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 33-1050/G4 国内刊号
  • 1002-1701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教育管理、院校管理、教学管理、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医学研究、护理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专题—教学管理与研究
构建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1-2

摘要:在世行贷款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在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建立了系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系统阐述了该校在建立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做法,介绍了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 构建新型医学教学模式3-4

摘要: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制约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需要构建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文章从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构建新型医学教学模式以及构成新型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构建新型医学教学模式这一重要问题。

对医学生计算机教育的思考5-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在校生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内容已在中学阶段完成;大学阶段,前些年逐步建立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明显落后。医科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设置什么内容、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哪些改革,是目前困感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医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高度信息化的职业平台和信息社会;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型的、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具有医学教育和培养目标的教学和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使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保持知识的先进性。

影像解剖学教学及问题探讨7-8

摘要:影像解剖学是为适应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的临床需要而创建起来的一门解剖学新课,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课。开设影像解剖学有利于加强医学影像学基础教学,为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培养合格的高级专业人才。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在师资、教材和教具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医学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应予以重视井使之不断完善。

论医学法学上医疗行为概念的界定9-10

摘要:医疗行为作为一个医学法学上的概念,无论是在医事法律法规上,还是在医学或法学理论界均未有统一的定义。医疗行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服务性劳动,它具有商品性和福利性。医疗行为是法律上认可的医疗行为人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对人或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的一种社会服务性劳动。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观和教学模式11-13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提出新的教学观:①教学应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把建构学生起好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②教学应根据学生认知建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优化认知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随机进入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将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产生明显影响。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重点程度的探索分析14-16

摘要:目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用聚类分析确定《卫生统计学》49个复合知识点的重点程度。方法:请专家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点的重点程度给予量化评分,对评分结果作随机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用系统聚类法对评分进行合理归类。结果:11位专家的评分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3.203,P=0.213)。专家评分基本一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X^2测距,用ward’s法和最长距离法测量类间距,进行两次聚类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及聚类结果,将五种重点程度划分为掌握、熟悉、了解。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恰当地把知识点划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类,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人体解剖学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构建17-19

摘要:人体解剖学教学信息资源系统,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在广域网上运行的教学支撑系统,是教育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由信息采编、信息资源库、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建成对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双主型”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化OSCE初探20-21

摘要:OSCE考试是目前世界上用于评估临床能力的一种较为流行的标准化的考核方法。总结我校实行该考核方法三年来的经验,认为目前的考试形式组织较为烦琐,不利于大规模考试的开展。因此,我校进行了OSCE考试网络化的初步探索,拟将各考试站点利用计算机局域网联结起来,利用网络优化各站点,实现考试的统一、高效、有序管理。

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 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22-23

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口腔医学技术新专业;引进日本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中外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新形势下,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新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困难与问题。实现医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

浅谈在医学生中开设Epi Info流行病学软件教学的设想24-25

摘要:初步分析了当前流行病学教学中在“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医学生中开设Epi Iafo流行病学软件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将该软件应用到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一些提高软件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建议和设想。

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实践26-27

摘要: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环节,本文对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作了探讨,并给出一个案例。

改革生物学实验教学 提高医药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28-29

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基因工程基本理论和常规实验技术已经成为医药院学生。尤其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何选定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来启迪学生科学思雏和创新意识,是生物学实验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妇产科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初探30-31

摘要:循证医学是当夸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内容是将当今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价值和愿望,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和医学教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也应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循证医学的认识和能力。我们在妇产科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国解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32-34

摘要:目的:了解全国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资料。方法:全国范围内分层随机抽取了29所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宣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对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科研情况厦学校特殊岗位津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9个解剖学教研室中,部直属院校儿所、省属重点院校5所与省属非重点院校13所。其中是博士点的11个(37.9%),硕士点16个(55.1%)。80.6%的被调查的教研室的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0%,各类院校的职称结构无差异;而教师学历结构中,部属院校明显优于省属院校(P〈0.01)。各院校所授学生与本教研室教师之比(生师比)平均为(151.66±122.97),部直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与省属非重点院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教研室平均配有5名实验人员,平均每年用于购买尸体标本的经费为(6.69±5.89)万元。82.1%被调查的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人员享受了特殊岗位津贴。结论:解剖学教研室教学任务普遍过重,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教学经费的投入与教师的待遇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药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35-36

摘要:高等专科院枝是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提高操作技巧能力,接弃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为主体”,大胆改革创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SARS危机后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37-39

摘要:回顾SARS危机引发对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通过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几点建议: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新的公共卫生形式下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40-41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中有关因素与论文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指导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论文考核体系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学院在管理方面的重视与采取相应措施的正确性等因素与论文质量的提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