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国际学者对话

美国教育游戏研究发展新动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KurtSquire教授访谈

摘要:从2005年开始,库特·斯奎尔教授每年夏天都会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举办一场以“Games+Learning+society”(CLS)为主题的美国教育游戏发展研究会议,参会者主要是美国各大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还有一些教育游戏研究机构,
1-5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教育技术研究的思维僭越

摘要: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倾向之间的争论,该文通过分析提出两种研究倾向的争论源于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理论思维僭越与工程思维僭越。要解决这一争论,教育技术学科内部要具有自我意识,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要专注于理论研究,产生新的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者要专注于工程,实现应用效果最大化一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做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时,可以选择各种有利于工程目标实现的理论来综合应用,而非拿着某个单一的理论来做逻辑演绎和推导,二是在做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时,可以从各种教育技术应用中汲取理论素材,但不能完全沉溺于教育技术应用的经验之中,而是要确保所构建的理论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逻辑严密性。
6-9

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2003—2013年论文的分析

摘要:梳理我国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反思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优势、不足,展望思维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以为研究者开展思维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为教师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指导。统计中国知网上自2003年至21)13年的相关论文,可以发现: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日期活跃,研究内容涵盖宏观理论探讨和具体学科应用,研究对象包括幼儿、中学生、大学生和企业人员,研究方式表现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综合研究,研究问题关注如何应用可视化工具提高学生认知、思维。反思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可以发现:较多关注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注重实证研究,缺乏应用评价研究;多局限于理科,文科有待拓展;多注重思维提高,少关注思维评价;教学应用的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有待检验。面向现实需要,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将注重思维可视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结合,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探索不同学科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开展教师思维可视化教学培动1,专家、教师和学生形成恩维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共同体..
10-17

美国STEM教育变革中“变革方程”的作用及其启示

摘要:美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STEM教育,甚至将其视作一种国家战略。值得注意的是,STEM教育的推进不仅仅是教育体制内的事情,更牵涉了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变革方程”为首的一批民间组织机构在推动STEM教育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衔接政府、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变革方程”的产生发展、1/1标定位、STEM教育项目数据库、STEM教育评估,都非常有特色,对我国开展STEM教育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例如:课程实施层面需要在既有课程框架下努力开拓STEM教育的机会,并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在组建联盟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需要努力做到项目化,在教育评估方面应尽早启动建设全国性的质量监测体系,、
18-24

继往开来:读《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之感与思

摘要:南国农先生主编的《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是中国第一本电化教育通史。该文追溯了这本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了阐释。“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名称之争,体现了学科发展过程中两种流派或范式的不同价值诉求。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教育技术学科应该按科学体系的一般结构来进行科学定位。信息技术促使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与学习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南国农先生提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重构”思想,开启了中国电化教育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解构与重构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符合历史发展的期.往.教育挂术晕科必将冲桌一个新的纪.亓..
25-30

教育技术之“微”:演变、意蕴和特征

摘要:“微”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力量和技术优势进入教育技术领域。该文从演变、意蕴和特征三个方面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微”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全面阐释。“微”在教育技术经历了早期的思想萌芽到中期的技术引入再到现今的思想与技术融合三个演变阶段;其意蕴主要表现为蕴含在终端、内容、环境和技术之中的“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时代要求、单元短小、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等。
31-35

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

摘要: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媒介受众愈来愈趋于低龄化,小学生过早接触各种媒体资源,在网络环境中可能增长知识,同样也可能迷失自我。、所以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设计应该包括:了解与认知媒体、如何使用媒体技术、如何选择媒体形式与资源、如何评价媒体形式与资源、如何培养对媒体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媒体的互动、努力创造媒体作品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批判意识、团队合作和努力创新的精神。为了让小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快乐成长,促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每一个媒介教育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36-4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信息动态

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将于5月在浙江大学召开

摘要: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penEducationResourcesandTeachingReform)将于2014年5月24—25日在浙江大学风景秀丽的杭州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亚太分会(SICET—AP)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
42-4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及其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该文在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均衡四个要素上。为了明确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制定了“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量化统计表,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五个方面,用具体数据来评价信息技术对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贡献。
43-47

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摘要: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教育信息化未来起着引领和指导的重要作用一中国台湾地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出台了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白皮书,19份施政报告中强调发展教育信息化,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中国台湾地区重点发展计划。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具有相似的东方文化氛围和教育发展历史,分析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可为大陆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文中梳理了中国台湾地区资讯教育发展的领导机构,资讯教育的政策法规,台北市、高雄市和桃源县的资讯教育白皮书,减小数字鸿沟的资讯教育政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施政报告和重点计划中涉及的资讯教育内容,归纳总结了促进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六点启示: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门推进机构、完善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重视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应与时俱进、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有效执行,、
48-55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基于网络的知识建构共同体:对集体知识发展与个体知识增长的互进关系的考察

摘要:利用网络进行协作探究和知识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和创作交流观点,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发展新知识。在此过程中,知识建构共同体实现了集体知识的建构.学习者个人也发展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技能。该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22名四年级学生在三个月期间使用知识论~(KnowledgeForum)进行的关于光的在线讨论和知识建构,重点考察学生在集体知识建构中的参与方式与学生个体知识增长的关系。研究数据来自于学生的在线讨论记录和个人电子学档。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集体讨论中的贡献方式、阅读短文等与学生的个体知识增长有显著相关,在集体知识建构中的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对相关主题知识形成的理解更深入。
56-62

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的归因分析及应对

摘要:随着教育虚拟社区在实践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伦理失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经济性失范、认知失范、道德失范和风气失范四种。该文主要在社区主体的行为意识、社区伦理形成机制、教育虚社区的技术属性三个层面对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的原因进行了考量,指出教育虚拟社区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以及社区主体缺乏自觉遵守社区伦理的信念和意识是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在社区主体行为意识层面的原因;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形成的迟滞性、形成基础的特殊性是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在伦理形成机制层面的原因;教育虚拟社区技术的价值负载性、社区技术对于社区主体的异化是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技术层面的原因。并在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解决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的应对策略。
63-70

我国先前学习认定操作路径探析

摘要:先前学习认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学习成果认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构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起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或者是对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无定式学习成果的认定,只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帮助在职成人重新回归正规教育,为学习者再学习降低学习成本,并且操作上是严谨、科学、透明的,我们都应该去积极探索和尝试。本文从操作性的视角,对国内外主要的先前学习认定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批量认定、个体认定两个角度,总结了七种认定操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试结合本国国情,初步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路径及模式。
71-7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与技术

基于教育云的数字校园设计研究

摘要: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型,对教育领域具有深刻影响。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主体是学生,该文基于教育云进行了数字校园的设计研究。文章首先进行学生的服务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部署方式、服务类型和建设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并从区域级公有云和校园级私有云两个层级上对学生视角的教育云服务进行具体部署,为教育云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提供参考,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添砖加瓦。
94-97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摘要:该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和美国客户满意度理论(AcsI)为理论依据,选择安徽建筑大学和合肥师范学l~.g17个g-~158g本科学生为研究采样对象,将大学英语公共课为教学采样项目,测量欧美翻转课堂模~-'qFCM(FlippedClassroomModel)学生满意度的34个题项,并对其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学习者对FcM满意度评价受到学〉--j者期待、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三个公因子的共同影响,并分别对各公因子的影响机理做了分析,为FCM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和理论模型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借鉴。
104-109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助推力“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维护”为实验研究对象,该实验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建设等。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对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实施、验证和完善,研究人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行动中予以改进,为后期的教学实践提供直接真实的借鉴。,行动研究的结果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简单练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更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
110-115

“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翻转课堂”模式软件技术实训转变软件技术实训的传统观念,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软件技术实训活动中,创建内容丰富、有实战意义的实训视频资源库和案例资源,实训前学生利用网络实训平台观看视频、练习编码和进行测验,然后将实训前遇到的“问题”和“成果”带入实训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加深对软件开发知识和软件开发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
116-120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和拓展升华的过程颠倒安排,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合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实现了教学方式的革新,但是它缺少一个合适的平台为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旨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文章首先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及意义,然后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及技术路线进行阐述,最后以特征为标准,以意义为导向,构建了依托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参考。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