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应用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33-1012/B 国内刊号
  • 1006-6020 国际刊号
  • 1.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应用心理学是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应用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心理学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

应用心理学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291-298

摘要:针对中国目前机动车数量猛增造成的道路交通问题,提出了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定义,并通过系列研究,围绕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获得了含有“有意为之”与“无心之失”二因子22条目的“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良好。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驾驶人员的人口学特征、驾驶经验、竞争特质、个人主义人格与集体主义人格都能预测其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发生频率;(2)“驾驶技术问卷”的“对汽车的熟练操控”因子与不友善驾驶行为呈正相关,“安全驾驶习惯”因子与其呈负相关;(3)驾驶人员在“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上的得分能够预测其违规扣分情况与交通事故数量。

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的关系299-303

摘要:通过对62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探讨大学生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usREL8.70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污名,且通过自尊和公众污名这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污名;(2)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论:三个变量之间相关非常显著:所建构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大学生的择业完美主义及其形成机制304-312

摘要:以文献和已有相关问卷、量表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所获资料,运用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择业完美主义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两个因素:追求理想和在乎挫折。学校、年级和成绩因素影响追求理想,性别和城乡因素影响在乎挫折。积极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等促进追求理想,消极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等导致在乎挫折。教师、同学、完美偶像等因素在择业完美主义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

情绪调节策略对表情视觉搜索的影响313-317

摘要:表情视觉搜索任务是让作为目标的情绪面孔在其他干扰面孔中呈现,并要求被试快速搜索目标以做出反应。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搜索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目标情绪面孔特征和搜索者即时情绪状态对搜索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微笑面孔的搜索快于生气面孔,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们对积极的信息有觉察优势;(2)中性情绪状态优于正性和负性情绪状态,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情绪唤起会干扰搜索过程;(3)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均优于无情绪调节策略,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表情搜索绩效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搜索目标特征及搜索者情绪状态有关。

老年人汉语阅读中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318-324

摘要:以眼动仪为记录工具,以32名老年人为被试,采用边界范式考察被试从视觉的副中央凹处获取信息的类型。结果发现,老年人只能从副中央凹预视中获得汉字的字形信息,而不能获得汉字的语音信息。这表明:老年人在预视中只能提取字形信息以加速汉字识别,而语音信息没有发挥作用。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老年人阅读效率低于年轻人。

不同语音知觉训练方式对汉语儿童和成人英语语音产出的作用325-330

摘要:通过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程序,首先让22名五年级小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分别在纯听或视听训练条件下学习知觉语音/s/θ/,然后对训练后他们产出语音/s/和/θ/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不同语音知觉训练方式对儿童和成人语音产出的迁移作用。结果发现:(1)对于儿童来说,接受视听训练的被试在产出语音/s/和/θ/的准确性等级上的提高显著高于纯听训练被试;(2)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两种训练的被试在产出/s/θ的准确性等级上的提高率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视听训练方式对语音产出的促进作用在儿童身上更加明显,早期的视听双通道语音知觉训练非常重要。

语言表征在颜色类别知觉中的作用331-338

摘要:采用同时和继时实验任务,探讨语言表征在颜色类别知觉中的作用。实验-刺激同时呈现,被试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但效应不受语言干扰影响。实验二刺激间隔呈现,被试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效应在语言干扰时消失。实验三采用继时任务,没有语言干扰,在刺激呈现间隔(SOA)小于300ms时效应不显著,大于等于300ms时效应显著。研究提示类别知觉效应的机制取决于任务要求和被试无意识的认知策略。在同时任务中效应来自知觉过程本身,在继时任务中效应来自语言编码。继时任务中效应量随军SOA变化,说明语言表征由上至下地影响知觉加工,类别知觉是一个动态过程。

网络调查参与意愿形成的心理影响因素研究339-345

摘要:足够的网络调查回复率是确保网络调查结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研究缺乏从心理因素视角对网络调查参与行为的考察,且缺少一个较为完整的整合多个心理因素的模型用于解释调查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整合模型,考察了主题卷入、主题敏感性、信任调查者、调查者声誉和道德规范等心理因素对被调查者网络调查参与意愿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主题卷入、信任、声誉和道德规范等对被调查者的网络调查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调查主题敏感性对参与意愿的预测作用在网络调查中不显著。

长时重复启动范式下言语理解中的信息表征346-353

摘要: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其互动策略354-358

摘要:采用自编的“互动教育效果及影响因素问卷”,对电大金融类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在远程开放环境下的学习特征及其差异。结果显示:该问卷包括“教学艺术”、“活动吸引力”、“材料丰富性”和“途径便利性”等四个因子,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目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整体状况有待改善。在这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互动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成就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调节效应——以护士为例359-364

摘要:采用认知评价视角,在工作压力研究中引入成就目标导向,着重分析了成就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对357份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调节效应,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的联合调节效应。结论认为:高绩效目标导向倾向于增加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形成过程中学习目标导向调节效应是否起效有赖于绩效目标导向。

日本大学生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兼与中国大学生比较365-370

摘要:使用自由分类法探查了300名日本大学生对11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两大类4个子类:(1)暖色;(2)白色;(3)暗色;(4)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包括两个维度:(1)亮色/暗色;(2)暖色/冷色。日本大学生基本颜色词概念结构的维度和对颜色词的分类与中国大学生明显不同,反映了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

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启发式加工及产生根源371-377

摘要: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逐步揭示了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根.源。实验1研究表明,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利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加工信息的结果。实验2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使用两种启发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大众和专家的刻板印象:他们总是认为大众和专家的决策是正确的。

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盲的改善作用378-384

摘要:无意视盲是注意捕获失败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可以影响视觉注意的捕获。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能否影响无意视盲。本研究采用了静态无意视盲典型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工作记忆对无意视盲的引导作用以及在不同知觉负荷下引导作用的自动性,进而研究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盲的改善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当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属于同一类别时,对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显著高于当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情况,说明在纯语义的水平上工作记忆内容可以引导视觉注意捕获,进而改善无意视盲。实验2发现,当知觉负荷由低到高变化时,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同类属时,觉察率无显著变化,说明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盲引导不受知觉负荷的调节,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