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国际学者对话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MOOCs——访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副校长依山·辛格(Ethan Signer)博士

摘要:依山·辛格博士,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资深名誉学术事务副校长,兼电教中心主管。他积极推动了该校对网络教学的发展和评估,并且推动了SDSU跟附近中小学的大力合作。他在校长职位30余年,负责学术事务部1.8亿的财政预算和支出。他知识渊博,熟悉美国的教育制度,跟美国白宫有合作办学项目,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辛格校长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开展与中国的沟通和交流。他于2013年9月受邀访问国内多所高校,并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本刊特邀访谈者就此机会,对这位在校长职位上工作超过三十年的学者进行访谈,请他以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近几年用技术改革高等教育的策略和作法为切入点,从教育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度,阐述在线教育、MOOCs等技术力量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动力、影响及发展趋势。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体系各有特点,而我国同样面临着在线课程、开放课程、移动学习对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借鉴他人的思想和经验,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者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1-5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基于Coursera课程模式的在线课程学生体验研究

摘要:目前对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中学生学习体验的研究相对缺乏。由于中国大陆高校此类课程的开设还比较少,为了能够尽快获得学生学习体验,以便给未来MOOCs课程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该研究在自己的课程平台中模拟了Coursera课程模式,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学习体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对此类课程的主观反应处于中立与比较积极之间;课程效果评价以及对课程满意度方面,偏向比较满意。学历不同以及有无MOOCs学习经历,其学习体验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系统绩效和课程设计均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体验。学生个人特性对学习体验的预测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支持。学生的认知风格中,只有言语表象认知风格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体验。
11-17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效果研究

摘要:泛在通讯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教育媒体,由新的教育媒体催生了新的学习模式,带来了学习思维、学习观念、学习课本、学习课程、学习课堂、学习校园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应用泛在通讯技术等教育媒体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新问题。该文时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进行国内外现状研究,以教学设计理论、全球学习联盟的学习设计规范、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学习活动理论为指导,设计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个性化学习设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该学习模式,能够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知识掌握率、应用技能、学习质量,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信息素养。
18-22

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机制研究——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基于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研究可以发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强化。因此,推进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政策文本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重大问题中的应用,对公共政策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应用,该研究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利益博弈、过程博弈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问题与方法,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政策创新的突破点,以期为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信息化推进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23-29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观及cMOOC实践发展研究

摘要:关联主义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络时代学习理论,对其学习观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明确关联主义学习观能够更好地为网络时代人们对终身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和有效策略。该文纵观提出者George Siemens的若干基本学习观点后发现,关联主义学习观的要义体现在“网络”的内涵阐释中,它至少包含有“互联网络”“人际网络”“知识网络”和“神经网络”四种涵义。另外,后期发展中,cMOOC的发展与关联主义相伴相随,它落实了关联主义学习观,促进着关联主义的实践发展,将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现时情境与模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于网络学习者面前。
42-48

网络学习社区中社会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及其社会学阐释

摘要:学习成员在网络学习社区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地位和角色将每个社区成员定位在一定的结构关系中,并以此来明确人们对各类社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合法性期望,由此,形成了网络学习社区中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指令-交涉型、建议-参考型、参与-协作型就是当前极具代表的三类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结构,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学特点,其社会结构的形成包括社会角色及角色分化、社会地位及地位形成、社会规则形成三个方面。
49-54

开放教育视野下的流动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信息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开放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使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各种学习模式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开放教育视野下,高质量课程不断涌现,学习方式日趋多样化,学习者自主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逐渐发展为流动学习。该文从流动学习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流动学习的特征;从富媒体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多屏合一技术、资源检索技术等角度,阐述了技术发展对流动学习的支撑,探讨了流动学习模式的应用场景;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支撑,在汲取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开放教育视野下的流动学习模型设计、流动学习模式体系结构设计和流动学习模式学习服务,试图为研究者和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55-6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我国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从电教系统的视角

摘要: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全国省级电教馆(教育技术中心)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平台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平台开通情况、平台用户使用情况、平台现有资源情况(例如资源容量、覆盖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资源类型等)、资源应用推广情况、资源建设机制和方式,以及“十二五”期间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计划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但资源建设在地区、类型和学科上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69-74

开源软件在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中的选择与应用

摘要:2013年,“开放”“共享”的理念,伴随着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热潮,再一次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资源和应用的开放热潮早在MIT“开放课件计划”时代便已经被提出,并伴随着“开放式教育资源”(OEIKs)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普及。该文回顾了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在不同环节可供选择的开放源代码软件,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支撑平台软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开源软件的应用场景与选型建议,以期促进中小学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75-79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编导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规划,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举措。相比走红网络的国外视频公开课,国内自制的大学视频公开课传播效果始终不佳,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网民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样的。视频公开课以视频手段作为主要的制作方式,具有电视媒体的特点。该文从视频公开课编导的角度切入,结合受众态度调研和内容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内大学视频公开课在前期策划、现场导演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的内容规划、制作方式设计、电视手法的运用和增强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
80-84

虚拟现实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设计要求

摘要:该文从促进舞蹈教育改革、推进舞蹈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舞蹈及相关领域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开发情况——我国舞蹈教学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而美日等国则方兴未艾,为我们在此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范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舞蹈教学虚拟现实系统的使用要求、功能要求和构成要求进行了探讨,并对舞蹈教学虚拟现实系统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85-88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主要依据一定的理念和特定目标而开发,对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提高效果和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的构建方法,按照教学模型构建的一般步骤和程序,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获取构成模型的基本要素;在分析知识建构特点基础上,将知识建构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整合,构建了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模型和实体模型,以用于设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程序;所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在相关研究中已经证明其实践应用的有效性。
89-93

微型学习视频在教学专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论文以知识点及其相互间关系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学科本体的教学专家系统。同时,将“微型学习视频”引入到教学素材库本体的设计中,从教学微策略等角度讨论了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原则和特点,从教学宏策略等角度提出了基于知识空间理论的微视频的选编算法。以“氧化还原”教学专题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阐述了基于微视频的教学专家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及其教学流程,并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研究的方法,验证了选编算法的可行性及利用该系统开展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教学效果分析。基于微视频的教学专家系统在具备“智能性”和“个别化学习”功能的同时,更具有“移动学习”时代的时代性和普适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94-100

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

摘要:微课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指导具体设计的成果不多。文章以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提出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阐述微课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和内涵。在分析人脑信息加工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由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构成的微课情感化设计三层设计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实现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和反思层设计的具体策略。实践表明,微课情感化设计的三层设计模型和实施策略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微课情感化设计通过设计“以人为本”的微课来触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微课的最佳应用效果,是指导微课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101-106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摘要:智能机器人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科技力,在中小学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具有传统资源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该文探讨了在中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制作和微课资源库建设的方案,提出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机器人教学中应用策略,对于解决目前国内机器人教学资源短缺、教育性不足等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107-110

微课程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微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学生对微课程的态度和使用直接影响微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成效,学生对微课程的采纳意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学生微课程采纳意向的基础模型,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发现,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和愉悦性感知与采纳意向正向相关,其中易用性感知作为动力系统,不仅对采纳意向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有用性感知和愉悦性感知为中介进一步影响采纳意向;教师行为、自我效能和求知动机通过有用性感知这个中介变量影响采纳意向;家庭支持、使用经验和教师行为通过易用性感知这个中介变量影响采纳意向;资源质量通过愉悦性感知这个中介变量影响采纳意向。研究结果对于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有一定的启示。
111-115

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摘要:目前,国内外已经对微课程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微课程具有泛在性、可视性、关联性等特点,是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冲击。该文在理解微课程内涵、分析微课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求,就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微课程的剖析和设计,为微课程在“应用写作”教学实施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116-120

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研究——以大学基础英语实践课为例

摘要:思维导图是用图表来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是灵感和发散性思维的源泉,在国内外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结合认知心理学,尤其是思维导图对认知结构建构方面的作用,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对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特性进行深入剖析,对思维导图的优势及其在认知结构建构中应用模式进行探讨。并结合大学基础英语实践课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对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