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21-1253/Q 国内刊号
  • 1001-9332 国际刊号
  • 2.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应用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评述、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森林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综合评述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424-432

摘要:水早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力下降或徘徊不前,灌溉水日益短缺,养分管理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等.本文在综述水早轮作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解决该系统养分投入、作物生产和环境风险之间的矛盾.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从整个轮作系统角度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化肥、有机肥及环境养分),使养分供应匹配作物需求,并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使养分管理与节水、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相结合。

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研究进展433-440

摘要:综合述评了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在形态与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种子表皮微形态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多样性、植物化学、濒危原因及保护途径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种群生存力分析、种质保存及人工更新方法、生态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其生境适宜性评价应是今后四合木研究的主要方向。

植物与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选择性相互作用441-448

摘要:植物与手性化合物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植物分泌、合成的一些手性化合物,如糖甙、酶、萜类化合物、有机酸及植物激素等,在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工合成的手性化合物尤其是农药等环境污染物与植物具有对映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它们或是选择性地抑制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或是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和代谢.因此,在开发、生产和使用手性化合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对映体之间的选择性因素;同时,合理利用植物对手性污染物进行环境修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植物与手性化合物相互作用中的对映体选择性进行了综述,并对手性污染物的植物修复进行了展望.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海洋桡足类的热耐受性449-452

摘要:为了探明热排放对近海生态的影响,选用我国东海近海主要桡足类,采用热升温实验方法对其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在相同适温条件下和同种生物在不同适温条件下的热耐受能力均存在差异.自然适应水温为13.5℃,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和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tenellus)的24h半致死温度值分别为26.9℃和25.4℃;自然适应水温为14.2℃,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sinensi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的24h半致死温度值分别为26.7℃和30.5℃;自然适应水温为28.0℃,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如邝却inat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crassirostris)、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spinicauda)和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acutifrons)的24h半致死温度值分别为34.0℃、34.3℃、35.7℃和36.0℃.细巧华哲水蚤在自然适应水温分别为13.5℃和23.5℃下的24h半致死温度值为25.4℃和33.0℃.

三峡库区近5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453-458

摘要:基于1955年1:50000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和2000年TM图像,定量分析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5--200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在1955--1972、1972--1986和1986--2000年3个时段,该区林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逐渐变小;草地和耕地面积分别经历了增-减-增和增-增-减的过程;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应用生态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