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11-2107/TM 国内刊号
  • 0258-8013 国际刊号
  • 3.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智能电网、大电网规划与运行、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发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年第Z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及网络特性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式相关性分析1-5

摘要:现代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和非线性程度的增加使电力系统在运行点附近表现出复杂的动态行为,采用传统小扰动法难以凑效.该文应用向量场正规形方法,计及网络特性,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内部模式间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来认识和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深化了线性化分析中的特征分析理论,为分析强非线性下系统的稳定性及非线性动态特性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采用该方法对一个3机9节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基于离散微粒群优化算法的舰船电力系统网络重构6-10

摘要:针对舰船电力系统的网络重构,建立了综合故障恢复的离散优化模型.在标准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贪婪法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贪婪法的离散化微粒群优化算法,增加离散化过程,并调整了微粒群优化算法的迭代公式,给出一种贪婪度函数,根据贪婪度的大小对微粒进行离散化,采用惩罚函数法处理约束.不同规模舰船电力系统网络故障恢复算例的计算及与其他算法的结果比较,验证了基于贪婪法的离散化微粒群算法具有优良的收敛性能.

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分散性研究11-14

摘要:大量现场实测负荷数据和动模数据的辨识结果表明,同一负荷成分不同扰动情况下的负荷特性数据辨识结果不稳定,有时甚至相差十几倍到百倍,即模型参数存在较大分散性.该文深入研究了负荷模型结构和负荷噪声对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分散性的影响.通过大量仿真建模实例说明了影响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分散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负荷模型结构不正确、不真实以及负荷噪声是导致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分散性的根源.

基于蚁群算法的灵敏负荷调度15-21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灵敏负荷优化调度策略.该调度策略在每个时刻满足指定的负荷消减量的同时,最小化电力公司的电费损失.为保证参与灵敏负荷控制用户的积极性,考虑了负荷调度的公平性.该算法能够迅速得到一个满意的次优解.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广域信息及回路成形技术的H∞阻尼控制器设计22-26

摘要:采用广域信息得到的控制器可有效地抑制互联电力系统区间振荡模式.同时,由于实际电力系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如何提高电力系统控制器的鲁棒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现象,该文在采用广域信息作为反馈信号的基础上,应用回路成形技术使线性化的开环电力系统模型具有期望的特性,采用规范互质分解理论对成形后的摄动系统模型进行鲁棒镇定控制器设计.所得到的控制器对互联系统的弱阻尼机电振荡模式有较强的阻尼特性及鲁棒性.最后以时域仿真的结果说明所得控制器的性能及方法的有效性.

复杂电力系统多方式下低频振荡抑制器优化配置的研究27-30

摘要:针对现代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抑制问题,该文提出能适应包含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等动态元件中的附加控制器和可同时兼顾多种运行方式的多机复杂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抑制器参数协调优化的数学模型,它避免了大多只考虑单运行方式或只计及了PSS参数优化整定的局限性;并对该模型提出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整定方法.免疫遗传优化方法能避免现有典型参数优化配置方法的局部极值和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新疆电网多种典型运行方式的低频振荡抑制器的参数优化配置结果表明该文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基于智能工程理论拓展的政策正向状态模拟新方法31-36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工程理论拓展的政策模拟新方法.该方法以智能工程理论为基础,对描述状态空间的参数定义类型和运算规则进行拓展,综合考虑政策的时序性和分类属性,并强化政策推理过程中的可计算性.对于多项政策模拟问题,首先定义政策状态矩阵描述政策初始状态,而后根据政策内容进行属性分类,按照时序先后分别建立政策序列,通过政策影响矩阵描述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将政策影响矩阵同政策状态矩阵进行矩阵运算,得到某类政策模拟结果.由于政策类型之间相对独立,因此对各类政策的模拟结果进行综合运算得到最终政策模拟结果.通过某地区需求侧管理政策模拟的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相输电线路的相差纵联保护研究37-41

摘要:六相输电线路能有效地提高电网功率传输密度,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该文提出一种针对六相输电线路的相差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六序故障分量中的半正序、半零序和半负序电流分量不受系统阻抗变化影响的优点,取3者之和作为六相输电线路相差保护的操作电流进行两侧电流比相.由于本方案的电流操作量为稳态量,因此在故障期间该方案一直有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该方案除具有普通相差保护不受系统振荡影响的优点外,还能有效克服传统相差保护易受负荷电流和大过渡电阻影响的缺点,并且大大提高相差保护的灵敏度,可用作六相输电线路的主保护.

电性参数对串联太阳电池失配损失的影响42-45

摘要:在某一确定的日照强度和温度下,针对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最大功率点电流Im、最大功率点电压Um 4个太阳电池参数,根据太阳电池I-V方程和基本电路理论,推出选择具有相同最大功率点电流Im的单体太阳电池串联可以获得最大输出功率.分别计算二极管理想因子A、短路电流ISC、反向饱和电流IO、电池串联内阻RS对Im的影响,确定出对最大功率点电流Im影响最大的参数是短路电流ISC.用仿真实验进行了模拟、比较,说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大功率组合式三相逆变电源的统一控制技术46-50

摘要:大功率、高性能是目前逆变电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满足大功率三相逆变器的研究需要,该文分析了常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选择了组合式三相逆变电路,分析了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针对组合式三相逆变器结构,提出了基于重复控制和数字PI控制方法相结合的三相统一控制方案,并针对此种电路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TMS320LF2407的单极倍频SPWM波的生成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可行性,该方案可以保证系统有较快的动态响应,稳态精度高,输出电压畸变率小.

一种新的基于FPGA的多路SPWM波形发生器51-54

摘要:多电平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性能的多路SPWM控制器.有学者提出用DSP和FPGA联合产生多路SPWM的方法,但其过分地依赖DSP,并且整个系统复杂,工作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种完全由FPGA产生多路SPWM波形的方法,并在Altera的FPGA中得以实现.通过对存储在FPGA中的正弦波数据和三角波数据的比较,产生24路SPWM波形,通过改变时钟频率,来实时调节SPWM波形的输出频率,利用内部分频器,方便调节死区时间和载波频率.该发生器可独立工作,也可和DSP等上位机协同工作,还可作为IP核嵌入到其他系统中.设计中采用优化的思想,既节省了芯片的资源,又提高了芯片的效率.实验与仿真证明,该控制器简单、高效,易于实现,方便产生任意个数的SPWM波形.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的均流分析55-59

摘要:直流环流抑制和交流环流抑制有利于实现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输出电流均分.对于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提出不同连线阻抗的均流控制方程,根据逆变器连线阻抗的差异与电流均分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PQ下垂系数调整的改进型抑制交流环流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以消除直流环流的衰减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全数字化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的实现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直流环流抑制和交流环流抑制.

基于Y参数模型的三环路电压调整模块控制环路设计60-64

摘要:主要研究了具有三环路电压调整模块的控制环路设计.引入一种Y参数模型并进行修改,将其用于基于电流模式的自适应电压位置控制的电压调整模块,将三环路小信号模型简化成双环路模型,从而简化了控制环路补偿网络参数的设计.根据理论分析和Matlab计算结果,在一个1.5V/90A四相交错并联电压调整模块电源实验样机上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期的闭环输出阻抗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结果,从而验证了所提简化控制环路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MAC层初始化算法的电力线通信网络重构65-70

摘要:宽带电力线通信(PLC)接入网中,由于电力线信道动态的特殊性质,以及现有MAC算法的限制,使电力线数据链路容易损坏.文中提出了一种MAC层初始化算法,用以实现PLC网络数据链路的重构.研究了重构初始化的Two-Step初始化策略,给出了在n个已知节点、多子载波频段的PLC接入网中分层重构初始化算法及其性能.最后,讨论了初始化节点响应的循环周期和时隙的分配.实验结果表明了初始化算法对链路重构的有效性.

单元机组负荷对象逆动力学模糊规则在线辨识71-75

摘要:单元机组的协调控制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逆动力学问题.该文基于双输入双输出系统各控制通道时间响应分析,提出了该类系统逆动力学模型的四种基本结构,采用模糊规则模型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实现了单元机组负荷对象逆动力学过程模型的在线辨识.研究表明,利用模糊规则模型可以对机组负荷对象的逆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在线辨识,所建立的单元机组负荷对象逆动力学模型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在线跟踪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基于逆动力学模型的机组协调控制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原子特征谱线法火焰温度测量技术研究76-80

摘要: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光纤光谱仪,通过测量火焰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特征谱线,获得了煤粉火焰温度,并实现了实验炉上的在线连续测量.比较发现光谱法与热电偶测得的火焰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为不同原理的温度测量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测得的结果直接进行比较.对于煤粉火焰,光谱法测得的火焰温度为炙热碳粒表面的温度,而热电偶测得的是火焰中高温烟气的温度,光谱法的温度一般要比热电偶的温度高,偏差数值和火焰中气流的散热情况有关.

微尺度燃烧中数值模拟模型选择研究81-87

摘要:该文对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所选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上对流动和燃烧的分析,认为用传统上的临界雷诺数来区分层流燃烧和紊流燃烧在微尺度燃烧中可能不能反应实际情况,小雷诺数下也存在紊流的可能;在所研究的微尺度管道中,实验表明具有紊流特征,数值模拟和实验的对比表明,三维紊流燃烧模型比层流模型的温度分布更接近实际温度分布,能够相对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同时在目前的数值模拟模型中,由于没有考虑熄火距离的影响,导致在微尺度燃烧模拟中会出现温度偏高的现象.

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排放试验研究88-92

摘要: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分级燃烧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量.该文在燃烧试验台上,针对某电站锅炉实际燃用煤种及运行参数,进行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排放试验研究,着重考察煤粉的燃尽及结渣特性.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降低NOx排放50%以上,结渣没有显著加强,燃烧效率有所降低.该文的工作为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改造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