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MR诊断345-348

摘要:目的 探讨胼胝体压部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1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症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儿童11例,成人7例,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惊厥相关和低钠血症。首次MR检查距离发病2~10天不等,影像上,1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正中为主孤立性病灶,呈斑片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或稍模糊,D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flair为稍高信号,1例幼儿患者,病灶范围自胼胝体压部呈对称性向胼胝体两侧延伸,至侧脑室后角周围。随访后,7例患者复查MRI,病灶异常信号消失或DWI信号明显减低、范围缩小,复查时间距离首次检查天数自6~30天不等,其余11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未复查MRI。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及病因复杂多变,但是预后良好,MR影像具有特征性,尤其DWI序列突出表现为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孤立性高信号病灶,可以明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外伤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349-354

3D TOF MRA在永存原始三叉动脉诊断中的应用355-357

摘要:目的 分析永存原始三叉动脉的MR血管成像(MRA)表现,以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3D TOF MRA诊断为永存原始三叉动脉的病例。结果 12例PPTA患者中,7例位于左侧,5例位于右侧。按照Saltzman分型:Ⅰ型6例,其中4例伴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发育不良,2例基底动脉发育正常,1例合并PPTA动脉瘤;Ⅱ型2例,均伴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发育不良;Ⅲ型4例,均为PPTA供应左侧大脑后动脉、右侧后交通动脉供应右侧大脑后动脉,其中3例伴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发育不良,1例基底动脉发育正常。结论 3D TOF MRA能清楚显示和诊断永存原始三叉动脉,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血管评估。

颅底凹陷症患者颈部血管变异的CTA评价358-361

摘要: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CTA)显示颅底凹陷症患者椎动脉V3段变异及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发生率,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外科术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病例组颅底凹陷症患者28例,观察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情况;对照组纳入150例无头颈交界畸形的患者,评价无头颈交界畸形人群中相应血管的情况。结果 病例组永存第一体节间椎动脉(PFIA)的发生率是17.9%(5/28),椎动脉开窗畸形(FEN)的发生率是3.6%(1/28),小脑下后动脉颅外异常起源(PICA)的发生率是7.1%(2/28),椎动脉颅外段变异总发生率是28.6%;高骑跨椎动脉(HRVA)的发生率是35.7%(10/28);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发生率10.7%(3/28)。对照组FEN、PICA、PFIA的发生率分别是0%(0/150)、0.6%(1/150)、2.7%(4/150),椎动脉颅外段变异总发生率是3.3%,HRVA的发生率为11.3%(17/150),未见颈动脉袢中线移位的情况。结论 颅底凹陷症患者中颈部血管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建议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常规行颈部CTA检查,以明确相应血管情况,从而规避术中血管损伤的风险。

联合1H-MRS及DTI在脑胶质瘤级别的应用362-365

MRI关于终末带与儿童智力低下的相关性研究366-368

18F-FDG摄取程度、Ki-67表达与DLBCL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讨论369-373

磁共振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374-377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378-381

摘要:目的 探讨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7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 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理分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低危组胸腺上皮肿瘤7例(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3例,B1型胸腺瘤3例),高危组胸腺上皮肿瘤10例(B2型2例,B3型1例,胸腺鳞癌7例)。WHO组织学分型与目测分级、T/L和T/M高度相关(r分别为0.697,0.811和0.815,P值为0.002,0.000和0.000),与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无明显相关。以目测肿块放射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准确率为88.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100%。低危与高危胸腺上皮肿瘤组之间的CT表现包括肿块长径、短径、肿块有无坏死、钙化、分叶、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有无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肺内转移、是否均匀强化和肿块内肿瘤血管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而低危和高危组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上肿块的目测分级(2.0 vs 3.7,P=0.001)、T/L(5.4 vs 16.3,P=0.002)和T/M(1.2 vs 10.4,P=0.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与肿块糖代谢摄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以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肿块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高危胸腺瘤准确性高,为术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MR扩散加权成像预测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敏感性研究382-384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385-388

乳腺X线摄影三维钩丝定位中减少辐射剂量及并发症的研究389-391

动态增强MR联合DWI评估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分析392-395

MRI灌注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396-399

心脏MSCT对儿童“恶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400-403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784例疑诊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的多排螺旋CT心脏图像,了解小儿”恶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心脏检查对小儿”恶性”冠状动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间,共计2784例患儿因怀疑心脏大血管病变在我院进行心脏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6例患儿MSCT诊断为“恶性”冠状动脉畸形,发病率约为2.4%。其中,28例为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畸形,平均发病年龄(15.4±17.2)个月,左冠发生率高,发病无性别差异;22例为冠状动脉瘘,平均发病年龄(30.3±41.1)个月,左冠右室瘘常见,发病无性别差异;12例诊断为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平均发病年龄(114±42.6)个月,左冠高发,并男性发病优势;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狭窄,中位发病年龄为1.5岁,发病无性别差异。结论 心脏MSCT可以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管腔形态,及其与心脏各心腔与大血管关系,对“恶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和分类具有较高价值。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心肌应变404-408

宽体探测器CT双低剂量孤立性肺结节双灌注成像的应用409-412

新型IMR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413-417

摘要:目的 评价IMR新型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研究了30例冠脉搭桥术后CTA随访的患者,采用前瞻性的扫描模式,使用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技术(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和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knowledge-based 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进行配对重建。主动脉、左心室、动静脉桥血管的CT值、影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主观影像质量(影像噪声、条形伪影、心血管结构的边缘锐利度)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在评价的各个结构中,使用IMR方法进行重建,影像噪声低于HIR的重建方法,SNR和CNR都高于HIR的重建方法。视觉影像质量得分都高于HIR的重建方法。结论 IMR全模型迭代重建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搭桥术后患者的图像噪声,提高影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