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测评框架研究1-10

摘要: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数字一代学习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他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研究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角度,从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的视角,探索提出数字化学习能力测评要素,编制相应问卷,利用北京市130所中小学11278名学生的调查数据,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复核效度检验等,形成了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四维度七要素模型。研究认为数字化学习能力是学习 者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开展学习,或在泛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等基本特质,这里的学习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可以从认知加工、信息素养、学习意愿管理和学习行 为管理四个维度结合学生在学校等场域的学习体验,测评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研究还发现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但各要素对不同场域学习体验的影响不尽相同。该测评框架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实证研究提供支持。

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制——面向2.0时代11-17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其行动重点是推进信 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该研究遵照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一般流程,确立了基础教育学校信息 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观测指标及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以科学有效的评估为抓手,为在学校层面上落实教育信息化2.0时代特色和发展任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主要涉及学习者属性、教师属性、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的转变,其核心支撑指标是学习评价方式创新,其次是教学组织方式创新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资源创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水平,但权重远低于其它指标,表明2.0时代学校信息化发展重点已经由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转变。

青少年网络活动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18-24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正在重构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的方方面面。本研究对1170名7-11年级的青少年进行关于网络活动和自尊、同伴依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心理社会适应相关指标的问卷调查,根据青少年从事网络信息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网络娱乐活动的频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网络活动模式可分为五种类型:信息型、社交娱乐型、信息社交型、均衡型和低使用型。这五种类型的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差异。其中,网络活动模式为均衡型的青少年其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最好,社交娱乐型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最差。鼓励均衡的网络使用、提升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分析与教育评价
教育测评机器人的理念构想与教学应用研究25-30

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速度日益加快。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教育测评机器人(Educational Evaluation Robot)作为教育行业中的服务机器人,通过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不改变学生手写习惯的前提下,全程记录学生解题过程和步骤,实现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自动评价,自动分析结果,及时诊断学习困难并给予主动干预。文章提出了教育测评机器人的理念构想,设计了三大功能模块、四层系统架构与五个应用策略,在此基础上,于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了教学应用。结果显示,教育测评机器人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育测评机器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现状与发展:智能问答机器人促进学习的反思31-38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问答机器人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促进学习方面 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如何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为促进学习创造新的可能,都有待深入研究。 文章概述了智能问答机器人的系统框架,并从语言学习、学科学习、学习效果、思维训练、学习环境、学生态度 等六个方面系统分析其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智能问答机器人促进学习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理论研究较少,实证与实验研究居多。智能问答机器人在运算力、数据量和算法模型等方面在促进学习时面临的巨大挑战,存在学习运算力薄弱、学习数据量不足、算法模型不够完善等问题。最后,总结了智能问答机器人促进学习的发展趋势,以期探究智能问答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能。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大数据与教育治理
数据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工具转型研究39-45

摘要:高等教育治理面临的更为复杂的治理境遇、“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叠加提供的技术基础、国家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共同驱动高等教育治理向数据治理工具转型。高等教育数据治理意味着整体性的治理、基于证据的治理和预测性的实验治理,兼顾了治理中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高等教育数据治理依凭数据-信息-知识转化模型和主体-系统运行模型,以数据系统为中心,把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等主体纳入治理过程,将相关数据转化为治理决策参照。

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46-53

摘要: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式创新、契合式发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和创新规律,符 合大数据战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是提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所赋予“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研究任务、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着眼时代诉求,从教育目标诉求、教育保障诉求和教育管理诉求三个层次展开,分析 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着眼现实困境,从数据资源匮乏性、数据挖掘困难性和数据应用风险 性所关涉的数据来源、数据精准和数据伦理三个视角考察,坚持问题导向探求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 战难题;着眼解决之途,打造“采集链”的技术之维、构建“分析集”的方法之维、强化“保障域”的基础之 维、运用“个案例”的实证之维四个维度探析和研究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方法。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实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选择54-60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技术保障以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当前,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中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表面体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人才队伍短缺、管理体系滞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和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但其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是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与城乡二元机制的冲突、农村本土文化服务与教育现代化追求分离以及农村教育传统定位与社会转型发展矛盾。基于此,唯有确立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构建城乡教育信息化共同体、强化本土文化与教育信息化融合、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战略目标。

以教育流动空间为核心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研究61-69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政策是以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及均衡优质发展为导向,重点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就近入读公立学校。对于流动儿童实施救助保护网络体系,政策成效显著。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化支撑体系,难以解决流动儿童因人口迁移而中断义务教育过程的问题。流动儿童信息化支撑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共享性教育信息资源要素、开放式教育信息管理要素以及流动性教育空间要素,其基本架构包括义务教育的核心主体、服务主体、内容体系。实践过程与教育环境,分系统包括信息化教育需求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支持系统。启动国家教育部门主导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学习机制、公立学校与公共设施机构之间的信息化教育共管机制、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信息化“教学-考核-认证”机制、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教育流动、通力合作的信息化义务教育体系,是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70-74

摘要:以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信息化2.0,将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强大支持。深入探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有助于教育信息化更好发挥支撑引领和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巨大作用,加速中国特色的智慧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引领智慧时代全球教育现代化新发展。论文从教育信息化2.0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信息化2.0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2.0与职业教育核心要素变革三方面,重点探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教育如何更好的创新发展的问题.

从应用融合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解读75-80

摘要: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等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融合与创新的趋势。党的“”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深圳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该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阐释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与核心,对《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进行解读,旨在梳理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工作,以期为其他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
从“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路径探究81-87

摘要:科技革命引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倒逼教育变革,同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也是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的诉求。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人工智能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技术更新、岗位更迭,将会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同时对新型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提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肩负重任,人工智能亟需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该文从现阶段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实然 状态入手,超越技术理性,回归教育的本质,塑造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然形态,提出教育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在对教育人工智能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多元协同构建智能网络学习空间。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88-95

摘要:因材施教抑或因材促学一直是个性化学习追求的价值取向,然而如何获悉已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者学习捷径的引领则是其亟需面临的挑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适应学习系统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有效参照。智适应学习以知识空间理论、信息流理论以及贝叶斯定理等为基础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高效个性化学习。智适应学习以纳米级的知识点作为学习内容形态,以最佳学习路径的引荐作为学习过程向导,以个性化学习和高效学习效率作为智适应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智适应学习系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智适应学习运行流程,形成了"测、学、练、测、辅"五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智适应学习的应用案例表明,其在1:1教与学、精准学习评价以及O2O学习中具有突出的潜在优势。

数字交互技术视域下的智慧学习元认知体验研究之一——共我体验突破交互边界96-103

摘要:在数字交互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中,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融合度对于学习者开拓创新的能力紧密关联。由于交互技术或设计的不利,导致当前学习者与智慧环境无法深度融合,进而产生了E&O交互边界。“移情”能够唤醒学习者的经历,激发其产生情感体验和元认知体验,激活其经验结构。运用数字交互设计能够实现多样化的移情方式和移情体验类型,从而达到多层次、多向度的情感共鸣、物我共生,体验共我感知,突破交互边界。本文将依托于移情理论对智慧学习的理想交互体验模型进行构建,并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交互设计突破E&O边界,实现共我交互体验。

中小学生的智能媒体使用及其对课外阅读影响的实证研究104-112

摘要:在智能技术大规模兴起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中小学生对智能媒体的拥有、使用及其在当前的课外阅读情况,并探讨了使用智能媒体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有何影响。通过对上海市16个区县的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N=1169),研究发现,智能媒体的拥有和使用在初中生/小学生、市区生/郊县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也略有不同;上海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良好,智能媒体使用对课外阅读有一定负面影响,但较为有限;手机和平板有显著差异,手机对阅读的负作用明显,而平板对阅读和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智能媒体的使用内容很关键,应引导学龄儿童使用学习型内容,并控制其娱乐化使用;市区生/郊县生的差异体现出区域数字鸿沟,提升落后地区儿童的数字技能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隐性课程设计与实践113-119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越来越需要关注教师发展领域的隐性课程,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培训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该文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为例,从隐性课程的学习环境、学习规范、核心知识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出发,对隐性课程进行了设计,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表现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了显著增长,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改进,促进了社区成员的共同发展。研究实践表明,这些精心设计的隐性课程能对中小学教师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影响力视角下虚拟现实教学设计研究120-128

摘要:教学影响力是教学质量的外在表现,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内容、教育传播和教学体验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文在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影响力视角下的VR教学设计,从教学影响力的角度分析了VR教学应用的可行性、VR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和VR教学设计基本结构。提出了VR教学应用的“十问”、VR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底线设计原则和VR教学设计框架,为促进VR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增强VR教学的影响力和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U-K驻园模式下基于案例的混合教学探索——以教育硕士课程《幼儿园班级管理》为例129-135

摘要:目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混合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课程的混合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U-K驻园模式下基于案例的混合教学有其专业特性:它是指在高校(University)学前专业与幼儿园(Kindergarten)共建的驻园实践基地中,以案例为载体,以构建差异性学习共同体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线上个性化学习与线下互动式学习有机结合继而提升教学效能的一种学习模式。对形成学生创造思维品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形成创新人格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以《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为例,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探讨。发现:U-K驻园模式下基于案例的混合教学关注了课前的线上活动、课中的线下互动、课后的线上线下推动三大环节,为研究生和一线教师开辟了现场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创建了清晰且新颖的专业学习路径,取得了多方满意的教学效果。实践应用的成果不仅为实践取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实施混合教学提供了实例佐证,也为其他专业的学术型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