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助力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1-7

摘要:该文基于对全国84-省(市)的20个县(区、市)域的调查分析了位于这些地区的长白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幕阜山和大别山片区及乌蒙山片区教育不均衡的表现与具体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和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四种信息化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双轨制数字学校模式、城乡互助的“双师”模式、有组织的MOOC模式和适切性数字资源全覆盖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后,笔者从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四种模式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县城开展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意义。最后,就四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研究8-11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与路线图,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信息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存在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又面临着诸多壁垒与挑战。该文基于当前“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态势与特点,提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联通与设施互通,推进能力建设合作,实施学习评价与认证合作,推进各国企业间合作等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政策建议。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分析与教育评价
学习分析视角下的数字化课堂互动优化研究12-2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化课堂教学得到实践,但本应为课堂互动现状带来显著改变的技术并未能发挥应有的潜能。该文通过课堂实录视频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当前数字化课堂的互动现状,并从学习分析的视角切入提出了数字化课堂互动的优化框架,以研究如何应用技术对数字化课堂互动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从而实时获知并预估学生的状态和行为,为教师把握课堂互动开展的精准时机和精准对象,采取有效教学干预与策略调整提供有效支撑。接着,研究通过案例设计、原型开发与专家访谈对框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基于学习分析的数字化课堂互动优化框架作为一项通用框架,为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路径;而其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指导思想,将能很好助力数字化课堂的建设。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研究21-28

摘要:教师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关键性主体,其对信息化教学的意愿、根据信息化教学要求在行为上做出的努力、以及是否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都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最终成效和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从适应性绩效的视角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性进行探讨,通过梳理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素及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成熟度理论构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适应性绩效评价模型,并选取了3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实施,结合数据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适应性,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常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消除在线学习者倦怠:教师情感支持的影响研究29-36

摘要:在线学习的师生空间分离易让学习者感到教师情感支持的缺失,继而表现出一系列学习倦怠现象。该文从教师创造积极的氛围、教师的敏感性和关注学生观点三个维度架构在线学习中教师情感支持的框架,基于Office365教育平台开展在线学习,从教学干预的设计切入,确定实验对象,实施在线教学,从而探究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情感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者感知的教师情感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习倦怠有缓解作用,并且教师创造的积极氛围对学习者的情绪低落影响最大,教师的敏感性对学习者的行为不当影响显著,教师对学生观点的关注对学习者成就感的提高影响显著。因此,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对于学习者的情感支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37-45

摘要: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在线临场感可以减轻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促进学习者的深层次学习,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研究者的关注。该研究以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使用知识图谱、计量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利用CiteSpace等研究工具,分析了国际学界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具有较广阔的覆盖面,在线临场感的基础理论、实践应用、效果分析、技术支持等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学习分析的学习临场感、面向高阶思维的认知临场感与元认知是在线临场感研究的前沿主题。最后研究梳理了在线临场感未来的研究方向,供相关研究者学习参考。

面向在线学习的多模态情感计算研究46-50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凭借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青睐,但是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情感交互缺失的弊端也是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研究困境,在已有情感交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情感计算理论,该研究提出了面向在线学习的多模态情感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的情感数据收集、情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情感数据可视化以及在线学习反馈与干预等四个模块。基于此模型,研发了情感计算原型系统,通过记录和分析在线学习者脸部表情、语音和文本等信息,实现在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测量。在线学习实验中,通过比较和分析情感计算原型系统的测量记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
基于VR技术的体验式学习环境设计策略与案例实现51-58

摘要:VR技术在实验仿真、技能培训、体验式学习、观察学习、操作练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环境的局限,创设非常逼真的情境,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具有丰富自然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增进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情境认知和知识迁移等。作为一种新兴技术,VR在教育中的应用远落后于其自身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应用模式和理论支持,尤其在如何构建基于VR技术的体验式学习环境方面,缺少理论依据,仍停留在经验和直觉的层面上。由此,该文在分析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VR技术的3I特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详细论证了体验式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要素、情境设计、活动设计、交互设计等策略,并构建了灵活开放的体验式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以此设计策略和框架为指导,对基于VR技术的生物学枯草芽孢杆菌体验式学习环境进行了设计,案例应用情况表明,基于VR技术的体验式学习环境在教育上应用潜力巨大,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习体验、促进知识记忆和情境化学习。

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59-66

摘要:国内外对教育大数据的研究正从概念、理念层面走向建模分析与应用层面,而应用层面的研究也从教育质量监测统计、教育决策等宏观层面向学校教学、学生学习等微观层面深入发展。该文在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内涵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教学实际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数据模型和体系架构,阐述了“四建模三分析”的教育大数据研究方法论,构建了智慧课堂数据挖掘分析的“整体棋盘”及13个具体研究问题,并提出了智慧课堂数据挖掘分析的四类应用模式,最后基于真实数据探讨了学生主观行为对成绩的影响分析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背景下老年群体信息技术现状与能力培养67-72

摘要:智慧城市发展对老年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了解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老年人的信息化能力与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该研究以南宁市为例,针对信息化就医这一与老年群体生活最为紧密联系的问题展开了调研,了解这一群体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面临的困惑及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便满足随着智慧城市发展对老年人群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要求。

智慧教室的媒体产品功能在协作学习中的适用性研究73-83

摘要:智慧教室是指配置了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供教学使用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在智慧教室环境下,人们期望通过使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而揭示这些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需借助基于信息流分析的IIS图分析法。该文采用IIS图分析法对智慧教室中媒体技术产品在协作学习中的适用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媒体产品的功能适用性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呈现与学习支持上;媒体技术不总是像期望的那样提高协作学习的交互水平。经反思,关于智慧教室功能的设计、开发与选择,该文认为:智慧教室功能的设计应包括硬件配置、空间设计、资源配置和教学功能四层次,其中资源配置和教学功能是核心,空间设计是最;媒体功能需求可从教学方案和教学困境中挖掘;提倡开发迎合需求的功能模块,配置个性化的智慧教室功能;媒体选择应首先考虑它的信息呈现方式与教学交互功能,而非硬件设备;媒体选择应与教学需求相吻合,不在于惟责尚新,而在于顺手实用;智慧教室功能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用途,功能的完善根植于教学实践。该研究对正确看待教学媒体技术作用、合理配置智慧教室功能具有参考价值。

智慧校园的四大智慧及其内涵84-89

摘要:智慧校园研究方兴未艾,智慧校园建设热不断升温,然而教育界有关智慧校园不智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智慧校园缺少智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智慧校园的理论准备不足,对智慧校园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智慧校园建什么、怎么建等基本问题,人们还处于初级认知阶段,使智慧校园建设一定程度上成为缺少理论指导、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行动。为了使智慧校园建设步入健康科学的发展轨道,该文站在走向智慧时代的高度审视智慧校园智慧性,提出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在于创新智慧、开放智慧、融通智慧、智能智慧四个方面的论断,提出并论述了智慧校园智慧性的重要判别标准:是否具备两个支撑与服务,是否具有三个支持开放,是否具备三个支持实现和是否能以智能促进智慧。智慧校园建设要紧紧围绕四大智慧的彰显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与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机制与路径探讨90-95

摘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范式,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办好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是党的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的新机制将会对政府监管方式、学校办学模式、教学组织、学习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政府要转变管理方式,加强政策设计,强化质量监督。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制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发展。

技术赋权视阈下的教育信息化反思96-99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资源组织与权力架构的基础,对“教”与“学”进行了重新定位。文章从技术变革与教育形态演变的视角,梳理和提炼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格局发生的革命性变革,并对教育信息化中的技术赋权困境进行了着重探讨。研究认为,“无权”受教育者存在增权困境;教育者的“退隐”对教育生态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环境所导致的非理性倾向,有进一步干扰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危险。该文章在此基础上指出,无论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到如何深度和广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立德树人。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100-106

摘要:该研究将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分为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学生使用计算机自学两种方式。学生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三个维度。研究基于2016年西部106所中学学科素养监测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家庭背景变量和选择性偏误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各科目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比未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11.8%,使用计算机自学比未使用计算机自学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提高31.4%。因此,建议:第一,在课内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路径;第二,扩充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计算机信息手段;第三,完善学校信息资源配置,改善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环境,同时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云计算技术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研究107-111

摘要:近些年来,云计算的使用愈发受到关注,各界专家学者对于这一技术带来的资源使用的巨大便利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详细分析了云计算在数字教学领域应用,尝试探索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学习云服务平台,并描述了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教学领域的可行性和建设模式,也提出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为目标,是教学资源更加均衡化为导向,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公用。

教师课程资源理念引领的“一师一课”活动优化发展策略112-119

摘要:“一师一课”活动的启动与实施,是顺应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由起步、应用阶段走向融合、创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教育资源体系的创新模式。“一师一课”活动具备的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成性和适切性,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等特征和要求,与教师课程资源理论倡导的理念及内涵高度吻合。该文依据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核心构成要素、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渠道和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可再生性、来源渠道多样性特征等教师课程资源理论基本观点,引领“一师一课”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化发展策略:一是从政策引领、精心组织、宣传推广和科学管理四个维度构建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二是从统一标准与规范接口、优化模块化功能设计、大数据技术支持、对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四个维度优化活动技术支撑环境;三是从提升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技术支持人员的视频制作水平三个维度提升课程资源开发水平:四是强化同课异构和资源生成。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具身认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新视角120-126

摘要: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具身认知主张认知、身体、环境三者不可分割、融为一体。针对当前网络学习空间研究中存在的对其内涵认识的不统一、多以离身型网络空间为主、对学生的情感参与支持不够的现状,该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来审视网络学习空间,要求重构网络学习空间的框架结构、创建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认知一身体一空间”一体化的学习参与模式,以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后,文章以广州市属高校网络学习空间为例,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出发,通过平台获取的学习参与度数据,给教师发出教学警报并给出教学建议,提醒教师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