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 国际刊号:1006-9860
  • 国内刊号:11-3792/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0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5.68
  • 综合影响因子:2.9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电化教育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理论与争鸣

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它的发展既受技术本身变革的影响,也受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制约。从历史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计算机程序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生态教育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但在阶段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因此,当今天的青少年真实地生活在“程序设计的世界”里,信息技术教育就不应只是简单地“学技术”和“用技术”,更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由各种程序算法所驱动的、由形式多样信息技术工具所表现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学生的技术意识、算法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的批判分析能力。
1-5

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

摘要:该文采用共词可视化的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与《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月-2012年6月间发表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以聚类树图与战略坐标图两种形式初步勾勒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的现有框架。聚类树图展现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主题结构,战略坐标图则展现出各个研究主题在整个学科结构中的重要性或特性,从而帮助研究者更透彻地了解该学科,并为今后的学术发展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
6-11

技术映射:ICT—TPCK的“转化-整合”原理与方法

摘要:由于TPCK存在“转化”与“整合”的缺失问题,ICT-TPCK融入有关学习者和情境的知识,实现了对TPCK框架的突破与发展。本文对ICT—TPCK的涵义、“转化一整合”原理与方法进行深入阐述,以期为教师知识发展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从内涵上看,ICT-TPCK是一个独特的、动态的知识体;一个高度情境化的知识体;一个立足学生,实现内容“经验转化”的知识体。“技术映射”的情境方法,是一种基于具体情境实现课目内容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整体设计方法。作为开发ICT—TPCK的有效方法,其内蕴“转化”与“整合”原理,其实现在于工具的示能性,这为真实情境中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操作性的方法指引。
12-1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育信息化

中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比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教育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的典型领域。该文讨论了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的《JISC2010-2012战略》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规划内容,结合两国实际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对比分析了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特色和异同,梳理了两国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和发展思路上的差异,并就其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21-28

中日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第四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侧记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两种研究方法,结合第四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研讨内容及相关文献.从教育信息化政策、相关实践项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方面对中日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积极从中发掘值得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29-33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该文利用文献分析软件绘制了“远程教育”在1998—2010年之间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分布。根据远程教育可视化知识图谱,展现了以网络教育、开放教育、教育技术等为研究热点和以国家推进远程教育工程、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具体问题为研究趋势的发展状况。依据分析指出国内的研究正在形成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核心的南北两个研究群体和研究基地。在国内远程教育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上,丁兴富、陈丽、丁新等是国内远程教育方面的开拓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有关著作和文章已经成为国内研究远程教育的经典文献。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上,我国的远程教育研究正在向以远程教育原理、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国际化等方向发展,并围绕新的远程教育实践不断深化。
34-37

教育服务中介:一种网络高等教育办学新定位——来自美国加州虚拟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由于美国加州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加州虚拟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众多美国虚拟大学中独树一帜,其核心即教育服务中介。这一定位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中介、学习支持中介和教师支持中介三个方面,而教育质量的保证、课程学分的互认以及与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则是其定位成功的关键。加州虚拟大学在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定位与发展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网络高等教育的翘楚。如何寻找到符合地域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律的定位,则是未来中国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8-42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摘要: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43-47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国培计划”体系结构各要素间内外相互关系研究

摘要: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索国培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并分析国培计划体系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固有属性和内外相互关系。内在修身(完善国培项目)由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价和培训实践构成,外在养性(指引国培发展)由选淘机制、重建机制和评估机制构成。内外相互交替相互验证,以求通过内外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国培计划创造更大价值和提高满意度。
48-51

基于网研平台的教师电子档案袋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教师电子档案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评价工具,它对教师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师个人的成长及其隐形知识的挖掘都有很好功效。基于网研平台的教师电子档案袋设计与应用研究,指出了基于网研平台的教师电子档案袋设计思路,提出了涵盖教师学习、工作以及教学研究全部信息的内容架构,给出了教师电子档案袋应用于校际协作教研平台的整体结构模型,阐述了基于网研平台的教师电子档案袋的五大应用策略,对教师电子档案袋在网研平台上的应用功效进行了归纳总结。
52-56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学习资源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摘要:系统动力学为研究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性、动态性、非线性和长期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运用基模分析法获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主要反馈结构;构建资源质量与用户使用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通过模型测试,围绕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仿真。研究认为: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资源开发和使用激励机制,协调市场和政府两种信息资源配置方式,搭建资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反馈平台,构建良好的用户交流和信息化环境,采用价格调整、电子虚拟货币和积分等级形式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以期形成资源“开发-使用-反馈-改善”的良性循环。
57-65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

摘要: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79-82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教学实践与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探究——基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证研究

摘要:该文vRBax提出的CALL“常态化”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后勤保障、学生的看法和评价、CALL与课程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和培训四个方面了解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CALL教学处于迈向“常态化”的过渡期。文章最后对如何实现“常态化”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改善后勤保障、加强师资培训、促进CALL与课程学习活动的整合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83-88

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键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视阂下,技术支撑的学习方式转变研究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以本体研究为本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学习规律为本的教学实施方法、以支撑学习为本的环境设计方法。研究过程中,有效的资源工具尤为重要。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教材、工具软件的支撑,为学生营造一个多维、智能的学习环境,实现“教材”变“学材”、“教室”变“学场”、“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89-92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改变课堂,实际上是改变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课堂创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环境。该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改变课堂的环境和功能,使得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进而,从在线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情境的创设、多重协同学习、实时分析改进学习等方面,具体论述信息技术怎样改变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和支持,带来了情境学习、游戏化学习、活动化学习、问题引导的学习、项目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状况,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构建了新的课堂文化。
93-97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WebQuest”学习过程设计

摘要:专题学习网站(SSLW)通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平台。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开展教学和学习,符合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能很好地达到信息时代的教育目标。该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数字化学习”课程中的“web—Quest”部分为例,基于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的结果,对基于SSLWfi~“WebQuest”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并对基于SSLW的“Webouest”学习效果通过多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SLW的学习模式有效拓展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共享特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8-10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该文针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工具软件和一套实验教学手段,提出了具体解决讲解理论难题的方案。这套方案涉及到如何利用实验来讲解网络结构、网络协议和各种服务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其目的就是把枯燥的理论内容,变成生动的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适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
102-105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该文将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方法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首先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定位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并提出了包括学科本体分析、学习方法选择、理想学习过程设计三大核心步骤的思路。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起到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就应该让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而不是教学资源与软件的制作,该文在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创新思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文科、理科学科的差异和特点,分别针对文科及理科提出了支撑教学方法创新的学科工具及平台建设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需要学校及各级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该文最后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明确目标与制定推进方案、教师胜任力培训、教育教研活动助力以及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等四条实施策略。
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