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临床教学、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国外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92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0.43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教育管理

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的探索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学生国际化培养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包括临床交换实习、全球卫生培训项目和海外修学旅行等一系列医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已在全球展开。为更好地适应新医学模式要求,拓宽我国医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医学教育应在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1-2

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临床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和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4.1%和88.2%;应对传染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3.3%和89.3%;应对人为事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4.6%和89.O%。结论:有必要对目前临床专业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进行改革。
3-4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2012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系统掌握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加强和提高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5-6

自我和谐对护理本科生非技术技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和谐对其非技术技能的影响。方法:对49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自我和谐与非技术技能的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本科生自我和谐与非技术技能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护理本科生非技术技能总均分为(3.64±0.39)分;自我和谐总均分为(2.67±0.36)分。护理本科生自我和谐程度与非技术技能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自我和谐作为自变量可独立预测非技术技能的20.4%,其进入回归方程的三个影响因素为自我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结论:提高护理本科生自我和谐程度是提高护理本科生非技术技能的重要手段。
7-8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院校管理

医药院校校训语言研究

摘要:基于校训内涵发展,强调校训在语言规范、育人、价值引领、治理风格等方面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调查分析78所医药院校校训句式、表达、词性筝语言特征,提出院校校训语言文化建设的建议。
9-10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现状及专业承诺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64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总体呈中上水平,不同年级、生源地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专业承诺对学习效能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提高专业承诺是提高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11-12

监考力度对大学化学考试成绩的影响研究

摘要:通过对大学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和监考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对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结论。因此,加强监考力度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13-14

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新构想

摘要:校地协同育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深圳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大部制改革情况及某高校办学实际,提出了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医药卫生人才的新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实施的可行性,讨论了实施的策略和措施。
15-16

以协同机制创新推动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摘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他们适应现代化产业竞争的能力。发挥协同创新的引导和聚集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17-18

医学人文感受性视阈下校园文化建设跟进性思考

摘要:医学人文感受性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起点,对医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医学人文感受性培养尤为重要,作为培养医学人文感受性渠道之一的校园文化在其建设方面应对跟进性进行时代跟进、主体跟进及地域跟进的合理思考,使医学人文理念内化为医学生自身素养,并从微生活、使命特色及交流通道几个方面实践探索,使医学生人文感受性培育落到实处。
19-20

临床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路径分析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去人性化”等四个影响因素。路径分析表明四因素在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同时,其间也相互影响。结论:应从以上四个因素出发,采取措施预防并减少临床教师的离职行为。
21-22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刚刚起步,要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构建创新实验平台,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推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23-23

性别角色差异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医学高校不同性别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现状。方法:应用自制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主要问题包括对勤工助学的看法、参加意愿等。结果:男女生对部分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相关工作的看法趋于一致,但在工作岗位意愿、满意度、工资水平和绩效考核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绝大部分男女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但男生的积极性低于女生,对工作的要求高于女生。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勤工助学的帮助和指导,加大对女生的关心力度,设置维权中心,解除其后顾之忧;对男生要加强其家庭责任感教育,鼓励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以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24-25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潍坊医学院应急救护第3、4期培训班的学生100人为研究对象,第3期班为对照组,第4期班为实验组,各50人。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心肺复苏及创伤救护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后对照组根据培训内容和教材进行自我学习,实验组采取同伴教育方法学习。对两组学生进行救护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和调查。结果:实验组救护操作考核得分为(87.64±5.88),对照组得分为(85.16±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学生对此种培训方法持赞同态度。结论:将同伴教育应用到在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中是可行的,可提高学生的救护技能水平。
26-27

培养大学生成为学雷锋生力军的对策研究

摘要:学雷锋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成为学雷锋的生力军,必将对高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文章从思想教育、组织制度、声誉影响、活动方法、活动内容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如何成为学雷锋的生力军提出对策。
28-29

养老服务体验对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养老服务体验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新途径。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我校2012级48名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为实验组,参加养老服务。在护生参与养老服务前后,采用美国护理学家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两次对护生进行关怀能力测评;在参与养老服务后,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该组学生对养老服务体验的效果评价。结果:该组学生在参与养老服务体验后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体验前(P〈0.05);分别有83.3%、81.3%、79.2%和72.9%的学生认为养老服务体验对督促自我学习护理理论和技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增加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结论:养老服务体验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30-3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教学管理

住院医师指导教师带教质量的因子分析

摘要: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影响住院医师指导教师带教质量的因素。方法:根据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带教质量的现场评价,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5个公因子,分别归纳总结为带教态度因子、带教内容因子、带教过程因子、带教方法因子和带教效果因子。结论: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过程、带教方法和带教效果是影响住院医师指导教师带教质量的主要因素。
32-34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直观教学效果,文章从选用观察材料、加强对所见形态结构的文字描述、如何运用感知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制作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学生能更好地对所学的感性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学好这门学科。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