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杂志社
分享到:

渔业现代化杂志

《渔业现代化》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渔业水体净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产养殖与病害防治、渔业机械及其应用、饲料与营养、水产品加工与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渔船与捕捞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主办单位: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9580
  • 国内刊号:31-1737/S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3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669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渔业现代化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渔业现代化杂志水产养殖工程

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混合苗种循环水高密度培育的研究

摘要:在自行设计的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了从菲律宾引进的花鳗鲡(Artguilla marmorata)和太平洋双色鳗鲡(Angttilla bieolor pacifica)混合苗种的培育效果。结果显示:苗种存活率为87.99%,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分别为0.011g/d、1.87%/d和9.59;鳗苗培育I期放养密度对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饵料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鳗苗培育Ⅱ期不同放养密度对两种规格鳗苗的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的效果较好;鳗苗的放养密度在3638~4850ind/m^3是比较适宜的.
1-6

挪威推出安卓版鱼品新鲜度判别软件

摘要:可帮助你判别鱼品新鲜度的安卓版(Android)手机软件现在已经可供下载使用。名为“How fresh is your fish?”的手机软件以前只有iPhone专用版。该软件可帮助用户对鱼品的新鲜度进行测评,可用于评估种类繁多的不同鱼种的新鲜度。用户只需几个步骤,就能依据鱼发出的味道、鱼体表皮、眼睛和鱼鳃的外观等,通过该手机软件评估出鱼品的新鲜度。
6-6

基于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的胭脂鱼人工繁育效果

摘要:通过分析胭脂鱼传统繁育方式发展中出现的瓶颈,突出构建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模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介绍了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总设备投资约为185万元、有效养殖水面为537.5m^2工厂化循环水繁育车间的系统构成及运行模式,着重分析了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及繁育车间的运行效果。结果显示:该繁育车间各系统运行稳定,水质指标正常,催产繁育效果明显,胭脂鱼受精卵孵化率及幼苗存活率分别可达93%和92%以上;经过6个批次的繁育,年产量500余万尾;年产值近1800万元,较往年增值700余万元。车间建设费用1年即可回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备广泛的推广空间。同时,根据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译音富币鼻指出糟肿音南
7-13

不同温度条件下文昌鱼对铜离子和锌离子的耐受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文昌鱼对铜离子(Cu^2+)和锌离子(Zn^2+)的耐受性。通过净水急性毒性试验,获得了12℃、18℃、24℃、30℃和36℃条件下水中Cu^2+和Zn^2+对文昌鱼的24h半致死浓度(24hL50)。Cu^2+的24hLC50分别为0.88,0.95,0.9,0.8,0.68mg/L;Zn^2+为4.26,4.26,4,3.8,3.67mg/L。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的24hLC50,找到文昌鱼比较适合生活的水温为18℃;相同温度条件下,Cu^2+对文昌鱼的24hLC50远低于Zn50对文昌鱼的24hLC50,说明Cu^2+对文昌鱼的毒性远大于Zn^2+对文昌鱼的毒性。在试验水温范围内,超过18℃,水温越高,文昌鱼出砂率越高,存活率降低;Cu^2+和Zn^2+浓度越高,文昌鱼出砂率越高,存活率越低。
14-17

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的制备及其对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摘要:研制了一种以聚丁酸丁二醇酯(PBS)为骨料的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作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污染物质进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的挂膜时间为15d,是普通填料的一半。在水力停留时间2h下,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和普通填料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5.45%和83.65%;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5.23%和68.34%。水力停留时间对改性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污染物具有较大影响,并且其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下降。可生物降解改性填料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系统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18-22

新西兰研发成功一种具有大小品种筛选功能的捕鱼系统

摘要:由新西兰海洋研究所研发的这项新技术称为精密海产品收获(PSH)系统,该系统可以正确的筛选鱼类大小和品种,然后进行排序,最终所有被筛选过的鱼类分门别类派送至渔船的不同鱼舱中。PSH系统雏形出现于2012年4月,历经六年的时间,新西兰将其发展成为渔业新技术,并成为全球首个将此技术商业化的国家。新式渔业捕捞方式是十多年的研究结果。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业捕鱼方式,在瞬间完成鱼类的筛选,因为它会针对特定物种和鱼的大小,保护较小的鱼类,使它们通过“逃逸门户”逃生。
22-22

养殖密度与日投饵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O2积累的影响

摘要:在调查了15套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投饵量时二氧化碳(CO2)积累的影响;并选择了养殖密度不同的2套系统,通过比较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分析了CO2在系统各单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养殖池中CO2浓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R^2=0.747);系统日投饵量与养殖池中CO2浓度呈线性相关(R^2=0.5742),且当日投饵率为1.3%时,由于残饵的存在,较大的日投饲量并没有导致相应的CO2积累;同时,密度较高系统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均比密度较低系统的同等单元高。因此,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CO2脱除设施的设计,以减少CO2积累所带来的潜在胁迫。
23-27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摘要: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F)是解决当前集约化水产养殖资源和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可持续水产养殖技术之一,通过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进而实现净化水质,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及养殖对象抗病力的功能。该文从BFT的概念、组成及形成条件等方面,对BFF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总结了BFF对养殖对象的生物防治作用,并展望了BFT未来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28-33

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养殖效果

摘要:构建了鳗鲡(AnguiUa)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由玻璃钢养殖池、生物滤池等关键设施与设备组成。试验分设个体规格为19.60,8.20,2.99g/尾等3个组,各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4.92,11.33,9.25ks/m^3。养殖品种为太平洋双色鳗(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养殖周期为113d。试验结果显示:各组个体规格达74.99,25.95,7.74g/尾,各组养殖密度分别达56.89,35.63,23.68ks/m^3,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8,1.02,0.84%/d,饵料系数分别为1.28,1.25,1.42,存活率在98.9%以上。实现水循环利用率84.5%,生产1kg鳗耗水量约为0.65m^3。单位净产量的电耗与能耗分别为4.69kW·h/kg和2.01元/kg。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节能减排、养殖效果好等优点。
34-37

挪威开发出产品可直接上架销售的全自动鲑鱼加工流水线

摘要:随着海产品行业对水产养殖原料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鱼品加工设备的提供商也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在制造生产那些加工处理养殖鱼类的机器设备上。例如,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全自动的鲑鱼加工流水线,从流水线的一头进入的鲑鱼原条鱼,在另一头出来的已经是已包装好的重量固定的可置于超市货架上销售的鲑鱼鱼段。世界上最大的鱼品加工设备制造商Marel公司与挪威加工商Nordlaks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一套鲑鱼切段和机器人加载包装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进行鲑鱼的鱼段切割,并自动将鲑鱼鱼段按固定重量打包成零售包装。该套系统可以在无人工操作的情况下生产鲑鱼鱼段。它可直接用机器人将鱼段装入包装中,这与人工操作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高达20%。鲑鱼加工系统越来越尖端成熟,但鲑鱼只是鱼品加工设备制造商们目前处理的多个养殖鱼种之一。他们还正在开发用于处理养殖海鲈和养殖海鲷,以及罗非鱼和鲶鱼等养殖品种的加工设备。
37-37

集中式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测量误差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集中式养殖水质在线监测是目前池塘养殖应用比较广泛的水质检测技术之一,但由于检测方式发生改变,被检测水体经过管道输送后,水质参数可能发生变化,造成额外误差。利用对比试验,以直接采样方式获得的水质数据作为参考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采样管路下的水质数据,证明取样管道长度对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影响不明显,对温度、溶氧(DO)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设备连续运行时间长短对温度、pH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影响不明显,对DO、ORP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集中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当水泵功率在300W左右时,最佳采样距离不要超过80m。
38-41

英国公布2012年度渔业报告

摘要:2012年度英国的渔获数量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但渔获价值却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受鲭鱼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使得英国整个中层鱼类的市场平均价格下降的缘故。英国渔船在国内和国外的渔获上岸量共计627,000吨(包括贝壳类),渔获价值共计7.7亿英镑,与2011年相比,渔获量增加了5%,渔获价值下降了7%。在2011年和2012年间,底层鱼类的上岸量增加了l%。按渔船数量衡量,英国捕鱼船队在欧盟排名第六,捕捞能力排名第二,渔船功率数排名第四。
41-41

基于GPRS的紫菜养殖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摘要:紫菜养殖环境因子的监控对保障紫菜生产尤为重要。目前,紫菜养殖的环境监测由人工出海完成,出海采样受潮水限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工作时间长、检测出的数据同步性差等问题。因此,在紫菜养殖典型海区设计安装小型GPRS无线环境监测浮标进行全天候实时在线监测,详细记录各栽培海区的温度、电导率、流速、pH、照度、风速等环境因子。该系统经长时间的试运行并不断改进,具有系统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造价低廉、基本免维护等诸多优点;通过多个站点的数据比对分析,结合专项试验分析数据进行精度校正,为建立紫菜生产过程目标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奠定了基础。该系统可为示范区生产过程、重点环境效应等监测目标的测评、分析、预报及监控提供服务。
42-47

活鱼运输箱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

摘要:为保证鱼在高密度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存活,需将水体的pH、DO、温度等参数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为此研究了一套活鱼运输箱自动监控系统:使用检测仪器和传感器测定主要水质参数;通过过滤系统清除运输过程中鱼的排泄物以控制pH,通过增氧泵及复合增氧剂控制水的溶氧量,通过冷热水机组控制水的温度。最终确定了集装箱式冷水性鱼类活鱼运输的操作规程为:挑选、暂养、预冷、装箱、运输、复温。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挑选与暂养、预冷后,在鱼水比为1:2的高密度活鱼运输箱中,可以将水体温度控制在7℃以下.温度变化速度〈2℃/h,溶氧量8~13mg/L,pH6.5—8,运输时间超过72h,鱼的存活率可达95%。
48-52

基于活鱼运输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应用试验研究

摘要:为降低高密度活鱼运输水体中CO:的积累对活鱼品质和运输存活率的影响,依据车载活鱼运输工况条件,设计了配置有CO2去除装置的活鱼运输装备系统,以鳙鱼为对象进行车下48h静态试验,检测分析水体中的CO2浓度及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且与没有配置CO2去除装置的活鱼运输简易装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活鱼运输简易装备,7月测试组(运载量160kg)经过6h运输过程,C02浓度持续上升最高达169mg/L,pH持续下降最低达5.3;活鱼运输装备系统,8月试验组(2000kg),历时48h,渔箱水体c02浓度在上升到峰值90mg/L后逐渐下降,20h后趋于安全值(50mg/L),pH与CO2浓度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关系,pH在短时间快速下降后逐渐回升终至6.9以上。CO2去除装置可以有效抑制活鱼运输水体中的CO2积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其浓度并到达安全值之下,能够有效提高远距离和长时间车载运输活鱼的品质和存活率.
53-57

基于安卓智能手机的鱼类体长、体重及肥满度的测定研究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拍照测量技术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长测定方法:只要用手机的手写笔作为尺寸参照物放在黄鳝旁边,即可通过拍照测定其体长;得到体长后可通过黄鳝体长一体重的回归模型进行体重估算。研究发现:体长一体重回归模型在估算较大的黄鳝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杠杆原理的利用手机手写笔作为秤杆来准确测量黄鳝体重的方法,最后将上述方法及模型集成到安卓手机软件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安卓手机的黄鳝体长、体重及肥满度的测定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测定体长、体重及肥满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l%、4.9%及5%;该系统可准确、方便、无损地测量黄鳝体长、体重及肥满度等参数。
58-63
渔业现代化杂志饲料与营养

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大菱鲆促生长的影响。将白术、茯苓、大黄、甘草和山楂等15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A、B两种中草药制剂,在水温15.1—16.3℃下,分别按照0‰、5‰、10‰和15‰添加量投喂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12.3±16.7)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寻找其促生长作用和适宜添加量。60d的饲养结果表明:中草药A5‰添加量对大菱鲆促生长效果优于中草药A10‰、15%o添加量和中草药B5‰、10‰和15‰添加量;中草药A5‰组持续投喂20d、40d、60d,增重率比对照组高4.4%、-5.8%、-12.7%,饲料系数降低7.4%、4.4%、-10.1%,蛋白质效率提高5.1%、4.4%、-11.1%。中草药A5‰添加量组对大菱鲆促生长效果较优,但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促生长效果逐渐减弱而低于对照组。
64-68

荷兰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底拖网对鱼类有益

摘要:荷兰科学家在北海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底拖网实际上可带来某些意想不到的好处。该研究重点在于为底拖网对底层鱼类及其食物资源的影响进行建模,最终发现,底拖网可能实际上增加了底层鱼类的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并可促进目标捕捞鱼种的生长,甚至可提升目标捕捞鱼种的渔获量。荷兰科学家们认为,底拖网对海洋生境存在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但是应该将不利因素与可能存在的有益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他们所做的研究显示,当进行渔业管理决策时,对生态系统的全景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