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21-1253/Q 国内刊号
  • 1001-9332 国际刊号
  • 2.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应用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评述、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森林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木荷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的种源差异741-746

摘要: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浙江庆元3个区试点的5年生木荷种源试验林,选取18个代表性种源测定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值),研究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以及造林立地环境和种源生长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种源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存在很大差异,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3个区试点的叶片Δ值最高和最低种源分别相差6.9%、3.0%和3.7%.种源叶片Δ值与其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产地经度的相关性较小,表现为典型的纬向渐变模式,来自木荷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叶片Δ值较大,说明其长期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随着造林立地环境的改善和年降雨量的增多,木荷叶片Δ值显著增加.种源叶片Δ值与其树高、胸径、一级侧枝总数和最大侧枝长等皆呈显著正相关,树冠浓密的速生种源具有较高的Δ值,此外,在木荷中心产区(福建建瓯)和边缘产区(浙江淳安)分别初选出2个和4个水分利用效率高的速生优良种源,供推广应用.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不同根序细根养分浓度的影响747-753

摘要:以辽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探讨施肥对落叶松1~5级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养分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全碳浓度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各级根序全碳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前5级根序中,1级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浓度最低,N和P浓度最高;而5级根TNC浓度最高,N和P浓度最低.TNC浓度随着根序增加而升高,N和P浓度则相应下降.施肥仅对1级根组织中N和P浓度有显著影响;不同根序根组织中C/N/P具有明显差异,1级根平均C/N/P为423:16:1,5级根为726:16:1,随着根序增加,C在3种元素中的比例显著增加,而N的比例变化不大.施N肥并没有改变C的比例;但施P肥或施N+P肥均降低了前3级根(0~10cm)或前2级根(10~20cm)C和N在3种元素中的比例.

磷胁迫对不同种源枫香生长及氮、磷吸收利用率的影响754-760

摘要:基于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作为先锋树种的生态价值及南方红壤缺磷的现状,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磷水平模拟磷胁迫砂培处理枫香三叶期幼苗,研究7个种源枫香对磷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枫香间耐磷胁迫差异显著.随磷胁迫的加剧,各种源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减少,而利用率增加.高磷处理条件下,南昌和宜兴种源枫香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较高,利用率较低,南丹种源枫香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吸收量较低;低磷处理时,南昌和南丹种源枫香的磷吸收量、利用率和生物量均较高.说明高磷时,枫香高生物量种源呈高效吸收;而低磷时,则呈高效吸收和高效利用的特点,南昌种源是优良的耐磷胁迫种源,南丹种源次之;磷不是枫香的限制性养分因子,叶片△(N/P)、磷效率和生物量可作为确定枫香耐磷胁迫的指标。

低温锻炼后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对冷胁迫的响应761-766

摘要:以桑树品种“秋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幼苗在低温锻炼、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2℃3d低温锻炼明显提高了桑树幼苗的抗冷性.3℃3d冷胁迫下,12cc3d低温锻炼后的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高于对照(未经低温锻炼)处理的桑树幼苗,而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桑树幼苗迅速.在12℃3d低温锻炼和3℃3d冷胁迫期间,桑树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而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桑树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APX活性提高在低温锻炼诱导桑树幼苗的抗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盐胁迫下构树幼苗各器官中K^+、Ca^2+、Na^+和Cl^-含量分布及吸收特征767-772

摘要:将当年生构树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4、1、2、3、4g·kg^-1)NaCl的土壤中,研究其生物量积累、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K^+、Ca^2+、Na^+、Cl^-等离子的吸收、分布及运输,并观察盐害症状.结果表明:构树幼苗的叶片质膜透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根冠比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3g·kg^-1的土壤盐胁迫对构树叶片的质膜透性及檀株的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构树幼苗各器官中Na^+和Cl^-含量随土壤NaCI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K^+和Ca^2+则随之降低,叶片各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根和茎.说明盐胁迫影响根系对K^+和Ca^2+的吸收,并抑制了它们向地上部分的选择性运输,使叶和茎的K^+和Ca^2+含量下降.构树通过吸收积累Na^+和Cl^-抵御土壤盐分带来的渗透胁迫,但过量的Na^+和Cl^-积累会造成单盐毒害,作为抗盐性较高的非盐生植物,构树地上部分的拒盐作用不显著.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粗木质残体贮量及其环境梯度773-778

摘要: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兴安落叶松不同林型内粗木质残体贮量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对其环境梯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杉林粗木质残体贮量较高,为0.20m^3·hm^-2,且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呈显著性差异;兴安落叶松不同林型粗木质残体贮量在0~0.28m^3·hm^-2,其中偃松群落最高,为0.28m^3·hm^-2,泥炭藓-杜香-落叶松林最低(O),且各林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粗木质残体贮量分布格局较复杂,受多因素交叉影响;海拔、坡位等地形因子和林分年龄、郁闭度等林分条件是影响森林粗木质残体贮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二者综合作用表达了该地区森林粗木质残体贮量的空间生态梯度.

新疆伊犁河谷平原狗牙根无性系构件的生长779-784

摘要:采用随机挖掘整个无性系的方法,在新疆伊犁河谷平原2年无人工管理的葡萄园撂荒地,对狗牙根无性系进行了大样本取样,定量分析了构件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在30个狗牙根无性系中,分株数平均为(272.6±186.6)个,其中营养分株占总分株数的82.3%,是生殖分株的4.3倍;无性系总生物量为(45.4±40.0)g,其中根茎占总生物量的54.4%,营养分株占21.0%,匍匐茎占14.8%,生殖分株占9.4%;根茎与匍匐茎的累计长度分别为(5.1±4.7)m和(3.3±3.4)m、着生的芽数分别为(291.5±246.8)和(78.8±87.4)个.根茎和匍匐茎芽数与无性系的营养分株、生殖分株、根茎和匍匐茎的数量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在新疆伊犁河谷平原,狗牙根无性系主要以根茎芽实现其持续更新.

气候变暖对内蒙古地区小白杨物候的影响785-790

摘要:基于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17个小白杨物候观测站的气温以及小白杨春季和秋季物候资料,对该区小白杨春季和秋季物候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白杨始花期和落叶期变化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1982-2006年间,研究区气温呈增加趋势,该区小白杨春季物候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呈延后趋势;小白杨始花期与冬、春季气温呈负相关,主要影响因子为3—14月的平均气温;落叶期与秋季气温呈正相关,主要影响因子为8—10月的平均气温;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未来内蒙古地区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5℃~5.4℃和1.2℃~4.4℃,小白杨始花期将提前3.9~17.8d,落叶期将延后3.0~12.4d.

NaCl胁迫对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791-797

摘要:以沙棘和银水牛果2年生幼苗为试材,设NaCl浓度分别为0、200、400和600mmol·L^-1,研究NaCl胁迫对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均显著下降,且NaCl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根冠比较对照显著增加,比叶质量(LMA)略有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沙棘和银水牛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明显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先升后降.Pn下降的原因短期内以气孔限制为主,长期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试验中,沙棘幼苗在600mmol·L^-1 NaCl处理10d时即出现盐害症状,22d时全部死亡,而银水牛果可以忍耐600mmol·L^-1 NaCl长达30d以上,说明银水牛果作为引进树种,其耐盐性较沙棘更强,可能更适合在我国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短期夜间低温后番茄光合作用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恢复效应798-804

摘要:为明确短期夜间低温后番茄光合作用在常温下的恢复效应,研究了番茄幼苗经夜间15℃(对照)、12℃、9℃和6℃处理7d后植株光合作用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夜间低温处理有利于恢复期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12℃和9℃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6℃处理叶绿素含量则不可恢复;夜间低温处理并未严重抑制叶片气孔的形成,相反刺激了恢复期叶片气孔的形成与发育;6℃处理后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较松散,片层数减少.恢复7d时,夜间处理温度越低,叶绿体中淀粉粒越小、数量越少,基粒片层排列越整齐致密.另外,短期夜间低温处理促进了番茄植株叶片在恢复期的光合产物运输.

旱盐互作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811-816

摘要:采用水培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0、8.3%、12.6%(W/V))和NaCl(0、25、50mmol·L^-1)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盐胁迫,研究了盐分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沧-6001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或12.6%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25mmol·L^-1 NaCl均使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比单一PEG处理增加,同时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下降,植株各部位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在12.6%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50mmol·L^-1 NaCl对植株的胁迫效应高于单一PEG处理.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加入适量盐分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

免耕高留茬抛秧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817-822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对稻田不同层次土壤肥力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土壤中,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和常耕处理高5.33、2.79和5.37g·kg^-1;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均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最高,免耕和常耕+秸秆还田处理次之,常耕处理最低.下层土壤中,各肥力指标以常耕+秸秆还田处理较高.秸秆还田各处理微生物类群数量较高,上层土壤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成熟期其纤维分解强度分别比常耕+秸秆还田、免耕和常耕处理高26.44%、79.01%和98.15%;下层土壤以常耕+秸秆还田处理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呈表层富集特征.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强度与土壤肥力各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施用坡缕石对黄绵土中尿素氮的挥发和淋溶损失的影响823-828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施用坡缕石对黄绵土中尿素氮的挥发和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坡缕石+尿素处理能降低尿素氨挥发高峰期的挥发速率,比单施尿素处理的氨挥发损失减少了13.6%~15.0%.坡缕石施用量为0.3和0.6g·kg^-1时,降低了NH4^+-N和NO3^-N的淋溶速率,无机氮淋溶损失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减少13.7%和13.6%;而坡缕石施用量为0.9g·kg^-1时,加快了NH4^+N和NO3^-N的淋溶速率,无机氮淋溶损失比单施尿素处理增加了6.1%.施用低量(0.3g·kg^-1)坡缕石+尿素处理土壤的NH4^+-N含量比单施尿素处理提高了0.20mg·kg^-1,而施用高量(0.9g·kg^-1)坡缕石+尿素处理土壤的NH4^+-N含量比单施尿素处理降低了0.42mg·kg^-1;施用坡缕石+尿素处理土壤的NO3^-N含量比单施尿素处理增加1.24~2.52mg·kg^-1.表明施用坡缕石能减少土壤中尿素氨的挥发损失,在一定用量范围内能降低NH4^+-N和NO3^-N的淋失,提高土壤NH4^+-N和NO3^-N含量.

不同栽培制度下温室黄瓜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829-835

摘要:以连作8年温室黄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5种栽培制度,以传统两季种植黄瓜、夏季休闲处理为对照,进行3年的盆栽试验,采用第3年数据评价不同栽培制度对土壤质量指标及其相关性、土壤线虫和各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茬休闲期种植速生叶菜和青蒜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总量和蔗糖酶活性,维持了较高的Shannon-Weaver指数,减少了线虫和根结线虫的数量,增加了各茬作物产量,夏茬种植茼蒿、菠菜、青蒜后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9%、36.9%和89.5%,夏茬种植茼蒿和青蒜后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提高了7.7%和9.4%.说明填闲和轮作制度对黄瓜连作土壤质量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尤以填闲茼蒿和青蒜效果明显。

苦瓜叶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取食和产卵行为的抑制作用836-842

摘要:美洲斑潜蝇是危害蔬菜、观赏植物的重大害虫之一.苦瓜叶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000~4000μg·ml^-1)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取食和产卵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对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测试了4种萃取物对美洲斑潜蝇成虫取食和产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在浓度为1000μg·ml^-1时,处理后2d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拒食率分别是11.08%、34.89%、22.99%和0,产卵抑制率分别是0、30.91%、6.45%和0.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活性最强,当其浓度为4000μg·ml^-1时,处理后2d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拒食率和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0.95%和69.49%.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9S,23E).5B,19.环氧.19.甲氧葫芦素-6,23-二烯-3β,25-二醇(化合物1)、(19R,23E)-5β,19-环氧-19-甲氧葫芦素-6,23-二烯-3β,25-二醇(化合物2)和3β,7β,25-三羟基葫芦素-5,23-二烯-19-醛缩-3-O-β-D-吡喃葡糖苷(化合物3),3种化合物在供试的浓度(100~400μg·ml^-1)条件下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和产卵行为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400μg·ml^-1浓度时,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拒食率分别是66.89%、53.53%和78.02%,产卵抑制率分别是76.32%、58.36%和7836%.

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的风险性评估与防治策略843-850

摘要:在农田生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成灾性害虫爆发的事件多为群落内部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建立了枸杞害虫风险评估体系的2亚体系、5方面、14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并同时运用害虫风险指数法与经验公式法对宁夏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主要害虫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自生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负泥虫、构杞实蝇、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有机园频发性成灾害虫与自生园一致,枸杞裸蓟马、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化防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裸蓟马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对枸杞园害虫亚群落的分割为最优5分割,分别为萌芽期、盛发Ⅰ期、休眠期、盛发Ⅱ期和衰退期.相关系数矩阵表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构杞园害虫种群动态显著相关,说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均有两个建群期,一个指数增长期.综上确定萌芽期中后期至盛发Ⅰ期前期、盛发Ⅰ期中期、休眠期晚期至盛发Ⅱ期前期为最佳防治阶段.是控制害虫的关键时期.

红富士苹果园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定量分析851-856

摘要: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烟台市牟平区红富士苹果园害虫与天敌群落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最优分割法将苹果害虫与天敌群落的时序结构分为5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时序段害虫及天敌的发生特点.对害虫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和寄生性天敌亚群落进行了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明确了不同时期起主要作用的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类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金纹细蛾与其寄生蜂、绣线菊蚜与其寄生蜂、山楂叶螨与其专一性捕食性天敌深点颏瓢虫和东方钝绥螨之间的相关性高.

瓜类保护地土壤镰孢菌种群及UP-PCR多样性分析857-862

摘要:对采自辽宁省部分地区瓜类保护地的36份土壤样品进行镰孢菌(Fusarium)分离培养,共获得112株镰孢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属于11个种.对其中25株镰孢菌及3株对照镰孢菌进行了通用引物PCR(UP-PCR)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引物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条,占总条带数的90.4%.对供试菌株进行UPPCR聚类图谱分析,当相似系数为0.736时,可将其划分为8个类群,其中14株尖孢镰孢菌聚为一类.UP-PCR分析体现了镰孢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以作为镰孢菌分类的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