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 31-1624/R 国内刊号
  • 1004-7220 国际刊号
  • 1.2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用生物力学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用生物力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主动健康与生物力学专栏、信息、论著、信息_致读者、综述

医用生物力学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专家论坛
人造微针与生物微针研究进展487-493

摘要:微针经皮给药技术是一种新型无痛输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微针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人造微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了生物微针的研究概况,讨论了人造微针与生物微针存在的差距。由于受现有加工技术的限制,人造微针无法加工出像生物微针那样完美的微纳结构,在材料上也无法像生物微针那样的优化设计;此外,人造微针在刺入方式上也与生物微针有差异,不能像生物微针那样在刺入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种条件实现主动控制。人造微针要真正达到生物微针那样完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论著
第二代数字化人体骶骨纵形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494-501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骨盆后方张力带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Denis3类骶骨纵行骨折的术后稳定性和力学相容性,为不同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第23号”CT和MRI,构建完整骨盆有限元模型,骶骨I、Ⅱ、Ⅲ区纵形骨折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的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以及这3类骨折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根据腰骶脊柱三柱加载模式和骶髂关节生理运动模式采用多方案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骶骨I区骨折时,张力带钢板组(P组)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骶髂螺钉组(S组)明显增加,骶骨位移也增加。骶骨Ⅱ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s组减小,骶骨位移明显减小。骶骨Ⅲ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以及骶骨位移均比S组明显减小。结论从内固定术后稳定性、骨折愈合的力学相容性及手术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经皮骶髂螺钉比较适合治疗骶骨I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而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比较适合治疗骶骨Ⅱ区和Ⅲ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

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边缘接触效应508-513

摘要:目的研究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不同行走姿态下的接触力学行为,特别是大幅度运动可能导致的边缘接触效应。方法建立球面共型接触的髋关节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髋臼相对股骨头的倾斜状态和对股骨头施加恒定竖直方向载荷相结合,等效模拟分析人工髋关节不同行走姿态下的接触状态。结果髋臼相对股骨头倾角在小于约60。范围内增加时,其对应的最大接触压力呈下降趋势,接触面积有所增大;当倾角超过80。范围时,关节接触区域因靠近髋臼边缘,最大接触压力位置由初始接触点向髋臼倾斜方向移动了约6。~9。的位置,用以满足压力分布合力与外载荷的平衡,接触压力和分布范围有所增加。结论髋臼相对股骨头较大倾斜状态极易引起不同的边缘接触现象,置换人体髋关节产生的边缘接触问题需要引起临床外科和关节制造上的重视。

松质骨吸能特性分析514-520

摘要:目的对不同位置、具有不同受力特性的4种松质骨细观模型进行吸能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在单向冲击荷载下4种模型的吸能特性。结果根据各个模型的比吸能值,发现棱柱形细观结构模型为理想的吸能模型。为全面了解棱柱形细观结构模型的力学特性,进一步对其进行屈曲分析和扩展分析,发现1阶屈曲荷载为248.11Mpa,单元间的影响对棱柱模型影响很小。结论处于不同位置松质骨的4种细观结构模型,可根据受力特点,作为吸能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特别是可作为缓冲吸能复合材料夹层的细观模型。

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521-526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1)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呈颈腰椎较强、胸椎较弱趋势(P〈0.0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在T1水平增大,然后再次逐渐减小,至1_7降至最低,自T8开始增强,至L4达到强度最大值,L5复又降低后,s1再次增大。(2)除c5和T1外,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1)。(3)除C5/6,T12/L1和L5/$1问隙外,椎问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4)中央至外周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组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1)。(6)全脊柱终板不同节段前后强度分布不同(P〈0.01)。C3/4后侧终板强度大于前部,C5~7前后部大体持平,至Tl再次后部大于前部,经过T2~5过渡段后,自T6一L3出现前部抗压强度大于后部,L4再次相对均衡,至L5、s1出现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结论全脊柱不同节段终板和终板不同部位的强度分布与脊柱生理弯曲关系密切。抗压强度下终板高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

脱钙过程中松质骨骨量、微结构和声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527-533

摘要:目的研究脱钙过程中松质骨的超声声学参数、骨量和骨微结构的变化,以及骨量、骨微结构和声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5块长方体松质骨样本经脱脂后进行分阶段脱钙,对脱钙前样本和经每一阶段脱钙的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和超声测量,计算得到脱钙过程中骨量与骨微结构参数和超声声学参数,对超声声学参数与骨量和骨微结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松质骨样本钙的流失,骨密度、骨表面密度和骨小梁体积比不断降低,骨小梁形态参数(结构模型因子和骨小梁面积比)上升,骨小梁的厚度和数目下降,骨小梁间隙增大,各向异性程度上升;声传导速度先升后降,宽带超声衰减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松质骨的声学参数与骨密度和骨微结构都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声学参数不但与骨密度,而且和骨微结构相关,定量超声技术有望为基于超声的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种新型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的研制534-539

摘要:目的研究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为细胞力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方法加载装置基于圆形基底形变技术,采用数字式测控系统和基于PC机平台的专用软件,实现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牵张应变。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人牙周膜细胞在弹性硅橡胶细胞培养膜上的附着生长能力。采用该装置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加载1%、10%、20%拉伸应变0.5、1和24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排列的变化。结果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可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不同强度、频率和时间的拉伸应变,具有输出应变范围大、精度高、操作方便、显示直观等优点。硅橡胶膜和对照细胞培养板接种细胞1、2、4、7、8d后,MTr比色实验光吸收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弹性硅橡胶膜具有良好的细胞附着生长能力。人牙周膜细胞加载10%、20%拉伸应变24h后,细胞形态、排列发生改变,胞体呈长梭形,并成栅栏状平行排列,细胞长轴垂直于拉伸应变方向。结论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可有效地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动态机械拉伸应变,为体外细胞力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手段。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信息
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539-539

摘要: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方必须开门见、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546-546

摘要: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min。的形式。在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时加注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单位使用mmHg或cmH:0,但文中首次出现使用括号加注(1mmHg=0.133kPa)。正文中时间的计量单位表达,凡表示时间的具体数据时,数据后的计量单位应采用d、h、ra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A,“A”为斜体。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论著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547-554

摘要:目的数值模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探索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心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动力学机理。方法建立随心搏运动的局部狭窄直圆管模型模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态学,管壁为薄壁线弹性体,血流遵循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一维管流方程组,用Lax—Wendroff方法数值求解。结果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与正常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比有很大差异,血流量、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均不同。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近心端壁切应力及壁切应力梯度的变化要远大于远心端。对于有两段心肌桥的情况,它们的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距心室较远的心肌桥,其壁切应力和壁切应力梯度要大于靠近心室的那段心肌桥,且随时间的变化程度也更剧烈。结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不同于正常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近心端壁切应力及壁切应力梯度的变化要远大于远心端,从而对动脉管内皮细胞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近心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动力学机理。

基于时域太赫兹波谱法的降糖类药物分类与分析555-559

摘要:目的根据降糖类药物在太赫兹频域范围的吸收光谱,研究他们各自基团的振动频率及其共振峰,以有效鉴别各种相似药品,同时也为明确不同分子基团振荡在药理上的贡献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时域太赫兹波谱系统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6种降糖药进行检测,得到他们在0.3~3.0THz范围内的吸收谱;同时选取1.5~2.0THz范围内的分类特征数据,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分别对这些降糖药的特征数据进行鉴别。结果4种磺脲类降糖药都在1.37THz处有一明显的共振峰。根据吸收谱,能够很轻易地区分出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的差别;而在支持向量机的帮助下,4类磺脲类药物也可被100%准确区分出来。结论太赫兹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在药物鉴别、药物品质控制、化学键/功能基团识别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底硬度对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566-573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硬度基底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迁移特征的影响,研究肿瘤细胞迁移行为变化的成因。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形态学分析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不同硬度基底上HCCLM3和L02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对细胞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1)相对于极软(0.5kPa)和极硬(玻璃)基底,HCCLM3和102细胞在较软基底(4kPa)上具有较高的迁移速率和迁移净距离,且L02细胞表现出高的迁移效率。(2)HC.CLM3和L02细胞在不同硬度基底上均方位移趋势一致,较软基底上L02细胞具有较高的方向持续能力。(3)0.5和1mg/mL三维胶原基质中,HCCLM3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分别显著多于L02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加入40斗g/mL水解酶抑制剂GM6001后,HCCLM3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显著增加,而L02细胞穿透基底膜的个数显著减少。结论(1)二维较软基底上,102细胞因有较高的方向持续能力而表现出高的迁移效率。(2)三维胶原基质中,HCCLM3细胞以不同迁移模式适应周围环境,从而表现出更大的侵袭能力。

间歇牵拉应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574-579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间歇拉伸应变对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ratbonemesenchymalstemcell,rBMSC)的增殖与成骨分化效应。方法应用Flexcell-4000应力系统,将间歇拉伸应变(振幅10%,频率0.5Hz,每天作用2次,4h/次)作用于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rBMSC,加力1、3、5、7d后检测应力对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增殖及骨形成核心结合因子Cbfcd、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等成骨基因和Cbf~l蛋白的影响。结果rBMSC在间歇牵拉应力作用1d后即出现增殖速度减缓,一直延续到加力第7d,ALP和I型胶原等成骨基因的表达自加力3d后升高了3~6倍(P〈0.05),并且Cbfod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力学刺激下都出现上调。结论力学刺激在rBMSC的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适宜的间歇拉伸应变可以减缓BMSC的增殖,促进其成骨分化。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综述
下肢截肢残端肌肉萎缩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580-584

摘要:下肢截肢后残端的肌肉萎缩现象一直是困扰截肢患者临床康复和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了解其发生发展机理将对截肢手术、训练恢复方式和假肢设计的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假肢康复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围绕肌肉萎缩研究手段和模型、残端力学特征、微观病理特征、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残端特殊的生理和力学环境对于肌细胞生长以及肌肉蛋白合成分解代谢动态平衡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导致残端肌肉萎缩的根本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信息
《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第26卷I0001-I0003

《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第26卷第1—6期关键词索引I0004-I0008

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I0012-I0012

摘要:征文通知 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是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办、我国生物力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国生物流变学领域最具号召力的系列学术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多年来,两个系列会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科领域不断交叉、融合,参会代表广泛交流、合作。2012年恰值两个系列会议的共同举办年,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领域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的进一步发展、交叉与融合,两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决定于2012年10月在成都共同主办“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由四川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