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场馆学习中的家庭行为模式:表征元素、形成机制与基本类型1-5

摘要:家庭行为模式是揭示基于家庭群体的场馆学习中家庭行为、身份认知与经验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与前提。家庭行为是探索场馆学习机制的显性依据与隐性线索,言语活动和肢体行为是家庭行为模式的主要表征要素。儿童、家长和人工制品的交互构成了场馆学习境脉中的三重行为互动,个体、文化和物理境脉构成了家庭行为模式中的三种学习境脉,场馆学习的共时经历与历时经历的交互作用是推动家庭行为模式发展与演化的动力机制。家庭群体在场馆学习境脉中的行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共同注意,即以分享为目标的指示性行为模式;陈述解释,即以传授为目标的教导式行为模式;合作协商,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复杂行为模式。

设计思维: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6-12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创客运动近几年迅速兴起,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目前众多的创客实践中,核心指导思想和活动设计理念的缺乏,使得创客教育流于形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当前,设计思维发展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有影响力的、高效的创新手段,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开展创客教育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梳理设计思维与创客教育及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面向设计思维的创客活动设计思想。该思想强调创客活动环节的可操作性、过程的迭代循环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等。结合实践案例,该文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实践,可为创客教育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导。最后,该文提出了创客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未来研究方向,对从创客运动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与实践的融合具有推动意义。

教育技术的当代迷思与智慧出路13-17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智能新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教育技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教育尚未产生本质性地改变。该文在梳理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教育"和"技术"的本源入手,深入反思二者在教育技术中的关系,探索"繁荣幻象"的本质原因。进而提出技术驱动着教育变革,但在技术应用中必须回归教育本质,准确理解"技术",抉择有效之"技"、谋策合理之"术",智慧运用技术解决教育问题,从顶层设计、技术理念、应用原则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着力,共谋教育技术转型发展的智慧出路。

新技术背景下教育新生态的建构与实践——以宁波市为例18-24

摘要:教育是开放、复杂的社会系统。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增加了教育变革的难度。智慧教育建设是各级政府主动帮助教育系统适应挑战的应对措施,但其自身发展也面临隔离与孤岛、效益不彰等诸多挑战。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对于复杂系统发展的理解与规划具有启发价值。该文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与环境、教育活动过程的核心要素,梳理出新技术下教育新生态的结构与特点。这有助于预测和识别教育系统主体与环境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理性化程度,有望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与成效。宁波市为保证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效率与效益,持续探索工作思路与方法,不断拓展"行与知"的广度与深度。教育生态、教育新生态是在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再到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浮现的观点。宁波市自觉运用生态学方法与思想,以智慧教育建设为切入点,探索构建教育新生态;以厘清区域教育生态的主体与环境为起点,强调教育发展的整体关联,追求可持续的动态平衡。教育生态整体规划、基础信息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新型生态主体培育、原有生态主体能力提升等实践措施保障了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教育新生态实践探索的成效与可持续性。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国际比较及启示25-32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纵观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将信息素养放到人力资源建设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制订了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密切相关的评估标准、评估框架或评估指标体系,推动了国民信息素养的发展。该文基于成就目标分类理论提出了信息素养评估的四种价值取向类型,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的发展概况,然后,从组织机构、评估对象和指标维度等方面对国内外典型的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标准、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总结了国外学生信息素养评估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33-38

摘要:信息技术素养是当前信息时代个体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要推动个体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完善信息设备外,更应在信息技术素养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该文以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切入点,尝试构建了操作性定义,对重庆市1464名被试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了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的五个维度,即信息知识(X_1)、"互联网+"思维(X_2)、信息伦理(X_3)、信息意识(X_4)、信息技能(X_5),在国内首次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Y=0.27X_1+0.21X_2+0.18X_3+0.18X_4+0.16X_5,经验证并得到专家认可。与此同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所构建的测评模型拟合度良好。此外,该测评模型为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指标。由此可见,该测评模型具有较好的测量学性能,可用于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监测和督导。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为例39-46

摘要:学习参与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在分析总结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在读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学习参与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细分学生群体的学习参与度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表现为: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水平相对较高,交互学习投入和自主学习投入水平相对较低。在三级指标中,学习投入水平最低的5个项目均属于交互学习投入。研究同时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学龄、学习层次、年龄的学生群体在学习参与度上存在差异。最后,该文根据评价结果、基于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从学生和学院两个角度提出了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提升的策略建议。

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教育启示47-52

摘要:教育信息化对各类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OOC、"翻转课堂"、SPOC等各种新型课程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探讨和研究新型课堂的设计和优化的同时,教育也应当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者。从提升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的角度,该文首先对比了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优质的课程导学的重要性和"课程承诺书"的有效性;同时,强调了在学习和引入国外课程教学模式时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对中西教学理念上的差异进行了反思。

中国MOOCs学习评价调查研究53-61

摘要:学习评价作为保障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是MOOC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该研究旨在对MOOCs的学习评价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MOOCs学习评价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笔者选取了国内14个MOOCs平台中能够获取课程学习评价方式说明的课程,对不同类别课程和不同平台的学习评价进行分析,针对评价方式、评价类型数量、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课程评价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评价总体水平较低,期末考试、单元测验和参与讨论是最常采用的评价方式;课程整体的评价类型数量趋向于多元性的特征;评价主体仍显得较为单一,主要为机器评价(90.8%)。各学科类别课程中文科课程偏重于同伴互评;各典型平台的评价方式有所差异,"好大学在线"平台考核方式最为丰富,更侧重于线下考试。根据研究发现,该文建议我国MOOCs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立足在线学习环境的特点,创新学习评价理念,重视同伴互评,设计有效的评价机制,推进学习分析的实践应用,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评价。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区块链+教育的需求分析与技术框架62-68

摘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作为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框架,区块链已在金融、公证与数字资产管理等领域获得应用并出现颠覆式设想。该文通过总结区块链去中心、真数据、自信任、可编程、共维护、准匿名六大特点,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为目的,从教育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评价和教育投入产出等方面分析对区块链的需求,在教育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构建"区块链+教育"体系框架,提出一种通用教育经历区块链系统,以角色与教育资源的互动为事务原型设计数据区块,参照以太坊架构,提出以燃料和"教育币"为激励机制,用角色的"教力"和"学力"、教育资源的"难度"和"适应度"等变量表征事务状态,研究状态变量与教育投入产出的智能合约更新。该系统支持师生自主定制与维护教育区块链资源,充分激发一线师生积极性,每个人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甚至一个人就是一间学校,充分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分享式学习。

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69-77

摘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传统的教育测评建立在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行为基础上,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效和发展潜质,大数据技术为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数据提供了可能。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和学习科学的发展,该文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行动为背景,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能综合考虑多源数据的汇聚与整合,试图将学生客观信息的采集范围扩大至课堂内外、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线下和线上学习、学习活动和生活表现等多个视角,获取能映射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的数据,形成系统、完备的学生成长大数据。整合并标准化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源数据,建立学习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数字画像。模型在多个维度提供价值判断和结果输出,从而为学习改进和学习环境的改善,为学生发展和人才的分类遴选提供依据。该模型将为正在蓬勃开展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

面向深度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策略78-84

摘要:随着电子教材的不断开发及推广应用,电子教材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大多数电子教材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及完备性,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未能将教学活动融入其中。究其原因,这是由于电子教材的设计及开发是基于浅层学习的。浅层学习关注信息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忽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及深度理解。该文以深度学习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为切入点,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主线,从需求分析、学习设计、媒体开发及作品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深度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策略,将问题情境创设、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建构、基于知识点的学习及资源生成、形成性评价及学习共同体评价等学习活动融入电子教材,以此实现学习者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教客学习平台为例85-90

摘要:学习平台是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依托,探究用户对学习平台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改进学习平台、加强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实证依据。该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1所学校888名小学生对学习平台的技术接受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是整个小学生学习平台接受模型中的核心构念;平台交互性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平台接受度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混合学习模式对小学生学习平台接受度无显著影响。最后,结合教客学习平台的经验,对小学生学习平台的设计与使用提出若干建议意见。

美学生态视角下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91-97

摘要:在教育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MOOC、微课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从数字媒体课程来讲,主旨、立意、内容上都非常好,但从艺术美学角度来看,却显得比较单一和浅显,在"创意为王"的情境中不能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打破这一状态,提高数字媒体课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该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媒介素养为视角,采用调查和实验法,以"数码摄影技术与画面处理技能"微课程及PPT课件作为实验因素,以天津市某区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实验和调查对象,进行教育技术美学生态研究。文章主要研究艺术美学和技术美学两个方向的状态、系统、信息、生境与效应的生态特点,分析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两个显性因素,以及意象美这一隐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升教师数字媒体课程的艺术水准,让学习者在教育技术环境下、在美的情境中,提升学习效果。

智慧校园IS服务平台应用探索与分析——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IS平台为例98-103

摘要:为提升中小学校基于校级平台的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家校互动水平,该文通过对南昌大学附属中学IS平台建设应用个案的分析,探讨了立足校园"人人通",集合全部软硬件设备,集聚校内外精品资源,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等校园平台发展途径,并在坚持融合、易用、低门槛等平台建设应用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IS平台+网络空间等构想。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活动理论的CTMA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研究104-110

摘要:网络教研作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补充,是破解传统教师教研活动中"时间空间受限、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难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与实施面向区域的教师网络教研活动,该文在分析教师网络教研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活动理论为依据,构建了CTMA区域网络教研模式,并分别围绕如何构建四方协同环境下多层级教研共同体、建设以多平台有效融合的综合网络教研支撑平台、制定有效可持续的保障机制、组织开展三层次七阶段的主题教研活动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应用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CTMA的区域教师网络教研建设实践及成效。

面向真实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与模型开发111-118

摘要:真实性学习是当今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真实性学习以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为载体,多元化实践共同体的参与以及领域内工具与符号的应用等为特征,引导学习者在解决实践领域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学校学习脱离真实世界已被抨击多年,然而却因真实性问题设计理论的缺失以及实践领域若干问题的桎梏仍然困扰着当今的教学。为尝试推动该问题的解决,该研究以活动理论为基础,提出真实性问题设计的模型可包含三个层面的分析与设计,即知识层面设计、活动系统分析以及相关要素考量,通过分析知识产生与应用的活动要素及其关系,尝试回复真实世界问题境脉的复杂性。其中,对活动系统的分析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要素、活动子系统和活动结构四个层面,并将境脉、动态性等因素渗透其中。最后,该研究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进行了问题设计案例的剖析。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以中国教育云-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119-124

摘要:当前,国家和大多数省市已基本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如何运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面临的课题之一。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中国教育云—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浙江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为案例,提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种路径:互联网思维重塑教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在线分析培育教师教学诊断能力、优质资源共建提升教学知识管理能力和网络研修培养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以期对各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创新性实践,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