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杂志社
分享到:

渔业现代化杂志

《渔业现代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渔业水体净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与病害防治、渔业机械及其应用、饲料与营养、水产品加工与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渔船与捕捞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9580
  • 国内刊号:31-1737/S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3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669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渔业现代化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养殖工程

工艺条件对海水小球藻电解絮凝效果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电解絮凝采收微藻的效果和工艺条件,研制了一套试验用电解絮凝采收微藻的设备,以采收率和浓缩倍数为指标,探索电解絮凝采收微藻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不同电极插入深度与藻液体积的比值、pH、极板间距、通电时间和极板电压条件下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pH、极板间距和极板电压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电极板插入深度与藻液体积的比值为22.0~37.5/m2、pH7.00~9.00、极板间距5.0~9.0cm、通电时间20—30min、极板电压12~14V时,较有利于小球藻的电解絮凝采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藻液pH对小球藻的电解絮凝作用显著,影响次序依次为藻液pH〉极板电压〉极板间距,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0、极板电压13V、极板间距5.0~7.0cm,采收率可达80%以上。
1-5

养殖模式和环境因子对象拔蚌生长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象拔蚌(Panopeagenerosa)不同养殖模式下多种环境因子的分析,筛选出象拔蚌适宜养殖模式,并分析了影响象拔蚌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比较了养殖笼和养殖箱两种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前者可立体利用养殖水体,节省空间和养殖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大规模养殖;后者更好地模拟了象拔蚌埋栖特性,饵料充足情况下生长速度要比前者快,并且能更好地躲避敌害。分析了象拔蚌生长过程中的多项环境因子,在满足象拔蚌生长所需的水温条件下,养殖箱与养殖笼中的象拔蚌体重与浮游植物特别是中肋骨条藻的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养殖箱中象拔蚌体重以及养殖笼中象拔蚌壳长、体重均与亚硝酸盐氮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象拔蚌的生长受养殖模式、环境中的亚硝酸盐水平以及浮游植物丰富程度的影响。
6-10

饵料种类、密度和pH对不同规格黑蝶贝滤水率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黑蝶贝(Pinctadamargaritifer0)的滤食特性,利用一次性加入饵料的方法,设置4种个体规格、5种单胞藻饵料、5个pH梯度和饵料密度梯度,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黑蝶贝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显示:船’随体重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回归拟合方程:FR'=-0.000359x。-4+0.074x-2.272,R2=0.854;黑蝶贝对5种单胞藻饵料的滤水率大小次序为:小球藻〉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FR’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到pH为8.6左右时开始下降,其拟合关系为:FR'=-0.331x2+5.621x-23.198,R2=0.739;FR’与一定饵料密度范围内呈明显的峰值变化,饵料密度为4.38×105 Cell/mL时达到最大,其拟合方程为:FR'=-0.234x2+2.036x-2.959,R2=0.852。通过可知,饵料种类、pH、饵料密度和规格对黑蝶贝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
11-15

微拟球藻高pH沉降采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其培养基的循环利用

摘要:针对微藻采收成本高的难题,以一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sp.)为研究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藻株的高pH沉降采收技术,并初步评估其培养基的循环利用。结果显示,藻株培养液的细胞密度、沉降pH及处理时间3种因素对其生物量采收率(BRR)具有显著影响。预测最优采收参数为:藻细胞光密度OD_750=2.08;沉降pH=12.20;处理时间12h,预测BRR为98.97%,验证实验实测BRR为98.31%。采收藻细胞后的上清液经过滤、pH调整及营养盐补充后,探究高pH采收后的培养基上清液的循环利用。与新鲜培养基相比,高pH采收回收培养基中的藻细胞生长和油脂含量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总脂分级特性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该藻株的高pH采收及其培养基的回收利用方法具有可行性。
16-22

1~2龄裸盖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参数分析

摘要: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以30尾全长35~50cm,体质量400~600g的养殖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为实验材料,对其外部形态、可数可量性状及消化道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初步研究了裸盖鱼的种质特征。裸盖鱼呈梭型,背面为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全身覆鳞;第一背鳍16—18,第二背鳍12~14,腹鳍6—7,胸鳍14~16,臀鳍15~16,侧线鳞144—170,上鳃耙5—6,下鳃耙14~16,脊椎骨57~61,幽门盲囊4~6;全长/体长1.15±0.02,体长/体高5.27±0.08,体长/头长3.06±0.08,头长/吻长3.21±0.05,尾柄长/尾柄高3.19±0.17,体长/尾柄长5.46±0.20,头长/眼间距3.26±0.28,头长/眼径为6.73±0.31,肠长/体长为1.18±0.17,肠重/体重0.048±0.004,内脏重/体重0.103±0.014。1~2龄裸盖鱼种质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裸盖鱼的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23-27

用于底播扇贝存量调研的水下视频装置设计与试验

摘要:针对目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海底资源存量调研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统计数据误差大、对海底破坏严重及能耗高等问题,提出将水下视频技术应用于底播扇贝资源存量调研,并设计了水下视频装置。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应用水下视频装置对底播虾夷扇贝资源存量调研,优化了海上调研作业模式,用工量、劳动强度与危险强度大幅降低,且海上调研作业时间较网具捕捞调研缩短了约49.3%;海底资源存量调研数据客观真实,避免了碎贝现象,且对海底无破坏性;经济性显著,调研船舶耗油量降低了约51.2%,调研费用减少了约73.1%。同时水下视频装置所采集的视频资料,可使扇贝底播与捕捞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绿色环保企业发展趋磷.
28-32

德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水产养殖的了解

摘要:虽然水产养殖有多种积极的作用,但也因其对环境潜在的负面影响以及对鱼类福利产生的后果而受到批评。对于德国水产养殖业而言,这些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及人发展途径是促进养殖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为产自国内养殖鱼品建立一个新市场可能会与道德消费主义这一趋势相适应。
31-3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残饵识别研究

摘要: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残饵与粪便的识别问题,为基于残饵浓度检测的智能投喂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残饵视频进行图像预处理,分割出残饵和粪便图像;然后根据残饵和粪便在灰度分布和形状上的差异,提取平均灰度,周长平方面积比、凸壳面积比、骨架数、对比度、逆差距6个特征;再分别运用4种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和改进的决策树算法进行残饵图像识别。结果显示,径向基核函数的SVM算法识别效果最好,残饵和粪便识别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改进离散方式的决策树算法识别率与SVM算法的识别率接近,并且实时性更好。
33-37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品加工

基于美拉德反应的狭鳕鱼排复配酶解工艺优化

摘要:为提高水产品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采用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阿拉斯加狭鳕鱼排进行复配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初始pH、温度、料液比、加酶量、复配酶比例、时间对酶解液水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初始pH7.0,温度47℃,料液比1:2,加酶量3.0%,复合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比例1:1,酶解时间3h,此时酶解液水解度可达到38.74%。进一步的美拉德反应试验研究表明,在持续酶解9h后,酶解液水解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趋势均趋于平缓,同时对关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评价差异不显著,因此最终确定酶解时间为9h。该研究可为利用狭鳕鱼排酶解液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不同肉风味香料提供理论依据。
38-45

热带金枪鱼箭形标志50年回收数据比较

摘要:在过去50年里,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众多热带金枪鱼箭形标志植入计划。通过这些计划,在太平洋、大西洋,最近主要在印度洋有140万尾金枪鱼被植入了标志,其中的主要鱼种是鲣鱼(85.8万尾)和黄鳍金枪鱼(36万尾)。有17.3万尾植入标志的金枪鱼此后被重新捕获(鲣鱼9.48万尾,黄鳍金枪鱼4.91万,大眼金枪鱼2.96万),这为取得广泛而多样的科学结论提供了重要机会。
45-45
渔业现代化杂志渔船与捕捞

渔船电力推进系统单相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推进系统在我国渔业船舶上的不断推广应用,在系统中采用三相交流PWM整流器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基本原理出发,对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方法进一步改善了四象限变流器的动态响应特征,提高了稳态控制精度。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了预测电流算法的可行性以及主电路参数选择的正确性,并在仿真的基础上,以TMS320LF2407DSP控制芯片为核心,实现了预测电流控制算法在三相PWM整流器小功率实验平台上的软件调试。试验结果与仿真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静态性能,完全能够达到四象限变流器的设计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方法。
46-49

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水动力性能分析

摘要:为提高南极磷虾单船拖网低拖速作业时的网具扩张性能,针对一种立式曲面中空式拖网网板,利用水槽模型试验测得不同迎流冲角状态下的升力系数(C_L)、阻力系数(C_D)和升阻比(K)。结果表明,C_L和K值随冲角的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C_D随冲角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升力系数最大值C_Lmax:1.436(冲角 α=30°),此时CD=0.649,K=2.213,升阻比最大值K_max=4.67l( α=10°),此时CI=0.981,CD=0.210;工作冲角范围为10°~30°时,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升力系数C_L〉0.98且升阻比K〉2.21。比较不同类型网板的水动力性能,南极磷虾拖网网板具有阻力系数较低、升阻比较高的优点,可为进一步优化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50-54
渔业现代化杂志渔业装备

重力式网箱浮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摘要:利用离岸网箱进行水产养殖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离岸区域海况条件恶劣,浮架结构的安全性对于网箱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研究网箱浮架结构在动态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有限元法利用PIPE单元建立了浮架的数值模型,并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该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基于该模型,重点分析了网箱的连接构件数量和个别锚绳发生断裂对浮架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浮架结构连接处的应力值、变形值以及浮架的变形模式图。结果显示,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网箱浮架的受力和运动响应;连接构件数量增加时,浮架的应力和变形将会减少;当下游同侧两根锚绳同时断裂时浮架应力和锚绳力最小。研究表明,动力特性是结构优化分析的重要依据,24套连接构件的浮架应优先使用。
55-59

提高长尾鳕声学目标强度与其体长关系的速算能力

摘要:长尾鳕渔业是新西兰最大的一个渔业。产卵长尾鳕的声学调查为长尾鳕资源的信息管理提供资源丰度指数。使用声学方法估算鱼类资源量,需要掌握一条鱼的声学反射,通常称为声学目标强度(TS)与该鱼体长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此提供了使用安装在拖网上的声光系统(AOS)实地采集到的单条活长尾鳕的声学目标强度数据。
59-59
渔业现代化杂志资源与环境

浙江诸暨三角帆蚌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环境

摘要:2011年8月29日-9月1日采样分析了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10口三角帆蚌(晰riopsiscumingii)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和理化环境因子。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池塘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51属(种),优势种为平裂藻、微囊藻、腔珠藻和栅藻;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71-8.01×10^8cell/L,71%~97%为蓝藻。池塘内的透明度(SD)平均值为33cm、溶氧(DO)为4~12mg/L、总氮(TN)为1.933~4.062mg/L、总磷(TP)为0.154~1.010mg/L、高锰酸钾指数(COD_mn)为6.49~10.06mg/L,说明三角帆蚌养殖池塘具有DO较高,SD、TN、TP、CODM_mn和TN/TP较低的特点。RDA分析显示水温是影响池塘中浮游植物常见种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说明相近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接近。鉴于所调查的池塘内TN、TP、COD_mn和TN/TP较低,建议适当增加杂食性鱼类放养密度和配合饲料投喂量并降低鸭粪施肥量。
60-66
渔业现代化杂志综述与专论

渔业生态足迹指数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用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消耗的有效工具,渔业生态足迹是用于分析评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方法。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和渔业生态足迹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渔业生态足迹模型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在渔业资源研究领域的应用;概括了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计算方法,评述了渔业生态足迹指数计算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中渔业生态足迹指数计算结果的具体应用。同时简要分析了我国渔业生态足迹的研究状况及近期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就渔业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67-71

粘土颗粒可帮助养殖者解决致命的浮游生物水华

摘要:当养殖水体发生浮游生物水华时向其中撒人粘土,成为新加坡养殖者的一个救命手段。粘土絮团就是通过向水体中布撒粘土颗粒,让粘土颗粒能够在结成团并沉人海底前与浮游生物相结合。这是新加坡养殖协会将向新加坡农粮兽医局(AVA)推荐的水华解决方案中的一个。
71-71
渔业现代化杂志国外渔业文摘

过氧化氢在养殖水体中的降解动力学

摘要:养殖系统水体在进行不定期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处理时就要用到过氧化氢(HP)。因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以及因为达到消灭致病菌浓度的治剂必须不能损害养殖鱼品或生物滤器中硝化菌,因此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使用化学制剂具有挑战性。需要对水处理期间消毒剂残留的归宿有一个定量的深刻了解。
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