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本刊特稿
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一1-9

摘要:该文首先探讨教学支架的定义与内涵,然后阐述教学支架的相关理论、框架与形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对一支架""同伴支架"和"基于计算机的支架"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为了使支架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起更有效的支持作用,该文的后半部分,还对"支架的设计准则""有关支架的争议"和"支架研究的未来发展"等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成为自造者:众创时代的创客素养及其发展10-16

摘要:为探究创客的发展路径,该文从DIY文化和创客的关键特质出发,阐释了创客"自造"的创新2.0属性,建构了创客素养的概念模型和领域内容;作为个体自造能力的具体表现,创客素养是以工匠精神为内核,强调创新创造、动手操作、协同合作、分享交流以及批判反思整合等一系列关乎个体基本发展的重要能力,具体表现在行为、人际、元认知和艺术等四个领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创客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创客空间里进行的活动中,更要深度融合于项目活动、学科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该研究为众创时代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系统参照。

教学媒体:由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17-23

摘要:为了揭示教学媒体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向,该研究考察了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动因,并建立了"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具身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技术工具论的视界中,教学媒体是一种没有生命的、被动的工具,其作用仅是表示和描述知识,进而对"预成性"教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强化与塑造作用。而在工具实在论看来,教学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被动地表征知识,它似乎变成了有生命的"有机体",进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并最终与"生成性"教学达成了某种默契。具身理论强调"人—技术"共生融合,在此语境下,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要体现"效益"原则,更要走向人性化的发展趋向。

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24-30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当前研究者与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知识建构,从学习者学习投入的视角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进而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模型,并指出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度量方式;然后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为例,分析了教师网络学习投入的现状,并以学习投入指标为分类变量,对教师的学习成绩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际情况对比表明学习成绩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启示,以期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基于实证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31-40

摘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培训需要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该研究基于实证测评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路径,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验证提出的研制路径的有效性。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评估模型,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测评和差异分析。基于实证测评结果全面剖析该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并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确立发展重点、布局行动计划并部署保障措施,以期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研—训—行三维一体”教研室(员)对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探索41-47

摘要:教研员的专业与行政双重角色决定了其应在区域信息化教学推广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文在剖析教研室提升区域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与价值的基础上,对目前教研室在区域信息化教学中引领力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信息化教学推广的发展路径及教研员的具体职能入手,形成了符合其角色定位的"研—训—行三维一体"教研员提升区域信息化教学发展体系,并对基于这一体系的个案实践及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为区域信息化教学推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切实促进信息化教学在区域范围内的实践,推动区域范围内教育教学变革的可持续性。

基于IIS图分析的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个案分析48-53

摘要:教学系统本质上是信息系统,对它的分析更适合采用基于信息流的分析方法。IIS图分析法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信息流分析方法。基于IIS图分析的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究不是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媒体技术的教学有效性,而是通过实际发生的教学信息流数据说明媒体技术教学作用的具体细节,借助技术产品的知识激活量、激活贡献度、媒体多元性贡献度和功能利用率四类指标表征特定技术产品对教学的实质贡献及教学对它的依赖程度,进而佐证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对达成学习目标的可行性,是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新理路。该文所介绍的个案研究,不但初步表明了该研究理路的可行性及上述指标的可用性,而且还说明,分析教学对技术产品的依赖不能仅考虑技术产品对教学系统的贡献,还要考虑技术产品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该个案研究给了我们以下启示:技术产品的功能设计应立足教学实践,而非置身事外者的意图;技术产品开发需"寄生"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框架下展开功能设计;技术产品的功能升级需要教学实践的过滤。该研究理路有助于人们理性看待技术的教学作用,破除对技术的教学崇拜心理。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大数据背景下MOOC模式的数据理性及本土涵化研究54-59

摘要:MOOC是一种基于数据理性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手段。为全面把握我国MOOC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智能化、微纳化、动态化的大数据时代为背景,该文以场所、主体、知识三者交互的现代性逻辑为起点,对MOOC模式的数据理性及其根源、表现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剖析,将新型网络教学从场所脱域、主体缺失的"时空分异"以及均质化的数据植入引向"情境化"的共同体认知体验。并通过"沉浸式"的场所经营、"交互式"的文化涵化机制营造以及"本土化"的知识建构,顺应全球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回归教育的时空连续统本质,为MOOC模式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契机,也为大数据时代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寻找新的方向。

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的实践为例60-66

摘要:在开展基于MOOCs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为了探讨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文通过理论构建包含自主学习、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学习支持、学习平台、学习环境、课程设置八个因素的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关系假设模型,并开发对应的学习适应性量表,使用因果比较、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研究方法对学习适应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为: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能适应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要好于女生,不同年龄、年级、网龄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学习平台、课程设置对学习适应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学习环境、学习支持对学习适应有一般正面影响,教学管理对学习适应没有正面影响,初步揭示了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根据上述结论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有望提高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67-74

摘要:STEM教育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全新的教育范式,以培养具有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和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以及具有跨学科知识素养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已经成为了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首先从传统分科式教学的弊端、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三个方面理清了提倡STEM教育的理据,之后对STEM教育的基本内涵、起源发展和价值取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根据STEM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和教学理念,探讨了STEM教育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应用模式。

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75-79

摘要:创新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在学校当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STEAM教育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该文首先概括了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分析了这一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最后对STEAM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从开展实践、促进专长发展的角度,以及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具体策略包括开展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特别是利用群体创新空间开展基于具有"实景"和"大型"特点项目的学习等。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互动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80-84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当前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内容展示功能上,对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收效甚微。该文遵循教育规律,挖掘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功能,抓住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化学习、深层次互动、动态化生成、精准评价反馈等核心概念,结合教学实例,深入探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探索了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的新途径。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85-89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云课堂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该文以华师云课堂为例,对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利用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互补单一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缺陷、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学评价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还要充分利用云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这对教师的引导能力和信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教学干预:提升混合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90-96

摘要:在线开放课程与高校传统教学的结合,使得校园混合课程成为未来高等院校课程的主要形态。在综述已有教学干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校园混合课程教学干预的框架,以课程动态设计为切入点,根据预测需求选择预测模型,确定干预对象选择干预类型,实施混合课程下的教学干预。该文以三类六种教学干预为例,依托校园混合课程开展了连续2年的教学干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班级干预比个别干预更能激发学生群体的在线学习参与度;面授在线相结合的混合干预比传统干预更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化学习网络;深层干预与浅层干预对于中低分组的学生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深层干预对于中分组学生的学业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有效教学干预,不仅是动态设计混合课程的基础,还成为提升校园混合课程质量的关键。

大数据视角下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撑模型及实现机制研究97-102

摘要: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由信息时代迈入了数据时代。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改革核心理念之一;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以上背景,该文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对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学习者需求的演进,分析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群体社会化和学习情感;面对学习资源的新诉求,探讨了资源的情境化和多维立体关联性;就系统架构的新特性,强调了系统生态化、数据采集精细化及系统自我修善与重生的必要性。通过以上对系统核心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系统架构模型,并从学习者模型、领域知识模型和自适应引擎三方面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选择的学习路径推荐策略和基于加权协同过滤的学习资源推送方法。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D-S-T”CD网络模型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研究103-108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大量文献综述,梳理了目前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探寻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结合相应理论支撑,分析提出能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因素,并构建了"D-S-T"CD网络模型,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发展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使用及接纳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09-115

摘要:信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正在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技术的使用和接纳是否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是值得关注的新问题,目前我国对于这一领域还缺乏系统研究。为了考察信息技术使用及技术接纳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该研究采用信息技术使用及接纳度调查表和自编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北京、广东两地小学生及初中生613人。结果发现,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不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的学生;课堂内外的信息技术使用频率,并不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当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非常喜欢时,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当学生认为信息化学习工具对学习有帮助时,随着有用性程度的增加,心理健康水平也逐渐增加。

在设计中学习: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发展的新视角116-121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从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通过TPACK概念框架描述了教师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整合知识发展与整体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入"在设计中学习"这一新的方法以促进教师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在真实活动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的整合能力和在设计活动中促进教师向反思性教育实践者转变两个方面说明了该方法对教师发展的潜在价值,最后通过主题确定、分析、设计、再分析、改进与完善等核心内容对应用设计思想促进技术增强型社会教师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