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渔业现代化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shery Modernization

  • 31-1737/S 国内刊号
  • 1007-9580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渔业现代化是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渔业现代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水产养殖工程、渔业信息化、渔船与捕捞、水产品加工

渔业现代化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集聚式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设施的应用与分析1-5

摘要:通过对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现有集聚式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设施的结构形式、工艺流程及发展状况进行的考察和总结,从设施材料、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建设周期、投资及生产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介绍了该养殖设施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其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优化设施结构及工艺流程.以期规范和提升工艺技术,促进集约化设施养殖技术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虾高位池中央排污口装置排污效果研究6-11

摘要:高位池通常采用中央排污口排污,排污口上的排污装置是高位池的重要部件,其构造直接影响排污效果,是高位池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传统排污口排污易堵塞和无法吸排底部沉积物的问题,研制了侧排式排污口装置SC-1、SC-2和顶排式排污口装置SD-1,在生产中应用并实测其排污效果.试验采用分时段测定排出口流速和总氮的方法,研究3种新型排污口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养殖前期,SC-1型和SC-2型排污口装置的排污性能均优于SD-1,侧排式排污口装置的单次累计排氮量比顶排式的提高18.9%(P〈0.05).通过改进中央排污口装置构造,可显著提高排污效率.研究表明,侧排式排污口装置对构建低换水率高位池对虾养殖模式、实现低换水量养殖,具有积极意义.

用于海水鱼养殖池除氮的DHS-USB循环水系统11-11

摘要:开发了由降流式挂海绵(DHS)反应器与上流式污泥床(USB)反应器组合构成的一个除氮循环水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一个海水鱼养殖池,用以评价其除氮能力并确定脱氮反应的最佳C/N比.随着该系统的启动运转,海水鱼养殖池中的硝酸盐氮浓度保持在30mg/L以下,而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则维持在0.1mg/L以下.

基于荧光效应和调色板均衡化的小球藻自动计数方法研究12-15

摘要:为实现藻类的自动计数,以小球藻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荧光效应和调色板均衡化的小球藻自动计数方法.首先对小球藻荧光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将真彩色小球藻荧光图像转换为256色图像,再采用调色板均衡化算法增强小球藻荧光图像对比度,并利用基于调色板的阈值分割算法将目标藻类与背景进行分割,同时进行计数.结果表明,该计数方法能够避免杂质影响,直接对藻类彩色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和阈值分割,可以增强图像对比度,避免彩色图像灰度化过程中图像信息损失;采用连通区域标记方法结合连通区域的大小识别低重叠度藻类,可降低重叠藻类对计数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小球藻的计算准确度.研究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针对藻类彩色图像的自动计数,且对小球藻的计数精度准确率达到95%以上,高于只使用灰度图像计数的方法.

基于物联网和GIS的水产养殖测控系统平台设计16-20

摘要:针对水产养殖水质多参数监测的需求和现有水质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产养殖测控系统.通过整体性能的研究分析,设计了测控系统平台的3层体系架构(传感控制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出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以及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根据采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等要求,提出WiFi网状组网的配置方法,设计了系统硬件的供电模块;研究了本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和控制模块软件系统;通过网络丢包率测试和水质溶氧量分析,验证了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在溶氧超出范围后自动控制增氧机,有效地调节池塘溶氧量.相比于传统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和GIS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水质环境的远程无线测控和区域化水产养殖管理,因此能够大大推进水产养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发展,适应水产养殖的需要.

将生物炼制副产品和天然生物残屑用作长牡蛎稚贝的食物来源20-20

摘要:探索大型藻类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潜在可能的新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海洋性生物燃料尤其是大型藻类生物燃料与陆生生物燃料相比有许多优势,包括减少淡水资源和土地使用上的竞争.糖类可从大型藻类中提取,并通过厌氧消化和发酵制成生物燃料.该制取工序生成大量的废弃生物物质,如能对其加以利用,可提高生物炼制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21-26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使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原型机进行了改进设计及性能测试.通过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简化和采用非接触式换向的水面行走机构,使得来回行走更加灵敏.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当光照度为17000Lx,转速可达到34r/min.光照度越强,叶轮转动越快,其增氧效率也越高.在输入电压24V时,选用8.2kΩ和2kΩ电阻进行分压,可以使控制电压达到4.7V.对光敏传感器进行的优化结果表明,选用4.2kΩ光敏阻值,在低光照强度下能够达到最低20r/min的转速要求,遥控距离可达到45m,平均运行时间可达6h/d左右.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单元模块,以及更加便捷的水面行走机构,不仅实现了原型机的全部控制要求,还降低了材料成本费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增氧机性能稳定可靠,适于在池塘养殖中推广.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非参数估计的蟹苗数量估算方法研究27-32

摘要:养殖池内蟹苗的数量估计在蟹苗养殖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现有的数量估计方法操作复杂且实用性不强,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非参数估计的蟹苗数量估算方法.首先在养殖池内分水层采集视频,通过背景建模得到前景图像,并使用分水岭算法和轮廓提取得到视频中的蟹苗数量,并作为样本数据,然后通过核密度估计得出概率密度函数,最后结合该函数和样本数据估算出池内蟹苗数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容积约为1000L、蟹苗密度100~160只/L的小型蟹苗养殖池,估算蟹苗数量的平均正确率为82.14%.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采集视频过程的操作繁琐、幼苗转移的问题,而且能够避免图像处理过程中部分背景杂质的干扰.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到虾苗和鱼苗等生物的幼苗估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行性.

引导遥控潜水器沿养殖网箱潜行的水声仪器的试验评价32-32

摘要:超短基线(USBL)系统和多普勒计程仪(DVL)系统一般都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导航与制导,就它们对通过遥控潜水器(ROVs)对养殖网箱作检查的支持能力进行了测试.针对这-新用途及其操作要求,对来自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研究.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33-38

摘要: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絮团技术(BFT)具有净化水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及病害防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与培养、生物絮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BFT能够改良水质、节约养殖用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将BFT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生物絮团含量,避免生物絮团的过量沉积,并能提高水质改良及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非洲鲶鱼稚鱼养殖生产对亲鱼繁殖能力和鱼卵及仔鱼质量的影响38-38

摘要:本研究对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非洲鲶鱼稚鱼养殖生产给鲶鱼亲鱼繁殖能力和鱼卵及仔鱼带来的影响做了评价.对两种亲鱼养殖系统(即生物絮团系统和对照系统)做了比较.在生物絮团系统中,定期添加有机碳源(糖蜜,C/N为10)以促进作为生物絮团主要成分的异养微生物的生长,对照系统则不添加糖蜜.

双层网底鲆鲽网箱耐流特性的数值模拟39-44

摘要:双层网底鲆鲽网箱的网底结构在水流作用下会发生倾斜与转动.为确保网底结构的安全,需对其耐流特性进行动力分析.为此,根据有限元法建立了流场中双层网底网箱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双层网底的最大位移与倾角进行研究,并将双层网底的计算结果与单层网底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流速的增大,上层网底与下层网底的倾角逐渐增加,并且两层网底的倾斜方向恰好相反.研究发现,当实际海区流速超过93cm/s时,双层网底网箱的上、下两层网底会发生接触碰撞,从而影响网底的稳定.此外,双层网底网箱的下层网底位移要大于单层网底网箱,但其倾角却小于后者,这可能与双层网底网箱的上层网底设计有关.

拓宽拖网渔获大小捕捞选择性的视野44-44

摘要:由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渔业建模模型引发了对商业性渔业中的替代捕捞模式的讨论,特别是在平衡捕捞这一更大背景下的讨论.但这些理论方法所提出的替代性资源利用模式往往在目前像拖网等捕捞渔具的捕捞选择性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

金枪鱼电浮标卫星通讯与数据压缩实现45-50

摘要:针对目前海上渔船与流放在海面的浮标远距离通讯传输时存在信息易丢失、通讯费用高以及数据显示终端不够友好等诸多问题,对卫星通讯终端(IDP)的数据结构与哈夫曼压缩算法展开研究.采用图像分级式哈夫曼编码压缩方法,利用卫星信号收发服务器提供中转,对卫星回传的40组典型数据进行编码解码试验.结果显示,通讯数据流量最高压缩比达到0.58,平均节省通讯成本40%,客户端人机界面友好,实现卫星定位与浮标各项参数的实时显示,控制命令延迟时间仅为5s.最终将压缩算法部署在卫星通讯终端并实时接收远程数据后,控制命令收发数据包完整、无丢帧,声呐探测图像清晰可辨,数据包压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浮标已经应用至南海部分金枪鱼围网渔船,渔船可以通过船载客户端与浮标实现有效通讯并实时接收金枪鱼鱼情信息,通讯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水下LED集鱼灯灯载视频系统设计51-54

摘要:为实时获取光诱捕捞作业时水下鱼群状态的视频信息,设计了一款水下LED集鱼灯灯载视频系统.该系统在结构设计上以水下LED集鱼灯为载体,在其内部嵌入了一套数字视频解决方案;在信号处理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调制,以克服电力线上的杂波和电流信号固定脉冲对视频信号的干扰;在通信设计上以电力载波(PLC)方式作为视频信号传输方案.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对其信号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电力线标称截面积6mm^2、长度30m时,系统延时3ms,丢包率0%,实际传输速率为8000Kbps.系统在不改变集鱼灯结构的前提下,添加了视频拍摄功能,且无需单独增设视频传输线,可作为光诱渔船上的辅助渔捞设备使用,也可拓展应用于鱼类行为实验中.

气泡幕对许氏平鲉的阻拦效果研究55-60

摘要:气泡幕可作为海洋牧场鱼群控制的技术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改变气泡幕在水槽中的相对位置和试验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的密度来观察许氏平鲉的行为反应,运用了观察法、对照试验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了气泡幕对不同密度下的许氏平鲉的阻拦效果.结果显示:1)试验鱼20尾时,气泡幕的位置分别设置在矩形水槽长的1/4、1/2和3/4处(鱼的密度为12.52、6.26、4.17尾/m^2),阻拦率分别达到了98.2%、88.4%和92.9%,阻拦效果明显.2)气泡幕设置在水槽长度方向的1/2处,试验鱼分别为5尾、10尾、15尾和20尾时,气泡幕阻拦率分别达到了100%、85.7%、100%和88.4%(鱼群密度分别为1.56、3.12、4.69、6.26尾/m^2),阻拦效果良好.3)由于阻拦率较高,试验鱼群密度和阻拦效率没有明显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投放许氏平鲉的海洋牧场鱼群控制技术以及取水口拦鱼技术提供参考.

使用加速度数据记录器确定鱼类放生后的死亡率、行为和恢复期60-60

摘要:目前全球鱼类资源的衰退引起了对渔业捕捞活动和捉放式捕鱼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质疑,推动了对总捕捞压力进行量化的努力.鱼捕获到船上后的死亡率相对容易获得,但精确地评估放生后鱼的死亡率和亚致死行为影响已被证明是困难的.加速度数据记录器(ADLs)是鱼类放生研究中的一个有用工具,但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渔船装备技术存在问题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61-64

摘要:全面分析了我国渔船装备技术水平落后,远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建设的总体要求,难以满足提升海洋战略地位迫切需要的现状.深度解析了渔船装备升级面临的矛盾:资源养护与海洋捕捞力量严重过剩之间的矛盾、渔业经济组织弱小与渔船升级发展之间的矛盾、渔民增收与渔船改造投资之间的矛盾、渔民素质与新技术的应用之间的矛盾;阐明了渔船装备技术升级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内需保增长,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公海渔业资源,有利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有利于推进渔业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社会;提出了渔船装备技术升级的对策措施是落实和完善渔船管理政策法规、推进渔船装备技术升级运行模式创新、加强渔船研发设计能力和建造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