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11-2107/TM 国内刊号
  • 0258-8013 国际刊号
  • 3.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智能电网、大电网规划与运行、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发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热能工程
3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湿蒸汽测量研究1-7

摘要:直接空冷机组易受气象条件影响,运行时背压变化大,影响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但对直接空冷机组末级流场和湿蒸汽进行过实测研究鲜有报道。用联合探针对某300Mw直接空冷机组低压缸末级流场和蒸汽湿度进行了测量试验,获得了不同背压等工况下的蒸汽湿度、水滴尺寸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沿叶高的分布。实测表明空冷机组低压缸不仅排汽湿度远低于湿冷机组,1次水滴的平均粒度也小于湿冷机组,且不存在2次水滴,测得的低压缸相对内效率与同期进行的热力性能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应用蒸汽相变协同脱除细颗粒和湿法脱硫的实验研究13-19

摘要:在湿法烟气脱硫(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中进行了利用蒸汽相变原理协同脱除细颗粒的试验研究:通过添加蒸汽建立旋流板脱硫塔内蒸汽相变所需的过饱和水汽环境,利用过饱和水汽,以细颗粒为凝结核发生相变,促进细颗粒凝结长大并由脱硫液、除雾器高效脱除;研究采用Ca(OH)2、NaOH、Na2CO3、NH3·H2O等4种不同脱硫剂时,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性能,并考察了脱硫剂种类、液气比、蒸汽添加量等对细颗粒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aOH、Na2CO,作为脱硫剂对细颗粒的脱除效果明显优于Ca(OH)2和NH3.H2O;在脱硫塔进口烟气、塔内脱硫液进口上方添加蒸汽,建立过饱和水汽环境,可使细颗粒脱除效率显著增加;液气比的影响与脱硫塔内是否存在蒸汽相变有关。

燃煤O2/CO2循环燃烧过程中SO2与NOx协同脱除的中试研究20-24

摘要:由于温室气体影响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温室气体CO2的捕集和封存作为一个缓解气候变化潜在的技术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O2/CO2循环燃烧被认为是一种效率高、风险小的CO2捕集方式。该文采用高硫(2.235%)的贫煤,在0.3Mw中试台架上,对O2/CO2、O2/CO2喷钙和O2/CO2循环燃烧喷钙等3种情况进行了SO2和NOx协同脱除的研究。以空气气氛下的燃烧排放作为基准。研究表明:在高CO2气氛下,喷钙脱硫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同时NOx的脱除效率也有明显提高;在O2/CO2循环燃烧喷钙的工况下,脱硫效率达96%,脱硝效率达89%,尾部烟气中SO2、NOx排放满足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复杂系统反向建模方法及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应用研究25-29

摘要:针对常规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建模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思想——反向建模方法,即利用实际复杂热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大量实时数据,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学术思想。阐述了反向建模方法的思想、建模过程的模式。以烟气含氧量为例,利用华能福州电厂1号机所采集的大量现场运行数据,选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square regression,PLS),利用文中所提的反向建模思想尝试建立了一个局部系统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初步表明该建模思想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中所提方法可望提高复杂热力系统的建模效率和建模精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工程热物理
热解条件及煤种对煤焦气化活性的影响30-34

摘要:该文对煤焦的常压CO2气化活性与热解制焦条件及煤种的关联耦合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与常压热重分析仪联用对不同煤种在不同热解压力与热解终温制得煤焦的CO2气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最大比气化速率和平均气化速率用于表征煤焦的气化活性。最大比气化速率能准确表征煤焦的最大气化活性,其随热解压力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而随热解终温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小龙潭褐煤具有较高的最大气化活性,而神府烟煤和平寨无烟煤的最大气化活性较低。平均气化速率可很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过程和气化完全信息,两者结合可全面、有效地反映煤焦的气化特性,为气化炉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增强燃煤PM2.5脱除的实验研究35-40

摘要:基于声波夹带理论和重力沉降理论,建立了燃煤PM2.5,在声波与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团聚清除的实验装置,对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团聚清除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称低压冲击器(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在线实时测量烟气中颗粒浓度在外加作用前后的变化,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细颗粒的团聚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声波单独作用及与外加雾化水滴联合作用下,系统对于燃煤烟气中颗粒数目浓度峰值粒径约为0.1um的超细颗粒物均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联合作用下的清除效率高于声波单独作用。当声场强度达到158.5dB时,联合作用下颗粒数目浓度清除效率达到了68%,比声波单独作用增加了21%。实验结果表明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燃煤PM2.5的脱除效果。

神府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41-46

摘要:利用加压热天平在1173-1323K、0.1-3MPa范围内,对神府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温度、压力对神府煤焦与CO2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气化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气化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近似呈正态分布,建立了气化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正态分布动力学模型。与随机孔模型对比,发现正态分布时间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煤焦的气化动力学规律。由正态分布模型求得的反应速率常数r0、rm遵循Arrenius定律,lnr0、lnrm对1/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1-3MPa范围,求得的反应活化能为150—185kJ/mol,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上乙酸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研究47-51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Ni/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含量、焙烧温度、反应温度、反应空速、助剂(钇或锂)对乙酸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镍质量含量为12%,焙烧温度为800℃,反应温度为600℃,质量空速为3.0h^-1时,Ni/γAl2O3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添加助剂钇和锂的催化剂上重整反应氢选择性降低,乙酸转化率升高;添加碱金属锂的催化剂抗积碳性能明显提高,这表明在生物质油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添加碱金属助剂对提高Ni/γAl2O3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有很大作用。

钾钠盐类对钙基CO2吸附剂循环碳酸化的影响52-57

摘要:钙基CO2吸附剂如石灰石在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碳酸化转化率迅速衰减,这对CO2的捕捉极为不利。该文在常压煅烧/碳酸化反应器系统上研究KCl、K2CO3、NaCl和Na2CO3作为添加剂对CaCO3循环碳酸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循环时,钾钠盐类的添加造成CaCO3碳酸化转化率的明显衰减,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添加剂使CaCO3转化率下降缓慢,反而高于原CaCO3转化率。钾盐较钠盐对CaCO3循环捕捉CO2能力有更好的促进作用,钾/钠氯化物比钾/钠碳酸盐效果更好。在CaCO3中添加质量比为0.5%-0.6%的KCl,碳酸化温度在680-700℃时,吸附剂能取得最高的循环碳酸化转化率,经20次循环反应后转化率可达0.44,而在相同条件下原CaCO3转化率仅为0.21。KCI对CaCO3碳酸化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KCl虽然在初始循环时使CaCO3煅烧后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减小,但在长期的循环中能够使它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KCI能增加反应中碳酸化产物层的缺陷浓度,有可能增大未反应Ca离子通过产物层的扩散率。因此添加了KCl的CaCO3能够在长期煅烧/碳酸化循环中保持良好的碳酸化性能。

不同空气和燃料旋流强度下合成气稀释扩散火焰特性研究63-68

摘要:针对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开展研究,测量燃烧中间产物OH自由基浓度及火焰温度分布,研究不同燃料和空气旋流强度对合成气旋流火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料旋流和空气旋流对合成气旋流扩散燃烧均有重要影响,燃料旋流对火焰结构的影响则更大。随着燃料和空气旋流数的减小,火焰面变薄,不连续的火焰面增多,被卷吸到回流区的OH自由基和高温反应物减少,容易导致燃烧不稳定。在扩张段出口区,温度和OH自由基的浓度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OH浓度区域对应温度较高的区域。

撞击流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动与颗粒附壁沉积数值模拟69-74

摘要:对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与颗粒附壁沉积进行3D数值模拟。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计算炉内气相湍流流场,应用Euler—Lagrange模型模拟气固两相流动,颗粒轨迹跟踪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根据液态排渣气化炉本身特点,描述炉壁熔渣流的形成过程,建立适用于液态排渣气化炉的颗粒附壁沉积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再现了撞击流气化炉内分区流动的情况;射流撞击使颗粒在气化炉内分布较为均匀,撞击中心和撞击流股区域浓度略高;颗粒在炉壁沉积基本覆盖整个气化炉,不存在局部积渣;当气化炉操作压力达到4.0MPa时,渣口气流夹带颗粒量有所提高,气流流速的增大而提高,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影响碳转化率。

热非平衡效应下蒸发或冷凝剪切液膜流的非稳定性75-80

摘要:热非平衡效应下的液体薄膜流在相变和剪切力耦合作用下,气液交界面处的边界条件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液膜流动的非稳定性。通过建立热非平衡效应和剪切力耦合作用的液膜流动控制模型,得到扰动增长率与热非平衡效应、相变强度、剪切力、雷诺数和倾角间的理论表达式,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流动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界面蒸发状态所引起的扰动将加剧流动非稳定性,而冷凝状态减缓其非稳定性;热非平衡效应及其相变强度的影响在小雷诺数下较为明显,随雷诺数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弱。扰动增长率随倾角呈单峰曲线变化,垂直液膜处于最不稳定状态,而水平流液膜最有利于减小流动的非稳定性;正向剪切力使表面波非稳定性增强,反向剪切力使其非稳定性减弱。

基于彩色CCD测量火焰温度场的算法误差分析81-86

摘要: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成像技术在火焰温度场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讨论基于CCD测量火焰温度场的反演计算误差。彩色CCD的三基色波段响应输出往往被简化为3个单色波长输出,并通过黑体实验或具体的CCD光谱响应函数标定简化引起的偏差,然而标定处理不能保障3个基色波长假设在非灰性介质测量中的准确性。因此,以具有特定发射率表现的火焰诊断温度场测量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分析计算温度和发射率参数的相对误差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发射率参数的计算相对误差要远远大于温度的相对误差。结论有利于采用CCD成像技术进行火焰温度场测量的计算准确性的改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热工自动控制
基于Kautz模型的优化补偿预测函数控制101-106

摘要:利用Kautz函数逼近得到表征过程对象的状态空间方程,基于Kautz模型设计一种稳定的自适应预测函数控制器。通过对闭环系统广义状态方程的稳定性分析,依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得到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衰减因子优化补偿方法,设计局部搜索和混沌优化2种算法实现在线寻优调节补偿因子,抑制系统突变,减少调节时间,提高控制品质。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可再生能源发电
稻草和玉米秆热解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及形成机理113-118

摘要:采用管式反应器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联用技术进行了生物质热解特性及主要气体产物释放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物质热解的主要气体产物有H2O、CO2、CO、CH4、C2H6、C2H4、HCOOH、CH3OH和酚类化合物等。热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C—C键、糖苷键、羰基、羧基、甲氧基和C—O—(C)等基团发生断裂和重整反应,生成CO,CO2、CH4和醇、酸、醛、酚类等物质;在炭化阶段,C—H键和C—O键进一步断裂和芳香化转化,析出CH4、CO2和CO等。在稻草和玉米秆热解过程中,H2O、CO2、CO和CH4有多个析出极值出现,并分别在309和335℃达到最大析出峰值。CO和C02的释放主要集中在220-400℃,而CH4的释放主要在较高温度段275-400℃,比CO和CO,的析出温度高出55℃左右。在220-400℃,CO和H2O的释放特性相似。气体产物的释放规律揭示了有关生物质不同组分热行为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