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题报道

ARCS模型视角下高校推进MOOC应用的路径选择

摘要:该文以ARCS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探析高校针对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的有效应用——无论是基于MOOC的引入还是基于MOOC的建设,如何将MOOC从一个炙手可热且容易被夸大、被炒作的概念落实为切实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ARCS模型界定了人类动机四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包括关注(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与满意(Satisfaction),强调如何通过外部的设计激发与维持内部动机的生成。分析结果表明,在ARCS模型视角下,一方面,高校需要积极关注MOOC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具有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应用MOOC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基础与需求,对MOOC的有效应用进行主动地设计与实践,激发与维持本校深入应用MOOC的动机。高校推进MOOC有效应用的路径具体体现为:在意识层面对MOOC本质与应用意义的自觉关注;在规划层面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与核心发展目标的高度关联;在实践层面具备应对MOOC挑战的充分自信;在效果层面注重评价与研究提升效果满意度促进MOOC的可持续应用与发展。
1-9

开放教育下的MOOCs运营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开放教育与互联网深度整合的第三次浪潮来袭,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持续发酵。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以其独特的开放特性为终身学习者及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发展机会,在不断拓展教育疆域、吸引新学生、改善学习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将在线课程纳入常规教学途径和企业培训之中,但在这变革之中却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和相关设计。该文立足于开放教育模式下的MOOCs发展,形成对其运营机制的思考,在分析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运营特征基础上,为我国开放教育下的MOOCs运营及发展提供支撑。
10-14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

摘要: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即“小众私密在线课程”。利用文献研究法,该文重点分析SPOC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以及SPOC与MOOC的关系。研究认为,SPOC是对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它能够把优质MOOCs资源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在文献分析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该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SPOC的“时间——空间——学习形式”的关系结构,用来指导SPOC在学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同时,还要加强以学习科学研究来引领SPOC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伯克分校“软件工程”SPOC的发展脉络与关键做法;最后,总结了SPOC的六大显著优势,可作为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
22-29

解决岗位实践问题的移动MOOC探析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MOOC大规模开放施教和移动学习的便捷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生成解决岗位实践问题的移动MOOC微课程,有助于广大在岗者习得解决岗位实践问题的新技能,实现对MOOC学历教育的超越。研发这样的微课程,需要遵守校企合作、模块化、有助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原则,从建设行业网站入手,确保移动MOOC知识、技能训练的专业化。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研发出模拟现场实训的移动仿真教学平台,突破岗位技能训练难点;在移动MOOC课程研发上,按照学生特征分析、工作任务分解、创生课程模块的流程实施;为保证移动MOOC研发的高质量,需要政府牵头、行业主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种由行业和对口大学协同研发的移动MOOC,不仅可以免费为行业职工提供移动MOOC学习平台;而且能够确保移动MOOC实施的高质量,全面提高我国职前培训水平,增强从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0-34

大学生存危机来临还是高等教育普及开始——大学慕课研究与实践的转向与未来走向

摘要:慕课是课程环境、课程条件和课程技术等课程变革因素发展到变革阶段时应课程发展需求而形成的课程新形态。该文从大学使命、课程功能和高等教育普及的视角,比较了慕课等线上课程形态与线下课程形态在课程功能实现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课程功能、大学使命和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了慕课在大学的课程功能、大学使命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与潜在价值,证实了慕课可以帮助大学履行新的使命而不是带来生存危机,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尤其是弱势或边缘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而不是引发教育变革,提出慕课应由与大学内部线下课程竞争转向发挥优势服务大学外部群体,应由挑战既有高等教育体系转向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和提升弱势与边缘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建议慕课研究和慕课实践跨出线下课程的边界,实现课程在大学使命和高等教育发展中尚未实现的功能。
35-38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媒介变迁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摘要: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传播都具有单向性,广播媒介、电视媒介没有从根本上颠覆纸质时代印刷媒介所支持的学习方式。网络媒介的海量存储、开放访问、社会性、用户生成内容等特性,使之有可能对学习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研究者从基于资源与基于互动两个维度分析媒介变迁引发的学习方式变革。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习资源媒介由纸质资源演变到与数字资源并存,由封闭资源演变到与开放资源并存,由系统资源演变到与碎片资源并存;学习互动媒介由人际之间的口头语言演变到与网络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媒介并存。通过该文调查研究表明,媒介的变迁,特别是随着学习者对网络媒介接触的增加,课外学习方式由被动变得主动,不论是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还是基于互动的协作学习,互联网对学习者的支持都比其他媒介更为有效;课内学习方式由单一变得多元,学习者在课外依托互联网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具备了反哺课堂的能力,学习者不再是单纯地消费教授者所提供的讲授服务,而是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9-55

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以2013计算机与信息素养国际测评为例

摘要:为了准确把握当前世界各国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的发展状况,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开展了首次大规模国际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测评。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开展的此次测评的目的、内涵、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该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对此次测评的相关内涵、测评设计及测评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得出中学生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受学生个体、学生家庭背景、学校教学、学校资源、地区及国家教育信息化设备及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文最后提出可以鼓励我国参与大型国际测评、开发本土化的计算机与信息素养监测工具、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等启示建议。
56-62

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意义、内容与路径

摘要:如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亦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平台,而这就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地:网络公民教育。该文从网络公民的概念入手,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公民这一群体的特征:对互联网强烈的依赖性、是网络世界的引领者、网络公民身份的缺失;然后,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内容:公民文化教育、网络技能培养,网络道德养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路径:加强公民知识教育,积极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建好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协同合作的网络公民教育机制,试图为高校网络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63-6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面向区县层面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东部S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教育信息化整体均衡协调发展并不理想。辨析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中的影响因素,对全面客观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针对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S市开展了实证调研,测算各区县教育信息化的五大维度发展指数,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五大维度之间的交叉作用予以探讨,借以确定区县层面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师信息化终端设备指数、校园网指数、数字资源指数等8个信息化变量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7-74

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应用策略研究

摘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深入研究不公平现象,丰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公平的应用策略。该文开展基于教师视角的校际不公平现象表现维度研究,发现校际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资源不公平、机会不公平和管理不公平三个维度。同时,该文对当前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的策略设计存在着功利主义、效率至上等倾向。以此为基础,该文提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以“以人为本”作为策略设计原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采用提供适切的资源、建立合作的机制、培育参与的文化等应用策略,促进区域内校际间公平的改善。
75-8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面向1:1数字化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显示技术、触控技术和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数字终端的广泛普及,数字阅读、数字交流、1:1数字化学习越来越普遍,如何开发面向1:1数字化学习的新型电子教材已受到普遍关注。该研究通过文献法和开发性研究法,基于首要教学理论和多媒体认知理论,构建了面向1:1数字化学习的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模式——EDMBFC模式,提出整合21世纪技能的学习目标分析、以完整任务为核心的知识重构、学习路径设计和画面语言的表达是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的关键环节,并以小学四年级《科学》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实践为例进行了阐释。该模式中目标分析、知识重构、任务序化、学习路径设计等有密切输入输出关系,以这种具有耦合关系的方法为核心构建的EDMBFC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将会提升电子教材开发实践的理性水平。
90-96

泛在学习系统中认知负荷的产生及其优化控制

摘要:学习者通过超媒体学习时,认知负荷与知识获取之间呈显著相关性。泛在学习系统通过上下文感知系统增加人机信息流,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们对于信息过载的恐惧感和认知负荷量。该研究在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泛在学习系统中认知负荷的产生,构建了泛在学习中认知负荷的结构模型,并基于信息呈现方式的设计提出认知负荷优化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97-10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摘要:语文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育具有整合的视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存在、创造、传播、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全新的社会语文生活,也给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该文从整合的视野出发,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学习者中心环境,以人的主动积极学习活动为主线,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环境下语文整合教学体系,为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教学实践的范式。
110-114

基于问题的Web-CKB的学习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应用

摘要: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建构与创新,该文通过编拟预试问卷、预试、整理问卷与编号、相关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再测信度分析,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行为评价体系,并在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应用,采用三角互证法,检验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行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协作知识建构行为的考察与评价提供参考。
115-118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实践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课程,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年)的颁布,既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师范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培养规格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该文针对高师本科生《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视频理念运用于该课程实验教学中,重构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体系模型。模型中课程模块是基础、层次训练是方法、任务驱动是手段、多元评价是保障,四者紧密关联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模型;最后依据此模型从教学实践论视角,以具体案例说明了模型的运用过程与效果。
119-12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普及率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该文首先简单解读了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结合作者在基层电教部门的工作经历,总结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然后解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案例,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七种模式的实践过程;最后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反思培养模式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措施。
125-128

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对远程培训的需求与分析

摘要:“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国培计划”实施背景和西藏自治区“国培计划”实施情况出发,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对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需求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文章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出“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取得的成果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对进一步提升“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效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使其能够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确保项目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29-133

以科技创新促教育发展索尼助力天山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摘要:近日,天山区教育局推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教师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模式,普遍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协助天山区教育局在乌鲁木齐第十五小学举办了录播系统第一期培训会议,来自天山区教育厅及各个学校的近百位领导及相关学校信息化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