补贴制度。要确保专项的定位和目标完成,一个重要手段是组织包括第三方参与的绩效评估。评估检查工作是专项实施的基本保障,做好项目评估工作也是确保专项合理部署的重要举措。
4-7

从资源税“鸠占鹊巢”看税收法定的必要性--关于资源税费制度关系的再思考

摘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我国实行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并存的制度。但由于资源税对资源补偿费制度扩张挤压,造成“鸠占鹊巢”,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一是与依法治国方略相悖,违反宪法规定越权处置全民共有的财产权;二是与市场经济原理不符,扭曲了矿业生产分配关系;三是与现代税收理论相矛盾,违背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则。其原因是征税理论依据错乱,把税收与收租混为一谈;把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力相混淆,征税行政权无限膨胀。为进一步贯彻依宪治国方略和落实税收法定的原则,建议全国人大组织开展《矿产资源法》执行情况再检查,并对资源税费法律法规进行顶层设计。
8-1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

我国矿业权流转行政许可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矿业权流转行政许可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矿产资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准据。矿业权流转行政许可存在立法形式分散、位阶不高,矿业权转让登记内容不明,矿业权抵押、出租等制度模糊混乱,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待明确等问题,应在深化矿业权流转行政许可立法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科学分类矿产资源转让条件,规范物权登记内容,明确转让的管理界限,强化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民事法律特性及效力。
13-16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中的沟通协调机制

摘要:矿产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和多环节,加强沟通协调是保障两类四级矿产资源规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政策协调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矿区群众权益,促进矿地和谐的重要途径。规划编制实施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处于核心地位,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存在“三外一内、八个方面”的博弈关系,实现各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需要从组建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建立规划编制委托和专家顾问制度、探索规划编制实施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三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
17-20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采政策建议

摘要: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煤铀、油铀空间共生关系及矿业权叠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铀资源查明情况,划分出3类一级规划区块、6类二级规划区块,对各类规划区块提出了具体的勘查开采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在时序上优先开采铀矿;(2)鼓励煤炭、油气企业与铀矿企业合资合作开采煤炭矿业权范围内的铀矿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3)区内煤炭勘查活动必须同时提交铀矿资源勘查报告,否则对煤炭地质储量不予评审、备案;(4)区内煤炭开采活动应按照《环境保护法》对放射性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低于一定的量才允许开采;(5)允许在油气矿业权非开采区重叠设置铀探矿权,在不影响油气勘探开发的前提下,通过签订相关保障安全生产作业协议,允许设置铀采矿权。
21-2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征地相关问题破解路径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市民化等社会问题,认为当前征地政策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现行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是根本原因。因此,降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外部效应,有效破解征地相关问题必须以维护农民权益为中心完善征地制度,以明晰农地产权、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深化财税、政绩考核、社会保障、司法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
25-2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在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甄别与选取,从资源禀赋、资源安全、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遵循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选择原则,还特别针对资源问题的差异特征,创新了“通用性指标”与“区域性指标”相结合的差异化指标设置,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应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状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涵。
29-32

澳大利亚矿业开发环境准入机制研究

摘要:澳大利亚矿业开发环境准入机制主要包括环境准入法律体系、政府监管机构和社会监督。法律体系包括联邦和州/领地两级立法,矿业环境通过联邦政府和州/领地政府两级管理,各州法律都赋予了公众对矿业开发环境准入的监督权。澳大利亚矿业环境准入程序复杂,包括政府机构的初步评估并经考虑公众意见的审批,专业性要求高,注重民众意愿。中国企业应对策略:(1)充分了解环境准入法律;(2)借助专业服务机构;(3)制定公众咨询工作计划;(4)采取渐进式进入策略。
33-36

绿色矿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色矿业系列研究之二

摘要:在界定绿色矿业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目标集、因素集(一级指标)和子因素集(二级指标)共三个层次的绿色矿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因素集(一级指标)主要由绿色矿山指标、绿色经济指标、社会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感知、社会对绿色经济的认知和矿企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态度五个层次构成;子因素集(二级指标)由20个指标构成。
37-40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产业经济

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运行模式综述

摘要: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呈现出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依附资源多产业化发展等特点;但相对于国际矿业巨头,整体规模有限。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竞争优势,结合资源发展战略,选择适宜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多模式组合,多伙伴联合,多产业整合,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构建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合作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41-43

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外投资额度占全球跨国投资比例偏低;②投资以国企为主,商业形象展现不足;③投资矿种相对集中;④相对国外大型矿企实力不强,竞争中常处于弱势地位;⑤投资经验不足,部分项目损失较大;⑥投资以并购为主,投资方式不够丰富。因此应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淡化国家色彩,丰富对外投资矿种、拓展投资区域,增强矿企实力,提升投资能力,灵活运用投资方式等措施推动我国采矿业对外投资稳步发展。
44-47

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如何发展壮大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地勘行业结束了十年黄金发展期,短期效益下滑。从中长期来看,经济新常态为地勘行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契机,国际矿业市场低迷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良机,传统资源型地质实施转型,绿色矿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地勘单位发展壮大,要认识新常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实行跨行业经营,重点突破金融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套期保值,在矿产品价格下跌中享受盈利;设立发展基金,为关乎单位发展命运的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保障;设立帮扶救助基金,解决单位职工后顾之忧。
48-5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技术经济研究

2007版地调项目预算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2007地调项目预算标准的主要问题有: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部分个别项目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地质勘查新手段新工艺因无可选取的合理指导价,出现了推广创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的发展。建议:(1)继续开展现行预算标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的跟踪评估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性建议进一步论证,及时颁行新的预算标准或补充规定。(2)建立健全预算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动态管理。
52-54

内蒙古能源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及趋势预测

摘要:对内蒙古地区1995-2011年能源碳排放结构及强度进行分析,运用偏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备选碳排放驱动因子,基于STIRPAT模型得出各个驱动因子弹性系数。根据弹性系数大小,选取前五个驱动因子作为预测参考序列构建GM (1,n)模型,对未来能源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驱动因素中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产值、GDP总额、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是内蒙古地区能源碳排放正向驱动因素,并且驱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人口、单位G D P能耗对碳排放有反向驱动作用。内蒙古地区碳排量逐年增加,1995-2002年平稳增长,2003-2011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预计202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41505万t。
55-59

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性研究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矢量投影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建立分级评价体系,讨论了全省17个市(州)近10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土地人口承载力相对滞后;(2)湖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稳定,鄂东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鄂西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较低,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建议:(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人均耕地面积;(2)注重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60-65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企业经营管理

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经过15年的改革与发展,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项目立项环节表现在项目设置影响预算安排和立项目的隐含以项目经费弥补基本支出;在预算编制环节上主要表现为缺乏统筹规划、预算编制质量差、审查不理想、审查结果不落实、预算实施方案粗放;在预算执行环节表现为误解法人负责制、随意调整突破预算、预算考核指标脱离实际。建议从“科学设置项目、优化单位收支结构、加强预算编制和审查、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坚持预算管理问责制”等5个方面来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66-69

浅谈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摘要:地勘单位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地矿文化软实力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特征,可将地勘单位创造价值的能力、规避同质化的能力、独具特色的能力、拥有无形资源的能力挖掘培植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通过加强战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等策略提升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