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编者按1-

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2-8

摘要:教育公平在现时代已经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但是如何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合理配置仍是难点和关键;同时,目前中高考强调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但如何保护、发现学生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扬长学习存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角度提出“双师服务”概念,并基于“智慧学伴”教育平台,从如何实现师生精准匹配,如何开展双师微课和双师在线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和介绍;最后,该文结合北京市通州区双师服务试点数据,对双师服务效果进行了说明,并从教育供给形态、促进教师在线流转、实现学生个性化精准学习等方面对双师服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未来学校的兴起、挑战及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校结构性变革9-13

摘要:未来学校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倡导重新设计学校,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结构性变革。该文梳理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实践现状,提出未来学校的四个发展趋势:未来的学习空间将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未来的学习方式将突破强调标准统一的传统教学秩序,允许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未来的课程将根据真实问题设置主题,通过跨学科整合,加强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迁移;未来的学校管理将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年级和班级的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提供精准的教育管理服务。

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14-19

摘要:未来学校的课堂被赋予智慧化的内涵,它是“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代表了未来学校课堂发展与变革的方向。与此同时,课堂智慧化的发展规律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亟需科学化的框架指导。该文在对比分析智慧课堂不同发展取向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智慧生成的视角,提出了未来学校智慧课堂发展的新路向。文章首先以“互联网+”时代教育大数据的发展为依托,构建了从教学数据生成教学智慧的智慧课堂发展的关键路径框架,然后从课堂环境的智慧升级、课堂教学的智慧重构、学习历程的智慧优化、教学评价的智慧发展四个方面剖析了未来课堂智慧化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最后针对当前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智慧课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该研究有助于完善智慧课堂发展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后续的智慧课堂实践提供指引。

未来教室环境中学生核心技能评估研究20-25

摘要:该研究参考Koh的量表和P21组织的21世纪技能框架,开发了评估工具,对深圳某区20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学生通用核心技能培养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室环境中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教室因其支持学生个体主动学习与集体协作探究的工具与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研究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架设了从学习环境到学习技能习得之间的桥梁,研究亦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方法探究了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对技能习得之间的关系,并对关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学习结果预测研究的内容解析与设计取向26-32

摘要:基于数据集的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以优化学习过程、缩短学习改善周期为目标的学习结果预测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文章首先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预测研究探索进行梳理,辨析其研究特性,之后纵向解析了学习结果预测研究中的内容,并横向剖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情境、理论、数据、方法和结果五个层面对未来学习结果预测研究的设计取向进行讨论;最后,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据的预测设计原理进行阐释,并设计个性化学习结果预测研究框架,以明晰其系统化分析流程与结果。

利用虚拟世界及基于的模型学习科学探究——计算机化科学探究模型浅析33-41

摘要:目前,针对中学课堂科学学科的学习,长期以来的问题之一是教师认为很难开展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一复杂的知识。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该文提供并介绍了一种名为计算机化科学探究(Computational Scientific Inquiry,以下简称CSI)的模型。该模型由3D沉浸式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和基于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ing)共同实现,并使用了名为有效失败(Productive Failure)的教学理念支撑学习活动的设计。根据CSI模型,我们打造了一个虚拟的3D星球Omosa Virtual World,2D基于的模型Omosa Netlogo,并根据有效失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基于课堂的短期课程,来帮助学生在生物学科背景下学习科学探究。悉尼两个八年级班级参与了实证研究。在课堂中获得的实证结果证明,学生明显提高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学习,CSI的应用是卓有成效的。

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42-46

摘要:师范生是教师的预备者和主力军。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标准颁布,至今已两年有余。为了解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该研究选取了两个省份的三所师范类高校,对15个专业的1000名师范类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较弱,具体表现为:技术素养不高,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较弱,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不强,设计与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较弱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程体系不系统、缺乏实践支撑等。为此,研究提出了建立系统化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于TPACK框架建设信息化教学优质案例资源以及打造e-U-G-S实践支撑平台等提升策略。

日本终身学习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及启示47-52

摘要:建立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保障终身学习质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日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是终身学习体系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为提升终身学习的质量,主要从设置系统化的终身学习行政管理机构、发展多样化的终身学习实施机构、制定创新终身学习成果评价方法、创建多元化终身学习资金投入体系等方面着手,确立了行之有效的终身学习质量保障机制。该研究借鉴日本终身学习的质量保障机制,对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特别是终身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创客式教学模式构建53-57

摘要:我国创客教育的开展还处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阶段。为了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中能发挥学校特色课程优势,该研究分析了STEM教育思想下的创客教育特征,并在创新教育、体验教育以及项目式学习理念基础上,突出组建创客教育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构建了基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创客教育一般模式框架。研究以重庆市某小学实践应用为例,通过主题确定、课程教师配置、跨学科地图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协作分享、展示与评价六个环节的创客式教学活动过程,完成基于主题项目的课程教学任务,取得积极效果。

创造取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58-66

摘要:创造已成为创新教育的新标杆,也驱动着翻转课堂的作用域从低级认知向高级认知转移。然而,这一驱动力量缺乏实际的指导策略。该文从创造的角度,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样式的研究。首先在翻转课堂2.0理论基础上,融合体验学习和创造驱动的学习理念,提出了创造取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模型,该模型的三阶段六环节可为创意设计到创造实现提供支架。之后,该研究结合上述的教学样式模型设计了一个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的翻转课堂教学样式信息结构。最后,以《创意围棋盘3D建模》为例,详细论述了所设计的教学样式的课题教学流程部分的制作过程,以便为教师进行翻转课堂创造驱动的教与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设计67-72

摘要:深度学习是同浅层学习相对的多步骤分析与加工的学习策略,是高效认知水平的体现,翻转课堂作为先学后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同深度学习理念融合而实现与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与批判理解,达到知识的联接和迁移,使学习从边缘走向内核。深度学习对翻转课堂的要求体现在导学与自学的联动、认知结构的重建和联结、知识的迁移和创造、多元评价及内省四个方面,该文从构建依据解析并设计了COOC深度学习模式以支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从知识的联结、内化、延伸三个不同阶段探索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路径,以期实现深度学习的发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生成。

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73-78

摘要:该文分析了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和成人学习的特点,针对在线学习的不足,结合以往的培训工作实践经验,基于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有效整合的思路,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培训的基本条件,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阐述了培训项目实施各阶段的活动要点,并应用此模式成功地开展了某市中学名师进修班培训,总结了翻转课堂培训新模式的优势,以期为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移动终端的PBL教学对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小学科学课程“地球的运动”为例79-87

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科学教育者们对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与学十分感兴趣。元认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通常表现为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该文融合信息化教学模型APT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PBL教学模式,并以小学科学课程“地球的运动”为例开展单元系列教学活动,采用准实验研究法探究其对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于移动终端的PBL教学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升效果较好但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与传统的讲授教学相比,基于移动终端的PBL教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3)基于移动终端的PBL教学不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可适当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

高校SPOC环境下学习者行为序列的差异性分析研究88-94

摘要:由于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学习的可控性,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在高等教育学府教学实践中备受欢迎,而目前针对高校SPOC环境下学习行为模式和规律的研究还甚少。该文以华中师范大学自主开发的SPOC平台Star C中12517名在校大学生在一学年内的学习行为记录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学习行为进行了实证观察、编码与分析。首先邀请两名专家对行为数据进行编码,提取学生学习行为的二阶转移序列,然后对编码数据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二阶序列分析以发现高校SPOC教学中学生行为序列的概率分布和状态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Lag Sequential Analysis,LSA)提取每个年级学生最显著的行为模式,据此发现不同年级群体行为操作的规律性,并对不同年级下学生行为模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最后,评估了学习平台的可操作性、可扩展性与局限性并为今后SPOC环境下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建议。

移动学习发展及其绩效评价设计探究95-98

摘要: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客观、准确、有效的进行学习绩效评价是推动移动学习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对移动学习的特征与优势等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借鉴Kaufman评估模型,对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了建议。

“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探析99-106

摘要: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并给全球各行各业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现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纷纷走向改革和转型。该文归纳了当前涌现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分析各模式的特点、实践案例及其成效,发现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及建议。

县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建构研究107-114

摘要: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各项建设工作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当下,全面监测评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准确把握建设进展、及时发现发展短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研制县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成为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是对信息化发展水平如何监测评价基本思路的体现,既涉及监测指标的制定,又涉及发展水平的划分及评价标准的确定问题。通过对现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体系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该文建构了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学习水平”为四个核心维度,以起步、应用、融合、创新为四个发展阶段的县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