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公益性地质工作论坛、调查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习与借鉴等。
  • 主管单位:自然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2-6995
  • 国内刊号:11-5172/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9
  • 综合影响因子:0.85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热点评述

评商业性地质找矿的产业定位——涉及地质找矿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问题

摘要:“产业是指生产具有相同性质产品的单位所组成的生产群体,或者具有同类社会经济职能的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群体”。(《经济工作实用词解》,经济管理出版社)根据这个定义,商业性地质找矿在纵向上属于矿业,在横向上属于地质勘查业,是同时兼属两个行业的产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体矿产勘查一直实行探采分离,游离于矿产开采的体制之外,由财政出资,形成为政府找矿、为国家找矿的观念。
1-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特约专稿

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内向驱动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内向驱动改革思路是: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储量评审制度,对外国经验要在深刻分析其先进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按此思路,提出八点建议:(1)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强化储量评审制度,将其执行主体放在政府规制下的专业评审机构;(2)坚持公正性原则和机构负责与个人负责相结合,以应对多种利益诉求;(3)重塑储量评审的技术控辩机制;(4)适应科技进步加速,及时修订规范标准;(5)进一步发挥规范的指南作用,应对基层技术骨干紧缺现状;(6)随着保护资源职责的加重,宜将储量认定谨慎性原则改进为公平性原则;(7)实行绿色勘查,建设生态文明;(8)随着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要尊重多元文化基础上的国际互认。
4-6

集约用地模式顶层设计——节约集约用地基本理论系列之四

摘要:文章探讨了基于国民经济行业类型划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模式。主要是从国民经济各行业土地利用过程中抽象出具有正向效果的特征规律,推演出空间、时间、功能三个理论维度下的集约用地模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多种子模式进行匹配与组合,形成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编码表,最后形成了集约用地模式顶层设计总体思路和初步方案。
7-10

矿业权历史沿革、法律属性与资本属性——矿业权流转问题研究系列之二

摘要:从法律规范的角度,今后凡代表探矿权和采矿权以及围绕其所派生的相关权利时,应该统一使用“矿业权”,不宜再使用“矿权”一词。就法律属性而言,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结合矿业权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特殊性,将矿业权定义为“准用益物权”较恰当。矿产资源是资源性资产,矿业权具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属性,根据有关规定,矿业权属于“无形资产”税目中的“自然资源使用权”,矿业权作为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矿业权作为自然资本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将强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创新思维和管理模式,实现自然资本的优化配置;矿业权人必须重视自然资本的经营和维护。
11-1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而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树立“打基础、当先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及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的理念。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地质公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地质旅游产业;走勘查开发一体化之路,大力发展浅层地热能产业;推广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发挥地质专业优势,开展生态修复。应通过弘扬协作精神、建立全面目标考核机制、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表彰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励地质工作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显身手。
15-17

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初探

摘要: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繁重,但由于防治责任不够明确、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等原因,地质灾害防治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应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议:(1)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防治责任,强化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和运行主体责任,主动消除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2)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合理确定中央地方财政投入比例,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对重点地区给予重点支持;(3)争取其他资金投入,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多元投入机制。
18-21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摘要: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21-21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鄂尔多斯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以煤矿资源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将研究区按评价结果划分为7个区域,其中属于严重区3个,总面积1644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09%;较严重区3个,总面积3009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83%;一般区1个,总面积73946km2,占研究区面积的94.08%。建议:(1)以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和较严重区为重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2)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的一般地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力度;(3)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生态文明。
22-24

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及其建议

摘要:文章立足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技术工程层面,系统阐述其内涵要义、技术框架体系、技术目标和内容等,认为煤矿资源的绿色开采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开采技术、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安全技术四大关键核心内容,并提出了构建煤炭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和深化科技创新与集成应用的建议: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建立新型高效的煤炭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和高效资源管理机制;践行科技创新驱动的理念,形成一套符合我国特色、成熟可行的绿色开采技术理论和技术集成体系。
25-2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产业经济

试论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体系之构建

摘要:地质勘查产品具有信息产品、实物产品及服务产品的多重属性,因而其质量特征较为特殊。当前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在立项环节、实施环节、验收环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体制转轨时期地勘行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可供选择的质量管理模式中,TQC、期权制、奖励机制更符合地质勘查新体制和新机制的要求。对相关权益主体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投资单位、作业单位的权、责、利关系进行准确定位是构建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
29-31

印尼镍原矿出口禁令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摘要:中国精炼镍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原矿储量产量不足,对外依存度持续多年超过80%,且一半多的镍精矿来源于印尼。印尼原矿出口禁令的实施对我国的镍精矿进口量及进口价格、产业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全球镍矿分布及贸易格局来看,镍精矿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精炼镍供大于求,新建镍矿石产能2015年后陆续释放。为应对短期的供给短缺,我国应该通过谋求进口渠道多元化,加大技术及资本的输出力度等举措来打造稳定镍资源供应渠道。
32-36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共享机制研究

摘要:地质资料共享现状:开展了各类地质资料的整合和共享;建立和完善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共享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采用多种方式向不同用户开展了地质资料共享服务。但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积累尚有不足,共享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支撑,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尚未建成,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工作的基本思路: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保障机制;落实《决定》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基于网络平台效应的功能机制,制定不同的定价机制。
37-39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

城区老工业区改造的土地政策研究

摘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层次低、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闲置土地盘活难、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对城区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实质是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利用。现行的土地政策法规主要是适应于新增建设用地的规范和管理,若完全照搬管理新增建设用地的政策来管理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政策掣肘。为了促进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存量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必须从完善用地手续、创新供地方式、丰富改造模式和明确收益分配等方面创新现行土地政策。
40-43

土地开发经济可行性对规划实施影响及应对——以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为例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区域规划实施周期长、涉及工作和利益关系复杂、成本投入大等现实条件下,土地开发经济可行性成为影响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文章深入分析了土地开发经济可行性对规划实施的影响机制,提出早期介入、规划方案优化、土地开发整合统筹、土地上市交易优化决策、完善政策支持、加强部门协调管理六项应对方案。并以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规划实施为例,分析其概况及土地开发情况,总结借鉴促进规划实施的经验,为完善规划实施管理、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44-4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技术经济研究

温泉开发项目决策评判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温泉消费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但如何对温泉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评判,保证温泉后期的顺利营运,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术界温泉相关领域专家及温泉行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访谈,得出温泉开发项目评价体系前置决策、客观决策和主观决策中五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客观决策各指标的权重,给定了各指标的评分区间和参考标准,最终形成可供操作的温泉开发项目决策评判指标体系,以期对温泉项目开发提供借鉴。
49-52

温泉开发项目的前期地质调研

摘要:对于将要开展温泉开发项目的单位,前期一般需要做如下地质工作:第一,了解并搜集项目区域详细地质、地形资料。温泉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基础,即项目区内含有优质的地热资源可进行开发利用。第二,对地质、地形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开发的优质地热资源形成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温泉开发单位需要了解项目区域可能赋存的优质地热资源类型,是属于对流型地热系统还是传导型地热系统?
52-5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企业经营管理

创新为勘查施工型企业注入活力——谈天津市津勘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实践

摘要:对于以地质科技为支撑的工勘施工地勘单位,必须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不断创新来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天津市津勘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地质行业优势和技术储备,遵循工程技术企业创新规律,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设备工艺推动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地下空间开发飞速发展时代,通过科学把握岩土工程行业的技术规律和特点,准确找出地下工程创新的切入点,形成适应天津市需要的施工工艺和流程,引领了天津市地下基础工程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超深超高建筑的安全、快速、科学发展。该公司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为地勘企业科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53-56

完善国土资源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

摘要:“双因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管理理论,解释了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中的多方面关系,对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应重点把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个体激励和集体激励相平衡、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协调。完善国土资源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综合运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行为激励和制度激励,进一步丰富国土资源科技人才的激励手段、提高激励质量、增强激励时效。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