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胶质母细胞瘤局部脑膜受侵的临床和MRI特点1589-1592

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局部脑膜受侵的临床和MRI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GBM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明确病变水肿和坏死程度(轻度、重度)、肿瘤体积及邻近脑膜有无强化。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脑膜受累组和正常组,比较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水肿和坏死程度、体积及邻近脑膜强化率的差别,并对脑膜强化进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脑膜受侵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11.4)岁;脑膜正常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1±13.5)岁,组间年龄无差别( P =0.525),性别有差异(χ^2=4.719, P =0.030)。脑膜受侵组轻度水肿率、明显坏死率、体积中位数、局部脑膜强化率分别为60%(18/30)、43%(13/30)、69178.8mm ^3及77%(23/30),正常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1%(10/32)、59%(19/32)、30475mm ^3及34%(11/32)。两组病变在水肿率、体积、局部脑膜强化率有明显差别(χ^2=5.168, P =0.023; P =0.029; χ^2=11,182, P = 0.001)。以局部脑膜强化判断脑膜受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1,灵敏度为0.767。 结论 GBM局部脑膜受侵多见于男性患者,瘤体较大,水肿较轻,局部脑膜强化是重要的征象,从而提示术中注意切除该部分脑膜。

DWI在鉴别桥小脑角区影像不典型前庭神经鞘瘤与脑膜瘤中的价值1593-1596

摘要:目的 评价ADC值在鉴别桥小脑角区(CPA)影像不典型前庭神经鞘瘤与脑膜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影像不典型经病理确诊的前庭神经鞘瘤(VS)(n=27)与CPA脑膜瘤(CPAM)(n=54)患者的DWI(b=0和b=1000s/m^ 2)图像,在肿瘤最大层面,运用半自动定量法描绘感兴趣区以获取平均ADC(ADC mean)值。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比较脑膜瘤和前庭神经鞘瘤的ADC mean值。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ADC mean的诊断价值。 结果 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ADC mean存在显著性差异( P 值〈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 当ADC mean值为0.936×10 ^-3 mm ^2/s 时生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即区分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诊断效能最高(AUC 0.965;敏感性 92.59%,特异性 92.59%)。 结论 平均ADC值可用于鉴别影像不典型的前庭神经鞘瘤和CPA脑膜瘤。

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1597-1600

摘要:目的 探讨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认识及诊断正确性。 方法 搜集41例病理证实鞍旁病变的术前MRI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最大径、信号特点及增强表现等。 结果 41例鞍旁病变中,脑膜瘤24例,信号均匀(22/24)或不均匀(2/24),增强扫描常可见脑膜尾征(18/24),6例包绕颈内动脉,11例侵入鞍内生长;神经鞘瘤5例,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肿瘤内囊变多见(2/5);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后均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4/4);表皮样囊肿3例,DWI序列上均呈高信号,而增强后无强化;颗粒细胞瘤1例,信号不均匀,内见多发小囊变,并见液平影;淋巴瘤1例,信号均匀,增强后亦呈均匀强化;黑色素瘤1例,T 1WI高信号,T 2WI呈低信号;脊索瘤1例,鞍旁肿块伴有右侧斜坡骨质信号异常;转移瘤1例,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结论 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常有其典型的MRI表现,MRI很大程度上可于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磁共振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1601-1604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女童各50例,测量ICPP女童和PT女童的脑垂体磁共振影像中脑垂体高度,并分析脑垂体高度与体格指标(身高、体重)、骨龄指数及GNRH激发实验指标(LH、LH/FSH、峰值LH、峰值LH/FSH)的相关性。 结果 ICPP女童与PT女童的身高比较(148.51±10.71 vs 132.15±9.84, t =7.954, P 〈0.05)、体重比较(38.22±8.61 vs 32.72±7.46, t =3.414, P 〈0.05)、骨龄指数比较(1.44±0.14 vs 1.05±0.09, t =16.570, P 〈0.05)、LH比较(1.75±0.74 vs 1.31±0.97, t =3.999, P 〈0.05)、LH/FSH比较(0.28±0.14 vs 0.07±0.01, t =10.580, P 〈0.05)、峰值LH比较(17.51±10.21 vs 3.88±2.13, t =9.241, P 〈0.05)、峰值LH/FSH比较(1.46±0.43 vs 0.27±0.08, t =19.239, P 〈0.05)、脑垂体高度比较(5.78±1.10 vs 4.19±0.71, t =8.587, P 〈0.05),ICPP女童显著高于PT女童;ICPP女童MRI脑垂体高度与身高、体重、骨龄指数、LH、FSH、LH/FSH、峰值LH/FSH均呈正相相关关系( P 均〈0.05)。 结论 与PT女童相比,ICPP女童脑垂体磁共振影像脑垂体高度较高,且ICPP女童脑垂体高度与体格指标、骨龄指数及GnRH激发实验指标呈正相相关关系,脑垂体高度可能为ICPP女童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常规MRI联合DWI在早产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1605-1607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在早产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总结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早产新生儿脑损伤病例4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MR和DWI联合扫描,获得T 1WI、T 2WI及DWI图像,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超高速成像方法。 结果 本组44例早产新生儿中16例常规MRI显示脑室周围斑点状短 T 1信号、等T 2信号,DWI上述病灶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16例常规MRI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弥漫片状短T 1信号、等T 2信号,DWI上述病灶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并有8例在DWI同时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区域灶状或弥漫性高信号;8例常规MR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但在DWI显示侧脑室旁及深部白质灶状或斑片状异常高信号;4例临床有围生期窒息史患儿,常规MRI及DWI均未见异常信号。 结论 DWI成像检查对早产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常规MRI检查与DWI序列结合可以比较全面反映早产新生儿脑损伤的病灶范围和演变过程,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全脑白质的扩散张量成像特征1608-1614

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relapsing-remitting MS, RRMS)大脑白质微观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方法 17例RRMS患者与21例健康志愿者行全脑常规MRI及DTI成像,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对DTI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对大脑内的主要白质纤维束进行ROI统计分析。 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RRMS患者各向异性参数(FA)几乎在所有被检区域内显著减低,平均扩散系数(MD)值也在多个区域内显著增高,并且TBSS的分析显示轴向扩散系数(AD)与径向扩散系数(RD)也在多个白质区域内显示异常增高。 结论 RRMS患者白质内同时存在轴突损坏和髓鞘缺失,而且本结果中发现不同纤维束内DTI参数的异变程度不同,进一步表明了脑内不同纤维束之间对MS的不同病理学影响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MS病理学的复杂性。

海绵状脑病的MRI诊断1615-1618

摘要:目的 探讨海绵状脑病的MRI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5例脑电图均有弥漫性异常,出现典型周期性三相波。T1WI和T2WI未见明确异常信号,除了2例脑萎缩。所有患者在DWI出现沿大脑皮质走行、类彩带状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异常强化灶。 结论 DWI皮质彩带状的高信号,是海绵状脑病的主要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应考虑海绵状脑病。

超声与MRI鉴别腮腺常见良恶性肿瘤的对比性研究及应用1619-1624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与磁共振检查联合应用对腮腺常见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7例腮腺肿瘤患者同时进行超声及MRI检查,根据超声和MRI成像分别进行诊断,并综合超声及MRI表现进行联合诊断,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 超声与MRI检查定性诊断腮腺肿瘤符合率分别为74.47%(35/47)和78.72%(37/47),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符合率达89.36%(42/47),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单一检查方法均大幅度提高,漏诊率和误诊率大幅降低。 结论 超声和MRI检查对诊断腮腺肿瘤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两者在诊断符合率上无明显差别,但两者联合应用诊断腮腺肿瘤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显著提高了术前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腭部多形性腺瘤的CT诊断1625-1628

摘要:目的探讨愕部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愕部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腭部CT平扫,其中有18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重点观察病灶所在部位、CT值、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21例病变中发生于一侧硬聘8例,软聘7例,软硬愕交界处6例;平均最大径约2.6cm;15例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20例病灶边界均较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低于或等于邻近肌肉密度,12例密度较均匀,9例密度不均匀,7例病灶内见坏死囊变区,2例病灶内见钙化灶。CT增强检查示病变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持续强化。结论愕部多形性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小儿常见颈部肿物的CT、MRI表现1629-1633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常见颈部肿物的CT、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近4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治愈的小儿常见颈部肿物的CT、MRI表现,患儿行CT或MRI检查。 结果 颈部先天性病变32例,包括淋巴管瘤22例,血管瘤3例,淋巴血管瘤2例,甲状舌管囊肿2例,脊柱裂伴脊膜膨出3例;感染性病变21例,包括脓肿14例,单纯淋巴结炎5例,淋巴结结核2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包括神经母细胞瘤2例(其中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神经鞘瘤1例。 结论 CT、MRI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儿童颈部异位腺体影像学诊断1634-1637

摘要:目的 探讨腭部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腭部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腭部CT平扫,其中有18例患者行增强CT扫描,重点观察病灶所在部位、CT值、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结果 21例病变中发生于一侧硬腭8例,软腭7例,软硬腭交界处6例;平均最大径约2.6cm;15例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20例病灶边界均较清楚,1例边界不清。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低于或等于邻近肌肉密度,12例密度较均匀,9例密度不均匀,7例病灶内见坏死囊变区,2例病灶内见钙化灶。CT增强检查示病变实性部分呈轻至中度持续强化。 结论 腭部多形性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18F-FDG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1638-1642

摘要:目的 探讨 ^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 ^18 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 ^18 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3%)、腺癌23例(26.4%)、小细胞癌6例(6.9%)、其他9例(10.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4%)、肺癌16例(22.5%)、食管癌6例( 8.5%)、子宫癌3例(4.2%)、扁桃体癌3例(4.2%)、其他恶性肿瘤11例( 15.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 60.6%)、腺癌19例( 26.8%)、小细胞癌6例(8.5%)、其他3例(4.2%)。 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63/71)、31.3%(5/16)、85.1%(63/74)、38.5%(5/13)、78.2%(68/87)。 结论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 ^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 ^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1643-1646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及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U及UE对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5个直径≤10mm的甲状腺结节行CU及UE检查,结合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5个结节中,恶性结节55个,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良性结节60个,其中54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个甲状腺腺瘤,3个局限性炎症。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纵横比(anteroposterior to transverse diameterratio,A/T)、微小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与UE诊断PTMC敏感性分别为81.8%、83.3%;两者联合敏感性为98.2%。结论UE在PTMC的诊断中是CU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应用优于二者单独应用,能够提高PTMC的诊断水平。

单声窗多切面法估测圆锥动脉干畸形术后右心室长轴应变的研究1647-1650

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33)单声窗多切面法无创评估儿童圆锥动脉干畸形(CT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STI单声窗多切面法估测31例CTD双心室修补术后患儿与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儿童的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达峰长轴应变(RYES)。并将各切面的RYLS与心脏磁共振(CMR)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比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右心室前壁、侧壁、下壁a(位于同时显示主动脉的切面)、下壁b(位于冠状切面)的RYLS均降低(P〈0.001)。右心室前壁、侧壁、下壁a、下壁b的RVLS与CMR—RVEF相关性好,其中下壁。的RVLS与CMR—RVEF相关性最好(r=-0.801,P〈0.001)。结论STI单声窗多切面法能无创、准确地评估CTD术后患儿的右心室功能。

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对法洛四联症的诊断价值1651-1654

摘要:目的 探究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法洛四联症(TOF)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本院28例TOF患儿行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完整展现TOF的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的形态、走行,对28例患者影像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作为金标准,与CT诊断室间隔缺损大小进行比较,并进行一致性分析。 P 〈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320排螺旋CTA检查能清晰显示TOF的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的形态、走行,法洛四联症的主要表现均可经320排CTA发现并观察到30处伴发/心外畸形;通过CT检测的室间隔缺损大小与手术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CC=0.695,95% CI: 0.341~0.859)。 结论 320排CTA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法洛四联症心内及心外/伴发畸形的显示及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迭代算法(Asir-V)在婴幼儿心脏CTA中的应用价值1655-1658

摘要:目的 不同权重迭代算法(Asir-V)在婴幼儿心脏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Asir-V:40%,B组:30例,Asir-V:80%,两组扫描条件相同:80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oise index, NI):22,探测器宽度120~160mm,扫描时间0.28s,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用量1~2ml/kg,记录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左心室的CT值及同层面背部软组织CT值,并根据标准差SD计算各兴趣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记录每个病例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 DLP),并根据公式换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s, ED)。 结果 A组各兴趣区SNR及CNR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DLP:11.41±1.25;ED:0.43±0.07,大于B组DLP:10.73±1.49及ED:0.39±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位医师读片显示两组病例图像质量均为良好,读片结果一致性良好( K =0.675、0.668)。 结论 CTA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诊断手段,相同的扫描条件下,提高ASIR-V的权重(80%)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且降低辐射剂量,对婴幼儿心脏CTA扫描有重要的价值。

CT肺小血管定量分析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1659-1662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MSCT测得的肺小血管截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 %CSA) 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合并肺动脉高压(PAH)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搜集行胸部平扫的123例COPD组及102例正常对照组,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得%CSA(肺小血管截面积<5mm 2和5~10mm 2分别计为%CSA 〈5 和%CSA 5~10 )。利用心脏超声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以其是否≥36mmHg为标准将COPD组分为有及无肺动脉高压两个亚组。应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及ANOVA比较%CSA 在COPD组与对照组及COPD两亚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OPD组%CSA与mPAP的相关性。 结果 COPD组的%CSA 〈5 及%CSA 5~10 均<对照组;COPD合并PAH组的%CSA 〈5 <COPD不合并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269, P 〈0.001)。COPD组%CSA 〈5 与mPAP呈负相关( r =-0.327, P =0.012)。 结论 基于MSCT定量测得的%CSA 〈5 在COPD患者合并和不合并PA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是否合并PAH的一个指标。

薄壁囊腔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1663-1666

摘要:目的 探讨薄壁囊腔肺癌的MSCT表现和病理基础,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薄壁囊腔肺癌的CT特征。 结果 在23例患者中,囊腔内壁不光整有16例,囊腔内壁有结节19例,囊腔内有分隔8例及血管穿行5例;病灶周围有磨玻璃密度影5例,毛刺征17例,所有患者病灶均有分叶;有胸膜凹陷或胸膜增厚的18例;病灶软组织内有支气管中断者13例;23例肺癌的病理类型:腺癌18例,鳞癌4例,肺腺鳞癌1例。 结论 薄壁囊腔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囊腔的病理基础较为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