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已成为政策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命题背后蕴藏了深刻的历史背景,推动了多个重要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通过对支撑该命题的工程和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工程和项目尚未充分发挥命题的内涵及方法。基于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形态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空间人人通”“机构空间校校通”“服务、管理时时通’’的教育形态,可以更加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化发展。
1-6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类融合”现象及其价值探究

摘要: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类研究”现象。这种“类研究”所形成的单一型“研究类”既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又较好地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对单一型“研究类”进行跨“类”的研究可形成复合型“研究类”,能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学研究进展,这种跨“类”的研究称为“类融合”。我们认为在教育技术学中开展“类融合”研究的价值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破解各单一型“研究类”自身面临的困境;第二,有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本土化”;第三,有助于拓展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空间”。
7-11

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评价及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大量的媒介素养课程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评价及其评价设计,并对其“晶体”课程实践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问题及文化研究。该研究主要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以吉林省靖宇县某小学为实验基地进行课程实践。文章共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晶体”课程评价的提出及其依据;其次,从课程评价的视域、参加者、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来阐释“晶体”课程评价的设计;再次,从微观层面上探讨“晶体”课程评价的问题设计及实施方法;最后,以小学媒介素养课程中的“摄影”课程为例,对其进行课程评价的实践及其文化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教室风险”“文化惰性”的概念。总之,全文对小学媒介素养课程进行评价问题及实践研究,旨在完善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的同时,也为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实践及评价问题提供可能参考框架。
12-2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显现出较大的便利性和优势,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策略来支持课程学习的学生参与并且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基于知识情境化(simadvity)理论和同伴评价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策略包括“认可作业”“同伴推荐”和“提出问题”,以支持在线学习讨论区的开展。希望通过这些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从而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过对评论的编码,分析这三个策略的有效性,并开展深入讨论,以期为进一步的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提供有益参考。
21-28

情境学习理论视阈下的网络学习评价:体系与策略

摘要:情境学习理论为网络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探讨了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的基内容框架和实施策略。研究认为: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在评价理念与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化能力,在评价范畴与指标上考察学习结果的质量与效果,在评价对象与方式上强调社会化学习的多渠道,在评价模式与程序上凸显综合实践与工作场学习,在评价结论与处理中彰显数据分析和科学量化。因此,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的实施中,要创设情境性网络课程,开展实时学习评价;设计情境性问题,布置常规强化训练作业;搭建友好交流平台,记录学生的互动过程;构建“任务-完成”模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29-3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美国高校IT治理的特点与启示

摘要:大学体制创新是深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从战略一致性、治理结构、IT部门改革、IT绩效评估四方面分析总结了美国大学IT治理改革,认为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大学战略目标相一致、构建多群体参与的IT治理结构、建立全校IT绩效测评体系、重构IT部门是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信息化体制促进大学体制改革,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大学变革发展是我国大学信息化体制建设的核心目标。
40-45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推进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摘要:以学校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出现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分散建设、信息隔绝等问题,数字鸿沟、资源困境、信息孤岛等高原现象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化、集成化转型,宁波市提出创建智慧教育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充分探讨智慧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创新为突破点,提出宁波市创建智慧教育的主要路径,即建设“一个门户,三个平台,五个体系”。
46-5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智慧应用与服务,而信息化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该文结合信息化学习系统在中学智慧校园的构建和应用实践,认为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当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案例。
70-77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对一教学应用、推进策略与阶段模型研究

摘要:目前,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正成为许多学校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的热点话题,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这一领域的实践活动,其中部分学校已经开展较大规模的应用,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然而,整体来看,个体学校对融合一对一教学实践仍处于探索期,学校对这一技术形态的教育应用缺乏整体性认识,在茫然、急切的愿望中开展观摩活动,缺乏对现有技术环境及其一对一教学在学校推进的全面、系统化认识。该文结合自2011年启动的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实践课题,在课题实验学校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一领域的理论发展、技术演变及其应用趋势,总结、提炼学校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的推进策略,提出一对一教学推进阶段模型。这一模型已用于北京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的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8-83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指出,要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引领区域性学科教师开展研修。由于混合式培训刚刚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研究和规范。该文在认知学徒制理论指导下形成了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依据认知学徒制的一般步骤设计区域学科研修活动,并以活动序列为支架开展研修活动。“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设计旨在有效提高区域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区域学科教师均衡发展。
84-89

工作环境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迁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培训结束以后,受训教师回到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不能将信息技术持续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导致培训迁移效果不理想。受训教师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与其培训迁移情况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师的调查发现:工作环境中的领导支持、同事态度及工作条件对受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迁移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它们还通过影响教师个体的迁移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培训迁移发生间接影响。正反馈对培训迁移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零反馈对培训迁移的影响不显著。围绕以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工作环境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迁移的对策与建议。
96-103

Wiki支持的教师概念转变研究——认知—互动分析的视角

摘要:当前“教师是如何学习的”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概念转变这一视角切入的研究也没有深入考察个体转变的社会一认知动力。该文选定Wiki支持的校际课例研究这一特定情境,采用情境化的视角,将个体认知与社会交互相联系,将其放置在活动系统中进行考察。案例研究发现,校际课例研究的成员形成了星形互动结构,其中处于中心的个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概念转变,而反差大、丰富性适中的概念性评论正是引发转变的重要条件。建议尝试更大规模的校际课例研究,引入课例研究主持人并注重互动平台的整合性和易用性。
104-111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

摘要:目前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应用领域,但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起步较晚,近几年只有个别学校将机器人引入中小学课堂,亟待寻求一种适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微时代”、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等日趋盛行的背境下,全国掀起了“微课”研究热潮。但如何应用微课、采用何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翻转课堂”“研学后教”等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机器人教学实操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教学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以期为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拳考。
112-117

ST螺旋型模式:全过程评估理念对继续教育的效果促进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创新亟待提升。该文针对多数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紧扣继续教育效果的本质,提出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从理论角度提升继续教育活动设计过程的逻辑性和创新性,从实践角度增强各环节评估方式的易用性和实效性。最后,通过选取小规模样本初步实证,验证了理论模式的科学性,显著提升了继续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揭示出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123-128

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开发实践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基于对以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总结,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为实践案例,完成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模型设计,构建了教育理论领域、教学应用领域和技术支持领域“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提出了新型任务驱动式教材体例结构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率先进行了实践探索。
129-133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七台河市教育局与沈阳东泰达成战略合作

摘要:新年伊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企校合作共建的方式,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沈阳东泰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七台河市教育局携手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题的合作共建项目。双方就共同探索“加快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于1月15日签署了教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对七台河市第九中学进行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捐赠。
I0001-I0001

中国商用商显十年十大品牌暨第六届商用显示系统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摘要:商显设备自从2004年现身于各大城市机场之后,至今已走过了十年时间,随着人们对超大画面、高清晰视觉享受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大屏幕显示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目前商显设备已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做为教学设备还嵌入了从大学至幼儿园的黑板中。商显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上下游各产业链环节企业积极的开发拓展商显市场,不断的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
I0003-I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