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世界是开放的:MOOCs解读及发展预测——访MOOCs专家Curtis J.Bonk教授

摘要:科蒂斯·邦克(Curtis J.Bonk)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同时也参与认知科学项目研究并兼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院.他曾获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2012-2014年,他连续三年被Education Next及Education Week杂志评选为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者.2014年,他还荣获远程教育领域Mildred B.及Charles A.Wedemeyer杰出实践奖.20世纪80年代初,邦克教授曾任威斯康辛州注册会计师和公司财务总监;80年代后期,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教育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199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任教三年;1992-2005年,任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5年7月至今,工作于教学系统技术系(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Department).鉴于邦克教授企业管理、会计、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学技术的多重背景,他对商科、教育学、心理学及技术的交叉融合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作为新兴的技术学习领域的一位权威专家,科蒂斯·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14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此外,他发表和编著了300多篇文章和出版物,主题涵盖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2012年春季学期,邦克教授还在CourseSites平台上教授了一门近4000人参与的在线课程.
1-6

MOOCs教学设计样式研究

摘要:MOOCs发展至今,取得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成果,但比较而言,对MOOCs教学设计层面研究不足,这必然会影响MOOCs生态的良性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主流MOOCs的教学局限性,然后分析了主流MOOCs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活动,发现当前主流MOOCs教学模式单一,活动设计主要以获得学习为主,而对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不足.依此思路,该文作者一方面努力汲取传统教育框架下教学法、认知科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多年来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多种MOOCs教学样式.
19-24

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

摘要:在过去的两年MOOCs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迅速发展,我国从2013年也开始关注和讨论MOOCs,但MOOCs在中国的实践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目前在讨论与研究MOOCs时,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商界都主要关注xMOOC(以内容传递为中心的MOOC),对MOOC的本源cMOOC(以网络建构为中心的MOOC)关注不够.为了对MOOCs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其共性和创新价值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该研究首先深入追踪了第一个MOOC(cMOOC)产生的背景及其运行情况,以及MOOCs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MOOCs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如何采用发展的观点和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视角正确看待对MOOCs的批判.最后综合前面的论述对MOOCs从开放学习过程与大规模参与两个方面对它们的共性与创新价值进行了总结.该文旨在帮助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MOOCs形成系统、全面、深入和冷静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MOOCs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推动网络教育时代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25-33

MOOC的运营模式研究

摘要:MOOC近几年令人瞩目的发展引起了学术、技术、商业等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该文在分析MOOC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之上,运用运营模式的分析理念对MOOC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课程运营层面,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辅助工具以及课程考核等4个维度,对于当前MOOC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收入运营层面,研究了当前MOOC平台提供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产业价值链层面,建立了MOOC产业价值链模型,并对价值链的相关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MOOC的运营模式的分析,文章最后针对MOOC的未来运营和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良好的运营模式是MOOC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该文对于MOOC运营模式的分析旨在为MOOC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34-39

MOOCs在教育均衡中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摘要:伴随着全球范围内MOOCs运动的风起云涌,其怀着“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景试图将全球优质课程资源渗透到世界各个偏远角落.但阶段性调研却呈现出MOOCs真正服务的还是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习者,有进一步加大教育落差之趋势.该文落脚于教育公平,通过研究和分析目前MOOCs在教育均衡中应对的挑战,发现信息素养、传播技能、知识储备、动机情感、平台设计普适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MOOCs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的差异,并从数字鸿沟的新视角解读其加大教育落差的本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帮助MOOCs在所有教育阶层中更接近它的教育本质,促进教育公平.
40-45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教师专家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和智能化技术,二者在专家水平上的有机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成就教师专家化的教育技术服务质量.从理论上看,赋予教育技术以教学专家思维,可以提高教育与技术的耦合质量,精准定位技术服务教育的方式.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为专家缄默性知识的技术化处理提供了支持;情景化分阶段的教学专家技术建构理论,为专家教学智慧和行为模式的技术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实践路径考察,基于因材施教三维度的异步分层教学法,为专家化教学方式的技术处理提供了研发路径;Moodle平台的封装技术,铺就了专家化技术处理的软件开发之路.只要普通教师根据因材施教原则选择技术模块,学以致用地进行重组创新,就能建构出适合自身教学的专家化教育技术.
46-50

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深度学习的目标面向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高阶思维、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等高阶能力.深度学习评价应以深度学习目标为导向,运用调查、测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深度学习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对深度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该文就如何评价深度学习这一问题,提出构建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比格斯的SOLO分类法、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法和克拉斯沃尔的情感目标分类法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多维评价体系,以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高阶认知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和高水平动作技能等的形成为深度学习评价的现实标准,构建认知、思维结构、动作技能和情感四位一体的深度学习评价体系,以解析不同领域中深度学习者可达成的预期目标.
51-55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过程研究及思考

摘要:深层学习是基于意义建构并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科研、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层学习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关键因素.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深层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阐述深层学习内涵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大学生的深层学习过程;介绍了SOLO分类法这种有关深层学习的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层次现状及研究争论;最后结合该深层学习过程和SOLO分类法,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给出了促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深层学习发展的策略.
56-6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生态视野下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带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但有时也显现出缺乏良性运行机制、结构性差异较为明显的失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其他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技术没有完全融入教育生态系统中.这不仅加剧了“数字鸿沟”,也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评价等工作.该文从生态观视角分析、思考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各因子的作用及影响,构建以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为主的三维评价模型,促进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科学化,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63-69

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研究

摘要:我国对教育公平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实现教育公平采用的是以物质调配为主的传统手段,投入多,效益低.信息时代必须给教育公平注入时代内涵,站在时代制高点上创新设计,寻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和方法.该文探讨信息时代教育公平的理念变革以及路径创新,通过网络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共享名师课程资源,建设智慧学科门户共享优质学术和专业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发展智慧教育,建构智慧性课程,使教育公平跃上更高层次,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时代化的教育公平实现道路.
70-74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基于生态观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摘要: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至今,产生了诸多成果,加快了试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尽管如此,远程教育的质量仍一直备受社会质疑,毕业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很多人认为远程教育“有数量没质量”.政府和机构都做了大量的努力来提升和保证质量,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质量声誉.该文认为质量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缺失基本的质量保证标准,质量观混乱,没有质量保证组织实施模式.该文总结了中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现状,从生态观的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即环境能量缺失、物种单一和信息流动不畅.最终,构建了一个基于生态观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生态主体主要指的是远程教育机构、质量评估机构和学术机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来自雇主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该文采用了生态观的视角,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以期能够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提供建议,促进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82-87

基于网络学堂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

摘要:“慕课”(MOOCs)的出现,又一次兴起了网络教育教学的研究热潮.而网络学堂作为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通识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型普通院校MOOCs落地的重要平台之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学堂对于教学的支持再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具有优化作用.该文以分析高校通识课程特点和需求、教情学情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通过网络学堂建设,设计网络学堂的资料结构、互动环节和评价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弹性、个性化及开放化,体现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推动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高效,从而达到优化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的目标.
88-9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微型视频课例:相关概念辨析与应用思考

摘要:该文在辨析课与课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慎重定义并使用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名词,并试图归纳目前国内混用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概念的原因,在汲取微型教学视频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认知层次、知识维度、教学因素为框架的微型课例视频资源的三维立体开发模型,以使国内已有大量具有真实进程的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得到深度应用.
100-104

数据驱动决策系统:大数据时代美国学校改进的有力工具

摘要: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形成决策的洞察力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各学区已逐渐接受了数据驱动决策系统,并将其作为支持学校改进的工具.为了让我国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这一新型工具,该研究在明确数据驱动决策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数据驱动决策系统的基本要素、实施步骤进行了说明,并以美国纽约教育局为例分析了该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数据驱动决策系统有助于学区和学校领导利用数据制定一个用于持续改进的蓝图.了解这一工具并反思我国的教育现状,对推动我国利用数据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05-11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信息动态

“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五届教育信息化论坛”在浙江大学召开

摘要:5月23-25日,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亚太分会、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五届教育信息化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开放教育资源与信息化环境促进教学变革”,旨在组织海内外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就开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分享有关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以推动数字化学习进程,有效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
112-11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绩效视野中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与评价的研究

摘要:精品课程战略的实施和普及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着绩效水平低下的问题.该文在对H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精品课程中存在着绩效问题,并分析了原因之所在.然后,从学习绩效、教学绩效和管理绩效三个层面对影响精品课程的绩效评价因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精品课程开发和应用绩效改善的措施.
113-118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核心内容,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儿童阅读能力与思维水平、对儿童未来的心灵生存状态有长足深远的影响,是新课标着力倡导的方向.该文借助学习元平台在动态记录学生的阅读心得、促进课外广泛深入的互动和分享、辅助教师跟踪监督学生阅读进程等优势,构建了由共同初读、个性化细读、群体研读和反思回读四个步骤组成的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模型,并针对每个环节提出了操作策略及注意事项.作者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将此模型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结果表明:共读活动实施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显著提高,阅读自主性显著增强,阅读方法和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联结运用的阅读力显著提高,前四个子能力提高幅度更是显著高于对比班,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进步更大.
119-125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个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非常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在文献梳理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四个支撑作用,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三种典型方式,希望能有效推动高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同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