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分析713-716

摘要: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24例,MRI检查27例。结果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分为扁平肥厚型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和跨眶上裂脑膜瘤。5例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均呈扁平状软组织密度和受累骨质增生肥厚及脑膜尾征,三侧性肿块4例,双侧性肿块1例。眶内及颞窝肿块信号一致,但与颅内肿块信号不同。视神经鞘脑膜瘤19例,其中哑铃形10例,蝌蚪形7例,视神经鞘膜全程不均匀增厚2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其中钙化2例,但骨质均无改变。颅内及眶内病变信号一致,均出现双轨征及脑膜尾征。跨眶上裂脑膜瘤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并出现脑膜尾征,哑铃形6例,不规则形1例,邻近骨质增生硬化5例(其中1例合并骨质吸收),骨质无变化2例。行MRI检查的4例中,颅内及眶内肿块信号一致3例,不一致1例。结论不同亚型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均有其特征性的表现,综合分析病变形态、位置、密度和信号特征及邻近脑膜和骨质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717-720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肿瘤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伴有出血、囊性变及瘤周水肿。镜下肿瘤细胞呈椭圆形至梭形,染色质较均匀细腻,核仁多不明显,瘤细胞围绕“鹿角状”血管排列。WHOⅡ级12例,Ⅲ级5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STAT6,大部分表达CD34、BCL2和CD9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HPC是一种少见的非脑膜上皮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术后易复发。

PVL脑瘫患儿MRI分级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721-725

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11C-蛋氨酸和18F-FDG代谢特征与MRI对比研究726-73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葡萄糖与蛋氨酸代谢特征,以及肿瘤脑显像与常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在2017年4~10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基底神经节或丘脑生殖细胞瘤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MRI和PET脑显像信息进行评价。对于肿瘤代谢的定量评价,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正常灰质比值[tumor-to-normal gray matter,T/N(GM)]、肿瘤/正常白质比值[tumor-to-normal white matter,T/N(WM)]评价肿瘤摄取程度。不同摄取值之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值小于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名患者初次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0.7±3.7)岁。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初始症状均为偏身轻瘫。所有位于基底神经节的生殖细胞瘤在MR T2加权像和对比增强T1加权像上仅有轻微的异常信号改变,对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对于11C-MET脑显像,所有患者肿瘤的SUVmax、T/N(WM)和T/N(GM)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2±0.5、4.5±1.1、1.6±0.2。肿瘤的11C-MET摄取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边界。对于18F-FDG脑显像,所有患者肿瘤的SUVmax、T/N(WM)和T/N(GM)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5.6±2.6、3.2±1.2、0.5±0.2。肿瘤的18F-FDG的摄取程度介于正常脑白质和脑灰质之间。结论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生殖细胞瘤的11C-MET摄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1C-MET PET脑显像能够早期发现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的生殖细胞瘤,能够较好的显示肿瘤的边界,且明显优于18F-FDG脑显像和MRI图像。

失语症患者静息态fMRI成像研究731-735

18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MRI特征736-738

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8例RESLES的临床表现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8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例,早期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孤立性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为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治疗后随访复查,15例患者,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MRI均消失,无软化灶,2例病灶缩小,1例桥脑出现异常信号。结论RESLES患者MRI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呈对称分布,治疗后呈可逆性改变,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为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DCE-MRI定量参数预测和监测喉癌及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739-743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喉癌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和监测的作用。方法收集喉癌和下咽癌初诊患者32例,活检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测量治疗前、治疗中(放疗剂量50Gy)、治疗末(治疗结束时)肿瘤的相关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于治疗末判断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治疗末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sponse,CR)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sponse,PR)19例。CR组与PR组分析比较显示:治疗前CR组参数值Ktrans、Kep、Ve分别为(0.234±0.115)/min、(1.208±0.366)/min、(0.231±0.084),PR组分别为(0.186±0.038)/min、(0.930±0.283)/min、(0.241±0.063),CR组治疗前Ktrans、Kep平均值较PR组高,Ve较PR组低,Kep统计学差异显著(t值为2.419,P值为0.022);CR组与PR组治疗中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前Kep≥0.893/min预测疗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3%、52.6%、68.75%,曲线下面积为0.745。结论治疗前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对于预测喉癌及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有一定作用,以Kep预测价值最大,治疗中DCE-MRI相关定量参数及其变化值对于监测肿瘤治疗后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价值,但尚不足以预测疗效。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的CT影像分析744-747

摘要:目的分析CT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再发夹层病例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8例为单纯AVR术后,2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复查CT时间4月~11年不等。CTA显示9例为Stanford A型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夹层;11例均出现升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扩张严重处内径达89mm;1例夹层近段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3例主动脉弓上三分叉血管不同程度受累;6例腹腔血管不同程度受累。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重在预防,对于升主动脉扩张大于4cm者应积极行升主动脉置换。

MDCT在胸痛中心主动脉夹层筛查中的临床价值748-752

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进行肺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753-756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CT成像中使用超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法的可行性。方法试验组(A组)小剂量团注测试对比剂剂量使用5ml,对照组(B组)小剂量团注测试对比剂剂量使用10ml,测试后2组均注入20ml对比剂及30ml生理盐水进行肺动脉成像,然后分别测量A组与B组的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左心房的平均CT值,分析A、B两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B两组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左心房平均C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进行肺动脉CT成像中,减少测试对比剂剂量是可行的。

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757-761

周围型肺错构瘤MSCT表现762-765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MS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本组26例均为周围型单发肺错构瘤,其中位于右肺11例,左肺15例。病灶呈椭圆形12例,圆形9例,不规则形5例。病灶见有浅分叶10例,深分叶5例,无分叶11例。病灶内无脂肪密度和钙化组织,密度均匀14例,平均CT值(14.9±24.2);病灶内含有不同程度脂肪组织,密度不均匀12例,平均CT值(19.6±20.1)HU。病灶内伴有钙化11例,其中呈典型爆米花样钙化4例,斑点状钙化6例,环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见有血管集束征9例,邻近胸膜牵线征4例。增强19例均呈轻度强化,动脉期平均CT值(24.6±12.0)HU;静脉期平均CT值(34.8±11.5)HU;平衡期平均CT值(33.2±9.2)HU。结论瘤内伴脂肪和钙化是周围型肺错构瘤的典型征象,边界清晰及增强见轻度强化是重要依据,病灶分叶及胸膜牵线征不能除外肺错构瘤可能。

婴幼儿气管性支气管的MSCT诊断及分型766-769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性支气管(TB)的MSCT诊断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婴幼儿肺部CT原始图像,以及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形成的重建图像进行TB诊断。同时根据TB起源位置及其所支配的肺段进行分型。结果58例TB,主支气管右侧壁起源52例,包括Ⅰ型-盲端型10例,Ⅱ型-右肺上叶完全型19例,Ⅲ型-右肺上叶部分型23例,Ⅳ型-气管两侧起源1例(完全型),Ⅴ型-右主支气管起源5例。58例中25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系统异常,19例合并气道狭窄,12例合并肺先天发育不良等异常。结论根据TB起源及其支配肺段分型,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MSCT对于诊断先天性TB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发现循环和呼吸等系统的其它病变。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分析770-774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的特征。方法收集本院6例经临床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其胸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早期病灶位于一侧肺下叶或双肺下叶,6例进展期均表现为双肺多叶多段的弥漫性病变,并且右肺病变比左肺严重,双肺下叶及后部病变较上叶及前部严重。肺部病变以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为主。实变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1例患者出现小叶中心型结节。1例可见小叶间隔增厚。2例患者肺部出现空洞病灶,其中1例空洞内可见典型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患者痰培养证实黄曲霉菌感染,另1例痰培养提示泛耐药脑膜脓毒性黄杆菌感染。5例在恢复期肺部出现条索影及网格影。1例死亡患者在后期胸片表现为典型双侧白肺表现,并出现纵隔、双侧胸壁、颈肩部广泛积气,几天后又出现一侧大量气胸。1例患者前纵隔少许积气。6例进展期均出现浆膜腔少量积液,3例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肺部病灶变化快,发病3~7天可迅速进展为双肺多叶多段弥漫性病变。早期病灶常位于一侧肺下叶或双肺下叶,进展期右肺病变常比左肺严重;双肺下叶及后部病变较严重,有沿重力分布的特点。肺部病变以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为主;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令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双侧白肺提示病变恶化。进展期常出现浆膜腔少量积液,部分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可出现气胸、纵隔积气、皮下气肿等气压伤表现。恢复期较长,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及超声特征分析775-778

化生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779-782

摘要:目的探讨化生性乳腺癌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在本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化生性乳腺癌的女性40例患者,共40个病灶。所有病灶术前都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27个病灶进行了乳腺X线摄影检查,28个病灶进行了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40例化生性癌包括鳞状细胞癌30例,腺鳞癌2例,伴间叶组织化生性癌6例,混合性化生性癌1例,肌上皮癌1例。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团块(90%),水平位生长(90%),边缘成角(65%),内部呈低回声(53%)或囊实性混合性回声(45%),后方回声无改变(45%)或后方回声增强(30%),团块内部无钙化(53%)或细点状钙化(40%)。最常见的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高密度不规则的团块影(96%),边缘模糊(54%)。最常见的增强磁共振表现为不规则团块(96%),边缘毛刺状(46%)。病灶强化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团块(71%),TIC曲线以流出型为主(86%)。结论乳腺化生性癌乳腺在超声、乳腺X线摄影、增强磁共振检查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自发性孤立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研究783-785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腔干夹层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腹腔干夹层患者的临床及MS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22例腹腔干血管显示了破口、内膜片及真假腔,2例腹腔干夹层血管钙化,1例可见钙化内移,4例腹腔干夹层累及分支,1例合并脾梗死。27例夹层者夹层部位均有血管增粗表现,血管粗约0.9~1.9cm。符合SakamotoⅠ型表现13例;SakamotoⅡ型9例;SakamotoⅢ型2例,SakamotoⅣ型3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腹腔干夹层的病理改变,可作为其诊断和随访的首选。

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7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