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 31-1694/I 国内刊号
  • 1006-6101 国际刊号
  • 0.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比较文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前沿:学科理论新探索、中外文学关系、翻译研究、书评·综述

中国比较文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
比较文学:理论、界限和研究方法13-23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比较文学学科界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呼吁树立严谨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意识,区分一般文学研究中体现的宽泛的比较文学精神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之间的差异,划清比较文学专业与非比较文学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以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对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全国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教材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比较文学第四届年会”召开23-23

摘要:2004年8月15日-19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和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山东潍坊社科院应用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单位承办了该次以探讨比较文学教学规律和方法为主的教学教材会议。

论中西文化语境下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24-39

摘要: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艾田伯(Rene Etiemble)曾指出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化倾向必然导致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当学术界把"comparative poetics"这一学科概念翻译到汉语学术界之后,汉语比较诗学在字面意义上所引起误读的困惑,较之于英语概念更大.在比较诗学领域,英语"comparative"与汉语"比较"已经不是一个日常用语,而是一个有着自身特定学理意义的学术概念,比较诗学这一概念的主体意义就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比较视域下对中外文学思潮与中外诗学进行汇通性研究.本文从四个层面具体讨论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指出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下属学科,过去一百年以来在比较文学那里所发生的种种学科弊病在比较诗学这里完全都有可能再度出场.

新书架39-39

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40-62

摘要:译介学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得最为迅速、最富有生气的研究领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为译介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论活力.比较文学如何开展翻译研究?它与传统的翻译研究有什么区别?其研究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几十年来,中外比较学者对这些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如近年来中外出版的比较文学论著和教材,将译介学等同于一般的翻译研究,模糊了译介学的比较文学性质和研究要求.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国译介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情况,从译介学的发展渊源角度,重申了译介学研究的比较文学性质,在总结和整合译介学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译介学的理论、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尝试作些新的探讨.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经典的解构与重建
影响与偏离——略谈《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及其他63-71

变奏与致意:在创造中延续和展开的经典——论昆德拉对狄德罗的改编72-80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昆德拉对狄德罗同名作品的改写的个案研究,分析昆德拉的'变奏'概念中所包含的对于经典传统的辨正态度,它包含了对于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更体现了对经典传统再创性的发掘.

我对金庸小说“经典化”及其成因的不同意见81-89

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90-103

摘要:本文分析李欧梵对漫游者所持的令人费解的态度,指出西方理论界近年超越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将漫游性同时理解成为社会人物、修辞比喻和现代性的概念.在讨论上海现代派的视觉语言、空间实践和创新风格后,本文揭示了这些作家和国际先锋艺术运动的联系及其后来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命运.

新书架103-103

原始与现代:上海的双重面貌——20世纪早期中西作家对上海的不同想象104-115

摘要:在中国作家的意识中,上海是最西化、最现代的城市,但在西方作家的想象中,上海仍是东方情调的、原始、野蛮、未开化的城市.但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作家,都把上海表现为混乱无序、自由放纵的道德荒野,而这一特性又与想象中的"异国"密切相关,并与中西正统文化的异质性融为一体,成为中西作家认识上海的支配性因素.

翻译:一种文化政治行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译介《牛虻》之现象透析116-131

论点摘编131-131

魏理与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交游考132-148

摘要:阿瑟·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与当时英国文学界学术界有广泛的交游,他的汉诗英译与20世纪英语诗歌创作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次对魏理与当时伦敦文化知识界精英集团即所谓"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Group)"的交游关系,细心钩沉,详加考实,旨在勾勒理解魏理汉诗英译及其汉学研究取得成功之时代背景,同时展现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与中国文化联系之一端.

为蔡春华的《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而序149-155

摘要:在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领域,我曾经提出过一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研究视角,①这是针对中外文学关系中的影响比较的研究框架而言的.长期以来"影响"成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主题词,许多学者把收集整理一些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文本视为研究本身,把陈述译介资料当作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主要工作,由此而来的影响研究,只是把中外文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定格于"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忽略了任何民族的文学创作都是从生活本源出发来展现其无限丰富的精神现象的基本原则.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在中国已经有长达20年的历史,但一直徘徊在一些资料的重复陈述和一些课题的反复设计,在理论与方法上却没有根本的突破,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而这一事实的起因,与我国学者在比较文学学科引进之初对传统法国学派的基本理念的盲目接受有关,以至于束缚了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早已过时的似是而非的研究方法在错误的观念支配下被认定为"科学"方法,是造成这一研究领域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

疯妇欤 天使欤——重释伯莎·梅森156-167

沙龙女主人与“作者之心”168-177

摘要:一 在法国17世纪觥筹交错、华灯烂漫的沙龙里,第一批现代女性诞生了.德·朗部依埃夫人以谈锋犀利而闻名,是沙龙女性的第一人,她领导的著名的蓝色沙龙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不仅锻造了法国的优雅文化,急速提升了当时异常粗鲁、愚钝的贵族的修养,还为近代法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书评·动态
严谨学风与愚公精神的美满结合——评顾正祥编著的《中国诗德语翻译总目》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