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3792/G4 国内刊号
  • 1006-9860 国际刊号
  • 5.6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电化教育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高质量教育、理论与争鸣、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本刊特稿
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1-6

摘要:今天全国电教馆长会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培训以有分有合的形式在这儿召开,意义很重大。刚才,有几位同志做了交流发言,我听了之后感觉内容很丰富,也很振奋。第一,工作成绩巨大,思路更加开阔。大家的工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工作思路上有大幅度拓展,视野更加开阔,研究问题更加深入,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第二,很多做法有自己的特点,有中国特色,都是在说自己的话、分析自己的问题、思考自己的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走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的体现。国际上好的东西可以借鉴,但简单照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题报道
智能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8-15

摘要:应用技术帮助教师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是教育技术研究者追寻的目标。该文以教学技术的“智能发展”为主线,归纳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学技术和应用,分析了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导师系统的基本设计理念、关键技术以及代表性系统;以智慧教育环境构建为核心,详细分析了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智能感知、学习分析、情感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功能与特点。作者对智能教学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以学习分析为核心的智能技术整合、融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自适应学习、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数字教师是未来发展方向。

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16)拟于长春召开15-15

摘要:第十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16)将于2016年8月18—20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同时召开2016年教育技术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16-20

摘要:学习分析是利用预测模型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析、预测学习者未来表现并发现潜在问题以实施干预的技术。在学习分析过程中,学习干预作为与教学过程直接相联的部分,是改善、提升学习成效的关键。然而,当前国内外已有的学习干预方面的相关研究大多从微观层面上列举了部分干预措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该研究构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的、以干预引擎为核心的“状态识别一策略匹配一干预实施一成效分析”四环节循环结构干预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类型、学习进度水平、学习互动水平、学业成就水平四方面的状态特征,并针对这四方面的状态水平设计了具体的干预策略、干预时机以及干预方式,以期为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干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26

摘要:随着泛在学习理念的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系统支持等方面,而忽略了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对泛在学习的有效发生有重要支持作用。该文从泛在学习特征与需要出发,设计并实现了适合泛在学习的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经过实践应用检验,该评价系统能较好地促进泛在学习者的学习,能够满足泛在学习对学习评价的需求,期望对未来泛在学习评价提供参考与指导。

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27-35

摘要:作为一种高效的面向知识的教学方法,精准教学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的优势,激发内在活力。在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普嘞课堂”平台将学生预学习阶段产生的数据记录并收集,通过对预学习数据的精准挖掘,对学生的预学习成效实施精准定位,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决策,以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帮学。基于预学习的精准教学为微视频预学习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践路径。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36-42

摘要:随着智慧教育理念的倡导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生成”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课堂的新追求。智慧学习环境凭借其鲜明的互联网技术特征,为实现生成性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该文以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按照“理论推演一实践修正一效果评价”的步骤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形成了一条促进小学生阅读生成的可视化教学路径,并从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方面构建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路径对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生成具有明显效果和可操作性。

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43-48

摘要:智慧教室的涌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与简易多媒体教学相比,智慧教室中的课堂教学互动究竟如何,如何提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设计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编码系统,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一课为例,运用准实验研究法开展智慧教室环境下和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学互动进行分析,并对学生参与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相比,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更加丰富、深入、高效,同时学生的情感投入更多,行为参与更加积极。

CIT:一种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范式49-57

摘要: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活动、演化资源和智能空间核心三要素,构筑智学、智睿、智造三目标的智慧学习环境设计范式。该范式把创新和智慧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慧教育的高位发展。

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路径分析——来自美国中小学实践的启示58-64

摘要:学校教育环境下高质量创客空间是一个整合了物质、技术、智力、社会化资源的教育空间,支持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创造过程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是创客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近年来,美国很多中小学积极推进创客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众多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创客空间的设计与开发并未停留在工具与材料选购层面,而是回归到对创客空间本质功能的挖掘并分享了较多建设经验。该文借鉴美国中小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基本路径:一是目标先行——以充分认识创客空间作为教育空间的本质、明晰创客空间指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这一根本目标为起点;二是规划奠基——以遵循创建高质量教育空间的基本原则、明确创客空间的设计要素为基础;三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教师及相关人员深度参与创客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为关键;四是应用驱动——以精心设计的创客项目为牵引、以适切选用创客工具为重点推进创客空间的可续性发展。

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以“智创空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65-7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客运动席卷全球,各种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创客教育也逐渐步入中小学校。在创客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需要依托创客空间、创客文化、创客教师、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资源和创客环境等进行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该文基于“智创空间”开展创客教育实践,提出了以智能机器人设计制作、3D打印技术应用和Scratch与机器人融合的创客教育“三剑客”,构建了“ZCSpace创客教育模型”,引入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探索了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推进策略,通过面向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继续教育课程、面向学生开展创客教育体验活动课程和面向家长开展创客教育亲子活动课程等方式,让创客们通过玩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践行“实践、创新、协作和分享”的创客精神,依托“智创空间”,集众人智、汇创客流、搭分享台、结创新果,为中小学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开启创新之门。

“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实现创客学习研究71-76

摘要:全球掀起的创客运动浪潮为“创客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创客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使创客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的各类信息资源获取知识储备,激发出创造、创新的构想,并通过动手实践将创意转变为现实。同时创客学习者可以选择借助“微”产品中的微视频获取知识储备内容,从而进行高效、个性的创客学习。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创客学习流程等方面问题更加成为决定创客学习效果的关键之处。该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构建的“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教学实现创客学习的模型对更有效地“创客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77-85

摘要:教学交互一直是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MOOCs作为新兴远程教育形式其教学交互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习者是MOOC学习的主体,对教学交互的探讨应多倾听学习者的声音。因此,该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MOOC学习者的交互意愿和偏好的交互方式进行了调研。为了进一步了解MOOCs学习者实际的交互情况,以及目前MOOCs实践能否支持有效的教学交互,该研究选取了国内14个MOOCs平台中能够获取课程内容的622门课程的交互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查问卷了解的学习者的交互意愿,与学习者实际的交互现状和MOOC平台对交互的支持程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学习者交互意愿强烈,但论坛实际交互水平不高;学习者交互方式需求多样,但平台交互功能单一;师生交互内容需求多样化,但教师的教学交互参与度低的结论,并针对学习者的交互意愿和实际交互现状的差异,从平台功能、交互策略和教师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问题式学习慕课开发的原理与设计——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慕课为例86-92

摘要:近年来,慕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但慕课在教学设计水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只有极少数慕课符合教学的基本原理。该研究通过对“问题式学习”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进行理论梳理,并结合对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问题式学习:原理与设计”慕课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分析,试图为开发基于教学基本原理的慕课提供一种路径参考。“问题式学习:原理与设计”慕课以“问题式学习”作为慕课开发的基本原理与学习主题,通过专家指导、小组合作、在线交流、微视频讲座、同伴评议等多种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符合教学基本原理的慕课,为提升慕课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性保障。该研究还对“问题式学习”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方法。总之,“问题式学习”教学(课程)设计模式对慕课开发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慕课从注重技术运用发展到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课程开发,是慕课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93-99

摘要: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和质量声誉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远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多样,生源复杂,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不能只是从机构的视角或者研究者的视角出发,需要考虑远程教育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个人特征。该研究认为不同的远程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观点可能存在差异,该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开展了大范围的问卷调研,调研涉及全国六大区域和三大远程教育办学机构,以期深入了解远程教育各个利益相关者对质量保证要素重要性的观点。研究者从不同角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机构这六个视角分析各自的差异性,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质量保证要素的重要性判断,分析的结果为质量保证标准的构建奠定基础。

论中介组织在英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与启示100-107

摘要:英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中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英国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英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产生是大学自治和政府控制之间博弈的结果。文中采用历史法分析了英国政府、远程教育高校、中介组织在质量保证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作用。政府尊重大学的学术自由和自治权利,只进行有限干预。远程教育高校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并自觉接受中介组织的外部审计,积极回应社会和政府的要求。中介组织通过制定资格框架、学科基准和实践准则来指导远程教育高校并进行质量审计。最后,基于比较法的分析结果,建议我国要提高中介组织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建立基准导向,激发远程教育高校质量的自检自觉,促进远程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校企合作模式中网络教育质量保证研究108-112

摘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并且有效地带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是网络教育的办学质量与声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开展实证研究,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关键性学习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中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系统提供来自实践层面的支撑,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型网络教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如何促进混合式教研中多维、深层次网络对话——一项基于学习元的案例研究113-120

摘要:网络教研日益受到重视,但“深度对话”缺乏、止步于信息简单交流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解决此问题,该研究基于一项基于学习元的校际混合式网络教研案例,根据理论学习、案例研析、实践应用和反思小结这几个教研阶段,从促进教师自身、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和指导人员之间的对话维度出发,设计了相关教研阶段子问题和具体任务,并收集、统计分析了每个阶段不同维度对话的交互频次数据和交互内容数据,在分析每个阶段不同对话作用基础上,尝试勾勒了促进校际混合式教研的多维对话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