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杂志社
分享到:

渔业现代化杂志

《渔业现代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渔业水体净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与病害防治、渔业机械及其应用、饲料与营养、水产品加工与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渔船与捕捞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9580
  • 国内刊号:31-1737/S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3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669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渔业现代化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养殖工程

大西洋鲑工厂化养殖排放水池塘的污损生物组成及次级生产力评估

摘要:为了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综合利用,以减少对环境污染,增加养殖效益,2014年7—10月对大西洋鲑( Salmo salar)工厂化养殖车间排放水池塘中底栖生物的组成和次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排放水池塘中沉积物量和底栖生物量与养殖废水的排放时间成正比;沉积物中,共检出底栖无脊椎动物4种,分别为线虫( Turbatrxi sp.)、才女虫( Polydora sp.)、小头虫( Capitella sp.)和钩虾( Corophium sp.),均为污损指示生物。其中,才女虫和钩虾的生物量和丰度与沉积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头虫、才女虫和钩虾的次级生产力分别为11.1、1149.1和702.2 g/m2 a,显著高于正常海域( P<0.05)。研究表明,该养殖废水中底栖污损生物的次级生产力高,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1-5

梭子蟹格栅式循环水养殖技术

摘要:传统的梭子蟹池塘养殖、围网养殖以及后来发展的笼养、筐养等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可控性差、劳动强度大、养殖产量低。本研究针对传统养殖方式的不足,采用格栅式单体养殖方法,有机组合生物净化水处理单元,构建了温室大棚梭子蟹格栅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研发了具有“防止互残、遮阳保温、增氧去污”等性能的梭子蟹养殖新模式。结果表明,格栅式养殖池放养梭子蟹C8~C9期大规格苗种,经113 d养成至C11~C12期商品蟹,平均甲宽168 mm、平均体重253 g,存活率75.4%,养殖平均产量3.054 kg/m2。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采用温室大棚格栅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能有效延长梭子蟹的生长期,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和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6-10

沟域水产养殖水体净化研究

摘要:针对北京怀柔渤海镇沟域水产养殖中饵料利用率低、氮磷流失严重造成的水体中氮磷含量高、流域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并建立一套集“源头净化—过程消减—尾水深度处理”的养殖水体综合养护示范工程。该工程通过生物絮凝沉淀池+纳米功能陶粒生物菌种处理池以及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分别对养殖用水和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养殖用水除总氮( TN)以外均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养殖废水则除TN外可稳定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通过种植植物等使水体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处理后TN不达标可能是由于有机物浓度低和DO浓度较高等限制了反硝化作用。
11-14

冬季罗非鱼循环水暂养系统研究

摘要:为探索解决罗非鱼越冬问题,开展了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暂养的试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吉富罗非鱼( Orc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室内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罗非鱼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整个养殖周期内,罗非鱼养殖系统环境稳定、水质稳定良好。结果显示,系统养殖负荷总量从1024.2 kg增长到2309.1kg,鱼体平均体重由(170.7±10.8) g增重至(385.5±7.5) g,养殖密度由(22.9±3.5) kg/m3增加到(51.5±4.2) kg/m3,存活率达99.8%,饵料系数1.35。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水体进水口总氨氮0.21~0.33 mg/L,去除率20.64%;亚硝酸盐氮0.067~0.13 mg/L,去除率13.82%;溶氧6.5~7.4 mg/L,pH8.15~8.65,水温23.9~24.7℃。研究表明,罗非鱼生长状况良好,系统中各水质参数符合养殖要求。循环水养殖系统用于罗非鱼冬季暂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5-19

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摘要:为丰富二龄拉氏鱥( 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i)的生长生物学资料,研究了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对平均体长(8.56±0.78)cm,平均体质量(9.62±0.82)g的拉氏鱥,在水温变幅19.4~27.6℃条件下,经过120 d的养殖试验,体长增长36.76%,体质量增长179.63%。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81 L3.2992,R2=0.9883。体质量日增重在试验60~90 d时最高(0.23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在试验30~60 d时最高(48.26%)。试验期间,生长常数和生长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在试验30~60 d时最高;试验鱼肥满度从试验初到结束一直小幅升高,变幅为1.5284~1.6710;生长离散60~90 d较大,试验末期较小。结果表明,池养二龄拉氏鱥生长为异速生长型,其体质量增长快于体长增长;特定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关系密切,水温23.5~27.6℃为生长适宜水温。
26-29

基于 NAR神经网络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针对用传统机理建模不能满足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变化预测的问题,引用非线性自结合的时间序列网络,建立了基于NAR神经网络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预测模型。采用2014年6—10月养殖塘口检测的亚硝酸盐的数据建模,建立了用于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模拟的NAR神经网络,并利用2014年11月的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趋势,模拟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016 mg/L,纳什效率系数为0.72。研究表明,基于NAR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预测中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态描述能力,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预测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
30-34

西班牙从蟹废料中制取荧光生物材料

摘要: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碳水化合物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利用瓜达基维尔河中的红蟹的蟹壳及蟹废料成功获得了荧光生物材料。科学家们从甲壳类水产品加工厂获得原料,提取尤其是来自蟹壳的壳聚糖,通过在壳聚糖中添加其它化合物从而使其具备荧光特性。 该荧光生物材料可成为一种生物传感物质,用于快速而精确地探测出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内含污染物,或者“照亮”其中的细胞,使它们在电子显微镜下变得可见。在蟹加工废料中,含有高达13%的几丁质,而几丁质是壳聚糖的前体。在每年持续60 d的生产季中,蟹加工业每天会产生约8 t的湿加工废料。科学家们通过该方法,对水产品加工废料成功地进行了再利用。
34-34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品加工

不同养殖模式对斑石鲷鱼肉品质的影响及分析

摘要:以海水网箱养殖和海水工厂化养殖斑石鲷( 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肉品质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其不同部位肌肉的质构参数(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等)的差异,并对两种养殖模式下鱼肉的pH、水分活度、电导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的斑石鲷鱼肉pH和水分活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导率有显著差异(P<0.05)。质构参数中,两种模式的斑石鲷鱼肉的硬度、弹性和胶着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聚性、咀嚼性和恢复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的养殖条件下斑石鲷鱼肉的品质特性有较大差异,总体上,网箱养殖的斑石鲷鱼肉品质要优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鱼肉品质。
35-38

黄鳍金枪鱼稚鱼首次成功实现转海养殖

摘要:日本近畿大学、美洲国家热带金枪鱼委员会( IATTC )合作展开的联合研究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最新进展。在IATTC位于巴拿马的Achotines实验室,最近成功地将黄鳍金枪鱼稚鱼从实验室养殖池转到海上网箱养殖。这是黄鳍金枪鱼稚鱼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转海养殖。转至海水网箱中养殖的稚鱼是人工养殖状态的黄鳍金枪鱼亲鱼所产之卵孵化后52 d大小的稚鱼,其体长9~13 cm。该联合研究项目始于2011年初,并将持续到2016年3月。该项目在黄鳍金枪鱼和蓝鳍金枪鱼的生殖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早期发育等的比较研究上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结果,对这两个物种的保护与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38-38

一株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紫外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

摘要: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其富含蛋白质,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抗氧化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筛选了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Hy-7,以其发酵水产加工废弃物得到了较高的抗氧化肽产率。以此为出发菌,采用紫外线诱变的方法筛选出1株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Hy-743,以鲅鱼加工后的废弃物为原料,接种该菌株进行发酵。该突变株较未经紫外线诱变的出发菌蛋白酶活力提高了40.1%,酶解物总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0.2%。经遗传稳定性测定,该突变株在传代8次之后其遗传稳定性仍然良好。对菌株Hy-743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培养基初始pH6.6、菌龄26 h,接种量2%、料液比1.7 g/50 mL。筛选出的菌株酶活力较强、遗传稳定性好,可以用于发酵水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制取抗氧化肽。
39-43
渔业现代化杂志渔船与捕捞

导管桨拖网渔船的机桨匹配设计软件开发

摘要:拖网渔船作为一种多工况船舶,其拖网状态和自由航行状态的设计要求不尽相同。为了提高该类渔船的燃油利用率,并使主机和螺旋桨的匹配更方便、高效。基于MATLAB程序语言,开发了采用导管桨(拖网)渔船的机桨匹配设计软件。该软件创建了渔船、导管桨、主机三大数据库后,基于导管桨图谱设计理论,可以完成拖网渔船的机桨匹配设计,并能根据拖网渔船各自的特点分别计算出对应的齿轮箱减速比,同时自动生成机桨匹配设计计算书。通过对42 m级拖网渔船的应用,验证了该软件适用于导管桨拖网渔船,且具有计算精度高、使用方便快捷、使用者上手简单三大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44-47

基于 ANSYS WorkBench的围网理网机优化设计

摘要:针对中国围网渔船作业机械化程度低、起放网速度慢等问题,围绕加快围网网具整理速度,提高整体作业的效率,开发了1.5 T围网理网机。利用CREO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理网机实体模型,并将建好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对理网机作业工况位置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最大应力结构部件进行优化分析设计,最终得到结构合理、强度满足安全系数的理网机部件参数。
48-51

舷侧起网滚筒中鼓形齿轮的有限元分析及其参数优化

摘要:目前舷侧起网滚筒间采用万向节联轴器的传动方式,联轴器中的鼓形齿轮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的问题,为此探索研究以类鼓形齿轮代替鼓形齿轮的可行性。利用WorkBench软件分别对鼓形齿轮和类鼓形齿轮,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针对不同轴线交错角(δ)状态下的接触应力和应变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当δ在0~2°时,舷侧滚筒仍能正常可靠地工作,没有出现棱边挤压现象,侧滚筒的传动结构中可以用类鼓形齿轮替代鼓形齿轮。同时还研究了位移圆半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对于同一型号的类鼓形齿轮而言,随着位移圆半径的增大,外齿圈和类鼓形齿轮的应力都随之减小,而类鼓形齿面的接触应力也随之减小。研究表明,使用类鼓形齿轮(位移圆半径0.072 m),其工作性能和起网效果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52-55
渔业现代化杂志资源与环境

基于 GAM 的阿根廷滑柔鱼 CPUE 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摘要:根据2013年渔季在阿根廷外海公海海域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表温、水深和流速等环境数据,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夏秋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与时空因素、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GAM模型对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56.10%,其中作业日期、表温、水深和流速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准则,包含上述4个显著变量的广义可加模型为最佳模型,其pseduo系数PCf值为0.487,AIC值为660.68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各环境因子(海水表温、水深和流速)中,水深与研究区域CPUE的关系最为密切,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阿根廷外海公海)适宜水深为分别为100~120 m和250~500 m,适宜表温为8~14℃,最适表温为12~14℃。 G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PUE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作业日期>水深>表温>流速。
56-61

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摘要: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但由于对放流技术及后续管理研究不充分,增殖放流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增殖放流效果不明显。为指导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工作,获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相关文献与案例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因素中的关键点和择优应用的措施与经验:确定适宜的苗种放流规格范围及放流数量,选择适宜的放流生境;确保放流的苗种强健无病,采用适宜的苗种运输与放流操作方式;确定适宜的放流时间;加强增殖放流后期的管理,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好放流水域和放流种群等。
62-67

德国开发可减少鱼糜生产中鱼肉纤维损失的分离技术

摘要:在生产鱼糜的过程中会造成鱼肉纤维的损失,而德国Flottweg公司的现代化分离技术可以解决该问题。鱼糜是一种富含鱼类蛋白的海产品,它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气味或风味,其水分和蛋白质含量高。这些特性使之成为海产品加工业中用来生产制作许多种产品的一个完美的原料。最初生产制作鱼糜时使用的原料是阿拉斯加狭鳕,鱼被去骨、切碎,然后在添加盐的水中进行漂洗,结果成为鱼肉液体,随后进行筛滤,再在螺旋压榨机中压榨。通过添加山梨醇和磷酸盐,压榨后的原料具有了粘性质地,可锁住相对多的水分。在添加水分之后,鱼糜原料就成为了富含水分和蛋白质的物质。在鱼糜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不同的漂洗阶段。在一个一般规模的鱼糜生产厂中,这些漂洗阶段的平均用水量达30 m3/h。而鱼肉纤维也在漂洗过程中流失了,流失的固体占总重的0.25%。按此计算,一个一般规模的鱼糜生产厂,每小时损失的鱼肉纤维总计将达210 kg。而采用离心机的现代化分离技术是解决鱼肉纤维流失的一个理想方法。在鱼糜脱水阶段以及鱼糜压出液澄清阶段均可采用卧式螺旋沉降式离心机。而Flottweg公司宣称,自从使用了卧式螺旋沉降式离心机,鱼糜产出率最高提升了50%。
66-66
渔业现代化杂志综述与专论

我国渔业装备科技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渔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推动下,渔业装备科技围绕现代渔业建设的要求,不断融合现代工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超过国外渔业发达国家,极大地支撑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为渔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重点介绍了“十二五”以来我国池塘养殖装备、工厂化养殖装备、网箱养殖装备、渔业船舶、捕捞装备和加工装备等主要渔业装备的科技发展状况,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比较,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68-74
渔业现代化杂志国外渔业文摘

太平洋江蓠陆基养殖生产系统的温度建模

摘要:太平洋江蓠目前在美国加州戈利塔的陆基养殖池进行养殖生产,流人生产系统的海水温度很少能达到可提供江蓠最佳生长的21~28℃。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各种可能的江蓠养殖系统设计方案,以常年保持适宜江蓠生长的最适水温,实现这种海藻的最大化生长。构建并校正了一个养殖生产模型。模型所用实验系统由6个水池组成,其中3个覆盖有保温泡沫和透明聚乙烯盖子(实验组),另外3个则没有覆盖(对照组)。在大多数天气条件下,该模型表现出预测的准确性和足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一个简单模型来预测养殖系统运行结果是可行的。一般情况下,在冬季利用透明聚乙烯盖子和保温层难以将养殖海水温度升高到江蓠最适生长温度。在其它季节,可接受更多太阳能辐射的时候,或许可以采取这种方法,从而延长江蓠的最适生长时间。
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