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 31-1694/I 国内刊号
  • 1006-6101 国际刊号
  • 0.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比较文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学科理论新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翻译研究、书评·综述

中国比较文学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
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后经典、超经典时代的世界文学1-13

摘要:近十年,在世界文学领域,当代比较文学研究步入了“超经典”、“反经典”和“影子经典”三重结构模式,取代了原来的“主流作家”和“非主流作家”所构成的双重结构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文学领域这一现象的分析,说明尽管应当抵制超经典的霸权,教师和比较文学学者仍需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超经典与反经典作品相结合,使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中出现更多跨越国界、文化冲突以及超经典与反经典这一鸿沟的课题,也使超经典作家与反经典作家都大放异彩。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经典的解构与重建
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31-45

摘要: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一生译介了大量东方古典文学作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东亚古典文化遗产与现代西方文化融汇的一个案例,魏理英译汉诗在欧蔓的广泛传播及其经典化,对于省思全球化进程中文学翻译的作用,对于研究东西方文明的汇聚融合。无疑都是意味深长的。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视野下的新神话主义
比较视野下的新神话主义——后现代的神话观——兼评《神话简史》46-57

摘要:在新神话主义风潮背后,潜藏着一种在20世纪成熟的后现代的神话观。本文以《神话简吏》为倒,阐发神话在后现代语境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揭示神话作为反叛现代性的文学和文化资源,作为前理性的超验性神秘体验的载体,如何具有护卫人性自由和改变个体生命的力量。现代人与神话遗产的分离如何会导致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

21世纪初希腊神话国外研究印象58-67

摘要:新世纪伊始,国外希腊神话研究显示出勃勃生机,各种研究方法异彩纷呈。涉及到主题学、宗教学、考古学、谱系学等,尤其是谱系学方法的介入和哲学方向的回归。给希腊神话的研究带来了可喜的亮点。更多的研究者将希腊神话视为一种叙述和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文本,将它与希腊历史、文化、宗教、仪式紧密相连,考察它对各个时期社会政治及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希腊神话的内涵与价值。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译介学研究
现代诗歌翻译的“独行之土”——论苏曼殊译诗中的“晦”与价值取向68-79

摘要:苏曼殊是清末民初重要的诗歌翻译家,其语言的晦涩受到许多学者的非议。然而,语言的晦涩揭示了他独特的译诗选择和价值取向:非功利的文学观,非政治化的主题选择和典雅的译诗语言追求。他的译诗代表了近代译诗从政治化模式向艺术化模式的转变与过渡。

苏曼殊印度文学译介论80-88

摘要:长期以采由于“文化启蒙主义”一元论价值观的影响,学界在论及苏曼殊的翻译成就时,一贯强调其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忽略了他对东方印度文化-文学的译介之功。作为深究内典的翻译家,苏曼殊的印度文学译介填补了近现代翻译史上的诸多空白。他在译介印度文化时对“必关正教”的批评、对纯文学审美价值的关注,体现了他对东方文明的偏爱和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审慎反思,更表现了苏曼殊文学审美现代意识的初步觉醒。这在中国文化-文学现代转型之初都是难能可贵的。

“拟声达意”与“姿势语”89-105

摘要:“拟声迭意”是钱钟书提出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与布拉克墨尔提出的关于“姿势语”的讨论遥相呼应。姿势语是一种让文字抛开正常意义的特殊修辞手法。诗和歌起源时有大量拟声,中国诗歌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姿势语。当诗歌发展出复杂的语言结构后。姿势语成为诗歌语言超越自身、趋向音乐性这个理想境界时的产物。同时。历代歌词不断产生更多的姿势化方式。姿势化处理在现当代中国歌词中越来越多,这很可能会影响未来汉语诗歌语言的发展。

《女人》中的女人:翟永明和普拉斯比较研究106-127

摘要:本文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说为理论依托,加以女性主义的阐发。围绕主题和意象探讨翟永明如何借鉴和吸收普拉斯的诗歌元素,如何运用文本策略摆脱诗人楷模的束缚,写成一组才气逼人、意义深远的诗歌。

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的观念方法128-139

摘要: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从古到今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一部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就是日本人借鉴、吸收与消化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历史,也是特定侧面的中日交流史。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的选题与研究,作为研究个案可以充分显示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的优势,表明中国题材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学者的独特优势,是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合二为一,一分为二”——唐人小说与川端康成的写作模式140-155

摘要:以唐侍奇为代表的唐人小说对从古至今的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都产生过不客忽视的影响。川端康成曾从事唐人小说的现代日语翻译。唐人小说的启示与触发,同川端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对生身母亲的苦苦追寻及对完美女性的热切憧憬相结合:形成了“舍二为一、一分为二”的文学创作模式,几乎遍布川端早、中、晚的全部创作时期,体现为深层的艺术思想和文学风格上的融会。

曲亭马琴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接受与批判156-168

摘要:曲亭马琴在金圣叹评点的影响下,对《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持否定态度,并对其中的残忍血腥描写深感不满。然而,曲亭马琴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垒圣叹评点的缺陷,即前后观点往往摇摆不定甚至自相矛盾。而且,马琴还对所谓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的真伪问题提出质疑,并断定古本《水浒传》中施耐庵的序言也为圣叹伪作。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学科点巡礼
清华大学与现代中国比较文学169-176

摘要: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出现,是在1920年代,也正是从那时起比较文学与清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已有三代清华学者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发展、繁荣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瞩目。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书评·动态
“重返80年代”的文化研究——透视《批评的踪迹》177-181

摘要:80年代至今还在不断地被学者们所叙说,不是出于怀旧的温暖,而是学术研究的前行要求必须对近处的历史做出认真的梳理,使得历史的各种可能性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为未来启示路向。19岁就开始直接从德文翻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北大学者张旭东,在其个人文集《批评的踪迹》一书中“重返80年代”,还原特殊的历史境遇,重新审视当时中国思想界内部的对话关系和对“西学”的创造性引入,再加上他在书中对90年代以至当下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整体脉络的把握,从而勾勒出了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发展过程。这不仅显示出一个年轻学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化解能力,还展示了其在面向全球化的同时是如何智慧而深沉地坚守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的。

新书架181-181

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美国举行182-184

摘要: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2006年10月6日至8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为“文学与视觉文化:中国视角与美国视角”(Litera.tureand Visual Culture:Perspectives from China and the US)

2006年本刊总目录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