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本刊特稿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1-9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教育要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教育公平要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思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从而解决教育中“规模和质量”无法同时兼顾的永恒矛盾。“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对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教育主流业务产生系统性变革影响。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业务流程,可实现灵活、开放、终身、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培养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所需的各类创新性人才。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高敕教师发展帕新思路11-17

摘要:“互联网+”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意味着深层次地彼此作用,同时生成新意义和新形式,超越了常识层面的技术运用。个体的维度包括身体、心智和心灵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从身体哲学和心灵哲学视域观照“互联网+教师发展”,发现:互联网使自然身体扩展为现象身体;技术日趋成为心智的组成部分;虚拟是心灵的一种存在方式。社会事业的维度,“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学术、服务和“事学”四大领域也衍生出新的内涵。“未来已经到来,只是还未流行”,静观此刻便见未来,作此“前瞻性”思考,以期为高校教师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数据智慧:大数据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向18-23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大数据时代给教育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大范围的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还使得数据智慧成为一种新的教师专业意识。教师的数据智慧,能够引领教师基于数据设定具体的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师教学目标,能够了解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能够最终通过教学决策改进教学。因此,提升教师的数据智慧,成为大数据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向。

基于SECI模型的教师培训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跨越式项目全国中小学语文和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为例24-30

摘要:现有的教师集中培训存在脱离教学实践、缺乏体验与参与、评价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该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特点,以SECI模型为指导,利用学习元平台知识生成与进化的特色功能,设计了情境化、互动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设计模式。此模式强调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真实的情境、注重体验与参与、协同知识建构、支持多元化评价。该文以此模式组织了“跨越式项目全国中小学语文和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实践表明:教师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较高,而且教龄越低的教师满意度越高,相对于城市的学校而言,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参与培训活动时的认知负荷略高。

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效应的研究——基于UTAUT模型31-38

摘要: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能和效果,探索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该文搜集了我国中东西9个省份和直辖市1423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以接受和使用技术的统一理论模型为基础,引入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三个调节变量,建构量化模型,探寻影响我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及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UTAUT模型适用于我国国情,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调节作用显著,信息化发展落后地区(比如中西部、农村和非重点学校)所受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该研究从国际视角论证了UTAUT模型的文化适应性,对我国学者应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政府提出的需求性差异服务给予了可操作性建议。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
智能导师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9-44

摘要:智能导师系统(ITS)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有力工具,它的诞生及发展给教育教学带了很大的契机和挑战。该文对智能导师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导师系统的概念及其内涵。文章在分析智能导师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智能导师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3DCAD支持中学生创造力和空间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45-50

摘要:空间能力是个体能力发展的重要部分,创造力被认为是从事STEAM领域工作应具备的重要能力。3DCAD已广泛应用于概念原型和创意设计的三维特性的可视化表征。该文结合当前中学的3D打印与创意设计课程学习,探索性实证分析3DCAD学习与中学生空间能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DCAD学习能增强空间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力,3DCAD学习中空间能力与创造力之间有正相关关系。3DCAD学习对创造力表现有积极影响,并且3DCAD学习对空间能力和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在当前跨学科、项目引领的3DCAD支持的sTEAM创新能力教育项目建设与实践中,除考虑科学、工程与技术核心概念与准则的教育外,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可以将3DCAD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实现普及和常态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引导的创新学习环境中,探索STEAM教育的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及教学实践创新。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51-56

摘要: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相比,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可采取“三段十步”的结构模型,在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在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在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该文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目标及方案设计,实施互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可穿戴技术对智慧教学环境构建的启示57-61

摘要:可穿戴市场前景广阔,创新科技迎来智慧教育发展新契机。该文梳理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其主要技术特征,分析了可穿戴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围绕设计原则,构建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人、机、物的互联和深度融合,不仅能高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领域”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互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STEM专题报道
STEM教育的五大争议及回应62-65

摘要:STEM教育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当前STEM教育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认为STEM教育面临着本质、本地化、与创客的关系、人才培养和课程等五个方面的争议,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及回应,这有利于逐步完善对STEM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以期其在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外STEM教育研究的热题表征与进路预判——基于ERIC(2005—2015)的量化考察66-73

摘要:STEM教育是当今最具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经济性的教育,是各国教育竞争力、改革力和发展力的劲爆点。国外STEM教育研究已产生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国内对于STEM教育研究仍处于萌芽期,通过探讨国外STEM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起点研究和发展STEM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蓝本。基于ERIC数据库,该文对国外近10年有关STEM Education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发现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是STEM教育相关理论、STEM教育研究方法运用、STEM教育学校变革、STEM教育课程连贯性、STEM教育代表性不足的群体等。未来的STEM教育研究将聚焦课程整合一体化、学校伙伴化、对象低龄化和评价多面化。

美国STEM教育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74-78

摘要:美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在推进STEM教育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企业、非营利机构等组织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合作的新模式。该文分析美国STEM教育中社会组织的类型、支持形式,以及政府对STEM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定位,并针对我国发展STEM教育提出开放办教育、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协作以及发挥科技场馆的作用等建议。

通用技术课程本体知识框架——兼论STEMx和创客教育79-82

摘要:该文从已有的学习和实践出发,提出由六部分八个模块构成的基础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本体知识框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辨析了STEMx、创客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的相互关系,以期引发同行们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进而促进我国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美国中小学计算机科学课程发展新动向及启示83-89

摘要:该文聚焦美国中小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发展新动向,介绍与评析其计算机科学课程政策,通过选取包括中小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组织CSTAK~12阶段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地方层面的印第安纳州初中计算机科学课程标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组织美国大学委员会的大学预修课程等主要代表性计算机科学课程来说明美国计算机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培养计算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详细介绍美国中小学计算机科学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内涵、发展及影响因素90-96

摘要:学习体验是近年来在线课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为在线课程建设、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质量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目前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其基本理论问题的厘清。根据文章的分析,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感知与情感反应,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体性、实践性和情感性,它包含了课程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效果等三个维度,其形成与发展可以简化为三个主要阶段:环境感知阶段、活动体验阶段、效果评估与价值判断阶段。影响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课程环境、学习者特征、课程设计、教师或助学者、社会性交互等几个方面。

评估维度量化方法研究——以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维度为例97-101

摘要:评估维度是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及前提,是评估结果应用的重要依据,对整个评估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评估维度多基于专家法等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确立。该类方法及过程虽然易于接受,但定性分析的成分较多,评估维度之间相互关联且不稳定,进而导致评估指标体系不稳定、评估结果应用不理想。该文以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维度为例,试图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维度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确立的评估维度更加稳定且独立,同时依据各维度对整体评估的贡献率,可以科学地指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结果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以中医药专业为例102-106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面临着复杂、艰难的倒逼局面。“互联网+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互联网+高等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而且也是传统与创新之间冲突和融合过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如何结合自身特色,认清新要求和新特点,探索发展与创新途径。推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问题。该文分析了“互联网+”和“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内涵,提出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模式,并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途径。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107-111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智慧校园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智慧校园”意味着将互联网和智慧校园深度融合,具有新的技术形态、数据形态、组织形态、空间形态、结构形态和关系形态。该文构建了由校园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智能处理与存储层、支撑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智慧应用层6个横向的层次,标准与评估体系、安全保障体系2个纵向体系组成的“六横两纵”智慧校园立体技术体系架构,并以智慧管理、智慧实验室为例介绍了智慧校园的智慧应用,对“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