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测试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Measurement & Test

  • 51-1714/TB 国内刊号
  • 1674-5124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测试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测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测试理论、测试方法_物理测试、测试方法_化学与生物测试、测控技术、测试仪器、性能测试

中国测试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测试杂志测试理论
基于双热电偶的瞬态流体温度测试方法研究1-7

摘要: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瞬态温度测试频响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热电偶的瞬态流体温度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两个结点大小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热电偶测量流体同一空间点的温度,并基于集总参数法反推出流体真实温度,并给出考虑误差的后处理算法。基于固体导热数值计算,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及相关后处理方法的可用性。采用双热电偶装置,对管道流动温度变化进行测量,基于微细热电偶的测量结果标定两支热电偶的物性参数比,应用后处理程序实现流体温度的反推。试验结果表明:标定段的反推流体温度平均测量误差率为0.52%,校验段的反推流体温度平均测量误差率为1.6%,反推流体温度的响应速度与微细热电偶响应速度相当。

主动激光散斑投射的面部测量方法研究8-12

摘要:针对医学等相关领域对面部轮廓测量的需求,提出一种主动激光散斑投射的面部点云获取方法。该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和双目立体视觉原理,能够快速重建面部三维轮廓。首先,介绍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其次,提出一种匹配前的散斑图像预处理方法,去除散斑图像的边缘化区域,提高散斑匹配质量;最后,计算面部三维点云。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最终重建效果,设计面部扫描重建及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体积小和不受光强影响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重建出面部模型,整体测量误差为±0.2 mm。

水力压裂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13-17

摘要:孔隙度是对水力压裂施工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为准确地计算压裂后储层孔隙度,结合储层压裂前初始孔隙度的测井结果和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提出一种水力压裂储层孔隙度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对储层孔隙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新计算方法的推导,最后以一次压裂实验后目标储层孔隙度计算过程为例,证明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测井法,利用压裂前测井参数和压裂后微地震监测结果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压裂对孔隙度测量、计算的影响,计算结果能更合理地反映压裂后储层的孔隙度。

机载热电偶冷端补偿及校准方法研究18-23

摘要:某型直升机试飞测试改装工作因飞机结构特殊性而改进,导致采用常规热电偶校准方法无法实现校准过程的冷端补偿。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通过对热电偶测温原理及PT100冷端补偿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热电偶测温校准方法。为验证该方法在飞行试验数据测试工作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在该型试验机新旧改装方法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方法与新方法对机载热电偶测试通道进行校准。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校准曲线基本一致,相同参数最大偏差与量程比值小于0.1%。新校准方法准确可靠,满足飞行试验测试数据误差要求,可为机载热电偶参数校准提供新思路。

中国测试杂志测试方法
水平轴风力机尾迹流场掺混流动的实验研究24-28

摘要:为研究风力机尾迹的流动状态以及掺混规律,在水平轴风力机模型不同尖速比、不同风速的条件下,利用高频PIV系统对风力机下游远至4.5倍风轮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首先对轴向平均速度云图和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尾迹流场与外部主流区的掺混现象;对比尖速比为4和6,相对半径为0.1R处的平均轴向速度曲线图,发现随着尖速比的增加,尾迹区域的轴向速度恢复的更快,掺混现象更加严重。然后观察径向平均速度云图,发现风轮后方的流体在径向方向的运动规律是外部主流区的流体通过叶尖涡诱导效应区的输运和卷吸作用下持续进入尾迹区域,并与之掺混。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相对半径处的径向曲线图,得到尾迹流场的状态:先节流降压膨胀,然后压力恢复尾迹收缩;随着外部高压流体的的持续流入,尾迹再次膨胀,直至恢复到来流状态。

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焊缝特征导波信号分析方法29-34

摘要:超声导波信号的波形具有多模态、波包混叠严重的问题,因此寻找有效的信号分析和模态识别方法成为超声导波焊缝检测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时-频分析方法中的Wigner-Ville分布及其改进方法对实验获得的焊缝特征导波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各波包对应的导波模态,有效识别缺陷回波信号,提取焊缝的结构和缺陷信息,实现模态分离和缺陷识别。分析结果与焊缝的实际结构和尺寸参数相吻合,该分析方法可为焊缝特征导波信号的分析处理提供现实依据。

岩芯回弹测试方法35-41

摘要:为利用回弹仪快速确定岩芯强度,根据回弹仪的原理和岩芯的特征,对岩芯回弹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在选择回弹仪型号时,轻型为宜,0.735 J的最佳;为保证回弹仪垂直冲击岩芯表面,且在冲击过程中岩芯不发生回弹,应使用辅助装置,包括钢基座和导向管;测点均匀布置在某一横断面的圆周上,间隔90°,每个测点锤击1次,记录回弹值。由于岩芯回弹测试垂直向下锤击,应对回弹值进行修正,然后再取4个测点回弹修正值的平均值作为岩芯在这一断面处的回弹值。通过回弹试验发现,利用这种方法获取岩芯的回弹值,效果较好。

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行波故障测距方法42-46

摘要:针对当前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存在波速不确定性与行波波头到达时间难以准确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的行波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双端测距线路中间增加一个测量点,利用无故障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点检测波头时间求出输电线路的行波波速,有效消除波速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利用LMD算法对行波故障电流线模分量进行分解,根据分解得到第一个分量PF瞬时频率曲线的首个频率突变点准确测量行波波头到达时间。采用Simulink搭建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将该文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与小波变换测距、HHT变换测距方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测距精度高于小波变换测距、HHT变换测距方法,对实际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盐析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实验室废水中7种苯系物47-52

摘要:摘要:采用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氯化铵作为盐析剂,建立盐析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有机实验室废水中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的分析方法.当三氯甲烷用量为25μL,氯化铵用量为0.2g,5000r/min下离心分离5min时,1mL水样中的苯系物能很好地被三氯甲烷萃取出来,富集倍数为40倍.色谱条件为: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20益,载气为氦气,流量1mL/min,分流比30:1,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为:初始45益保持3min,3益/min升温至70益,再以30益/min升至200益保持2min.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能量69.9eV,离子源温度240益,四级杆温度150益,电子倍增器电压1741V,采样深度1.5mm,溶剂延迟3.5min.在优化萃取和测定条件下,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5,各组分的检出限范围为0.01~0.5μg/L.对成都理工大学有机实验室中废水进行测定,能有效检出所含苯系物,同时做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2.92%-10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1.9%-4.5%之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有无N_3的无色与近无色天然钻石的荧光与光谱特征研究53-58

摘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absorption spectra)及钻石观测仪(Diamond View)对有无415 nm吸收的无色与近无色天然钻石进行较系统的荧光与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UV-Vis吸收光谱中具有明显415 nm特征吸收的样品所对应的FTIR吸收光谱中1 376~1 359 cm-1处都存在较强且尖锐的吸收峰。相反,UV-Vis吸收谱图中无明显415 nm吸收的样品相应的红外谱图的1 376~1 359 cm-1处无明显的吸收峰位。且部分无415 nm吸收峰的样品在Diamond View下其荧光的颜色可呈现为黄绿色、黄绿色中夹杂蓝色或呈单一的蓝色,因此钻石在Diamond View下荧光呈蓝色是否直接归因于其中的N3尚待进一步商榷。该结论可为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鉴定筛选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苦味酸59-63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水中的苦味酸。干净的水样经0.22μm聚四氟乙烯亲水滤头过滤后直接进样,成分复杂的水样则经液液萃取净化,取萃取后水相进样。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0.1%甲酸)、柱温40℃、检测波长357 nm,为最佳的检测条件。在该检测条件下,苦味酸有较好的峰形和保留时间,绘制的校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2 mg/L,定量限为0.08 mg/L,相对标准偏差在1.2%~2.1%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5.4%~10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有效将苦味酸与其他酚类干扰物分离。

食用植物油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研究64-67

摘要:为检测食用植物油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残留量,以菜籽油、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建立食用植物油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萃取,PAEs检测玻璃萃取管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在10~5 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1.4μg/kg,定量限分别为3.3,4.5μg/kg。在20~1 000μg/kg的添加水平,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的回收率在95%~110%之间,方法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该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吡氟甲禾灵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抗氧化活性检测及其活性物质研究68-73

摘要:探究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活性物质,为P.petiolosa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乙酸乙酯提取P.petiolosa;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水杨酸法、DPPH法、ABTS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P.petiolosa酯提物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并进一步利用GC-MS对酯提物进行活性成分检测。P.petiolosa酯提物的还原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GC-MS结果表明:P.petiolosa酯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9.54%)、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11.96%)、2-甲氧基-3-(2-丙基)苯酚(0.91%)。P.petiolosa酯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三维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氨基比林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74-80

摘要:该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以及圆二色谱法,研究氨基比林(PY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PYM对BSA有强烈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判定PYM和BSA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且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根据F觟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可以得出PYM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09 nm。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分析PYM对BSA蛋白构象的影响,表明PYM与BSA相互作用后使B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

中国测试杂志测试仪器
基于Pierce振荡器架构的BAW传感器读出电路81-87

摘要: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不仅能作为手机射频前端的滤波器,还具有充当传感器表头的潜力。为实现对体声波(BAW)传感器输出射频信号的检测,设计一种基于Pierce振荡器的BAW传感器读出电路。读出电路采用双路差分方式,将体声波谐振器构成两路振荡器,一路作为参考电路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另一路作为传感电路用于检测待测物理量。两路振荡器信号通过混频滤波得到由待测物理量引起的谐振频率偏移。然后通过放大与整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送入FPGA进行频率检测。以一个2 GHz的体声波质量传感器为例,给出电路各模块的设计方法,经各模块仿真以及信号转换电路的实验验证,电路可检测的最大谐振频率偏移量为99 MHz。

钳压法制作的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传感器88-93

摘要:为研究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CCFPI)传感器的钳压法制作工艺,模拟不同结构参数对CCFPI传感器信号质量的影响,分析得出CCFPI反射点的绝缘层外径宜在1.4~2 mm范围内,钳压变形长度不应小于2 mm,反射点一致性对信号质量影响显著;模拟电缆拉伸过程,观察到信号频移对电缆应变呈现良好的线性反应。依据模拟结果制作CCFPI传感器,并进行传感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CCFPI传感器测得的应变值始终与千分表吻合良好,二者拟合斜率为1.004 92,相关系数为0.998 67,且在小应变范围内CCFPI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与光纤光栅吻合良好,说明该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真实可靠;同时观察到CCFPI传感器的分辨率可达110με,失效应变为140 000με。

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及贵州实践94-99

摘要:为提升地质灾害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并开发其硬件、软件系统。该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地质灾害监测(以地表位移、地表倾斜角、降雨量为例)传感器进行组网通信,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全方位感知与控制;网络层由GSM和北斗卫星通信网络构建,实现监测数据的双向传输;应用层基于B/S架构,实现监测数据管理、提供友好人机界面以及预警信息。基于该系统,建立贵州省赫章县乌木铺岩质高边坡地质灾害监测示范站,近4年的运行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准确,信息传输稳定,整体性能良好。该系统已在贵州、四川两省进行推广应用。

基于PLC的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系统设计100-105

摘要:采用气体加压方式,基于PLC系统设计制动钳拖滞力矩的快速检测系统,实现制动钳拖滞力矩的在线检测。使用伺服电机加精密减速机实现制动盘匀速转动,高压调压阀加电磁阀实现压力的高精密控制和充、排气的自动控制;PLC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气压和扭矩值,并在触摸屏显示测试曲线和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的制动盘系统端面跳动为0.04 mm,空转力矩为0.3 N·m,满足制动钳拖滞力矩测试需求;相对于传统的液压检测系统,气体加压检测第1圈拖滞力矩平均值比液体加压方式大0.020 5 N·m,第10圈拖滞力矩平均值为比液体加压方式大0.020 2 N·m。综合检测数据与系统硬件参数,对检测系统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拖滞力矩检测系统的不确定度为0.028 N·m,满足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