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原教育学的缺陷与新教育学的生成理路1-4

摘要:为了厘清新教育学的生成理路,该文采用文献梳理和逻辑思辨的方法,从分析原教育学的缺陷出发,阐述了新教育学的生成理路。原教育学的缺陷表现为性质不清、学科分裂、方法滥用、功能缺失。新教育学的生成理路在于,抓住教育系统这一研究对象,从“技术学”范式出发,遵循“目标—手段—结果”的思考框架,研究教育系统的构造规律和运行规律,生产独特的教育学知识,着力构建教育技术学、教育现象学、教育价值学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

基于ISM与AHP的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5-11

摘要:“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体发展、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存在值得探究的空间。研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该文以专家调查收集数据,逐步形成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层次结构,并确定各层级因素权重,最终获得影响因素模型。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和信息素养的直接评估两方面进行测试,数据结果验证了影响因素模型的有效可靠,能够反映、可预测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发展及表现。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12-16

摘要: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近年来,关注马太效应的探讨逐渐扩展至高等教育学的诸多领域,但是目前研究成果尚不成熟。在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基础上,该文以欧洲高等教育研究(“第四十一席”现象)及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教育背景与教育公平)为例,刻画出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探讨了高等教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抵消机制和应对策略。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的分析框架17-25

摘要:对在职教师而言,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及专业发展水平。大多数教师培训研究更多关注培训结束时教师的学习结果和主观感受,然而教师培训后是否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即培训迁移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该文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培训迁移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效果评价,并综述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的研究现状。文章进一步界定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过程的范围,并从培训迁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培训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迁移的分析框架,其中培训迁移的过程不仅要包括学习结束后的教学应用阶段,还要包括培训学习阶段这一前提且贯穿教学应用过程的阶段;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教师特征、培训干预、学校环境三部分;培训效果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培训学习结果评价与教学应用结果评价;在分析框架中,迁移动机既是培训学习阶段与教学应用阶段的中间结果,又是影响因素与教学应用阶段的中间环节。

“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研究26-34

摘要: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经济建设因人才动力不足而显示出西南地区贫困的独特特点。西南民族地区扶贫的前提和核心是扶智,当下教育扶贫普遍采用的消费扶贫、“非生产性扶贫”和教育援助并没有把教育“以人的思想观念塑造、知识传递、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的功能在扶贫工作中进行有效发挥,导致教育扶贫成效不佳。该文通过广泛的田里调查和GIS分析发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传统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全纳化转型升级,对西南民族地区因教育投入、人才的单向流动、教育输出与地方需求失衡的问题实现有效弥合,为西南民族地区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造血式”扶贫带来了契机。文章结合西南民族地区资源、经济、文化、人口特征,探索实现该地区全面脱贫,如何正视人口在互联网经济下的教育、技术、理念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在“互联网+”中找到人才培养与“内生式”学习的着生点,用教育突围脱贫。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分享社区的知识传播研究:路径与要素35-40

摘要: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在知识分享社区中存在大量的泛在式的知识传播现象,研究其传播规律是知识传播的核心问题,对提高知识分享社区的知识传播效果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信息传播理论、泛在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分享社区“知乎”为个案,提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分享社区的知识传播路径与要素。其路径包括知识诉求阶段、知识交换阶段、知识再生阶段三个阶段,其要素包括融合性的传播主体、个性化的传播目的、泛在化的传播方式、参与式的内容生产、聚合性的传播内容、再生式的知识转化和良性的传播效果。最后运用问卷调查、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总结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分享社区的知识传播的九个影响因素:个人特征、使用与满足、社区环境、利他心理、信任、自我价值、群体交互、知识自我效能和认可度。

基于远程教学视点下的大数据挖掘模式问题研究41-49

摘要:教学大数据是在多源异构、不连续、易干扰环境下形成的经典数据与非经典数据的复杂集合。该文从教学大数据挖掘的观点出发,增加Web数据和图像数据,对传统的挖掘数据源进行扩展;提出教学视点和数据视点的概念,并基于此构建了教学数据挖掘框架;以远程教学过程为例,从教师、学习者、管理者、资源设计、教学事件处理等不同的视点提出了数据挖掘的相关因素。通过多种数据源的挖掘处理方法的研究完成相应视点下事件的因果关系及相关关系的分析,为教学数据挖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为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移动技术支持下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育实践研究50-56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成人教育的门槛逐渐降低,学习方式固化以及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促使成人学习者无心于知识、技能学习,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一言堂”的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的分享与交流;移动技术能为成人学习者构建虚拟学习空间,成功地缓解了学习时间紧的难题,并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的结合为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该研究以移动技术为支撑,翻转课堂为载体,构建基于移动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型;以模型为指导,在上海开放大学的《服务管理实践》课程中开展成人教育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论证其对成人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性。最终针对课程实践提出相应问题与思考,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的翻转课堂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APT教学对小学生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57-65

摘要: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有效突显智慧教室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又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该文以三年级数学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为例,基于APT教学模型设计了智慧教室中培养学生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课程教学,并对其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学生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问题,但问题的类型局限于基础问题且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新颖和深刻;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基于APT教学模型提出的教学设计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态度;学生具有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意识。

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生学习满意度实证研究66-71

摘要:为了研究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生学习满意度,该研究依托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一课,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满意度以及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选课的231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的学习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网络学习空间系统设计、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设计、网络学习空间拓展资源均能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PISA的学习素养评价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以郑州E中学初三数学为例72-81

摘要:当前国际上,一种以场耦合、整体论和自然生成为旨趣的自然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渐成主流。在学习评价领域,OECD的PISA模式可谓个中翘楚。为此,该文首先从词源学视角解读了PISA中“Literacy”的社会文化功能,接着从认知与进化层面探讨了学习的发生与本质,对“学习素养”给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提出了形成模型,最后,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计算机的项目反应理论测试方法在郑州E中学开展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学习素养有三个公因子,它们分别是显著影响学习素养形成的素养因子、反映考试成绩高低的成绩因子和能否积极利用身边各种学习资源的资源利用因子,其中素养因子对学习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2)就总体而言,学生表现最出色的是交流合作和记忆策略,最差的是信息资源利用情况;(3)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绝大部分学生主要采用记忆策略,而成绩中上者则常用精致策略;(4)在所有指标中,学科成绩的标准差最大;(5)精致策略等四个指标都会显著影响知识迁移水平。在当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普遍偏低,活学活用能力明显欠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业界关注。

利用有效失败的创客学习活动设计——一项探索性研究82-90

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有形而少实”的现实困境,文章以“如何使学习有效发生”为着眼点,以“有效失败”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指导,探索通过脚手架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设计策略。研究采取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真实教学境脉中探究了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脚手架组合设计在支持和引导学生有效经历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进程中,研究者与教师在平等协商、充分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学习活动设计方案的三轮迭代,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相结合的一次实践探索。研究结果支持了“有效失败”的新近理论观点,验证了利用“有效失败”的脚手架设计经过多轮迭代之后,能够最大程度地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能力相匹配,从而达成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研究揭示了创客工具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脚手架价值,提出了创客教育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以及为教师提供动态教学设计策略支持而非静态教学模式的推广等实践建议。

基于情感挖掘的学生评教系统设计及其应用91-95

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普遍实行的一项管理制度,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即评教的质量受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的高度关注。该文利用语义分析技术对学生留言进行情感挖掘,建立基于知网的情感词库,并设置词的极性权重;以3GWS工具进行分词与词性标注;对留言的情感褒贬程度进行计算,形成教师的评价摘要。以烟台大学评教数据为实验数据,验证该方法科学、有效。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题报道
SPO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96-101

摘要: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以高阶思维发展和关键能力获得为旨归,强调认知、技能、情感等全方位参与和发展的一种整体性学习过程。其中,教师的深度教学包括根据学生的前结构、认知规律以及学科思想设计课程、营造润泽的文化氛围、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课程履历、持续性评价等。该文借助SPOC平台的技术、资源、交互等多维支持,将网络虚拟场域与课堂实体场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建构深度教学模式,以期能推进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SPOC论坛互动中学习者情绪特征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102-110

摘要:SPOC论坛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反馈载体,往往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业情绪信息,且情绪类型复杂多样。相关研究已表明学习者的在线学业情绪对学习过程及成效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深入剖析情绪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该文将困惑纳入在线学业情绪范畴,以华中师范大学云课堂平台中三个学期的课程论坛发帖为研究对象,基于情绪词典的特征匹配及情绪密度计算方法调查学习者情绪的表达特征及群体情绪的演化趋势,验证不同学业成就学习者的情绪差异性及情绪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积极情绪特征词表达学习感受与意见,且积极情绪密度显著高于困惑及消极情绪密度。高、低成就组及中、低成就组间的困惑与消极情绪差异显著。在特定学习进程中,学习者的积极、困惑情绪与学习效果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在整体学习进程中,学习者的消极情绪与学习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对论坛中群体情绪的动态追踪可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诉求,并实施精准化的教学干预。

基于SPOC的“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行动研究111-118

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计不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等问题。该文以课程特征和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初步建构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实验教学效果调查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对“教师”维度的满意度最高,对“环境”维度的满意度最低。文章深入探讨了基于SPOC的“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翻转课堂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即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和学习评价自主;分析了在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主要环节中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途径;并对基于SPOC的“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理念、策略与实践119-130

摘要: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探讨自适应技术在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研究型课程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施现状的梳理,基于上海市中学开展研究型课程的调研结果,研发了一套支持大规模在线开放式的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校实施大规模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辅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研究性学习。该文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对该系统的概念模型和智能核心组件进行了设计,其中,智能核心组件由个性化学习者模型、程序性和方法类知识模型、个性化教学策略模型构成,并设计了智能信息感知与识别引擎和智能推理引擎来支持这三个模型的运行与更新,以实现系统更精准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研究性学习服务;同时,基于系统设计了混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探究相结合,促进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对该系统的应用成效进行了概述,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介绍了混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以期为教师开展研究型课程提供参考;最后对该系统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默认
鸿合科技重磅推出新一代交互教学软件鸿合π-I0004

摘要:23月14日,鸿合PIE(鸿合π)新一代交互软件V 8.0版本正式。鸿合π是在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梳理和整合了鸿合各种工具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以后推出的全新一代交互式教学软件,其名称取义于“Powerful Interactive Education”的三个首字母。千锤百炼成为鸿合新一代匠心之作,必将大大助力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鸿合π是基于win10操作系统研发的全新交互式教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