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专家论坛、专家建议、标准讨论、科学通报、国外科技动态、会议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0258-8013
  • 国内刊号:11-2107/TM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2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5
  • 综合影响因子:3.20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热能工程

中国燃煤电厂汞排放规律

摘要:燃煤是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源之一,燃煤电厂的汞排放控制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将目前公布的中国电厂的汞排放数据进行筛选汇总,得到18个电厂的汞排放数据,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出了符合我国燃煤电厂特点的一般性汞排放规律。结果表明:与美国煤种相比,我国的燃煤具有低氯、高灰的特性,这不利于汞的排放控制;循环流化床燃烧可能会因燃尽率的不同而较煤粉炉燃烧易获得较高的Hgp;空气污染控制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汞排放,选择性催化还原+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SCR+ESP/FF+WFGD)组合的平均脱汞率可达71.48%;SCR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将汞大量转移到飞灰和脱硫石膏中,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
1-9

活性炭汞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研究

摘要: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了汞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汞的影响。采用4个简化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耶洛维奇(Elovich)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汞吸附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汞吸附过程的机制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入口汞浓度的增加,或者吸附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活性炭对汞的吸附,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颗粒内扩散速率、初始吸附速率以及准一级反应速率。汞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主要分为表面吸附和内扩散吸附2个阶段,初始吸附阶段呈现较快吸附速率,该阶段和表面吸附有关;随着表面活性位被占据,颗粒内扩散起主要控制作用,吸附速率下降。
10-17

银改性壳聚糖/膨润土吸附剂表征及气态汞脱除特性

摘要:应用VM3000在线测汞仪为检测手段,在固定床实验台架上以银(Ag)改性壳聚糖(chitosan,CTS)/膨润土(bentonite,B)为吸附剂开展了单质汞(Hg0)的脱除研究。采用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衍射fx.raydiffraction,XRD)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发现,改性后活性银成功负载在吸附剂上,致使壳聚糖及其负载膨润土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小;FTIR分析表明CTS和Ag进入膨润土的层状结构,并与膨润土的羟基官能团和Si-O-Si伸缩振动峰发生反应;负载Ag后,吸附剂在20=38。处出现了银的特征衍射峰。由于集合了壳聚糖和膨润土两者的优点,壳聚糖的添加可以提高银改性膨润土的脱汞效率。脱汞实验表明S02和HCl对吸附剂的脱汞效率影响不大,而NO和H2O可较大地促进吸附剂的脱汞能力。
18-24

O2/CO2燃煤气氛下有机钙再燃脱硝性能

摘要:采用沉降炉实验系统研究了O2/cO2燃煤气氛下醋酸钙、醋酸调质石灰石和木醋调质石灰石再燃脱硝性能,探索了CO2浓度、温度、再燃比、氧浓度、停留时间、SO2、氨氮比等反应参数对再燃和先进再燃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提高CO2浓度有助于有机钙再燃脱硝反应。有机钙再燃和先进再燃脱硝适宜工况参数:温度范围1223~1373K、再燃比为14%~17%、再燃区入口氧浓度为3%左右、停留时间为0.8S,氨氮比为0.75。典型工况条件下,有机钙基本再燃脱硝效率为62.0%~82.7%,先进再燃脱硝效率88.3%~95.6%。醋酸和木醋调质石灰石再燃和先进再燃脱硝性能略优于醋酸钙。O2/CO2气氛下有机钙再燃在最佳脱硫温度下不能获得最大脱硝效率,先进再燃可以明显改善脱硝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下木醋调质石灰石先进再燃脱硫脱硝效率分别为73.2%和94.8%。
25-32

撞击流吸收器湿法同时脱硫脱硝三维数值模拟

摘要:该文建立了撞击流吸收器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化学反应与气液两相流动的三维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采用双欧拉法对吸收器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双膜理论耦合了相关的化学反应。模拟计算发现:气相流场呈“镜像”对称分布;撞击面两侧存在4个烟气流线密集且对称反向螺旋上升的旋流柱;撞击区范围内存在很大的压力梯度和速度梯度,撞击中心处气相的静压力达到最大值;(NH4)2SO3,在加速管内的流动过程中迅速生成,而部分接近液相主流区的(NH4)2S03逐渐被氧化成(NH4)2S04,脱硫效率达96.8%;同时发现,加速管内NO的浓度则几乎不变。SO2和NO浓度在撞击区内迅速降低,NO吸收反应(包括与NH4)2SO3,的协同反应)大部分发生在撞击区内,尿素对HN02具有明显还原分解作用。反应器内氮氧化物中氮元素在脱硝后的主要赋存形态是NO3-,无添加剂条件下脱硝效率达49.2%。
39-48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流场显示的实验研究

摘要: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流场结构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片光系统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浓缩器内全流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被叶片浓缩下来的颗粒流冲击到浓侧壁面,将导致浓侧出口壁面的磨损;在浓缩器出口设置适当长度的挡板将有助于避免浓淡2股气流的过早混合;叶片前端浓度的差异导致各级叶片磨损特点不同,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考虑各级叶片的防磨措施;可通过调节叶片间距来改变进入淡侧的粉量,从而改进浓缩器的性能。
57-6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工程热物理

多层高温绝热层绝热性能理论分析

摘要:绝热材料内部添加反射屏是实现高温绝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绝热材料与反射屏组成的多层绝热系统的传热特性。采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双通量方程近似法建立多层绝热系统的辐射-导热耦合换热模型,通过方程的离散化数值求解,在保证绝热层低温侧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反射屏发射率,反射屏数目,绝热材料消光系数,绝热材料气固耦合导热系数等参数对高温绝热层厚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绝热材料消光系数越小,材料气固耦合导热系数越小,反射屏发射率越小,则反射屏对绝热层绝热效果的影响越显著,该文的研究对于多层高温绝热层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75-79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

不同轴向富集度布置下的超临界水堆物理热工耦合稳态特性

摘要:借助Dragon编制超临界水堆(supercriticalwater-cooledreactor,scwg)中子截面数据库,并结合双群中子扩散方程建立物理计算模块,同时引入热工计算模块,建立超临界水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模型。选用2种不同的轴向富集度布置,进行物理热工耦合条件下的超临界水堆稳态特性分析。利用堆芯内部冷却剂温度、慢化剂温度和包壳温度的变化,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轴向富集度布置方式下的稳态特性差异,并且通过改变主冷却剂流量进行超临界水堆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轴向富集度单一布置为5%,还是分区布置为4%+5%,耦合条件下轴向功率分布因子均明显偏离余弦分布曲线,且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和最高包壳温度均低于日本东京大学Oka教授得到的计算结果。选用轴向富集度分区布置时,可以改善单一布置时的功率峰值严重偏移和部分轴向节点包壳温度升高现象,但是在功率峰值不变且平均富集度较小的条件下,堆芯出口冷却剂温度仍然低于额定值。降低主冷却剂设计流量,可以提高堆芯冷却剂出口温度,从而满足汽轮机入口蒸汽品质的要求。设计优化结果为,当采用轴向富集度单一布置5%时,主冷却剂设计流量值由1418kg/s降为1219kg/s;当采用轴向富集度分区布置为4%+5%时,主冷却剂设计流量值降至更低为1035kg/s。
80-87

DSG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数学模型及动态特性

摘要:该文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直接蒸汽发电(directsteamgeneration,DSG)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DSG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非线性集总参数数学模型。对于DSG集热系统中的蒸发环节,分别建立了其在3种可能运行方式下的移动边界模型,并给出了在蒸发环节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数学模型的切换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实验,研究了DSG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及给水流量变化等主要扰动工况下的响应特性,分析了蒸发环节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系统主要参数的动态行为。
88-9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动力机械与工程

独立分量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特征提取在水电机组振动信号中的应用

摘要:提取出水电机组振动信号中故障特征和微弱征兆信号,可以更好地了解机组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发展趋势,但由于水电机组多源振动信号的相互混叠,信号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性,故障特征信号提取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ICA)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的特征提取新方法(ICA.EMD)。首先,用ICA将多通道振动信号分离成为统计独立分量;然后,对这些统计独立分量做自相关分析,消除环境噪声的影响;最后,对消噪后的所有统计独立分量统计逐一进行EMD分解,并将各个统计独立分量内蕴的同频本征模态函数进行累加重构,最终提取出能表征机组故障的本征模态函数。仿真信号和实测信号的试验验证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提取故障早期信号、微弱信号和突变信号方面更具优越性和有效性,提取结果更能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
95-101

“洁净煤发电与污染物及CO2排放控制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摘要:随着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对洁净煤发电需求的增大,洁净煤发电与污染物及CO2排放控制技术应用在电力行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国家洁净能源政策及对排放控制的要求,对发电行业的规划、运行、调度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突破其中的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对促进洁净煤发电的规模化应用与污染物及CO2的低排放,对我国发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2-102

“电力需求响应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摘要: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电系统和电能批发市场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系统峰谷差持续居高不下,突破起源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响应理论方法及运行机制,降低电力系统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输配电网及用户间的功率、能量流的双向流动,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需求响应可增强电力负荷响应的灵活性及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103-103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摘要: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
104-104

Mercury Emission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n China

I0001-I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