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能力是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被称为数字时代个体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作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布鲁姆为学习者数字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教育实用框架,通过建立数字布鲁姆与数字能力发展之间的映射关系,从学习目标设计、关键行为外显、技术工具应用3个维度,具体阐述了数字能力3层次、11项能力要点的信息化教学思路和实施建议,为有效提升学习者数字能力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策略。
1-7

微博的学习特征研究——基于认知的视角

摘要:微博是近年在中国互联网界新兴的颇具用户规模的Web 2.0应用,本文基于认知的视角对微博的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微博学习的特征,分析微博学习发生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商业化的微博运营模式并不是理想的学习场所,但在微博中,的确可以发现学习现象,且这些学习具有其独特属性:要达到高层级思维需要经历一个起始过程;高层级思维具有聚集性。这些发现为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8-14

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再思考

摘要: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15-18

基于SNS的新闻传播学学习共同体建构探析——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颗豆SNS学习交互系统为例

摘要: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19-2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以广州荔湾区为例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10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仍然存在大投入、小产出,高投资、低回报等局面。本研究为了解并分析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教育信息生态进化与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荔湾区56所学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内容分析,围绕着硬件环境、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和人才等相关信息要素,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实践一线探寻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教育信息生态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突破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瓶颈。
23-28

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教学改革,推崇自由共享、互助协作的教与学思想。而今云计算带来了"集中整合、资源共享"的全新思维模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本质特性,本文通过对云计算和私有云在高校教育信息平台搭建中的有效应用的探索,提出构建云共享网络模式,旨在试图帮助学习者摆脱技术瓶颈,提升群体思维能力,有效互动协作,有效开展云学习。为了对私有云系统的性能进行预评估,本研究模拟其工作原理进行了仿真平台的搭建,以提升校园网络的延展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云共享网络模式和私有云环境,具有超强计算能力,能够将数字化学习推向更高阶段,有益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同时这一共享模式能支撑高校的高端实验项目和科研项目,让现代信息技术切实为高校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管理服务。
29-32

北京市随迁子女学校布局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北京市随迁子女的教育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压力,如何为随迁子女提供足够的学校数量即新形势下的学校布局如何设计已迫在眉睫。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影响北京市随迁子女学校布局设计的三大因素以及对这些因素进行权重计算。随着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本级发展规划时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随迁子女学校布局设计的问题,强烈呼吁在学校布局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这三大影响因素,以规划学校空间分布出发点,放眼未来,认真客观地重新审视和评价学校布局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3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摘要:质量是开放教育资源的生命线,针对目前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过度重视发展规模而忽视质量保证的问题,该文以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学习者参与资源建设、更新和质量监控、内部审查评估和外部监督体系三方面探讨了英国开放学习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英国开放学习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构建我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启示在于:建立精品开放课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课程流程与反馈机制、建立一套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审体系、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建立适合精品开放课程发展的版权保护机制。
37-41

台湾空中大学办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摘要:空中大学是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大学,而且和大陆广播电视大学在人文地理和办学模式方面比较相近,进行二者的相互借鉴,不仅可以加快远程教育共同发展,也能丰富两岸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该文通过对台湾空中大学办学有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对其校务转型发展、内部外部SWOT进行分析,查找优势,区别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电大转型发展、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并在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借鉴课程制教学模式、增强发展软实力、推进社区教育、实现横纵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文章认为台湾空中大学的开放办学经验,特点鲜明、内涵先进,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具有参考意义,而且能够破解难题具有实践价值。
42-4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技术应用的视角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技术应用日益密切。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和技术深度融合以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最优化的学科,以技术应用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该学科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选择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两本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2000-2011年间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法描述出我国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以期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54-59

构建教师“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及实践

摘要: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提出了"实现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创设‘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步方案。经过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体制、教学内容、培训方法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先进、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北京市属高校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60-65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

电子书包中的电子课本应用需求研究——基于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近期"电子书包"的应用与试验加速了信息时代教育改革探索的步伐。电子课本是电子书包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该文站在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之上,主要聚焦于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师对于电子课本的认识与应用需求,通过实地调研、结构化问卷、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揭示电子课本发展与应用过程中需解决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对教师观念、电子课本的形态特征、人性化设计、出版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73-77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知识本体应用的远程课程资源设计

摘要:远程课程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材料,是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的最重要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远程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应承担起情景创设、学习引导、评价激励、促进交流协作等的重要的学习支持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学习者提供的课程资源俨然是电子化的教材,存在结构僵化、内容单一、缺乏教学设计支持以及资源与使用过程分离等问题。该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引入本体技术灵活管理和使用日益丰富的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过程性资源素材;开展详细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简明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强调课程资源设计要遵循知识可视化原则,尽可能地帮助学习者系统、快速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该文最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该课程对应的学习资源,以此为各远程服务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78-86

高校校本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公共资源转换问题研究——教师空间建设的视角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校本建设实践的开展,高等学校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何把这些校本资源转化为能够为教育服务的公共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通过系统分析得出了校本资源和公共资源的区别和一致性,认为校本资源与公共资源可以相互转换,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校本资源与公共资源转换问题,系统分析了当前资源转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eb2.0空间技术开展资源转换的策略,提出利用教师网络空间实现校本资源向公共资源转换的思路,以期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87-90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研究

数字校园引发教学重构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步入e时代,以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的、与现实校园并存、不断发展的数字校园作为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学校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提出了数字校园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信息环境、数字空间与教学重构,其中信息环境、数字空间为基础,而教学重构是核心。文章在进行理性思考的同时,结合上海中学的探索,分析了在信息环境优化与数字空间延伸的过程中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重构。
91-98

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1∶1学习环境下开展常规化的课内阅读是否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以H校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三个方面对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都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呈现正相关;数字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整体表现强于常规班,二者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句子理解和篇章结构理解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最后,围绕1∶1数字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99-105

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除了继续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常用的方式。信息技术以其多样化、生动性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德育的渗透开拓了新的教育天地。该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节约用水》一课中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平台,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学科的德育渗透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自身的发现、体验和实践中发掘和体会生动、具体的德育内容,取得显著的德育效果,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06-109

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迈进了一个崭新阶段。农村远程教育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主要是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教学环境的初步形成,显著提高了农村远程教育的能力,其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大、效益高、适应性强,这些优点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资源单一、资源不均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学校、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有差异。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