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基底节区缺血性卒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的研究393-396

摘要: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度中心度(DC)的改变。方法 采集10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照组为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匹配的健康正常志愿者,计算受试者的DC值,观察患者在不同时期DC值相比正常对照改变的脑区,以及患者两个时期之间DC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健侧楔前叶、顶上小叶和颞上回DC升高,患侧额中上回DC降低,慢性期小脑蚓、健侧楔前叶和扣带回后部DC升高;梗死患者自身两时期间比较,亚急性期患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缘上回DC升高,慢性期小脑蚓、健侧小脑半球和患侧楔前叶DC升高。结论 度中心度作为一种基于体素水平描述脑网络属性的图论分析方法,可以为分析梗死导致的脑功能重组和脑网络属性改变提供新的视角。

3.0T磁共振双源发射技术对海马波谱成像的影响397-401

摘要:目的 探讨3.0T双源发射技术对海马磁共振波谱成像质量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19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传统单源发射(ST)与双源发射(DT)模式下进行双侧海马T_2WI横断位成像和2D-PRESS1H-MRS扫描。对比分析所得T_2WI图像中海马的平均信号强度(ASI),以及MRS测定的海马各代谢物的相对浓度Cho/Cr、m I/Cr、NAA/Cr、Cho/NAA和信噪比Cr-SNR、Cho-SNR、mI-SNR、NAA-SNR等数值。结果 所有海马T_2WI,均能清楚显示海马形态、大小,能够满足画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和定位MRS的需要。共得到左右海马MRS 76个(ST和DT模式下各38个)。海马T_2WI图像测得ASI:ST时,左侧575.27±37.59,右侧558.09±38.79;DT时,左侧560.20±46.32,右侧552.13±45.03。左右侧海马对比:ST时,两侧海马的ASI差值为17.18,左侧高于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DT时,两侧海马的ASI没有差异(差值L-R=8.07,P=0.0564〉0.05)。Cr、Cho、m I、NAA代谢物的信号噪声比(signal noise ratio,SNR):ST时,左右侧海马的SNR差异较大(所有P值均〈0.05),使用DT后两侧海马的SNR差异消失(所有P值均〉0.05)。结论 双源发射技术能够消除两侧海马区域平均信号强度和海马代谢物SNR的差异,对3.0T磁共振海马结构及波谱成像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断海马区域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后纵隔巨大椎管相关性节细胞神经瘤1例401-401

摘要:患者女,23岁。1年前无明显原因反复阵发性咳嗽伴黄痰,无高热、盗汗。2月前咳嗽、咳痰加重,痰中带血丝。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Ⅱ型)。术前CT平扫可见后纵隔右侧脊柱旁及脊柱前软组织肿块影,呈梭形以胸9为中心上下径约19cm,最大横径约10cm×6cm。肿块向下延伸至腹膜后。肿块内可见少量斑点状钙化影,多个椎体及肋骨呈侵蚀性骨质破坏,且多个椎间孔扩大。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不同标记延迟时间的比较及可重复性研究402-406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采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在脑血流分析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可重复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24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平扫并于1周内行2次3D-ASL检查,每次均分别行PLD=1.5s和PLD=2.5s的3D-ASL检查。3D-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分别对相同PLD 2次检查的各脑区CBF值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并比较差异。比较同次检查PLD=1.5s和PLD=2.5s的各脑区CBF值差异。结果 2次PLD=1.5s和PLD=2.5s 3D-ASL检查,各脑区CBF值无统计学差异,额、颞叶皮层及白质CBF值的ICC均〉0.75;顶、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CBF值的ICC均在0.4~0.75之间。多数脑区CBF值的ICC在PLD=2.5s时相对较大。各脑区CBF值在PLD=2.5s检查中均低于PLD=1.5s检查,然而仅在额、顶、颞、枕叶皮层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可重复性好,临床运用价值高。PLD较长时可重复性相对较好,所测得脑皮层CBF值相对较低。

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407-411

摘要:目的 研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总结常见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MRl表现及鉴别要点。结果 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80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17例,胶质母细胞瘤14例,节细胞胶质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4例,恶性淋巴瘤4例,室管膜瘤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3例,胶质肉瘤2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结论 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CBCT诊断静止性骨腔1例411-411

摘要:患者男,51岁。因左下后牙疼痛就诊,3天前于外院拍曲面断层片发现左下颌骨囊性肿物,转院就诊。查体:颜面左右对称,下颌骨未见明显异常,无压痛,左下颌第二磨牙牙体缺损,口底挤压各腺体分泌正常。曲面断层:显示左下颌骨低密度减低区,病变呈卵圆形,位于下颌管与下颌骨下缘之间,下颌角前方,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有骨白线围绕。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Test-Bolus技术在测算头颈部CTA检查中对比剂用量的价值412-415

摘要:目的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利用Test-Bolus技术估算对比剂用量,以达到合理降低对比剂用量,保证检查质量的目的。方法 对63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根据Test-Bolus技术获取的颈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估算出颈总动脉内最大目标CT值达到500HU时所需对比剂剂量;B组35例,采用固定对比剂剂量50ml。对比分析两组资料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内强化程度、Willis环视觉评价、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同侧注射残留干扰)。结果 1)A组患者使用对比剂剂量平均为(37.5±5.5)ml,比B组患者降低25%;2)两组患者动脉内CT值在主动脉弓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均无显著性差异;3)Willis环视觉评分无明显差异;4)锁骨下同侧注射残留干扰、颈内静脉污染程度评分,A组高于B组。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利用Test-Bolus技术估算对比剂用量,可合理地降低对比剂用量,保证成像质量。

磁共振T_2FLAIR与DWI序列在少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416-418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T_2FLAIR与DWI序列在少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腰穿证实的少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_2FLAIR与DWI,并与CT对比。结果 21例少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磁共振T_2FLAIR全部显示阳性,显示率100%,CT仅2例显示阳性,显示率9.5%。21例中DWI检查16例,显示阳性10例,显示率62.5%。结论 磁共振T_2FLAIR与DWI序列显示少量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优于CT。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419-421

摘要: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系统性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例患者分别为27岁男性、35岁女性及41岁女性,临床表现2例以眼部症状为主诉,1例表现为头晕、乏力;3例病灶均位于第三脑室内,呈实性病灶,局部可见小囊变坏死样改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可见点状钙化。结论 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结果,如影像检查发现成年人发生于第三脑室内的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时,应考虑到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可能。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MRS初步研究422-425

摘要:目的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MRS技术观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域代谢物的改变。方法 本研究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作为RFCA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1±0.16)与对照组(0.87±0.14)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22,z=2.364);在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3±0.12)与对照组(0.84±0.15)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9,z=2.304)。其余代谢物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Cho水平的下降,可能反映病理性焦虑状态神经元的损伤及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证据。

磁共振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426-428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磁共振3D FIESTA-C及3D-TOF序列图像,观察症状侧及非症状侧的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32例症状侧面神经与周围血管表现为接触阳性共26侧,非症状侧表现为接触阳性7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可清晰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

^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429-431

摘要: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结合随访鉴别诊断新鲜/陈旧骨折。结果22例患者中7例为新鲜骨折,骨折处放射性浓聚;3例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并存,部分骨折处放射性浓聚;12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9例骨折处未见放射性浓聚,3例骨折处放射性分布稍增高。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随访及CT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鼻骨新鲜/陈旧骨折。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溃疡斑块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研究432-435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 对98处颈动脉斑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EUS检查,依据文献对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类,比较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和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差异。结果 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较低(30.00%,35.00%),而应用CEUS可明显提高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85.00%),且与CT诊断一致性较高(κ=0.9002),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间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儿童前臂恶性蝾螈瘤1例435-435

摘要:患儿男性,4岁。因右前臂肿胀3月余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软组织肿胀,未做任何处理。近3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体检:右前臂肿胀,大小约13cm×15cm,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右尺桡骨正侧位片:右尺骨、桡骨弥漫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干旁见放射状、葱皮状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尺桡骨间隙增宽,周围见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增高,皮下脂肪层消失(图1,2)。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超声检查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与其风险的相关性分析436-44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应用于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中效果,并分析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80个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予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组为研究组(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与对照组(颈部淋巴结未转移,40例)。记录所有患者超声表现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同时找出两者间相关性。结果 经分析发现,癌结节形态(χ^2=0.95,P=0.32)、癌结节内部回声(χ^2=0.72,P=0.39)、癌结节边界(χ^2=1.26,P=0.25)、癌结节后方回声(χ^2=0.73,P=0.39)、癌结节周边回声(χ^2=0.95,P=0.32)、癌结节位置(χ^2=0.44,P=0.93)与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癌结节大小(χ^2=25.08,P=0.00)、癌结节与被膜间关系(χ^2=25.84,P=0.00)、癌结节内钙化类型(χ^2=19.52,P=0.00)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大小(OR=5.721,P=0.00)、癌结节与甲状腺被膜关系(OR=4.961,P=0.00)、癌结节内钙化类型(OR=4.689,P=0.00)有关,P〈0.05。结论 采用超声用于临床诊断单灶型甲状腺微小癌可通过观察患者临床超声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

心脏磁共振在心肌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41-445

摘要:目的 评价心脏磁共振在心血管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2月成功进行的72例心脏磁共振检查,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基于自旋回波的HASTE黑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True FISP亮血序列、基于梯度回波的多时相电影序列(True FISP Cine)、心肌首过灌注扫描(Turbo FLASH)、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PSIR Turb FLASH)等。结果 心脏磁共振扫描阳性病例66例,阳性率91.7%。阳性病例中包括缺血性心脏病23例,其中单纯心肌缺血,活性心肌尚存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14例,其中合并室壁瘤4例,存在无复流心肌2例,存在附壁血栓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肥厚型心肌病5例,其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无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8例,代偿期3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3例。限制型心肌病1例。瓣膜性心脏病6例。心包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心脏肿瘤4例。主动脉瘤1例。心脏扫描过程中间接发现肺肿瘤(病理证实为腺癌)1例。结论 心脏磁共振的“一站式”扫描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阴道平滑肌瘤1例445-445

摘要:患者女,29岁。未婚,因“发现阴道壁肿瘤2年,脱出2天入院。CT示:阴道腔扩大,内见不规则实质性密度欠均匀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沿阴道长轴生长部分突出阴道外,大小约17.8cm×11.1cm×9.6cm;CT值27~53HU,CT诊断:阴道肿瘤性病变。手术及病理:探查肿瘤质地中等,有完整包膜,借蒂于右侧阴道穹窿相连,大小约18cm×12cm×6cm。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血流向量成像对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模式的分析446-448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血流向量成像评价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模式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6例,常规经胸超声检查并获取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的血流图,记录左室流出道处的室间隔厚度及流出道宽度、左室流出道血流压力阶差和左室质量。利用VFM观测左室内涡流及主动脉瓣环、瓣下1cm、瓣下2cm处收缩期最大血流向量及二尖瓣口、瓣下1cm、瓣下2cm处舒张期最大血流向量,与性别年龄体重等匹配的正常对照比较,探索其血流模式变化。结果 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室间隔厚度、左房大小、左室质量、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速度及压差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左室流出道可见明显加速过程,主动脉瓣下2cm、1cm、主动脉瓣环处收缩期最大向量存在明显差异,即因左室流出道存在梗阻,导致加速过程(P〈0.01)。正常对照无类似现象。正常对照主动脉瓣下2cm、1cm、主动脉瓣环处收缩期最大向量存在明显差异,即存在减速过程。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组各个水平收缩期最大向量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舒张期正常对照及患者均存在先减速后加速过程。肥厚性心肌病组二尖瓣各水平速度向量均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存在显著加速过程,二尖瓣回心血流向量较对照组明显减慢。