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中外文学关系、作家与作品、翻译研究、比较文学教学、一家言、国外比较文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6101
  • 国内刊号:31-1694/I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5
  • 复合影响因子:0.39
  • 综合影响因子:0.22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比较文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学术前沿 全球化时代的科幻文学:晚清与当代

学术前沿全球化时代的科幻文学:晚清与当代——当我们谈论“全球科幻小说”时,我们谈论什么:对新节点的反思

摘要:不久前还被用来定义国家、文化和科幻小说的条件业已为全球化政权的经济政治转型所破坏。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某个具体的“全球文化”来取代其位置。科幻小说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霸权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密。后者现在包括了美国与英国前殖民地。对非霸权文化关注严重不足意味着非英语或未被英译的科幻小说影响力将十分有限。科幻电影可以在全球拥有受众,然而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限于强大的美国电影产业。非美国科幻电影倾向于在复制美国模式统治下的国际模式的同时,插入为本土观众所准备的信息。科幻艺术主要的突破或许可以寄希望于网络艺术形式,但我们很难预测届时英语霸权是否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11-26

“长城星球”:中国科幻小说的陌生化

摘要:从陌生化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进行分析,可以对所谓“全球科幻小说”获得某种理解。第一,中国科幻小说固有的陌生化:第二,对中国“崛起”主题的陌生化处理;第三,中国科幻小说所讲述的不同历史;第四,作为全球科幻小说的中国科幻小说;第五,中国科幻小说与西方科幻小说或许拥有相同的未来。尽管中国科幻小说相对西方传统来说只能作为“他者”而存在,但无论好坏。它们都将拥有共同的未来。
27-37

中国电王:科学、技术与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

摘要:本文以《电世界》为中心,对晚清科幻小说中的世界秩序想象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评析。本文认为,《电世界》中的电王是晚清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科学家形象,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圣王崇拜”在科学乌托邦主义兴盛时期的复活,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科学观和科学家观具有指征意义。而在世界秩序重构这个方面,不同于树立中国霸权的镜像式重构,《电世界》和《新野叟曝言》都试图借助先进科技超越民族主义,但最终仍呈现为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缠绕。正是这种情结成就了文本的情感强度和思想深度。
38-52

生态诗学、绘画诗学暨加里·斯奈德研究国际研讨会征稿启事

摘要:为了推进国际生态批评研究,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加里·斯奈德研究中心邀请全球学者参加2015年11月12—15日在湖南大学举办的“生态诗学、绘画诗学暨加里·斯奈德研究国际研讨会”。研讨会旨在扩建文学、生态与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传播前沿的生态批评研究趋势与学术信息,同时将全方位关注“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及其作品的研究进展,为生态批评学者们创造高效合作的学术氛围。
61-61

新纪元与“追魂砂”——《新纪元》中的时间与战争

摘要:本文以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明日世界的想象如何受到当时种族主义话语的影响并重演了殖民主义的逻辑,指出作者所主张的“黄帝纪年”虽是西方公元纪年的翻版,但本土的时间计量系统仍在作品中发挥作用。正是不同时间计量系统之间的斗争与纠缠,为未来叙事提供了起点.同时又给新旧过渡时代的叙事者造成了困扰,使他所描述的“未来”无法真正超越“现在”。此外,故事中决定战争胜负的“追魂砂”等“法宝”.历来被研究者视为传统神魔小说元素的残余.但本文通过对各种“法宝”有关信息的逐一追踪.证明它们事实上源自当时报刊上对西方最新发明的报道。
62-76

论20世纪90年代初神话与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创作

摘要: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幻文坛出现的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时间旅行式的历史重述、外星创世的神话再阐释及时空本体的科普思考三种创作模式.认为用科幻手法重建民族文化历史,折射出知识分子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民族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将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智性与诗性交融一体.对于开阔科幻美学空间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77-86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寓言——当代中国科幻中的文化政治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勾勒自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国科幻小说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继而进一步聚焦于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对于“新生代”科幻作家创作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深入探讨这一时期作品中的三个代表性议题:空间形象、种族形象与英雄形象;最后,借用詹姆逊“民族寓言”的概念,展现出当代中国科幻中的文化政治维度。本文认为.科幻小说反映的是现代资本主义所开启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对于人类情感、价值、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的冲击。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独特的现代性经验,造成了“中国科幻”的复杂与多元,也是其不同于“西方科幻”的价值所在。
87-100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变奏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国当代科幻乌托邦叙事的多样性,以期对这一文类自晚清以来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本文通过对三位作家韩松、王晋康和刘慈欣作品的研究.主要探讨中国当前科幻小说新浪潮的三个主题:中国崛起、发展的神话和后人类叙事。由于不断变化的国家政治状况,今天的科幻小说将未来中国的乌托邦想象强化与复杂化:它混合了民族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恶托邦主义,具有更加尖锐的社会批评意识.同时将政治意识与科学话语结合起来,既写出了技术的权力,也表现了权力的技术。
101-114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跨界的阐释:美国当下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式

摘要:鉴于美国翻译研究具有哲学思辨和比较文学视角的传承.本文综述了美国比较学者苏源熙、达姆罗什、伯尔曼、阿普特以及韦努蒂等比较学者近十年来的翻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现出了对比较文学与翻译的跨学科性、世界文学的椭圆形折射式翻译性、翻译阐释与调适模式以及对翻译重生论与不可译性的人文主义思考等的认识。该比较文学翻译研究范式不仅强调了翻译阐释性,明确了在新文化和新理论语境下有效理解翻译,因而注重研究接受情境及其运作方式,而且强调世界文学语境下翻译承载的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强调对文化与文明传承与译介的世界意义,强调翻译存异与重译的人文意义。因此.这一研究范式也许对我们思考翻译如何助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文学术思考,使得这一思考具有接受情境导向性、人文精神性和普世价值性。
139-151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大师和玛格丽特》与中国当代先锋叙述的转型

摘要: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最初进入中国时,一度未能进入先锋作家的期待视野;直至上世纪90年代伊始先锋叙述酝酿转型之际,方才成为其重要的影响源。《大师和玛格丽特》俨若“道路”与方法,将“先锋之后”的作家“带到了现实面前”,使其渐次领悟叙述如何连通现实,如何在蹬地后自由“飞翔”。
179-186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中的解读偏好

摘要:由于问题意识和研究立场不同,海外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重心及解读角度和中国学者并不相同。联系、对应西方作家作品的联想性解读、脱离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的想象性解读、作为了解中国窗口的社会学解读、刻意突出意识形态的政治性解读,是西方读者解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突出偏好。对此,我们应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既不能忽视国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说,也不要夸大其重要性。在致力于让国内外的评论形成有效对话的同时,坚持中国本土评论的主体地位。
187-194

执雀问生死故事的流传

摘要:执雀问生死的故事在《伊索寓言》和佛教故事中均有出现。在《伊索寓言》中,主要为了表明不可亵渎神灵;在佛教故事中,是尼乾子执雀向佛询问鸟之死活。该故事随同佛教传入中国,最初出现在佛教艺术中。表现为执雀外道与鹿头梵志对称出现于佛陀两侧,以衬托佛陀拥有大智慧。北宋时期,在禅宗中增加了佛陀腿跨门槛并反问外道的情节。这种情节增加的故事还传入日本,并被附会到一休的名义下。
195-203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书评·综述

徐静波:《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

摘要:此事是否关乎民族性,笔者不敢妄下断言,不过法兰西人说起话来,每每给笔者的感觉是十分生动形象。比如说像本书作者、吾友徐兄静波这样手不释卷的读书家.在他们的语言里好像是要被呼作“mangeur de livre”,——吃书的(人)、食书者的!
204-210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摘要:2015年4月11-12日,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青年教师高研班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与比较文学青年教师百余人齐聚四川大学.共同见证了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并参加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21世纪思维方式转型对比较文学学科提出的新问题”、“比较文学变异学”、“学科融通: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试谈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的问题与进路”、“认知与学理:知识生产与比较诗学”、“人文学术研究中的‘融通’与‘越界”’、“想象必须有‘象’吗?”、“永远在路上——《中外文学交流史》编撰意见”、“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可能”、“比较文学的新拓展呼唤更大的学术平台”10个方面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学术交流期间,专家学者们还参观了四川省比较文学研究重点基地成果展。
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