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本刊特稿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基于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5省14个市(区)的调查分析1-9

摘要:我国中部5省经济水平相当,基础教育规模接近且总量较大,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偏下,省域间、省域内的差异较大。基于中部5省14市(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抽样调查数据,该文对我国中部地区省域间、省域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影响中部省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显著因素包括:(1)数字资源整体差异较大,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未建有校本资源库,且优质数字资源与教材配套情况较差;(2)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尚未引入至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中;(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信息化应用与普及情况有待加强;(4)省会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远高于一般地市,省域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明显。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题报道
编者按基于CloudCard的个人学习空间云架构10-21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泛在学习、翻转课堂、联通教育等颠覆性教育创新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面向未来教育的个人学习空间建设需要面向个人、面向智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该文首先从学习生态圈和学习操控台两个视角对个人学习空间进行了全新解读,进而聚焦于Cloudcard技术支持下的个人学习空间建设,论述了两者结合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提出了云平台系统架构下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的具体方案。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将资源、数据和服务汇聚到基础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并通过核心应用中心,围绕服务于个体的成长发展,从资源、活动、评价三个维度提供个性化、情境性、自适应的学习服务,最终以面向个体和公众的多样化终端加以呈现。研究最后对CloudCard理念下个人学习空间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原子级学习活动和学习样式模板,为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案,但后续仍需要从学习分析与挖掘实现、数据规范制定、学习样式模板设计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网络学习空间中交互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22-28

摘要: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该文以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交互为研究对象,采集学习者在线交互时产生的系统日志、帖子内容等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结合内容分析与行为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分别分析学习者交互网络的密度、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等参数,采用Gunawardena的5阶段交互编码框架对交互内容进行编码分析,重点探究交互行为模式及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学习空间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稠密的交互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较多,但较多停留在分享与澄清、认知冲突等较低层级,而意义协商、检验修正、达成与应用等较高层级比例较小,并分析了交互行为转换模式;核心参与者与边缘参与者的交互层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最后分析与讨论了局限性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29-35

摘要:随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渐成常态,但深化应用与融合创新已成为工作的重点。课堂层面已由传统的课堂学习逐步拓展为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教学层面已由单纯的教育教学拓展为全方位的育人过程。该文以泛在学习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视角,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结合泛在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网络学习空间的组成结构等,系统论述了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泛在学习视角下的五种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即基于网络空间的翻转课堂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创客教育模式、家校协同模式和专业发展模式。最后,选取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模式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实践表明该模式颇具成效。

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情境感知的个人学习空间研究36-42

摘要:能够自动感知学习者的行为、情感、社会网络,通过多通道信息获取,收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成长信息,通过对大数据分析获得学习者个性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服务,这是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迫切需求,基于情境感知的个人学习空间就是实现这种需求的最佳方案。该文通过对个人学习空间、情境感知的研究,提出基于情境感知的个人学习空间的框架结构,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应用案例验证了实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他山之石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教学设计43-51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常与教学设计相联系,因为该理论中阐释的有关人类认知的许多方面都对教学设计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该理论认为人并不能轻易地习得教育或培训机构中教授的专业知识;其次,要习得这些知识需要学习者具备特定领域而非通用认知类的知识;最后,通用认知类知识的掌握并不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指导,因为人早已具备习得这类知识的能力。相反,特定领域的概念与技能则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指导。这些因素与人类工作记忆的容量及持续时间等约束因素相互作用,勾勒了个体的认知系统架构,从而影响着教学设计。工作记忆的这种限制性并不会对生物初级知识的习得产生约束,但对生物高级知识的学习则会产生约束效用。如上所述,掌握通用认知类知识并不需要特定的教学指导,而习得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则需要专门的教学指导。由此,认知负荷理论可为教学设计提供具体指导,以减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外在工作记忆负荷,有利于习得涉及专门教学指导的、属于生物高级知识范畴的、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52-57

摘要:价值取向是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和目标所指,是进行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取向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为了能在价值多元的态势中形成思想文化的合力,保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顺利有效开展,该文在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家Rokeach有关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确立了以"整合技术的职业教育创新"为核心、兼顾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表层及深层的价值取向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该价值取向下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58-62

摘要: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启蒙性质,在整个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现阶段的小学生是在自媒体蓬勃发展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为使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生对自媒体的了解和使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该文首先分析了自媒体时代对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新要求,之后以"超越保护主义"为价值诉求,对自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进行了探讨,继而分析了新时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框架。研究认为,我们应将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一种培养学习者"技术理性"的启蒙教育,一种培养学习者媒介认知、媒介技能、媒介价值观念的综合素养教育,一种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媒介知识和媒介技能的奠基性教育。由此理念出发,我们应将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限定为指向自媒体系统认知的媒介知识教育、指向技术理性启蒙的媒介观念教育、指向自媒体有效应用的媒介技能教育和指向学习者自我教育的媒介学习方法教育。

MOOC社会性交互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人的社会性视角63-68

摘要:MOOC的低完成率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社会性交互可以缓解MOOC学习者的孤独、无组织感,维持其学习动机,帮助其融入学习者群体,增加课程粘性。学习者的社会属性是社会性交互的前提与基础,该文在对社会性交互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如何影响社会性交互的过程与结果;基于人的利他性、协同性、服从性、依赖性、自觉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MOOC社会性交互影响因素模型;依据此模型,给出了提升MOOC社会性的交互策略,以此增强MOOC社会性交互效果,从而提高MOOC学习者课程完成率。

基于联通主义的MOOCs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69-72

摘要:MOOCs是近几年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对于国内职业教育而言,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职教发展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该文以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针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部分课程设计MOOCs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式在优化课程体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家长态度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海南和河北为例73-79

摘要:电子书包教学项目这几年在国际上已引起关注并形成推动数字教学改革的新里程碑。该文使用调查研究法,采用立意抽样方式并选取北京、海南和河北的家长共30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家长对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态度。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普遍对于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充满信心,但不愿意自费购买。北京的家长最认可电子书包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河北的家长对此认可度最低。调查样本中发现年轻家长更担忧电子书包会对孩子身体、视力、思维能力、书写能力、人际交往、注意力、上网习惯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母亲担忧程度显着高于父亲,且高学历家长比低学历家长显著,家长对电子书包功能方面最关注教学资源与系统功能。期待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电子书包资源开发与推广有所启示。

中学生基于电子书包学习的动机现状及其归因分析80-86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直接驱动力,是移动学习发生与维持的重要前提,对电子书包的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处于电子书包不同应用阶段的初一、初二学生为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收集了中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数据,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电子书包环境下中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初二学生相比,初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显著较高;初一、初二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在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从归因分析看,影响不同年级学生的主要动机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为电子书包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信息化学习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分析——以中学数学为例87-92

摘要: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信息化学习终端以其独有的教学交互特性与移动便利性有效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为学习者创造交互性、趣味性更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潜能。该文以某中学7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量表问卷调查了学生关于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态度与看法,并通过准实验研究,对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成效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学生对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普遍持积极认可的态度,男女学生在电子书包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前后测数据的分析显示,采用电子书包的实验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没有使用电子书包的对照组学生,表明电子书包这一信息化学习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93-98

摘要: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文献研究发现了翻转课堂课中的学习活动设置不利于学生意义建构,课前和课中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缺乏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通过行动研究修正、完善、形成了包含问题导学教学流程、教师引导问题解决策略和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策略三个方面的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评定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准实验研究证明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良好应用效果。

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99-106

摘要: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看,国家急需各类学校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目前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该文基于文献分析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中开展翻转课堂(简称FCM)的教学实践,利用LASSI量表测量了FCM模式下学习者在入学时和入学一年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水平及其变化,从而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FCM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并进一步研究了FCM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适应性。最后,基于FCM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FCM的教学流程、FCM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和控制策略,为优质FCM教学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高校文科课程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准实验研究107-113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途径。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对提高理工类课程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但是它应用于文科课程的有效性缺乏实验证据。该文以"教师教育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教学》为例,通过对教育学专业的两个教学班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实验,全面分析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氛围、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认知结果、能力发展和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性,探讨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文科课程的优势、条件与注意问题。研究表明,文科课程翻转课堂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习的满意度。但是,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投入的学习时间、教师的教学素养、支撑的学习资源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大学文科课程翻转课堂要以教学模式改良为突破、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基础、以足够自学时间为前提、以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关键、以优质资源支撑为保障、以科学的过程评价为保证。

信息技术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文化适应性分析114-120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与时代进步共同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文化,相较于传统教学文化,呈现出尊重学生、开放多元、自主合作等文化特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间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堂评价机制及技术嵌入教学的取向等方面。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需要灵活自由的设计思维,构建组块化教学结构;培养教师整合教学与技术的能力;建构自主学习环境;发展形成性课堂评价机制;共筑翻转课堂微课资源库。

中小学教师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设计研究121-125

摘要:随着各种移动设备的不断普及,通过移动终端开展教师培训最近几年也逐渐引起关注。该文探讨了移动终端在教师培训中体现的优越性,针对教师培训效果回归到工作现场后的衰减问题,提出了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的设计,并以《绘本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一培训课程为例,具体介绍了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的制作模板、制作过程。通过教师的实践反馈,发现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减少教师回归到工作现场后培训效果的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