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 11-2107/TM 国内刊号
  • 0258-8013 国际刊号
  • 3.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智能电网、大电网规划与运行、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发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发电
氨吸收式串联型制冷和动力复合循环及敏感性分析1-7

摘要: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煳撤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透平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关键循环参数的变化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存在最佳透平进气温度及最佳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使得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表明循环最佳基本工质浓度随冷、电价格比的变化而变化。

汽轮机进汽方式对调节级叶顶间隙蒸汽激振力影响的研究8-11

摘要:该文从分析动叶片轮周力角度出发,研究了汽轮机调节级内汽流周向分布不均匀及进汽方式等因素对叶项间隙汽流激振力的影响.建立了叶顶澈振力模型。新模型考虑了汽流激振力静态/动态以及直接/交叉刚度系数的影响。以某型300MW机组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汽方式对汽流激振力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汽流力随偏心量的改变而线性改变。不同工况下汽流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发生改变.直接影响轴承载荷。对动态汽流力的研究表明,汽流激振不仅产生交叉刚度项,还会产生直接刚度项,两者都很重要。良好的设计和运行方式能减小汽流激振力,有利于机组的密令运行.

实际闭式中冷回热燃气轮机循环的效率优化12-15

摘要:自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产生以来,在物理和工程领域的应甩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利用该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以不同的目标对热力过程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或优化,并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该文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研究了实际闭式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最大时高低温侧换热器、回热器和中冷器的热导率最佳分配和最佳中间压比分配;进一步对总压比优化可得到双重最大效率;分析了循环的一些重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际装置的设计参数进行数值优化,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的汽轮机故障诊断的研究16-20

摘要:设备诊断技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并且以深厚的理论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等最新技术在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针对模糊集的推广形式——Vague集,描述了Vague集的含义与相似度量,并提出一种Vague集的相似度量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新方法。在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中,Vague集之间的相似度量是评价待诊断检测样本接近系统故障知识的度量,某一相似度量值越大,待检测样本接近某一故障知识越好,从而根据相似度量值确定振动故障的类型。通过实例阐明Vague集之间的相似度量在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种方法能给予多故障诊断的理论依据,比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更加合理、易用。

600MW汽轮机转子高精度热应力在线监测模型研制21-25

摘要:转子热状态的监控必须实时计算转子体内温度和应力场。从二维轴对称体内导热微分方程出发,经过一些合理假设和简化后,用积分变换的方法推导得到转子内温差及热应力迭代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得模型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所得到的热应力计算公式不仅可用于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转子热状态理论分析,还可用于在线监测和疲劳分析以及处理材料、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因素。所采用的推导方法和得到的应力计算公式还可用于其它具有类似边界条件的轴对称体内热状态分析。

基于小波分析的垂直上升管气液两相流流型的识别26-29

摘要: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两相流介质之间存在着随机多变的相界面,致使两相流的流型不仅是多种多样,而且其变化也带有随机性,这给流型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该文提出了利用压差波动信号的Lipschitz指数来识别流型的方法。采用小波分析中Lipschitz指数可描述不同流型的压差波动特征,因此,根据计算得到的Lipschitz指数的大小,可以识别出泡状流、间歇流和环状流。

循环流化床内煤粉颗粒团燃烧行为理论分析30-34

摘要: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属于复杂不均匀的稠密两相流,大部分颗粒在流场内聚集成团,作为一个整体流体团在两相流场中运动与反应。气固之间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颗粒团与气体之间的反应,因而循环流化床内煤粉的燃烧行为与其他煤粉燃烧形式有很大的区别。该文对不同情况下煤粉的燃烧行为进行了分类,建立了煤粉-物料颗粒团与氧气的异桕反应模型,采用上述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内的煤粉颗粒闭的两相流动、反应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分析了床内各部分成闭效应对煤粉燃烧速率的影响,揭示了煤粉颗粒在床内的燃烧特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化设计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煤粉燃烧炉膛沿程NOx释放规律的研究35-39

摘要:对一维炉内煤粉燃烧。炉膛沿程NOx的释放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炉内温度升高,NOx的析出峰值升高,位置前移,温度达到一定值后,随温度的升高,NOx的释放量又呈下降趋势;煤中含氮量越多,NOx释放量越大,NOx的析出峰值位置,随煤种碳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后移;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NOx释放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NOx的释放量与煤粉粒度的关系中,存在一个煤粉平均粒度临界值盔,当煤粉粒度d≤dc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释放量减小,当煤粉粒度d〉dc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释放量增大;模拟计算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流化床中焚烧处理含氯有机废液HCl排放及脱除研究40-44

摘要:对在流化床中焚烧处理含三氯乙醛(C2H,Cl3O2)的有机废液,在773—1173K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废液焚烧时HCl的排放特性及在床料中添加CaO脱除HCl气体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Cl-HCl转化率增大,相同温度下,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确增大有机Cl—HCl转化枣变化不大,实验研究了Ca/Cl摩尔比、温度、时间、CaO颗粒粒径和废液中三氯乙醛浓度对HCl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Cl摩尔比的增大,HCl去除率增加;当温度低于873K时。随着温度的升高HCl去除率增大,873K时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HCl去除率呈急剧下降趋势;同一温度下,在反应的初始阶段,HCl气体的去除率非常高。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HCl去除率相应地迅速下降直至最后趋于缓慢;随着CaO颗粒粒径的减小,HCl去除率增大;随着废液中三氯乙醛浓度的增高,烟气中HCl浓度增加,HCl去除率增大。

渐扩切向槽角度对低压燃油雾化喷嘴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45-50

摘要:油枪点火与助燃在燃煤锅炉上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应用中油喷嘴雾化所需的压力较高(2.0-2.5MPa),耗油量较大,使整个油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增大。并影响运行的经济性。为减小运行压力,文中提出有渐扩切向槽式旋流雾化油喷嘴,建立了有渐扩切向槽旋流雾化喷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采用k-ε/RNG模型和SIMPLE方法数值模拟了有渐扩切向槽偏转角的低压燃油喷嘴的流动特性,并对不同渐扩切向槽角度θ时的喷嘴流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渐扩切向槽的偏转角目大小对其流动特性影响较大,偏转角环能为负值,因其能量损失较大;当渐扩角度θ=6°时,其能量损失最小,喷嘴内轻柴油流动刚好形成实心的锥体,喷嘴回流刚好消失,此后,随着鳓增加,能量损失也增加;切向槽只要存在渐扩角度,其能量损失均小于无渐扩(缩)角度的情况,切向槽外扩角度(正值)的能量损失小于切向槽内扩角度。

循环流化床物料气动控制阀结构的试验研究51-57

摘要: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通常采用外置换热器来调节炉膛温度和工质温度。该文研究了一种用于外置换热器进料控制的新型气动控制阀在不同结构尺寸下的冷态控制特性,其中包括气动控制阀出口隔板高度、气动阀中水平通道长度以及进料管直段高度对控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板高度增加使控制特性由调节特性向开关特性转变,水平通道长度增加使物料流动阻力增加,需与足够高的进料管直段高度相匹配,才能获得良好的控制特性。

单元机组的实用非线性数学模型及其应用58-65

摘要:该文应用数学方法对多变量机炉协调非线性动态仿真数学模型的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推导出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矩阵,在此基础上对该非线性动态仿真数学模型与线性增量形数学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在理论上解释单元机组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特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北仑电厂600MW单元机组的仿真试验曲线与现场实时趋势曲线进行比较,证明了文中所论之非线性动态仿真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气体流量软测量模型研究66-69

摘要:流量信号是热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由于流量信号存在着非线性、随机性和易受干扰的特点,很难建立起一个准确的测量模型,如传统的3种圆管紊流流速分布的近似模型,基于这些模型的传统测量方法很难测量出准确的流量值。该文提出的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流量测量模型,采用了带有遗忘因子的梯度下降算法来确定隐层基函数中心的位置和输出层权值的大小。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模型计算量小、精度高,且算法简单实用。实验结果说明,基于这种模型的流量测量精度较以往模型有很大提高。

干法烟气脱硫固体颗粒物循环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70-76

摘要:在一台75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对不同工况下、脱硫系统不同位置采集的大量灰样。利用X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颗粒粒径分析仪等仪器进行较为详细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通过灰样分析了解它们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揭示干法烟气脱硫的机理和固体颗粒物的循环特性。研究表明,脱硫塔内采用多层喷浆方式优于单层喷浆方式.脱硫装置的回料箱内含有未反应完全的脱硫剂Ca(OH)2,同时循环灰含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证明了CFB-FGD物料循环的必要性。脱硫产物层只是附着在固体颗粒物的局部.结构疏松,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密实的覆盖在新鲜脱硫剂的表面。脱硫塔内团聚现象严重,含湿颗粒随机碰撞后直接粘在一起。在DCFBS中脱硫固体颗粒物剖面不存在年轮状结构。

利用滑动弧放电脱除烟气中多环芳烃和碳黑颗粒77-81

摘要:由于PAH和碳黑颗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从PAH和碳黑颗粒的控制方法来看。低温等离子体法可以同时脱除这两种污染物。该文用管式沉降炉焚烧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生成含有多环芳烃和碳黑颗粒的烟气,研究了利用滑动弧放电同时脱除烟气中多环芳烃(PAH)和炭黑颗粒的方法.研究发现:降低烟气温度有利于PAH和碳黑颗粒的脱除;PAH最高脱除率达到74.4722%,碳黑颗粒最高脱除率为89.391%。实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有效同时脱出PAH和碳黑颗粒。

燃煤飞灰中磁珠的化学组成及其演化机理研究82-86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仪(FSEM-EDX)对燃煤电厂飞灰中磁珠的矿物相特征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磁珠中含铁矿物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磁赤铁矿和镁铁矿。根据磁珠中铁含量的不同将其分成4类:铁氧化物相(ω(Fe)≥75%)、含铝硅的铁氧化物相(75%〉ω(Fe)〉/50%)、富铁的铝硅酸盐相(50%〉ω(Fe)≥25%)和含铁的铝硅酸盐相(ω(Fe)〈25%)。铁氧化物相是由含铁矿物直接氧化而成:内在含铁矿物与粘土矿物以不同比例熔合分别形成含硅铝的铁氧化物相、富铁的铝硅酸盐相和含铁的铝硅酸盐相;外在含铁矿物与内在粘土矿物的熔合也可形成含铝硅的铁氧化物相。含铁量较高的铁氧化物相和含铝硅的铁氧化物相易形成.灰沉积初始层,是产生结渣的根本原因;低温下熔融的富铁铝硅酸盐相易粘附于初始沉积层上,是结渣加剧的主要原因。

石油焦流化床燃烧过程铁金属脱硝的实验研究87-90

摘要:在流化床内添加脱硝剂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对铁基脱硝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室规模流化床反应台架上,模拟流化床燃烧石油焦的气氛。研究了铁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并考察了流化床密相区中CO,石油焦焦炭,石灰石等对铁与氮氧化物之间的多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Fe对NO有很强的还原作用;石油焦焦炭和CO对Fe与NO之间的多相反应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可还原Fe的氧化物,延长Fe的作用时间:而石灰石对Fe与NO之间的多相反应几乎没有作用。在流化床燃石油焦过稃中,Fe可有效降低NO的排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杂志电工电机
磁场定向与直接转矩控制变频器鲁棒性分析91-95

摘要:控制系统鲁棒性是目前高性能交流调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电机控制模型中的建模误差,以及系统运行中的参数漂移,诸如电机的定、转子电阻随着温度发生变化,相当于对所研究的控制系统加入了扰动。作为当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策略,转子磁场定向控制(Rotor Field Oriented Control,R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在鲁棒性能上各具特色。文中在对ABB和西门子公司的两台分别基于RFOC和DTC的15kW变频器进行系统测试的前提下,综合各种参数指标来考察这两种控制策略各自的鲁棒性(尤其是内部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RFOC比DTC埘转予参数表现出更强的依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