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 31-1965/R 国内刊号
  • 1009-7708 国际刊号
  • 4.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感染与化疗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感染与化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简讯、读者·作者·编者、病例报告、综述与编译

中国感染与化疗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述评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1-3

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属深部真菌病(deep mycoses),是真菌入侵人体导致血流感染、各脏器感染或全身播散的严重感染。主要由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等机会致病真菌(或称条件致病真菌)引起,也可由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等地方流行性致病真菌所致。近20年来机会真菌所致的IFI发病呈明显增长趋势。此缘于罹患IFI高危人群的增多,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肿瘤患者、AIDS患者、长程、大剂量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广谱抗菌药应用疗程较长者和接受侵袭性治疗的危重患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简讯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3-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专家笔谈
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的若干问题4-6

摘要:一、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现状 2000年美国真菌治疗协作组制定的隐球菌病诊治指南中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分为3个阶段,具体如下:①急性期:首选两性霉素B0.7~1mg·kg^-1·d^-1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1·d^-1诱导治疗2周;②巩固期:改用氟康唑400mg/d巩固治疗10周以上;③慢性期:氟康唑200~400mg/d.

正确认识 合理对待:浅谈皮肤真菌病7-8

摘要:近年来,常为人们关注的禽流感经全球不断研究证明是由早为人们熟悉的鸡瘟病病原——鸡瘟病毒的一个变种H5N1所引起,它不仅可引起鸡瘟病,还可引起人类禽流感。这种人禽共患的疾病统称“人兽(禽,畜)共患病(Zoonoses)”。随着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反生物恐怖已成为医学界参与的“无明确战线”项目。尤其是禽流感,因其高致病,高病死率更为人们所瞩目。很多真菌病也是众所周知的“人兽共患病”。其中除一些深部真菌外,事实上在已知的400余种致病真菌中,很多也是“无明确战线”,可在人体内打“立体战争”,或明或暗,或浅或深,很难界定。尤其是真菌,既可作为感染病原又可参与免疫过敏,因而更使其“无明确战线”难以捉摸。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评价——一项荟萃分析8-8

摘要: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据报道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IA发生率为8%~15%,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为5%~15%,且病死率可高达30%~70%。然而IA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上的难题,因为确诊标准需要组织活检镜检或培养阳性,但真菌培养阳性率低且费时,而组织活检可行性差。目前已研究了很多非培养检测方法,包括检测真菌特异抗原、真菌代谢产物或真菌DNA,如抗原β-葡聚糖(存在于大部分真菌,除外隐球菌和接合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GM大部分存在于曲霉,是曲霉生长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壁多糖成分,还存在于青霉)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诊断与治疗
癌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定义:国际共识9-10

摘要:在过去20余年,免疫缺陷患者机会性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然而,有关IF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NIAIDMSG)组织有关专家制订IFI临床研究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资料及国际共识,制订了癌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缺陷患者IFI的定义

作者更正10-10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11-13

摘要: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隐球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NIAIDMSG)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隐球菌病的处理指南。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隐球菌病患者。虽然该指南系2000年制订,且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该指南是在大量临床证据基础上制订,对我们当前的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医师问答
医师问答13-13

摘要:湖北某市医院汪医师问:为什么尽管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发生率高,但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仍多可获得良好疗效?安徽某市中医院薛医师问: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新品种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沿用品种相比有何优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简讯
关于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诊治新进展”报名通知13-1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14-18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念珠菌属和其他酵母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LSI/NCCLSM44-A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2001年至2005年8000株念珠菌属和其他酵母临床分离株进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药敏试验;并通过BIOMIC软件换算出相应的MIC(mg/L)。结果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等在临床分离真菌中的分布自2001-2005年未见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1-2005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变化不大,但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伏立康唑较氟康唑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活性;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的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提示对念珠菌属开展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

真菌血症31例临床分析19-21

摘要:目的对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3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过80%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或以上的基础疾病。半数以上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83.9%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31例真菌血症中,24例(77.4%)与念珠菌有关,但仅3例由自念珠菌引起,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5.8%。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念珠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3例临床分析22-2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mmH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胃肠道肿瘤术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25-27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本专业组2006年1—6月间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16例的相关病史资料,对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10—gisfic回归分析。结果①116例中诊断为真菌感染的18例,共获46份培养阳性标本,真菌感染患者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占15/20,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14/18;②胃肠道肿瘤手术后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合并细菌感染有关,其中抗生素使用时间是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应规范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适时开始肠内营养、控制血糖,从而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药27-27

摘要:艰难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史、抗生素使用等。其孳病因子是艰难梭菌毒素A和B,确诊需要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分析28-3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1986--1997年及2000--2005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检出情况。方法对22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用传统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按Runyon分类法,1986—1997年检出Ⅰ群非结核分枝杆菌15株(15.5%),Ⅱ群非结核分枝杆菌4株(4.2%),Ⅲ群非结核分枝杆菌23株(24.0%),Ⅳ群非结核分枝杆菌54株(56.3%);2000-2005年检出Ⅰ群非结核分枝杆菌30株(16.1%),Ⅱ群非结核分枝杆菌11株(5.9%),Ⅲ群非结核分枝杆菌51株(27.4%),Ⅳ群非结核分枝杆菌94株(5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86-1997年共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96株,分属于6个不同菌种;2000-2005年共检出非结核分枝杆菌186株,分属于14个不同菌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的菌种种类较前增多,上升了133.3%,而且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绝对检出数量本世纪初5年间比上世纪11年间提高了93.8%。结论我院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的绝对数和菌种的种类2000-2005年比1986~1997年均增多,提醒我们应进一步做好NTM肺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工作,为全面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信息交流
产ESBLs肠菌科细菌流入医院30-30

摘要:历来认为产ESBLs克雷伯菌属引起的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最具临床重要性。其特点为感染往往由同一克隆菌株引起,通过患者间交叉传播,危险因素与其他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病原菌相同。在欧洲和美国多数菌株携带TEM型和SHV型酶。通过细菌培养监测、隔离患者,限制应用氧亚胺基B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控制感染流行。据CDC(2003)统计,美国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达20.6%,比5年前增长了4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论著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31-33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