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 31-1965/R 国内刊号
  • 1009-7708 国际刊号
  • 4.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感染与化疗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简讯、读者·作者·编者、病例报告、综述与编译

中国感染与化疗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述评
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需要进入2.0时代129-131

摘要:1前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细菌耐药监测通过分析国家、地区和部门的细菌耐药现状,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掌握耐药菌株在特定人群的分布,制订遏制耐药细菌流行播散的有效措施,为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和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亦可帮助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有目的地开发新的抗菌药物[1-2]。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依据抗微生物药物在人类医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级131-131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更新了抗微生物的分级,旨在提醒农业部门和监管部门注意该类药物对使用环境的风险管控。然而,此项分级仅限于抗菌药物。目前对所有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分级可能更为合适。真菌感染每年导致全球150万人死亡,其中约半数以上患者(例如侵袭性肺曲霉病)需选用吡咯类药物治疗。近年来曲霉对吡咯类药物出现耐药性,主要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该类药物以保护谷类和花卉的生产。已出现对吡咯类耐药的烟曲霉,在荷兰的重症监护室烟曲霉占所有曲霉的25%,目前此类耐药菌株已遍布整个欧洲。

Melinta制药厂宣布美国FDA批准德拉沙星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141-141

摘要:2017年6月19日,Melinta制药厂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新药德拉沙星(Delafloxacin)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成人急性细菌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德拉沙星(商品名Baxdel)是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供静脉或口服。德拉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具有抗菌活性。两项Ⅲ期非劣效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德拉沙星单药口服或静脉滴注与万古霉素和氨曲南联合应用的疗效相仿。患者对德拉沙星耐受性良好,仅有0.9%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试验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149-149

摘要:2017年8月25日(全球通社):Kedrion生物制药公司和Kamada有限公司,这2所在人源蛋白疗法领域领先的公司,宣布Kedrab(人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已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被动免疫预防狂犬病。当人们接触患狂犬病或疑似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后,即刻给予Kedrab。在美国,每年约有40 000人暴露于狂犬病毒。在获得FDA批准该产品前,只有2种人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能用于预防已暴露于该致死性病毒人群的狂犬病发作。

肠球菌:如何进化发展170-170

摘要:肠球菌在人胃肠道微生物的占比通常<0.1%,但在众多病原菌中,肠球菌已成为医院适应性最佳的耐多药病原菌。研究者检测了24种系统发育分支的肠球菌,检测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表型多样性及陈腐的宿主特征。他们得出结论,肠球菌的祖先是4.25~5亿年前的迷走球菌属,早于恐龙出现2亿年,约与陆地动物同时出现。与其祖先相比,肠球菌的基因组中获得与其细胞壁“硬化”及应对压力的126个基因,可能是新的环境压力选择的结果。表型分析表明,区分肠球菌及其祖先的方法是它们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情况,包括暴露于溶剂、洗涤剂、抗生素、抗生物制剂以及抗干燥和饥饿的能力。

从耐受到耐药176-176

摘要:细菌耐受性是指微生物在短暂暴露于高浓度杀菌抗生素时的生存能力,而耐受菌仍然对抗生素保持敏感。短暂暴露于高浓度抗生素对耐受菌无显著影响,但延长暴露于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抗生素的时间,可导致对耐受菌产生明显的抗菌作用。持留菌是部分耐受菌的特征,延长暴露于抗生素的时间仍能存活,通常耐受菌的代谢过程减慢。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复制中的细菌,如细菌复制停止可使敏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受。通常认为耐受和耐药是两种不同和不相关的现象。Levin-Reisman及其同事在文章中表明,两者是相关的,且耐受性可发展为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可能会阻碍AIDS的有效治疗183-183

摘要:2017年7月20日[路透社(凯特·凯兰德)]: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如果不尽早采取行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水平上升可能阻碍全球应对AIDS流行的进程。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1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中的6个国家,有10%的HIV感染患者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产生了耐药性。WHO建议一旦达到10%的耐药率,应立即审查其目前的抗HIV治疗方案,并改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限制耐药性的传播。如果患者不遵守规定的治疗方案,HIV对治疗药物就会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往往由于患者无法获得适当的抗HIV治疗和护理。来自AIDS规划署的最新数据显示,抗HIV/AIDS流行的进展令人鼓舞,AIDS病死率下降,治疗率上升。

WHO:也门感染霍乱病例数骤增,死亡人数增多208-208

摘要:2017年5月23日【路透社(汤姆迈尔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显示,自4月27日也门霍乱疫情快速蔓延以来,霍乱病例数急剧增加,目前已发现35 217例疑似病例,与5月19日也门WHO发言人Nevio Zagaria公布的23 425例相比增加了50%。WHO的一份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截止至5月22日,也门已有361例死亡,主要集中于西部省份。这比5月19日公布的死亡例数242例增加了100多例。2016年10月,也门霍乱疫情开始流行,一直持续至12月。此后疫情稍有减缓但从未被完全控制,2017年4月,病例数又开始急剧增加,同时也门陷入瘫痪的经济和卫生系统也加剧了霍乱流行。

使用海洛因导致丙型肝炎病例数激增213-213

摘要:美国卫生官员声称,尽管丙型肝炎(丙肝)已能治愈,2012年至2015年美国新发丙肝病例数增加了近3倍,这归咎于海洛因和其他静脉成瘾药物的使用。2015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道,美国丙肝患病率为0.8/100 000,新发感染约34 000例。丙肝可致肝硬化、肝癌、需肝移植或死亡。近年来上市的新药治疗丙肝的治愈率超过95%,最终有望消灭丙肝。但阿片成瘾流行引起数以千计的新发丙肝病人,使用不洁注射器是感染丙肝病毒(HCV)的主要原因。专家声称,海洛因使用量激增的原因是因为这种非法药物比阿片类处方止痛药更便宜,以及对配制合法成瘾止痛药的新界限。

病人与医院微生物群之间亲密的双向关系220-220

摘要:Lax和他的同事对一所新开的芝加哥大学医院中病人、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定植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在血液肿瘤科和外科的10间病房和2个护士站内,从地面、水嘴、床垫、键盘和寻呼机表面采集标本,并在病人的腋窝、腹股沟褶皱及鼻孔处进行取样。本次研究从医院运营前2个月开始,持续12个月。所有的房间均允许来访者进入。每天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和1∶1 000的漂白液对每间病房进行清洁。本研究共采集6 523个标本,每个标本至少扩增5 000份16S rRNA。在医院建设和正式运营前,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非常有限,但是却有大量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然而医院运营后,这两者的数量急剧下降,并被正常皮肤微生物所取代,包括棒状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比较132-136

摘要:目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CHB-ACLF)患者中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使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且出院诊断为CHB-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组36例,恩替卡韦组20例。拉米夫定组患者7、14和28 d生存率分别为94%、72%和64%,恩替卡韦组患者分别为70%、65%和65%。拉米夫定组7 d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分和ACLF 0-1级患者两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拉米夫定组7 d的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B-ACLF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第1周生存率高于恩替卡韦,但短期(28 d内)生存率与恩替卡韦相似,有肝硬化基础或有肝移植意愿的患者也可考虑拉米夫定治疗。

泊沙康唑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观察137-141

摘要:目的评价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处理期间应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在移植预处理期间服用泊沙康唑200 mg每日3次,直至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预防结束后1周、2周及4周复查真菌检测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及胸部CT,未发现真菌感染征象者,判定为真菌预防成功。结果46例患者移植后干细胞植入前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的中位数为0.02(0~0.05)×109/L,中性粒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0(8~19)d,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6(15~41)d。其中45例出现了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事件,发热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5(1~13)d。其中6例(占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13.3%)虽经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但仍持续发热7 d以上,短期改给予静脉广谱抗真菌药的经验性治疗,后G试验、GM试验和胸部CT扫描均呈阴性结果,无一例达到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标准,不考虑突破,重新给予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46例患者在泊沙康唑口服液预防结束后1周、2周及4周分别行G试验、GM试验及胸部CT,均未发现真菌感染征象,可判定为真菌预防成功。无一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结论泊沙康唑口服液是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有效手段,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142-149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其中46例接受抗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与单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病死率为40.0%(24/60)。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1.15,95%CI为1.0~1.3,P=0.048)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纳入抗菌治疗方案研究中32例接受联合用药(包括二联、三联或四联抗菌治疗方案),14例接受单药治疗,28 d总体病死率为34.8%,经单因素分析,28 d病死率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KP血流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150-155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的血流感染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探讨影响其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感染的预防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于血液科住院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回顾分析相关患者血培养阳性和导管血培养阳性检出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10 213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其中280例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55/1 000导管日(280/10 213,2.74%),影响因素包括血液肿瘤种类(P<0.001)和导管留置时间(P<0.001)。共分离出病原菌322株,革兰阴性杆菌238株,占73.91%;革兰阳性菌71株,占22.05%;真菌13株,占4.04%。血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的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率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未产生耐药。真菌中主要病原菌为热带念珠菌。结论长时间留置PICC导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风险增加,CLABSI的发生风险还与患者所患血液肿瘤的种类有关。血液肿瘤患者CLA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加强对PICC患者的监测,动态评估风险,争取及早拔管。

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156-162

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评价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对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52例,肝硬化患者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109/L且减少≥25%基线值)累积发生率为51.9%(27/52),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50%基线值)比例为85.2%(23/2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110×109/L(OR=6.989,95%CI:1.192~40.971,P=0.031)、利奈唑胺疗程≥7 d(OR=9.478,95%CI:1.349~66.587,P=0.024)及剂量≥17 mg·kg-1·d-1(OR=0.062,95%CI:0.010~0.383,P=0.003)为肝硬化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肝硬化患者院内病死率与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但并未显著加剧治疗期间患者脏器出血及院内死亡风险;对于基线血小板计数较低、利奈唑胺疗程较长的肝硬化患者应加强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163-17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化疗史、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高于SCAP组(P分别为<0.001、0.006、0.001、<0.001);器官衰竭个数、B型尿钠肽(BNP)max、心力衰竭构成比低于SCAP组(P=0.048、0.003、0.037)。SHAP组总住院天数[33.0(25.0,43.3)d对14.0(5.8,28.3)d,P<0.001]与180 d病死率(44.6%对27.5%,P=0.047)高于SCAP组,两组随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恶性肿瘤、D-二聚体max、肾替代治疗为SC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02、0.039、0.008、0.003,OR=20.449、6.183、13.841、19.456);器官衰竭>2个、呼吸机相关肺炎、肾替代治疗为SH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8、0.005、0.002,OR=6.308、4.491、11.456)。结论SCAP与SHAP住院病死率、3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然而SHAP 180 d病死率高于SCAP。

血行播散型结核致脾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171-176

摘要:目的了解脾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血行播散型结核伴脾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的转归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脾结核的临床特征。结果该例19岁男性患者以咳嗽、发热、盗汗、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胸腔镜检查提示结核,影像学提示全身多处结核合并脾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通过文献复习,脾结核临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另一类为原发性脾结核。原发性脾结核临床表现及体征多不典型,免疫缺陷为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脾肿大、发热、消化系统症状等,少数可发生自发性脾破裂(3/32),32例患者经抗结核和/或脾切除治疗后大部分病情得到痊愈和缓解(28/32)。结论脾结核多隐匿起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依赖脾脏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抗结核及选择性脾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大多良好。

干扰素α调控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抑制慢性感染小鼠模型体内病毒基因表达177-183

摘要: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中,探讨干扰素α(IFN-α)抑制HBV基因表达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采用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质粒建立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分组同时注射IFN-α-2a表达质粒pKCMvint.IFN-α-2a和对照质粒pKCMvint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体内IFN-α表达,雅培ARCHITECT i2000SR检测血清HBsAg、HBeAg水平,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肝脾内总淋巴细胞频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频数、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数及功能。结果干扰素质粒组IFN-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BsAg在注射后第12天就有明显下降,显著快于对照组,并能完全清除HBeAg;干扰素质粒组的肝内总淋巴细胞、CD8+T细胞、HBV特异性CD8+T细胞频数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且CD8+T细胞频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质粒组HBV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且分泌IFN-γ能力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体内过表达可以上调小鼠肝内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数和功能,抑制慢性HBV感染小鼠模型内HBsAg和HBeAg的表达。提示IFN-α可以通过增强抗HBV免疫应答来发挥抗病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