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经验、病例报告、信息交流、综述、医师问答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686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4.25
  • 综合影响因子:2.9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感染与化疗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3例病原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1-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简讯

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第十一期招生通知(第一轮)

摘要:一、学习班内容简介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一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报名即将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最新版的CLSI手册(2012年),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
4-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初始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更换原因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5-9

重症患者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 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 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10-1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简讯

第五届中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高峰论坛”拟定于2012年4月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从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研究及应用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并报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集中分析我国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诊断治疗的现状,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14-14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肺部感染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的现状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收治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3例痰培养阳性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恰当治疗组和不恰当治疗组,总结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不恰当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35.9%)显著高于恰当治疗组患者(14.7%),其平均住院天数(25.1d)也显著大于后组(19.4d)。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主要是抗菌药未能覆盖病原菌,在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组主要是病原菌对所选用的抗菌药耐药。结论不恰当抗菌治疗可增加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根据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基础疾病、高危因素等结合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进行恰当的初始抗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15-18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1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基础心脏病者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46.7%),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静脉药瘾者5例(33.3%);不洁静脉输液史2例;拔牙史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Vo),心脏杂音改变(12例,80.0%),肺炎或肺脓肿、肺栓塞(13例,86.7%)。15例中血培养阳性11例(73.3%),其中金葡菌(6例,54.5%)为最常见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例);其次为链球菌属(4例,36.3%);铜绿假单胞菌1例考虑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1例(73.3%)好转或治愈,其中8例为单纯抗感染治疗,均为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重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结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及静脉药瘾者,临床表现以高热、肺部炎症及栓塞症状突出。金葡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应引起重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19-21

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2007年中国7所教学医院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技术对114株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Panton Valentine毒素(PVL)编码基因lukS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114株MRSA中共发现8种MLST-spa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是主要的型别,分别占总数的41.2%、28.8%和21.9%。仅有1株MRSA检测到lukS基因阳性。MRSA菌株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100%),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次之(86.8%);主要的分子克隆型ST239-t030、ST239-t037和ST5-t002菌株具有相似的药敏谱,但所有甲氧苄啶-磺胺甲Ⅱ恶唑耐药菌株均属于ST239t037。结论在中国MRSA的流行株由数种主要的分子克隆型引起,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
22-26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危重患者中致炎症反应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性介质指标,观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程度。方法前瞻性分析入住ICU48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 II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病情严重程度,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情况。比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心率,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相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88.9%:73.0%,P=0.003)3,高血清TNF-α[(0.97±0.54):(0.75±0.32),P=0.029]和IL-1β(7.03±0.12):(2.21±0.09),P=0.006]和IL-6[(10.59±2.48):(2.55±0.75),P=0.005]水平。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病情更加严重,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在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反应程度。
27-3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简讯

2011年我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第一

摘要: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版),《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在学科排名(内科学93种杂志)中影响因子(JIF)排名继续保持第一,其中复合JIF2.296,期刊综合JIF1.888,技术研究类JIF1.888,均比去年又有提高。
31-3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MexXY—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MexAB-OprM、MexXY—OprM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进行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存在情况下的干预试验;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结构基因mexA、mexX的mRNA表达水平来判断MexAB-OprM、MexXY—OprM外排泵表达情况;用PCR法分别扩增其调控基因mexR、mexZ,并对其产物测序,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与已知序列比较,研究其过度表达的机制。结果在CCCP作用下,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4株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MIC)由20-320mg/L提高到2.5~40mg/L,主动外排表型阳性率为66.7%(24/36),15株菌高表达Mex—AB-OprM外排系统(41.7%),21株高表达MexXY—OprM外排系统(58.3%)。15株高表达MexADOprM外排系统铜绿假单胞菌同时表达MexXYOprM外排系统;12株干预试验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无mexA、mexX高表达;随机选择mexn、mezx高表达的4株细菌均发生mexR、mexZ基因突变,出现氨基酸替代。结论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MexXY-OprM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过度表达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机制之一;外排泵MexADOprM、MexXY—OprM高表达分别与调控基因mexR、mexZ发生变异有关。
32-35

424株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变异

摘要:目的探讨肠球菌属临床分离情况与耐药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东莞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07--2009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这3年间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在各标本、科室中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变迁情况。结果2007--2009年临床分离出肠球菌属细菌424株,其中粪肠球菌338株,占79.7%,屎肠球菌75株,占17.7%,鸟肠球菌11株,占2.6%;肠球菌属在各标本中的分布以尿液为主,占50.2%,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4.4%)、血液(12.5%)。3年来肠球菌属的菌种和耐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粪肠球菌所占比率每年保持在80%左右,屎肠球菌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13.9%上升至2009年的20.9%,而鸟肠球菌则逐年下降,从4.7%降至0.6%。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9.4%~85.7%和84.1%~87.4%,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以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呋喃妥因、高浓度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接近或超过50%。2007年发现1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肠球菌属耐药性较为严重,不同菌种耐药性有所差异。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
36-38

2001--2010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01—2010年共分离出930株阴沟肠杆菌,其中分离于痰标本498株、咽拭子32株、尿标本162株、血液标本30株、分泌物155株、其他体液3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上升较快。结论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并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株,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遏制耐药株的增长。
39-41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力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菌血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耐药程度细菌毒力的差异性。方法用30只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通过中心静脉分别注入3种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株:菌株A(敏感菌株);菌株B(多重耐药菌株);菌株c(泛耐药菌株),建立菌血症模型。结果A,B,C3组家兔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5±3.6)d、(12.7±2.3)d和(13.9±0.3)d(A与C比较,P〈0.004);C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A组(A与c比较,P=0.027);A组的CD4/CD8变化幅度显著大于c组(A与c比较,P=0.036);A组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表达更高(A与B比较,P〈0.01;A与c比较,P〈0.01);且A组家兔组织中的细菌负荷更多。结论泛耐药菌导致的菌血症对机体的损害小于敏感菌感染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敏感菌感染动物,泛耐药菌感染动物存活时间较长,炎症反应的程度较低。
42-45

新生儿血液标本分离菌株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共收集新生儿血液标本分离菌21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6.1%(142/215),革兰阴性菌占24.2%(52/215),真菌占9.8%(21/215)。最常见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3%(91/215)、肺炎克雷伯菌16.7%(36/215)、肠球菌16.3%(35/215)和白念珠菌9.8%(18/215)。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各自菌种的18.2%(2/11)和68.1%(62/91)。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占94.4%(34/36),6株大肠埃希菌产ESBI,s(6/7),未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结论新生儿血液标本主要分离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46-49

表皮葡萄球菌icaA和icaD基因表达及其与黏质物形成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所携带的icaA和icaD操纵子表达情况及其与黏质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CU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2株,采用刚果红法检测其黏质物形成,PCR法检测icaA、icaD基因表达,卡方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产黏质物菌株有26株(41.9%);产黏质物菌株中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的菌株分别为22株(84.6%)和19株(73.1%),icaA、icaD基因表达均为阳性有17株(65.4%),明显高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icaA、icaD基因表达均阴性为2株(7.7%),明显低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结论icaA、icaD基因表达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质物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影响因素。
50-53

成人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我国成人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现状,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慢性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患者中分离获得肺炎链球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D试验;PCR扩增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71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70株(70/71),占98.6%,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1株(1/70),占1.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60株(60/71),占84.5%,MRSP中以cMLSn型耐药的菌株为主,有54株,占90%,其次为iMLS B型,占8.3%(5/60),1株为M型,占1.7%(1/60)。60株MRSP中ermB基因阳性检出率最高,占98.3%(59/60)。结论我国成人引起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CAP治疗中可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并需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54-58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深部真菌感染专栏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7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观察组)与34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更低、WBC计数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超过3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与肝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侵袭性操作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