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海马硬化所致颞叶癫痫SPECT与MRI脑血流灌注对照研究1769-1774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对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 HS)所致颞叶癫痫(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别是海马区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测量,并比较其相关性。 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HS的18例TLE患者。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18例患者及3例健康志愿者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全部患者及志愿者行ASL脑血流灌注成像。对HS所致TLE患者脑内,特别是海马区的血流灌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比较应用两种血流灌注方法(SPECT、ASL)测得的HS患者病变侧、对侧及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的差异。 结果 应用SPECT及ASL两种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测得HS所致TLE患者病变侧海马区rCBF均较对侧减低,病变侧与对侧海马区rCBF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病变侧海马区rCB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病变侧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对侧与对照组海马区rCBF有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ASL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定性分析HS所致TLE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较好,均证实HS所致TLE病变侧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1775-1778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 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1例患者的术前MR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特征。 结果 11例患者全为颅内单发病灶,位于矢旁镰旁4例、小脑幕2例、前中颅底2例、大脑凸面1例、鞍区1例、桥小脑角1例;11例在MR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其中8例伴有中心或边缘的少量囊变,1例病变有出血。11例在T 1WI上表现等或低信号为主,T 2WI呈不均匀的高信号为主,DWI高信号,11例中有7例可见明显的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2例病例均见有宽或窄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可见“脑膜尾征”,9例未见明显的“脑膜尾征”,术中肿瘤多呈灰红色,质韧,包膜较完整和蛛网膜界面尚可,宽基底多位于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小脑幕或颅底硬膜,供血管大多来自相邻硬膜及相邻皮质。9例患者行肿瘤全切;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巨大,肿瘤质地较硬,行肿瘤次全切术。 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前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术后病理分析对比,有助于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

脑型血吸虫病MRI表现临床分析1779-178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特征。 方法 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患者行T 1WI、T 2WI、Flair、T 1WI、DWI、SWI、MRS及增强扫描。 结果 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4例,环状强化结节型1例,脑炎型和脑梗塞型各1例。脑炎型MRI表现为脑组织肿胀,脑沟裂池广泛变窄,增强扫描脑膜明显强化。其余4型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成蔟状、斑片状、条状及环状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DWI不受限。病变周围水肿明显而占位效应轻,与水肿一起形成“佛手”征或“握球”征。 结论 MRI能较清晰的显示脑型血吸虫病的影像特征,MRI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对脑型血吸虫诊断至关重要。

基于HR-MRI、CAD血管壁成像在临床脑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价值1782-1785

摘要: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血管壁成像在脑动脉夹层分离(CAD)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我院影像科确诊为CAD且采用HR-MRI、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6例患者,对比分析上述4种影像技术诊断CAD的诊断价值和检出率。 结果 16例患者中检出大脑中动脉夹层分离3例、椎动脉夹层分离6例、颈内动脉夹层分离6例、基底动脉夹层分离1例。经HR-MRI检测显示:双腔征4例、内膜瓣8例、壁内血肿11例、假性动脉瘤2例。16例患者检出CAD共计18处,DSA14处(77.77%)、CTA6处(33.33%)、HR-MRI17处(94.44%)MRA6处(33.33%),差异显著( 2=24.940, P 〈0.001),HR-MRI和DSA检出率显著优于MRA和CTA,但DSA与HR-MR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临床CAD诊断应用HR-MRI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诊断中HR-MRI属于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此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CT脑灌注情况及VEGF、VIP水平变化的研究1786-179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CT脑灌注情况及VEGF、VIP水平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8例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内分水岭脑梗死(internal watershed infarction, IWSI)62例,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ortic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外周血细胞因子VEGF、VIP水平。 结果 148例CWI患者中有63例(其中IWSI 42例,CWSI 21例)患者在分水岭梗死区域周围出现大面积异常灌注。与镜像对侧比较,CWI周围异常灌注的TTP、MTT明显延迟,CBF明显降低,均有 P 〈0.01; 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IWSI组周围异常灌注、梗死病灶呈条索状或串珠状、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5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WSI组, P <0.05;两组患者在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50%及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时,IWSI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CWSI组,住院时间长于CWSI组,均有 P <0.05。发病后3个月,IWSI组有22例预后不良,其中有20例进展为同侧大面积脑梗死,CWSI组仅有5例预后不良,两组比较, P 〈0.05。治疗后,IWSI组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CWSI组,VIP水平明显高于CWSI组, P <0.05。 结论 检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CT脑灌注情况及外周血VEGF、VIP水平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颅内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1791-1794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软骨瘤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另行CT平扫。 结果 病灶呈类圆形、哑铃状或形态不规则,可见分叶,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5例呈长T 1长T 2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呈稍长T 1长T 2信号,内见点条状、弧形或不规则长T 1短T 2或短T 1短T 2钙化影,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呈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CT上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点条状、弧形及不规则钙化,相邻骨质可见侵蚀性破坏。病理上肿瘤由软骨组织构成,细胞分化成熟,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难见。免疫组化:S-100(+-++),Vimntin(+),EMA(-)。 结论 颅内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联合CT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认仍依赖于病理。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特点分析1795-1798

摘要:目的 探讨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f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HOD的MRI影像特点。 结果 42例HOD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橄榄体积增大、正常或萎缩,T 2WI及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T 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及ADC呈等或稍高信号,同时合并有中脑、脑桥被盖部及小脑齿状核的原发病变。 结论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具有特定的原发病变部位,结合其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PET/MRI在癫痫灶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1799-1802

摘要:目的 探讨PET/MRI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临床确诊癫痫患者16例,脑电图均异常,均行PET/MRI检查。检查前避免声光刺激,注射FDG休息30min后行PET显像,时间8min,再行MRI检查,并加扫海马序列,时间共约12min。检查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实行双盲阅片,将PET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PET表现为一处或多处低代谢灶,2例PET显示为正常。5例MRI表现为异常信号灶,余11例均正常。PET检出14例,占87.5%,MRI正确诊断5例,占31.3%,PET检出率高于MRI,二者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信息互补,对癫痫灶定位可达100%。 结论 PET/MRI二者具有信息互补作用,对癫痫检出及定位价值高。PET较MRI有更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MRI可以显示更多致病原因。

基于DTI的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1803-1807

摘要:目的 采用DTI从微观层面探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结构重塑的作用。 方法 将纳入本文的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用药14天,观察30天,于入组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行头DTI检查。DTI数据通过FSL软件将脑白质分成48个分区,测量出每个白质分区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的平均值,从中挑选感兴趣区,再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重建扩散张量纤维示踪图(DTT图)。 结果 1)DTI:FA值:患侧大脑脚及内囊后肢从入组第1天到第14天FA值明显减低,第14天到第30天FA值明显升高;皮质脊髓束、内侧丘系、内囊前肢、放射冠前部、放射冠上部、放射冠后部、下纵束及海马旁回从入组第14天到30天FA值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D值:患侧皮质脊髓束及内侧丘系从入组第1天到第14天MD值明显减低,而后从入组第14天到第30天MD值明显上升;内囊前肢从入组第14天到第30天MD值明显上升;放射冠前部从入组第1天到第30天MD值明显上升;内囊后肢及放射冠上部从入组第1天到第14天MD值明显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DTT:治疗前患者组患侧较健侧白质纤维束略有减少,经治疗后患者组患侧白质纤维束有所增多。 结论 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质纤维结构重塑。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1808-1811

摘要: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神经鞘瘤和8例多形性腺瘤的CT和/或MRI表现,分析内容包括病灶部位、最长径、形态与边界、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方式、邻近解剖结构改变情况等。 结果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及多形性腺瘤发生于左、右侧分别为6/6例和3/5例;两者均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境界多较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伴有囊变。MRI多表现为长T 1长T 2信号,伴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神经鞘瘤多见于茎突后间隙(10/12,83.3%),推压二腹肌后腹(10/12,83.3%)、颈动脉鞘区血管(8/12,66.7%)及茎突(4/12,33.3%)向前和/或外侧移位,与腮腺深叶间境界均较清楚。多形性腺瘤多见于茎突前间隙(6/8,75%),推压二腹肌后腹(5/8,62.5%)、颈动脉鞘区血管(5/8,62.5%)及茎突(6/8,75%)向内和/或后侧移位。有2例(25%)与腮腺深叶分界不清。 结论 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各具特征性,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分析其起源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CT与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分析1812-1814

摘要:目的 对比MRI与CT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基本资料,给予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分析临床诊断结果以及价值。 结果 MRI诊断之后发现患者眼中肿块信号不均匀,眼中可发现更低斑片、斑点状信号影。钙化显示率为40%;CT诊断患者之后眼内出现斑块状、斑点状钙化肿块,钙化显示率为94.11%。 结论 在临床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过程中MRI与CT检查均具备一定效果,但是CT诊断效果更显著,肿块内钙化是定性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础与依据,影像学表现可以为以后判断预后以及确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3D-SPACE序列对前庭阵发症的诊断价值1815-1817

摘要:目的 探讨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对前庭阵发症(VP)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西门子Skyra 3.0T磁共振扫描仪3D-SPACE序列对25例前庭阵发症患者(VP组)以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对照组)行桥小脑角区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VCC)以及压迫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结果。 结果 VP组有22例(88%)患者存在NVCC,其中单侧18例,双侧4例;对照组有11例(36.7%)患者有NVCC,其中单侧9例,双侧2例,VP组NVCC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4.972, P <0.001)。VP组最常见的NVCC的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2/26,46.1%),两组间NVCC的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3D-SPACE序列能很好地显示NVCC及其类型,对VP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腮腺上皮来源性肿瘤超声图像特点与病理对照研究1818-1821

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上皮源性肿瘤超声声像图特点,并结合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超声定性诊断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02例腮腺上皮源性肿瘤,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不同良恶性肿瘤及不同病理特点肿瘤的声像图差异。 结果 102例病例中,肿块的超声检出率为100%,良性88例,恶性14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8例,腺淋巴瘤30例,基底细胞腺瘤9例,淋巴上皮囊肿6例,肌上皮瘤3例,良性淋巴上皮病变2例,鳞癌5例,基底细胞腺癌1例,肌上皮癌1例,腺样囊性癌3例,腺泡细胞癌3例,腮腺淋巴上皮样癌1例。超声显示不同病理特点的肿瘤内部回声存在差异。肿瘤的形态和边界、伴钙化、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在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有效的发现腮腺肿瘤性病变,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1822-1825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PPL)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L的CT及MR表现,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8岁。 结果 4例多发,1例单发。3例呈两侧腮腺弥漫分布小结节及少许结节影,1例为单侧多发结节,1例为单侧单发软组织肿块。5例密度/信号都较均匀,2例可见少许囊变。病灶最大径为1.9-5.2cm。所有病例与周围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晰,未见骨质破坏。2例伴两侧颌下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可见其走形的血管受压、推移表现。CT或MR增强后呈早期中度-明显强化。 结论 PP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两侧腮腺呈弥漫多发散在小结节及少许结节状分布,边界清晰,早期较明显强化,可提示PPL的诊断。

三维近端等速表面积法在定量三尖瓣反流中的运用研究1826-1829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近端等速表面积(3D PISA)法用于评估三尖瓣反流(TR)程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探讨3D PISA方法用以临床定量TR的实用价值。 方法 选取42例T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3D PISA方法和三维缩流面积(3D VCA)方法测量TR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及反流量(Rvol),并以3D VCA方法作为对照方法。 结果 3D PISA方法所测EROA及Rvol与3D VCA方法的测量结果高度相关(rEROA=0.82, P 〈0.0001;rRvol=0.82, P 〈0.0001),3D PISA方法与3D VCA方法在评估TR程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3D PISA方法测量TR的EROA及Rvol,不同测量间及不同观察者间重复性均很好。 结论 3D PISA方法用于定量TR是可行的,3D PISA方法可较准确评估TR程度,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耗时较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及分析1830-183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见破裂斑块及不稳定斑块,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4.91±6.54)mm 2及斑块负荷(75.53±9.75)%、脂核负荷(35.06±16.42)%与重构指数(1.01±0.47)高,纤维帽薄(0.58±0.46)mm、正重构21例42.0%及血栓18例36.0%,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不同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斑块不稳定或者破裂可能会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稳定性及周围血管情况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指导价值和意义。

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总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1833-1836

摘要:目的 探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总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冠心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应用ECTbox软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利用半定量分析法得出静息灌注总积分SRS,与上述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SRS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SRS〈10分组、SRS≥10分组),比较两组间左心功能参数差异(均为 P 〈0.05),并比较各指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最后探讨GMPI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SRS〈10与SRS≥10两组间左心功能参数具有明显差异, P 〈0.01;SRS及IVEF呈显著负相关, r =-0.710, SRS与EDV、ESV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0.764,与SV呈负相关, r =-0.415,均为 P 〈0.01;男性受检者EDV,ESV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而LVEF明显低于女性,男女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RS与左室功能呈显著负相关。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CAD)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胎儿超声脐动脉S/D、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1837-1840

摘要:目的 探究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联合超声脐动脉S/D、血气分析学监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分娩产妇216例,根据脐动脉S/D值分为对照组(S/D值≥3)102例、研究组(S/D值〈3)114例。观察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研究组Vd、Vs、S/D、RI为(19.36±3.07)cm/s、(61.28±8.95)cm/s、3.29±1.14、0.84±0.37,显著高于对照组(16.29±2.71)cm/s、(55.79±6.91)cm/s、2.79±0.96、0.6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752、5.003、3.465、3.955, P 〈0.05)。研究组PCO 2水平(46.38±6.08)mmHg,低于对照组(52.07±7.16)mm Hg( t =6.314, P 〈0.05),PO 2、PH值、BE为(32.36±4.82)mmHg、7.56±1.98、(-6.78±1.46)mmol/L,高于对照组(26.94±3.83)mmHg、7.02±1.73、(-8.41±2.19)mmol/L( t =9.078、2.123、6.496, P 〈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总分(8.69±1.58)分,高于对照组(7.31±1.07)分;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联合超声脐动脉S/D、血气分析学监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改善新生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