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21-1253/Q 国内刊号
  • 1001-9332 国际刊号
  • 2.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应用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评述、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森林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综合评述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360-364

摘要: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的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替及生态功能下降,退化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其生态恢复技术可划分为三大类:湖滨带生境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物恢复与重建技术、湖滨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云南洱海湖滨带近3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的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水生植被得到恢复,水质净化作用明显,藻类得到抑制,浮游动物的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

《Wind on Tree Windbreaks》出版364-364

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365-370

摘要:在分析森林光环境异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幼苗的光合、热耗散、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形态特征、萌发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森林演替和植被恢复角度探讨了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不同响应的生态学意义,并对今后该方面研究提出建议.

城市森林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简评《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一书370-370

摘要:城市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背景下产生的.1962年美国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城市森林”(urbanforest)概念,1965年编制城市森林发展规划,1972年国会通过了“城市森林法”.嗣后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我国城市森林研究起步较晚,2002年由我国城市森林生态学家何兴元研究员和美国南方大学城市森林系宁祝华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城市森林生态学专著——《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

土壤氧化还原酶催化动力学研究进展371-374

摘要:土壤氧化还原酶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参与土壤中为数众多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以及土壤肥力变化密切相关.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常用来阐明其催化过程的特性、酶的本质属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土壤氧化还原酶动力学特征对探讨其来源、性质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调控多种营养元素参与的反应过程有重要意义.文中概述了土壤氧化还原酶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了土壤氧化还原酶催化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和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冗余理论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375-378

摘要:冗余理论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个生态学理论.本文扼要介绍了冗余的概念、冗余假说和冗余度的含义,对近年来国内外物种冗余、层次冗余、基因冗余和生长冗余等有关冗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最佳生长冗余度假说: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农作物存在着一个与最高产量相对应的生长冗余度(最佳生长冗余度),在生产中,如果能通过各种栽培管理措施使农作物的生长冗余度达到最佳值,就能获得高产.用水稻高产栽培实例,对这一假说作了分析和验证.

多溴二苯醚的环境暴露与生态毒理研究进展379-384

摘要:多溴二苯醚(PBDEs)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作为阻燃剂,PBDEs已经被愈来愈广泛地添加到工业产品中,并因此对大气、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及相关生态系统产生日益广泛的污染.鉴于这一环境新问题的产生,本文基于有限的资料,初步探讨了PBDEs的人为来源和环境暴露途径,大致给出了PBDEs在不同生物和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可能的存在及含量水平;在扼要介绍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从甲状腺、神经系统和生殖发育毒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PBDEs对动物和人体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与生态影响,以及PBDEs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具有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风险;并对今后研究PBDEs的环境暴露与生态效应以及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致读者·作者384-384

微卫星标记在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位点的分离策略385-389

摘要:微卫星DNA作为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在分子生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在分子种群生物学、分子环境遗传学、分子适应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前提,传统的构建微卫星文库再杂交筛选的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因而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了富集文库法、PIMA法、FIASCO法等新的分离策略.本文对几种微卫星位点分离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为分子生态学研究过程中微卫星位点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欢迎订阅2005年《生态学杂志》389-389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广州黄埔区夜鹭和池鹭体内汞浓度和分布特性390-392

摘要:1引言 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在体内组织中富集.在鸟的生长过程中,体内富集的汞释放入羽毛中,鸟类通过定期的换羽把汞排出体外.汞进入羽毛后牢固地与羽毛中的角蛋白结合,其生理和化学过程比较稳定,所以汞在羽毛中的浓度最高.有研究表明,博氏鸥(Larus philadelphia)成鸟体内93%的汞存留在羽毛中,黑鸢(Milvus migrans)体内70%的汞在羽毛中[1,9].羽毛中汞的浓度与鸟体内组织中汞浓度相关[4].其汞浓度反映了鸟受汞污染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鸟栖息环境和觅食地受污染的程度.因此,可以用鸟的羽毛来监测环境中的汞污染.监测环境污染的鸟又以雏鸟为好,因为雏鸟的食物是亲鸟从营巢地周边取来的,其污染程度能反映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3].同时,用羽毛监测环境可避免处死鸟所造成的破坏,是一种相对无损伤、非侵犯性的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方法[13].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393-396

摘要:1引言 免耕作为低耗持续农业生产和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国外,免耕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为防治土壤风蚀而采取的措施,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耕的作用逐渐扩大[10,18].我国自70年代后期开始免耕的系统研究,在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有不少报道[2,11,16,17,23].秸秆还田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等方面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3,5~8,12,13,19~21].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秸秆还田的方式,方法和数量都在不断变化,尤其是部分地区禁烧秸秆和留高茬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使秸秆直接还田的数量增加.李全圣等[9]认为,下垫面性状对农林系统微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稻麦免耕套种和秸秆留高茬还田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栽培方式,它改变了农田的下垫面,但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影响还不清楚,探讨这种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产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丰富耕作和生态学的理论,为稻套麦的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