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新时代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视角1-6

摘要:创新驱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要力量,由于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向化的社会需求。该文运用复杂系统等相关理论,首先从开放性、动态性和和复杂性,聚焦该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从系统与环境之间熵流特性,分析该体系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其次从系统与环境相互耦合的关系角度,分析该体系建设的环境影响、现状和问题,指出该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在于系统与环境的动态联系不足、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协调性不强,并通过厘清该体系要素变量的逻辑关系,解析该体系的职业教育复杂网络引力模型;最后依循此模型的实践性,从质量、规模和联系方面,探究该体系建设完善的协同治理有效途径,以期对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7-15

摘要:思维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内涵、目标及要素并不明晰,在设计思维发展型课堂时也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该文旨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思维发展型课堂进行理论建构。该文认为,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促进高级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新型课堂形态,担负着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的双重使命;问题情境是思维发展的依托,认知冲突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原因,可视化是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显性载体,变式运用是实现思维迁移的有效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四大核心要素;具体操作上,思维发展型课堂可按"思维目标要记牢—认知冲突不能少—思维图示理思考—适时工具来引导—变式运用火候到"的思路来设计和实施。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的作用与原则探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深度变革实践反思之三16-24

摘要:该文在系列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11种作用,总结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的原则和要点。所述观点均来自教学实验,对于中小学教师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的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进一步开展多样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网络学习空间中协同学习的触发机制及实证研究25-32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内容呈现、学习评价等方面突破多重局限,实现了对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革新,为改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协同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优势的学习方式,得到大量关注。该文引入研究活动参与者内部心理状态的心流理论,从学生的内部动机来探讨网络学习空间中协同学习的触发机制。通过分析网络协同学习的特点、实现有效协同的相关要素,探究影响网络学习空间中协同学习参与意愿的因素,以参与网络学习空间中课程学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影响因素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同学习中,挑战与技能平衡、及时的反馈、促进性交互和异质的小组成员正向影响心流体验的产生;心流体验的产生对协同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触发学习者主动参与意愿。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大数据与教育治理
基于学生行为分析模型的高校智慧校园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33-38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大数据"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将大数据技术和教育资源相结合,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带给智慧校园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然而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还存在着现有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现象突出、数据资源利用不到位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该文设计开发了校园大数据分析平台,并构建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校园生活、娱乐五个维度的学生行为分析模型,将校园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促进学校综合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最后,以北京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为例,从学校宏观决策、校园管理和服务、个性化教学、贫困生分析与资助等不同角度开展大数据应用的效果分析。经在该校应用试验效果看,基于学生行为分析模型的高校智慧校园教育大数据应用值得在教育领域普遍推广。

“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39-44

摘要:在当下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教育督导"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督导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教育督导方式和手段,使得教育督导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督导。已有数据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管理机制保障以及督导队伍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给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该文基于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从建设目标、实现教育督导手段现代化以及建立管理机制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等给出"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价值主体需要视角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研究45-51

摘要:科学的教学质量认定,是高校引入在线开放课程的前提。该研究秉持价值主体需要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观,从分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性与价值主体需要的契合程度出发,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的内涵,梳理了教师、学生、管理者等价值主体的需要情况,分析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的制定过程、认定结果的生成及课程引入的程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保障及实现途径研究52-61

摘要:当前是我国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向开放大学体系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开放教育办学体系较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如何办好具有"中国模式"的开放大学是目前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采用国际比较研究、案例研究、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主要开放大学发展战略的目标、实施背景、影响因素及主要措施进行了疏理,由此得出开放大学发展战略的普适性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开放大学的实际情况及特殊性,提出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保障及有效途径。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精准扶贫
基于云课堂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以安徽省阜阳市农村云课堂应用实践为例62-66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难点在于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和扶贫效果的保障上。研究者认为,基于云课堂的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实现精准帮扶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帮扶人员、精准扶贫效果、精准监督管理五个核心步骤。现阶段阜阳市农村云课堂通过专递课堂的实践模式解决了教学点某些科目无法开课的困境,未来几年农村云课堂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名师课堂、特色课堂等应用模式为主的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国际学者对话
物理空间中的智能学伴系统:感知数据驱动的学习分析技术——访柏林洪堡大学教育技术专家Niels Pinkwart教授67-72

摘要:在"人—技"协同进化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物理空间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面临深刻变革。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与可穿戴技术的涌现,面向物理空间的学习分析技术已应运而生,其中一个研究趋势是利用传感器技术探察个体学习状态,并基于感知数据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适应与自主化学习环境。国际上,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已开始重点布局此项研究,致力于提供个性化学习反馈、推荐和干预等服务以创设移动式的智能学伴系统。如何获取学习者生理数据、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推测其学习状态(情绪、认知、注意力等)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能为学习者提供哪些学习服务已成为研究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传感器的自适应学习分析(Leaning Analytics for Sensor-based Adaptive Learning,LISA)是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的一个校企联合研发项目,旨在通过传感器感知个体在物理空间内的学习状态以支持自适应学习和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其核心是构建"移动学习同伴"以帮助学习者开展学习反思和协助教师实时监控。该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智能学伴系统能感知哪些信息?提供哪些学习服务?如何评估其效果?未来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Niels Pinkwart教授进行专访。Niels Pinkwart教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目前担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副主任,洪堡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的"技术增强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研究中心和"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社会"(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 and Society)实验室主任,德国计算机学会学习分析与e-learning工作组的联。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学习分析、自适应学习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与多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
“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73-80

摘要:人工智能(AI)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员,也受到严峻挑战。如何适应"AI"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是教师必须回答的课题。该文结合"AI"的特征,阐述了"AI"对教师的影响,从立德树人、重塑教师角色、变革教学方式、变革评价方式、注重自我成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培训与时俱进等八个方面阐释了"AI"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以期帮助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设计的跨学科STEM教学对小学生跨学科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81-89

摘要:作为一种跨学科式教育,STEM教育日益成为当前知识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提出包含"学科内容层、跨学科大概念层、教学设计层和学习目标层"的四层基于设计的跨学科STEM理论框架。该框架强调学习者基于真实的社会问题主题,开展田野学习形成跨学科大概念,利用"设计"迭代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推进学习者大概念知识习得、跨学科态度的转变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该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从跨学科的意识、能力感知、价值和倾向四个维度调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态度。研究表明,基于设计的跨学科STEM教学在以上四个维度上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态度,同时,对科学与数学单科的学习意识上有显著提升,对信息技术与工程的能力感知上有显著提升。该研究提供基于设计的跨学科STEM教学案例,以期对研究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学前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90-96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新常态发展的必然,它可以将学习材料以更加真实地模拟展现给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变化使得学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该文以山东省15地市的163所幼儿园470名幼儿教师为样本,通过电话、网络、问卷等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分析其现状,提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对策,努力实现山东省学前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化发展。

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97-103

摘要:深度学习是通过多步骤的学习以及多水平的分析与加工,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整体学习,既需要完善认知结构,也需要丰富情感、态度等社会化层面的发展。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功能对深度学习的支持体现在:沉浸式协作学习,达成深度学习;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深度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导向深度学习;多向社会性交互,支持深度学习。因此,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相融合是深度学习的应有之意。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是由参与者、共同愿景、网络交互平台、共同任务、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手段六大要素构成。该文在对理论依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模型,并从准备、知识联结、知识的深度加工、评价四个阶段探析了该模型,以达成深度学习。

城乡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现状的对比分析——基于CFPS2016数据104-110

摘要: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该文基于CFPS2016数据,分析了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城乡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与使用互联网社交和娱乐相比,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频率相对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对互联网学习、获取信息重要性的认知是影响互联网学习的重要因素,但在互联网获取信息重要性的认知方面,城乡中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使用Heckman两阶段法估计互联网学习频率的城乡差异,得到的结果不显著,表明能否上网是造成城乡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频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异的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111-11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以"资源导学、主体自学、交流互学、总结助学"为主要环节的"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旨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混合学习理论、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将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传统讲授课堂与互动云平台等不同方式、不同学习空间及学习资源的混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儿童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使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116-121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束缚,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方式灵活化,学习空间多样化。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技术与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面向复杂学习环境的技术与教学的创新和融合。"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检核模型采用文献资料编码、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德尔菲法等技术,通过细化分解成5个基本要素和12个能力要点,每个能力要点又包含不合格、合格、良好、卓越4个层级解析。"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检核模型用指标的形式使"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基本要求明晰化、具体化、微观化,有利于"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基于自动化测评系统的小学生汉字书写竞赛实验研究122-128

摘要:汉字书写竞赛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推广意义,却也因纸笔书写介质的限制和低效的组织形式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该文以前期研发的具有较高效度的汉字书写自动化评测系统为评测工具,开展汉字书写竞赛信息化实践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研究。研究以南京某小学三四五年级为主要竞赛参与对象开展竞赛实验组织,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汉字书写类竞赛的评测系统、内容设计、竞赛实施方法与流程,展示了本次竞赛的自动化评测成果;以竞赛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成绩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性别、年级以及先期训练因素导致的成绩差异。本竞赛实验结果表明:前期研发的书写测评系统,通过合理设计相关测评内容、实施流程能够提供汉字书写竞赛以及后续书写考试等大范围信息化评测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得来的评测分析数据亦可为后续教学指导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