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摘要:面向专业的精品课程群是把同属一个专业技能培养范畴的相关课程,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标准作为整体来建设的课程超集。该文在分析课程群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以教育技术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为例,重点探讨了面向专业的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理念与系统实现,并详细阐述了其在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课程教学方式转变、课程与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1-7

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

摘要:现有混合学习理论主要从学习资源优化的外部视角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到主体神经部位对应的加工知识类型开展内外协调的混合学习研究。从主体摄入知识的视角考察混合学习,由于主体学习目标和学习类型的差异,其选择混合学习的课程模块就会有所不同,相应地其有机混合学习中运用的课程理论就不同。该文将特定学习理论研究对应的神经部位与其适用的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建构出基于学习主体神经系统与学习领域相互映射的有机混合学习理论,有助于学习主体根据自身需要,针对学习领域及其涉及的大体神经部位,准确选择相关理论进行混合。组成个性化的有机混合应用理论,并以思维导图、学习地图的方式予以可视化的呈现,从而形成高效率的混合学习操作模式。这种根据主体摄入学习需要,与其神经系统和学习领域相映射,所组成的个性化有机混合学习理论,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混合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将知识学得更深、技术掌握得更牢。
8-12

美国教胄技市学苣业课程实施与评价

摘要:课程实施与评价对课程设置方案的落实至关重要。美国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举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其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该文立足于美国文化,选取了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流的几所院校,通过访谈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了其课程实施的内容与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内容及其价值观等。最后,该文还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探讨了美国高校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对我国该专业实施与评价的一些启示。
13-18

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也转变着人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征。通过现状调研表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内在价值“模糊化”、内容“简单化”、方法“形式化”的不足。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术前沿成果,可以看出发展学生“数据抽象、模型建设、自动化实现”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重要内在价值。从实施策略来看,建构计算思维的表现性标准、基于标准开展教学是落实计算思维教育的可行方式。
19-23

双轨教学的理论省思

摘要:该文首先从哲学视角出发对双轨教学中“双轨”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审视与解读,认为双轨教学的核心追求是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我和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接下来对双轨教学的科学基础——托尔文的记忆组织理论和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进行阐述,最后从系统科学尤其是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出发。对双轨教学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
24-27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美国中小学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述评

摘要: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教育系统,信息技术课程内涵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学正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教育技术”课程、“计算机科学”课程、“信息素养”课程以及行业组织课程,其中信息社会学课程内容极富特色,该文对其目标、内容及教学进行介绍,并从中得出有益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
28-34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

摘要: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发展观念上,由微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进入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发展阶段,从教育观念、课程教学、学校结构、政策等角度多方面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技术应用上,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大数据的汇聚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上,由重视支持教师教学的资源建设转向重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在教学模式上,技术推动学校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发展。
35-39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社会网络视角下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研究

摘要:该文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交互性学习和交往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社会网络视角,利用网络结构的密度、凝聚子群、中心性、角色对等等参数对教育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区中整体网络、网络子群和个人的交往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异质性”理论和“结构角色”理论探讨提升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策略,从而促进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有效运行。
40-47

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对教育硕士在线学习参与度影响的行动研究

摘要: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是针对教育硕士规模膨胀和工学矛盾以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割裂而生发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参与度的高低是在线学习有效性的显著标志,也是实现在线学习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把关的重要环节,它的引介对评价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已有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参与度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层参与,并利用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收集和分析学员在线学习参与情况,通过雷达图和曲线图显示,结果表明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显著提升了教育硕士在线学习参与度。
48-53

远程校本研修中助学支持服务对研修教师学习参与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该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所承担的一个中学教师远程校本研修项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研修团队中研修教师的学习参与度,判断助学者的助学支持对研修教师的远程学习参与度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助学者所提供的情感人际支持和认知支持与研修教师的学习效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助学者的网络平台回帖率与研修教师的网络中心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助学者的助学支持对提高研修教师的学习参与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9-63

小学教师知识管理策略学科差异研究

摘要:该文选取参与“国培计划”的吉林省农村小学数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师知识管理策略的学科差异研究。以了解教师知识管理现状,借此帮助教师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理念去学习、交流与合作,找准自己的知识管理策略。该文把教师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实现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的开展,为教师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64-66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71-76

高校数字资源网络化整合与多路径共享的研究

摘要:数字资源整合是一种新的共享服务体。鉴于高校多年建设与收集了多品种异构、数量庞杂、内容重复和管理分散的数字资源结构体,优化整合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管理核心。该文剖析了江苏师范大学校网内各类数字资源的管理现状,在诠释数字资源整合相关概念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数字资源网络化整合与共享的平台模型,以建立校网内数字资源的管理门户网站、0PAc联合目录、异构性跨库链接、资源检索导航和个性搜索引擎等共享路径,全方位整合高校网内各类数字资源的数据对象与功能结构,达到最大化集成与共享的服务管理。
77-82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

摘要: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需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特别是双语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关系到民族教育信息化的落实与发展。该文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双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双语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提出少数民族信息化资源建设的5个思路:关注原创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关注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关注再生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关注专递课堂资源形式的应用、关注民族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83-86

信息经济学视角下数字校园的资源协同与效益优化

摘要: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数字校园正成为当代校园管理的一种新方式,它能够通过组织与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服务等信息的综合处理,以提高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而事实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完成了资源的协同才能实现效益的优化。该文以此为视角,首先阐述了数字校园的构成、目标与功能,然后从信息经济学的框架出发,分析了数字校园的信息资源协同,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数字校园的价值实现与效益优化路径。
87-90

第四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T2013)在台南大学召开

摘要:2013年7月12—15日,第四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T2013)在台湾地区台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主办,台南大学数字学习科技学系承办,大会荣誉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大会主席台南大学黄秀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芳乐教授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美国、韩国、法国等地区的华人中小学教师、教育团体与组织成员和教育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90-90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该文从新媒体传播的内涵与特点出发,阐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重点介绍了“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微型学习、跨时空协作学习、检索式学习、跨文化教学等八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新方式,并以暨南大学为例,探索新媒体传播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云资源建设的步伐,开展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制定完善学校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91-94

高中物理机械波工具软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材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由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动态过程,该部分内容也比较抽象,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形象的展现机械波的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此,该文提出了基于整合点理论的工具软件设计的思路和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了高中物理机械波平台,并给出平台实际应用案例。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