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 31-1694/I 国内刊号
  • 1006-6101 国际刊号
  • 0.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比较文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学科理论新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翻译研究、书评·综述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季羡林先生追思小辑
季羡林先生追思小辑:魂归朗润园1-3

摘要:广受学界内外敬仰的季羡林先生驾鹤西游已逾一季,追思怀念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作为杰出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本刊编委会顾问暨首任主编,季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事业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为追念先生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不朽成就和卓越贡献,本刊特组发以下3篇文章,以期从不同角度管窥先生的超然风采,回味并铭记他那永远熠熠生辉的学术品格。

让大师之光照亮我们的未来3-5

摘要:我们尊敬、慈祥的季羡林先生走了,带着他广博的学问在北京301医院静静地走了。消息传来,我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悲痛!先生虽年事已高,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但从他的精神、心态,他对学问人生的精华净化,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
比较文学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一个被忽视的话题39-45

摘要:我国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如何在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上动脑筋、避免重复建设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应发挥部级精品课、名师与教材的龙头作用,在教学质量上带动各校共同提高;发挥部级与省部级重点学科优势,在资源建设共享上做文章。本文提出了切实建设比较文学专业学科门户的构想,认为可以有协同完成、在专业学术团体协调下各自为战或者结合精品课建设作初步尝试等三种方案。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翻译间性与徐志摩陌生化诗歌翻译46-60

摘要:本文追根溯源地考察了徐志摩陌生化诗歌翻译的哲学理据,其翻译过程的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话语间性等翻译间性是构成其追求译诗的文学新奇性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体现于徐志摩作为新诗诗人、译者、原诗诗人、目标读者四个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共同的认知和认识上。原诗诗人深刻地影响了徐志摩对诗性的唯美追求,而这种诗性的追求又与他作为新诗诗人的艺术创造力、目标读者对新诗的欣赏力等主体因素共同作用,其结果是导致前语篇的文本符号在译诗中的可见并形成互文性参引,而使得译诗表现出话语间性,成为文言格律译诗或白话新格律译诗,且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原诗。徐志摩译诗的丰富性和偏异性促使我们思考其作为诗人译者的翻译间性,以及其诗歌翻译的文学意义,而非仅仅囿于其翻译是否对等的讨论。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71-71

摘要:作为一本学术入门研读手册,本书尤其注重介绍比较文学的学科历史和研究方法,注意结合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比较文学的初学者提供了探索研究的途径。全书共5章,

为《译文》溯源——从茅盾的《译文·发刊词》说起80-88

摘要:1930年代鲁迅主编的《译文》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1950年代茅盾主编的《译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间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期刊。作为这两份杂志创立和编排的重要参与者,茅盾在为50年代《译文》写的《发刊词》中不仅介绍了30年代《译文》的创刊背景和方针,也指出新《译文》要“纪念鲁迅先生当年艰苦创办的‘译文’并继承其精神”,但显然又与鲁迅写于30年代的《译文·前记》所介绍的办刊方针背道而驰。茅盾为何要在《发刊词》中以三分之一篇章提及老《译文》?他是如何为新《译文》追溯起源的?要“继承”的究竟是老《译文》怎样的“精神”?如何解决两位主编在办刊方针上的“矛盾”之处?本文将通过具体史料,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并联系茅盾和鲁迅的翻译观念和实践,探寻茅盾为《译文》的溯源方式。

“作家的艺术就是他真正的护照”——“异类”流散作家纳博科夫对身份认证的超越100-106

摘要:西方后现代文学先驱之一的纳博科夫堪称流散作家群中的“异类”。自称为“国际怪物”的他对“身份认证”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超越之道。他认为,一个作家,其是否在居留国获得“身份认证”是绝对微不足道的,是否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创精神、以及他的作品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作家的艺术就是他真正的护照”。纳博科夫同时借助“艺术”探索和“科学”探索这两种人类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诗性活动,充分享受进入科学与艺术“彼在世界”之中的“审美狂喜”,在实现其诗意生活目标的同时,成功超越其人生劫难和“无根”漂泊的痛苦。

中国诗人移植十四行体格律论107-119

摘要:中国诗人成功移植西方十四行体,是20世纪新诗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国诗人移植西方十四行体,坚持在借鉴中改造,在创作中创体。在移植十四行体的格律方面,主要表现在音步的对应移植、音组的排列方式、诗行的长度格式、段式的格式定位和韵式的对应移植等层面。

滩簧小戏与东亚滑稽笑剧传统131-142

摘要:滩簧戏是清中叶后中国地方戏之一支,盛行于江浙一带,与韩国山台杂戏、调戏、唱剧,日本“猿乐”、狂言,越南杂戏、嘲剧等,共同构成东亚的笑剧传统。本文从剧种、艺人、剧中人的名称入手,论及滩簧戏的民间性笑谑风格:亵渎神圣、表现节庆、荤话调戏、诅咒詈骂、局外评点等,将其置于东亚笑剧的大范畴里一一作出比较,并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分析了它们的狂欢和笑谑精神。

《巴尔扎克在中国》142-142

摘要: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尔扎克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专门著作。作者运用比较文学传播研究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对近百年来巴氏在中国的翻译、评论、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快乐的对话
异国心灵的沟通——纪念安德烈·纪德诞生140周年143-146

摘要:1931年1月12日,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等人齐名的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1869-1951),给一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张若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你无法想像你的工作(指对纪德的研究)给我带来了多么大的鼓舞和慰藉……通过你的大作,我似乎获得了新生。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书评·动态
中美学者在“比较文学家之径”上——刘介民编译《见证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序147-150

摘要:在上个世纪,我与曹顺庆兄合编了一本《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学者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在序中,我有这样一段文字:

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151-154

摘要:2008年10月16—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作家、批评家、学者等应邀与会。论文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收录了此次会议的代表性成果,

经典的生成与经典的阐释——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154-156

摘要:2009年6月26-27日,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衡阳师范学院召开,90余名来自省内外的学者与会。会长张铁夫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年会适逢我省比较文学复兴30年,30年来,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主办“中韩著名作家刘震云、崔秀哲作品研讨会”156-156

摘要:本次研讨会于7月23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举行。两位作家亲临现场,面对面进行了对话问答,并就中韩文学的共性和差异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朴明爱、杨剑龙、郝雨等来自中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余名专家、学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F0002-F0002

摘要:岁末回首,如约盛典。2009年12月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我们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各级领导、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与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