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大思想 大战略
论教育学研究方法论1-6

摘要:教育学界一直关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设,却成就甚小。构建研究方法论的前提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特定学科内形成了某种逻辑联系,而这种逻辑联系恰恰是教育学所缺乏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功能是确证判断。确证判断的学术合法性前提是研究本身的可重复性,而研究本身的可重复性是以研究对象的可重现性为前提的。有了可重现的研究对象,学界才可能针对它展开各种判断以及基于事实的主体间理性交流,由此生成学科知识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空虚最根本的根源在于教育学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问题都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抽象的教育系统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研究方法论自然是发现该知识体系的方法体系。在尝试创生这个知识体系过程中,我们提出过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和IIS图分析法。能提出这些独创的研究方法得益于将教育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当然,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最终成熟需要更多、更持久的教育系统研究经验的积累。

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7-14

摘要:党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也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成为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教育信息化1.0“兴”时代,包括“教育信息化萌芽期”“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及“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第二阶段为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以党的召开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标志,进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新时期”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有新的使命与责任,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四化三学”的教育新格局,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远程教育质量观定位15-21

摘要:“互联网+”时代给远程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远程教育该何去何从成为该领域内的热题。该文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和协同的特征以及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趋势的分析,逐渐明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同一性质量观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出路。该文阐释要实现同一性质量观,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必要条件。质量保证体系从上位到下位分为四层,分别是质量观、学分体系、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组织实施模式。文章进一步阐述质量保证的组织实施是由政府、继续教育机构、第三方质量监测中心协同完成的,三者同为质量保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研究基于“互联网+”时代剖析了远程教育质量观定位和质量保证体系,以期能够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相关人员带来一些思考。

论雅斯贝尔斯教育观对MOOCs发展的启示22-26

摘要: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教育”,强调“存在、自由、超越”的教育意义、教育任务与教育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背景下,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突显重要。如MOOCs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网络课程,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传播课程教学,知识可以在短时内超越时空,高质量、便捷、开放性的完成学习与交流。然而在强调“人的灵魂教育”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可能会对MOOCs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价值。如从教育意志与唤醒中推动“MOOCs”的养成学习;从教育信仰与自由中撬动“MOOCs”的自律学习;从教育交往与陶冶中强化“MOOCs”的沉浸学习。从而从另一个层面推动我国MOOCs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分析与教育评价
大数据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论、价值与实践导向27-34

摘要:为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解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现有问题。该文从大数据的视角探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方略。研究发现,大数据的整体思维、复杂思维和相关思维是方法论的变革,正引领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式转型。大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诊断、精准预测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实现教育价值的回归。大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域关照、立体全息和主体增值,可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智慧评价体系的构建。

学习行为投入:定义、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35-41

摘要:“关注学习测量”已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学习行为投入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旨在围绕学习行为投入理论模型、发生机制和本质特征展开探索。通过对传统教育场景以及学习分析视角的相关文献梳理,比较不同研究视角的侧重点以及局限性,构建了“互联网+”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行为投入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包含学习行为序列与信息交换活动之间的引发与重组,信息交换活动与学习行为投入之间的驱动与阻碍两个双向交互阶段,以及一个指向学习绩效的单向过程。基于此,对学习行为投入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者借助无缝学习空间,在工具、学习方式与学习任务的调控下,与学习资源、共同体进行信息交换活动的行为表达结果,其本质是基于线上线下双重教育供给的适应性调节学习行为。该理论框架的建立为后续评测与分析工具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反思性评价在协同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42-49

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究反思性评价在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支持学生的反思性评价,研究使用了知识链接分析器KCA。在适切的教学支持下,KCA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班级共同生成的在线讨论话语进行协同反思与评价。该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历时五个月完成,研究的参与者是香港地区一所初中三年级的一个自然班(37人)。学生交互和协作的量化数据显示,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协作越来越好,他们平等地承担知识建构的责任。学生知识论坛上所写笔记的内容分析表明,在一个适切的、促进元认知策略有效使用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共同体能够共同承担高层次的认知和社会责任,共同创造知识及发展知识创造能力。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对于设计融合反思评价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本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评价、协作探究、知识创新以及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大数据与教育治理
学校导入教育大数据项目:动因、模式、路径与误区50-58

摘要: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系统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项目,文章对国内基础教育领域16所开展教育大数据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学校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中小学校开展教育大数据项目主要有三大动因,分别是持续引领学校整体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破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难题;在实施模式上,主要采用自发探索式、项目参与式、行政推动式以及企业引领式,每种模式各有特色;在实施路径上,包括成立教育大数据课题研究团队、做好教育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的选型、制定教育大数据项目实施保障制度和机制、积极营造校园教育大数据文化以及注重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数据素养。当前。各学校在推进教育大数据项目过程中,常面临教师数据意识相对保守、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较低、产品技术保障的不到位、难以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体系等现实难题。学校开展教育大数据项目应避免四大误区,分别是开展教育大数据项目是少数人的事情、教育大数据项目短期投入即可见效、导入教育大数据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以及先获得大量数据再考虑安全问题。

大数据与高校院系治理59-63

摘要: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的时代背景,其“大”“快”“真”等特征对高校院系治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该研究主要探究大数据与高校院系治理之间的适切性以及大数据对高校院系治理的具体作用。在对相关高校及国外实践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出推动我国高校将大数据用于院系治理的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需应时而动,及时做出决策,在观念、制度、行动等层面切实有效的建设和使用好大数据平台;重视大数据对院系治理的时代价值,提升人员大数据建设和运用水平;在构建院系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将大数据充分用于高校院系决策、院系运行常态化监管和院系评估等工作。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中国教育技术学向何处去64-71

摘要:教育技术学到底该研究什么?引介西方国家的话语和关注中国的本土教育现实何以协调?教育技术学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这是学科必须回答的问题,当前教育技术学距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尚有较大的空间。从定义出发构建学科体系的思路容易受定义本身合理性的影响,应该“回到事情本身”即教育技术最源始之意——“师生的活动方式”来构建学科体系。体系包括形而上的本体论、形自体的认识论和形而下的方法论。当教育技术学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本领域的知识自然各归其位,前述问题也将自然消解,并淡出人们的意识。

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基于《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和《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的对比72-76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如何探究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新兴技术发展趋势上的差异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以《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和《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为依据,从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等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较为一致;从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来看,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面临可应对的挑战和严峻的挑战总体一致,但又呈现各自特点,教师和学生是关键因素;从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来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在短期内高度一致,但随着时间推移,基础教育的技术采纳滞后于高等教育。

像素的悖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的三个争议及研究路向77-82

摘要:数字技术深刻影响个体信息获取与知识建构,也重构了数字原生代的阅读生态。未成年人正面临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选择性挑战,如何平衡两种阅读方式成为未成年人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综述比较了学术界的有关争议,包括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阅读形态之争、深阅读与浅阅读的阅读质量之争及数字化阅读的干预之争;研究提出,数字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数字化增强与破坏性嬗变,数字化阅读的“浅阅读”与“深阅读”同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需要站在超越保护主义立场来提升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素养。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数字青少年的阅读行为、数字化阅读的影响、素养提升策略以及跨媒体阅读研究。本文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相关领域提供研究线索和路径。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特征分析及发展研究83-90

摘要:专题教育社区是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主题性、活动性、共享性和教育性等显著特点,同时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结合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55个精品专题教育社区进行特征分析,发现精品社区具有主题鲜明、价值突出,活动多样、组织严谨,资源丰富、网络性强,教育特征显著,用户体验感好等特征;同时,针对精品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组织、资源更新、活动引领、机制保障等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基于“共创共享”的教育集团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研究91-96

摘要: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是集团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从集团教育资源配置理论与Web2.0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变革出发,建立教育集团信息资源配置“共创共享”层次模型:在共享层次上开放集团教师参与信息资源建设并获取收益,在互助层次上激励资源用户对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意见和反馈,在协作层次上让教师能够通过协作共创信息资源并共享收益。建立信息资源支付模型,按照资源的使用量来支付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并对单个信息资源获得资源建设经费与资源使用次数的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对信息资源建设中采纳教师建议与教师协作创建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
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教学系统构造研究97-105

摘要:该论文在VR/AR科研和教学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体验学习的VR/AR智能教学控制思想,从系统论的视点研究了VR/AR的教学属性、技术属性和内在作用关系。尝试从工程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角度对以学习者体验学习为中心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按照科学工程的方法对VR/AR教学中体系架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根据VR/AR教学思维维度的扩展构建了教学系统框架,提出了系统物理模型,并通过数据挖掘、教学回馈校正探索性地实现了个性化智能虚拟教学闭环控制系统,为提升智能VR/AR环境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112-117

摘要: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该文首先通过比较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等相关概念的异同,提出了智慧校园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和为学习者创新型发展提供服务的核心目标。其次,文章提出了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应充分理解高校智慧校园内涵,立足高校的定位与优势特色,明确建设方向,并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体制机制,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再次,以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文章介绍了S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包括基于办学特色的“三个服务”智慧校园建设定位,“6A6C”顶层设计方案,总体建设框架和技术体系架构以及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高校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双一流”高校建设,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118-125

摘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对于提升教学绩效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设计,基于相关理论模型开展质化研究,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通过量化实证研究进行了模型探索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影响、绩效预期、便利条件、教学具体内容以及已有技术应用体验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中,群体影响、应用意向和态度对应用行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教师教育实践策略。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国际学者对话
互联网时代的芬兰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科教师到新型学校社区的设计者——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师教育专家Hannele Niemi教授126-132

摘要:Hannele Niemi博士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部的教授、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的主席,曾任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2003—2009)。Niemi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质量、道德教育和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她已在教师教育、基于技术环境的教与学等领域发表100多篇同行评议的文章,出版数部关于芬兰教育的书籍,如The Miracle of Educati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Finnish Schools(2016), Finnish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es in Schools: Towards New Ecosystems of Learning(2014), 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2006), Education as a Societal Contributor(2007)等。为借鉴芬兰教师教育的优秀经验,了解芬兰未来的教师教育发展方向,本次访谈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技术支持的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